17.2g(172公分标准体重是多少)墙裂推荐
就这个身高的话题,大东亚的人民,都不知道自卑了多少代人。原因是什么?
来自知乎作者 尼堪巴图鲁前言我记得,最近探访亲戚的时候,我碰到我表弟,发现他又长高了一个头。
每一次我看见他,他就比上一次高一个头以前我小时候,总是别人对我说我这句话的,当时我当然当耳边风了,可是现在,轮到我看着小朋友长大,我就明白了,这个感觉确实是很神奇的表弟他,如今不够十四岁就已经比他父母高了,日后肯定会长得非常高。
不止我表弟,我觉得其他朋友的儿女,还有中国各地街头上的年轻人,都同样长得越来越高在我有生之年,能够亲眼看见中国的孩子们成长,一代人比一代人高,真的让我挺开心的不过可惜,这也是矛盾的起源,其实我是应该高兴,还是失望呢?。
在这一年内,我在知乎上收了很多私信,也看了不少我文章以下的留言,从中有一个请求特别热门,就是求解释东亚民族的身高目前人们对身高会产生如此的关注,主要原因有几个第一,当然是好奇了,许多朋友对这个范围了解不深,他们想求一个解答。
第二,是想引起讨论,以前有人提及过,媒体似乎有趋势把“矮黄种人”和“高外国人”的刻板印象平常化,导致到我们对各民族的实际身高产生了某程度的错觉和偏见,所以就希望我可以解释一下,帮助恢复一下这方面的平衡这个看法我可以理解,也欣赏,不过这一次,我不淡媒体。
无论如何,当你去除所有媒体和政治话题的时候,事实就是事实,而事实,才是我们真正应该面对的东西那事实,东亚人的身高,到底是什么?这就是文章将会针对的范围,也是人们关注之最大原因:担忧,因为目前,国内讨论唯一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东亚人,包括中国人,确实不高。
首先解释一下这个见解,以下是中国近年的汉族男性身高数据[1-10]:山东:176cm辽宁:176cm北京:175.2cm上海:174.2cm新疆:174cm甘肃:173.9cm内蒙:172.4cm香港:171.7cm
广东:171.2cm全国市区青年的平均数从1985年的169.7cm提升到2010的172.4cm[11]根据2013年的调查资料,青年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73.3cm[12]大致上,我们可以说现在的全国均值在173-174cm的范围里浮动。
三十年能得出这样的成绩,其实很不错了,实数的确有上升,而且中国人依然有进展空间比如说最明显的例子,南方人的数字是171-172cm,但是新加坡华人,平均身高是173cm[13]新加坡华人的血统主要是来自福建及广东等地区,他们的经济环境和生活水平比中国南方有一定的优势,身高较高也似乎是合理的。
可惜的是,身高总会来到一个尽头,恐怕173cm,离极限应该不远了
2001和2012年韩国人身高当你考虑一下其他东亚国家的时候,情况就变得越来越让人失望南韩的身高已逗留在174cm的范围内有十年时间[14]日本就更加,为东亚第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目前仍陷在171-172cm,二十年没有进展,并且开始出现收缩的现象 [15-16]。
据“世界平均身高“,维基百科的身高专栏,剩下的亚洲地区,例如东南亚和蒙古国,就连170cm都没有打破[18-20]
非洲平均身高在讨论身高的时候,与外国人对比是必然的事儿,也许你可以说,至少中日韩比非洲人高问题是,中日韩,或多或少都算是世界强国,尤其是中国中国目前已经是无可否认世界第二大的政治体,有些人更认为中国现在就是第一了。
如果接近世界首名的大人物只能说自己的身高比第三世界、落后的非洲国家厉害,那就真的有点尴尬了看在东亚人的地位上,真正对手就只有一欧洲人,可是,竞争力我们有吗?据目前的预计,在整个大东亚里,只有部分中国北方人能够超越175cm。
现在的网络讨论也反映这一点,其中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是“北方人能超越这里或者那里吗”,好像人们已经把北方以外的地域放弃了甚至对东亚民族最有信心和希望的朋友们,亦似乎只能视而不见,继续把焦点放在北方人身上当提及到欧洲人的时候,我们唯一的反驳就是:北方人比最矮的欧洲国家葡萄牙(174cm[21])高;未来会超越意大利(176.5cm[22]);有机会和某些西欧国家对照(法国、英格兰和爱尔兰:177cm[23-25])。
可能还好吧,起码有北方人帮东亚挣点儿面子,不过实际上,这个答案不但谁都满足不了,而且还引起了更大的心虚,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中国不止北方,东亚不止中国,那剩下的黄皮肤怎么办呢?南方人、少数民族、韩国人、日本人、东南亚人,名单一直走下去,他们都是黄种人的一分子。
在每个人的心中,我们都深深明白一个道理:一个条例是例外确证的如果高大是我们的例外,我们不就是矮小了吗?如果大东亚只有中国北方能够长得算是高大,强调这一点,只不过是表面夸自己,背后投降,间接性认同了 “东亚人不高”的刻板印象。
在某程度上,这更好像又提供了一个地域歧视的理由,好像一切北方以外的人都是负担,只会把平均数拉底,只有纯正的北方人才是真正中国人,配得上当中国人的代表类此的态度和言语,尤其在网络上,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应该有见识过了,我也不必多说。
在这个情况下,说没有担忧,又怎么可能呢?再说,欧洲不止南欧和西欧当我们说起中欧和北欧的时候,距离就变得遥不可及[26-34]:荷兰:184cm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83.9cm瑞典:181.5cm立陶宛:181.3cm
克罗地亚:180.5cm丹麦:180.4cm捷克:180.3cm德国:179cm波兰:178.7cm除了荷兰、波黑、瑞典、丹麦以外,数据是测量17-18岁的,意思是他们大部分依然有三至四年的生长空间他们的最后身高,估计数字还要加一至一点五厘米或者以上。
面对这个水平,即使拿我们东北出去比拼,恐怕依然是不自量力了总的来说,看来身高这个玩意儿,没有我们黄种人份儿这是现在的感觉,不过也可能,故事缺少了几个篇章。值得一提的是,欧洲人不是一直都是那么高的。
十九世纪末期欧洲人平均身高[35]一百五十年前,欧洲国家的平均身高基本上是一致性低于170cm。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人平均身高[36]同年代的中国人,平均身高是大概165cm,与当时的欧洲人是非常接近,甚至可以说是对照的。
1901-1942年韩国人身高[111]韩国人一样,也在于同一个范围那,一百五十年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一百五十年以后,身高会突然间有如此大的变动?更奇怪的是,为什么亚洲人会追不上欧洲人呢?都是一些非常有趣的问题。
答案,更有趣。神秘的人类身高
高矮、大小、长短、快慢等,是一种抽象概念,用来形容两个物体的不一样性公平的比对,双方就必须要“平等”平等的意思,并不是指两者一样,而是决定因素对称例如一个一百米的赛跑,一号在三十米开始,二号在零米,结果一号先到达终点,然后结论就声明:第一号比第二号跑得快。
结论当然未必是错的,一号的速度绝对有可能是更高,但是两者连起点都不一样,单靠结果我们是根本不能够判断谁快谁慢,只能够知道谁胜谁负,谁先到达终点为了保持公平,两位参赛者的起点就必须要在于同一个位置否则,你就埋没了第二号,也发表了一个误导人民的谣言。
在讨论人类身高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应用同一个概念去看待各个民族这在某程度上已经达成,比如亚洲和非洲的比对:中日韩是第一世界,而大部分非洲国家在我们的理解中,是差不多世界上生活环境最差的地方虽然我们不知道直接影响人类身高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但是单靠直觉,我们可以把身高的差异和他们的生活环境连接上关系。
在这个明显不公平的情况下胜于非洲,不代表东亚人是“真正”高于非洲人现在人们都是这样想的,理所当然,可是值得考虑的是,有没有可能在其他国家之间,亦存在一个起点差异呢?有没有可能在东亚和欧洲之间,包括发展程度最优先的东亚国家,亦存在一些非常重要,但我们又完全忽视了的条件呢?归根结底,要是想真正了解东亚人的身高,我们就首先需要鉴定起点,鉴定人类身高的决定因素。
根据目前科学界的发展,人类身高的最大决定因素是基因遗传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分子,可组成遗传指令,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主要功能是资讯储存,如生物结构和生理的蓝图DNA序列的改变会引起生物体表现型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传递给下一代。
在人类社会里,不同文化对身体特征,例如身高,有不同的价值观长期生存于不同文化之下,透过世世代代的自然选择,个别民族的DNA就遗传了不同程度的身高,因此,某些人长得高,某些人长得矮这个基因假设是多年来最普遍、最广阔的见解。
身高是遗传率最高的特征同卵双生子共享相同的基因,但是随着成长,他们的生活环境通常会出现非常大的差异这个情况就使双生子成为研究基因遗传的最佳选择,因为我们可以很容易孤立出后天或者先天原因例如,当一对双生子的其中一位感染到某疾病或者遗传到某一个特征的时候,我们可以调查两者的环境,找出不同之处。
相反,当两人同时感染到同一个疾病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找出相同的环境因素配上足够的数据样本,这个分析方法的效率是目前最高的双生子系研究就给了我们一个确实的答案,研究一致说明,身高是遗传率最高的特征,高达80%
[46-47],而近年最大的分析,共四十五个群组,总样本十八万对,同样得出了相同的结论[48]意思是,在一个人群里,八成以上的身高差异是由于基因计算各民族的基因潜力理论上会是最直接的比较方法,不过这有几个麻烦。
身高基因是数量性状基因,影响身高的基因单位目前已鉴定了700个[37-38],但是据预测,最后数字有可能过千,甚至更多,而每一个单位只加减零点几公分,所以身高基因是一个非常复杂,难而计算的东西再说,身高基因单位对不同种族的影响力有别。
大部分研究得出的基因单位只能够应用在高加索人身上[39-41],因为当然,研究对象主要是西方人要是在我们的年代解破这些难题,然后进行跨种族性的身高基因研究,估计可能性真的非常低可是这些都只是学术性的障碍,真正的难题是,
人类身高违背了遗传学的规律。
过去二千年的北欧人身高自古以来,欧洲人和中国人的身高是非常接近的两者此起比落,一直到大概一百至二百年前,欧洲人才真正开始领先现在所见的平均身高水平,在人类书面历史里,是一个前所未见的鲜景这就引起了一个很大的矛盾,因为。
自然选择是一种千世万年的渐变,所以完全不成理由要是在那么短时间里产生此程度的基因变化,人类基因在身高上升之前的时期就必定要经受一个重大的转变,而唯一能够引起这个转变的遗传现象,就是遗传漂变,通过一个瓶颈事件
。
遗传瓶颈是指一个大的多样性群体在某种条件的限制下,只有少部分个体可以通过某一个时空到达新的繁殖地,并由这些个体进一步繁殖成一个多态性的小群体比如说美洲野牛,十九世纪末期的滥捕把种群数目从六千万减低到六百,导致遗传瓶颈,现生的野牛就遗传了这六百只野牛的基因。
另外一个瓶颈方法是人工选择,指针对特定性状进行育种,使这些性状的表现逐渐强化,而人们不需要的性状则可能逐渐消匿的过程这种极端性的配种,就产生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动物,例如宠物狗之类
过去一千年的人类人口问题是,瓶颈事件根本没有发生在过去三百年里,人口不但没有显著下降,而且还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厉害的一个爆发,比起之前的时期有二至四倍以上的进展我知道一般人会第一时间想起二战或者其他大灾难,但是你可以考虑一下这些事件的实质影响力。
二战,据估计,全球死者总共七千至八千万这当然是天文数字,不过当时全球人口是二十三亿,死者只不过占这个数目的3.4%从这个角度看,即使把死者的数字再相乘十倍,仍然不算是一个瓶颈事件
过去一百年的平均男性身高变化(线图来源:Our World in Data)再加上,近百年的身高上升是一个系统性的趋势,几乎影响全人类,不止中国或者欧洲可能勉勉强强,遗传瓶颈可以用来解释部分特殊案件,个别一两个部落,但是为全人类的理由?绝对不可能,没有瓶颈事件,基因是不可能有显著改变的,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两者都同样不成理由。
这就似乎把基因系的解释完全推翻,同时强力提示身高与后天因素有默契关系
高相关性蛋白质摄入量和男性平均身高的联系近年最大的相关分析表明,与人类身高相关性最高的环境因素是蛋白质摄入量 [42],看来整个过程是:国家现代化生活水平提高饮食改善(蛋白质摄入量上升)平均身高上升合理,与身高转变的时间线也是吻合的。
再说,蛋白质本来就已经是一个重要的营养素,影响肌肉生长 [43]和骨质健康[44-45],现在再加上身高,也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只不过,这就产生了一个更大的矛盾,因为证据无影无踪双生子研究已经确认,八成以上的身高差异是来自基因的,这是一个非常明确、可靠的答案,那数学上,饮食和其他环境因素,是根本不可能有这个程度的影响力的。
此外,研究显示,被美国家庭收养的韩国养子和他们的美国兄弟姐妹的身高只有1.4%相关性,比起血缘兄弟姐妹的44%[17]韩国养子长大的时候,跟美国兄弟姐妹一样,吃相同的东西,做相同的运动,玩相同的游戏,说相同的语言,一切都相同,但是至于身高,他们就依然遗传了东亚父母的水平。
再说,随便起一个非科学的例子,你想一下,在我们长大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认识这一个家伙:生活方式最不良,零食当正餐,从来不运动,满天打游戏,半夜两三点睡觉,基本上一切都做“错”了,结果他就长得比所有人高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的高个子,有多少真的有在长大的时候去特别吃什么或者做什么?难道他们不是跟其他孩子一样,做相同的东西吗?当然,不科学,但是我觉得这些现象,非常普遍,非常明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共鸣的。
那,饮食为身高的原因,好像真的有点儿勉强,不过刚才不就是说人类身高背叛了遗传学的条例吗?那到底这是怎么回事儿呢?答案是什么,没有人知道目前的身高讨论基本上就停留在这个位置上,停滞不前每一次尝试回答一个问题,结果就引起多三个,更难更奇怪的问题。
遗传学说原因是环境因素,所以你去检查环境,环境就告诉你原因是基因,然后基因又说是环境,感觉如同跑圈,晕头转向确实是很奇怪,我觉得挺神秘的,不过,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也许一切都合理,一切都是对的。
看看这照片,请问留意到什么?两只不同种类的小鼠?差不多了,这没什么特别,可是背后的故事可能就有点儿出乎意料了实际上,他们俩:饮食相同,生活相同,年纪相同,更不可思议的是,连基因都是相同的这怎么可能呢?这样说吧,相同的材料,可以用来建造不同的制成品。
表观基因:基因的指导者
据经典遗传学的概念,DNA序列的变化会引起生物体表现型的改变,然后这种改变传递给下一代,但是这只是故事的上一半在近三十年开始兴起,表观基因(Epigenetics)是基因遗传学的最新发现,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通过某些机制引起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或细胞表现型的变化。
表观基因的影响范围涵盖生心理,从身体结构,到激素通路,到甚至思想思维[49-54]表观基因组(Epigenome)是一种化学标签,布满于DNA的表面,组成基因组的物理结构基因组有两类遗传信息:第一类是传统意义上的遗传信息,即 DNA 序列所提供的遗传信息, 提供生命的蓝图;另一类是表观遗传学信息,负责指导遗传信息的地点、时间及应用方式。
例如COL1A1基因,它存在于身体所有细胞,但是只会在皮肤细胞里表达,通过表观基因组的信息表观遗传有四个主要特征:表观基因不需要DNA序列的变化:如同卵双生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但在长大成人后出现性格、健康方面的差异,这种违背经典遗传的现象是表观修饰所导致的。
表观基因受环境因素影响:表观基因组是高度动态,对周边环境非常有反应:压力、情绪、饮食、行为、毒素及其他环境因素,一切都可以修饰表观基因表观基因是可遗传的:表观遗传修饰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
例如之前的小鼠图片,其皮肤却具有不同颜色,取决于一个叫阿古提(Agouti)的基因阿古提负责管理黑色素的分布:非活性导致黄色毛层;活性导致正常的棕色毛层这种皮毛颜色的性状差异起源于父母的饮食,然后由父母传递给后代[53-54]。
表观基因可以随时改变:表观遗传导致的变化不是基因突变,也不是永久的改变,它是种系专一性的遗传修饰, 而且这种修饰在一个世代中就可以改变这,就改变了一切了经典遗传学说明,DNA序列的变化需要非常长时间(自然选择)或者极端性的繁殖选择(遗传瓶颈)。
在过去两百年里,人类身高体验到一个明显的转变,这个突发性违背了所有经典遗传学的规律,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发生又没经历瓶颈事件与身高相关性最高的环境因素是蛋白质,不过据双生子系研究,人类身高的差异是八成基因,所以理论上,环境因素是不可能有太大的影响力的。
基因和环境两者似乎有直接冲突,但是当你纳入表观遗传学的概念时:国家现代化生活水平上升饮食改善营养导致身高表观修饰父母把表观遗传修饰传递给下一代平均身高上升突然间,所有矛盾就变得完全合理人类身高是80%基因,只不过这个基因是表观基因。
表观基因是定夺于环境因素,而饮食(蛋白质)就是身高表观的推动器意思是,人类身高的最大决定因素就是饮食解破身高表观:人类身高的真正来源现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鉴定导致身高表观修饰的物质表观遗传学仍然是处于非常初步的状态,不过幸好,营养方面的实验比较方便,所以有资料。
不但我们有直接证据显示身高是表观遗传引致的,而且我们还清楚知道哪一个营养素才是真正引发者
高脂饮食导致跨代体长变化近十年的表观研究探索了不同病症的表观遗传性质,其中之一在调查胰岛素抵抗的时候,就无意中产生了一个与人类身高相同的跨代变化效果[55-56]实验把小鼠分为两个饮食组:高脂组(HF)和对照组(Ch),结果显示,。
高脂组的后裔有显著体长增加两组的饮食营养素比例是:对照组:27.5%蛋白质,59%碳水化合物,13.5%脂肪高脂组:20%蛋白质,35%碳水化合物,45%脂肪研究有三个重点我想强调:高脂肪摄入量导致身高表观修饰。
:两组的饮食结构和热量是对照的,唯一的分别就是高脂组40%的热量是来自猪油,是对照组的七倍身高表观是男女积累性的:父母两缘分别提供一半的身高表观当父母的身高表观同时被启动的时候,后裔的身高增量会提高一倍。
蛋白质不影响身高:高脂组的蛋白质热量是20%,少于对照组的28%。对,猪油会增加身高。可能感觉有点儿奇怪,不过我可以解释一下。
蛋白质来源与平均身高的相关性之前引用的相关分析显示,影响身高的环境因素是蛋白质摄入量,但所指的并不包括所有蛋白质与身高相关性最高的蛋白质来源是:奶制品、奶酪、动物蛋白质与矮小相关性最高的蛋白质来源是:小麦
、玉米片、植物蛋白质或者说,动物蛋白质提高身高,植物蛋白质就减低身高从表观研究我们已经知道,蛋白质对身高是根本没有影响的,实际上蛋白质摄入量是在反映另外一个东西根据2017年欧洲统计局(Eurostat)报告,欧盟生产的牛奶是用来制造以下的奶制品:。
奶酪:37%黄油:29.3%奶油:12.5%牛奶:11.1%酸奶:4.2%奶粉:3%其他:2.9%奶酪属于自己的类别,那,黄油、奶油、牛奶和酸奶就是主要奶制品来源黄油的卡路里是100%脂肪;奶油的卡路里是60-95%脂肪。
全脂牛奶和2%低脂牛奶是销售量最高的牛奶产品据美国农业部报道,销售量最高的牛奶种类是全脂牛奶和2%低脂牛奶 [58],两者的销售量总占68%全脂牛奶的卡路里是50%脂肪,20%蛋白质;2%牛奶的卡路里是35%脂肪,26%蛋白质。
个别欧盟国家有他们自己的牛奶标签方法,但是整体销售量的趋势是一样的,欧洲人偏向选择脂肪较高的牛奶酸奶和牛奶基本上有相同的卡路里比例和销售量趋势,同样是高脂肪居多另一个有趣的事件是,在1988年之前,全脂牛奶单独占大部份销售量,之后我会再讨论这一点。
总的来说,奶制品主要是脂肪。
荷兰是欧洲平均身高最高的国家,Gouda是的荷兰国菜和特产:每份100卡路里,其中80是脂肪奶酪经常会被形容为高蛋白质食品,但是他们就忘记了告诉你下一半,大部分奶酪的脂肪热量是蛋白质热量的两至三倍或以上。
以下是一些普通奶酪的脂肪卡路里比率:Pecorino,意大利国菜:77%脂肪Gouda,荷兰国菜:74%脂肪Camembert,法国特产:73%脂肪Cheddar,流行于英国:72%脂肪Gruyère,瑞士特产:71%脂肪
Mozzarella,最受美国欢迎:68%脂肪Swiss,流行于北美:66%脂肪同样,奶酪主要是脂肪。
美国猪肉产品摄入量动物蛋白质包括所有动物,其中猪肉排首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报告,摄入量最高的猪肉产品是:新鲜猪肉,占38%;火腿,占28%;香肠,占13%[59]各猪肉部位会含有不同水平的脂肪,不过我们可以作一个大概估计。
新鲜猪肉的卡路里是:排骨:76%脂肪新鲜火腿:50-75%脂肪猪排:50%脂肪猪里脊:40%脂肪火腿的卡路里一般是25-50%脂肪;香肠的卡路里一般是70-80%脂肪比起奶制品和奶酪,猪肉的脂肪变化范围比较大,但是大部分依然是脂肪含量居多,平均卡路里估计是大概65%左右。
至于其他肉类,牛肉大概是60%脂肪,鸡蛋是64%脂肪,以外的我觉得没必要了,趋势已经是非常明显:动物蛋白质主要是脂肪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误解,甚至营养学界也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媒体、广告、标签,四处的信息都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蛋白质在我们的理解中,是最重要的营养素,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其他一切而只专注于蛋白质当我们看见牛奶,我们就想到蛋白质(和钙质);当我们看见牛肉,我们就想到蛋白质;当我们看见鸡蛋,我们就想到蛋白质,但是实际上,其实这些所谓高蛋白质食物含有的脂肪比蛋白质高很多。
要是从这些食物获取高蛋白质,在此过程中会摄入非常大量的脂肪这个趋势与表观研究的发现是一致的:真正影响身高表观修饰的营养素是脂肪,不是蛋白质不过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提高身高的脂肪来源全部都是属于动物食物,而之前的相关研究就显示,植物食物(小麦、玉米片、植物蛋白质)与矮小有默契联系。
如同动物蛋白质摄入量能够反映出动物脂肪摄入量,植物蛋白质也有同一个性质食物有机会成本,当植物蛋白质摄入量上升的时候,它自然会取代动物食品,随之减低动物蛋白质和动物脂肪摄入量还有,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对于身高表观。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个营养学的基础学问。
以上是100g牛肉和30g果冻分的蛋白质结构,两者同样含有24g蛋白质,但是你可以清楚看见,里面的氨基酸(Animo Acid)分布是完全不同的每一种氨基酸对身体都有不同效应,例如甘氨酸(Glycine)有防止肌肉衰退的效果[57],但是对肌肉建造就没有直接影响。
假如你的目的是锻炼肌肉,你普遍会尽量去找一些雄激素效应较高的氨基酸果冻分的氨基酸主要是甘氨酸(5334mg),就凭这一点,100g牛肉就已经是明显优越的选择两个选择都是24g蛋白质,不过实际上是两个很不同的东西,。
营养素是不平等的。因此,单说“脂肪”也是过度简化,我们不应该把所有脂肪视为同一个单位。
食物脂肪的脂肪酸结构食物脂肪有三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单元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多元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每一种脂肪酸类别是由不同个别脂肪酸组成的,不过我们暂时不需要理这些)各种脂肪有它自己的脂肪酸结构,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三个类别(看上图):
动物脂肪:高饱和脂肪含量,低多元不饱和脂肪含量热带油:高饱和脂肪含量,低多元不饱和脂肪含量植物油:低饱和脂肪含量,高多元不饱和脂肪含量从脂肪酸的比例,我们可以大概估计出个别群组摄入的脂肪主要是属于哪一个类别。
东亚人和欧洲人的脂肪热量[69-84]以上是东亚人和欧洲人的脂肪热量,我们可以作一些观察:东亚人的主要脂肪来源是植物油:饱和脂肪热量很低,平均只有6.8%,饱和与多元不饱和的比例是1比0.85欧洲人的主要脂肪来源是动物脂肪
:饱和脂肪热量很高,平均有13.2%,饱和与多元不饱和的比例是1比0.44欧洲人的总脂肪热量比率显著高于东亚人,平均值高10%欧洲人的平均热量比东亚人高(热带国家是世界唯一有显著热带油摄入量的地方,所以对于欧洲和东亚,我们不需要考虑热带油)
这表示,欧洲人的动物脂肪摄入量比东亚人高非常多此外,所有欧洲国家的饱和脂肪比率都至少是双位数,总脂肪至少30%,例外就只有葡萄牙是8.9%饱和,28.5%总脂肪葡萄牙的脂肪比率是最接近东亚人的,同样偏向植物油和低脂饮食,同时,就如我在文章开始的时候提及过,葡萄牙是最矮的欧洲国家,这个“巧合”非常有趣。
1937年,美国报纸:“粮食短缺击中德国;黄油之缺”传统欧洲饮食以黄油为主要食用油,但是在大概二十世纪初至中期的时候,由于战争配给、大萧条、政治及其它困难,很多欧美国家就经历了某程度的“动物脂肪短缺”为了解决脂肪短缺的问题,同时工业革命的新科技又提供了植物油的大量生产方法,欧洲人就开始使用植物油去代替传统动物脂肪,所以植物油制品就变得越来越流行,而当时带领这个趋势的就是美国。
1909至1999年美国肉类和脂肪摄入量[61]在过去一百年里,整体说,美国的肉类摄入量并没有显著变化,唯一例外就是鸡肉从二十世纪中期至末期的时候上升了四倍,还有牛肉也上升了一点儿不过至于食用油,摄入量就经历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变。
从1930-1940年开始,动物脂肪摄入量开始下降,而植物油(酥松油脂和人造牛奶)就不断上升在中期的时候,大概1965年左右,植物油就开始超越动物脂肪,一直上升到二十一世纪
1896至1996年美国平均身高(线图来源:Our World in Data)留意脂肪摄入量和美国白人的身高时间线基本上是对照的:1940年左右,动物脂肪摄入量开始下降,植物脂肪开始上升,身高上升的速度就开始减低;1965年,植物油摄入量开始超越动物脂肪,身高就到达巅峰,停止上升;1970-1996年,这是植物油摄入量的最高峰,结果身高就开始收缩。
1896至1996年的欧洲国家平均身高[85]其他欧洲国家与美国大致上一样,只是过程的发生时间有点儿差别在近年代,很多欧洲国家尝试推行高植物饮食,建议人民去用低脂或脱脂奶制品来取代传统的全脂奶制品,用植物油来代替传统的黄油为主要食用油,尽量减低动物脂肪摄入量。
目前的官方饱和脂肪每天建议摄取量是10%以下[136],当然,几乎所有欧洲人的饱和脂肪摄入量都依然是显著高于建议的水平,高脂奶制品依然比较受欢迎,许多人依然用黄油为主要食用油,可是比起二十世纪中期至末期前的传统饮食,摄入量已经经受了一个非常大的减少。
欧洲人最初认为低脂和脱脂奶制品不是人类食物(脱脂牛奶在二十世纪是用来喂猪的[137]),可是自从1988年,低脂奶和脱脂奶的总销量首次超过全脂奶,结果他们的身高就越来越下降目前的研究找不出欧洲人身高收缩的真正原因,只能说明与植物蛋白质有联系[62],但是根据表观研究和本文的其他发现,答案其实是很明显的:。
当动物脂肪被去除(或者被植物油取代)的时候,平均身高就下降。
世界各地的饱和脂肪摄入量:东南亚和大洋洲最高至于热带油,资料有限,不过我们仍可以作一些重要观察东南亚和大洋洲为椰子油的原产地,他们的饱和脂肪摄入量是全世界最高的,显著高于其他地区[63]椰子油的饱和脂肪含量是所有脂肪里最高的,平均是80%以上。
有两个要点:第一,东南亚人不高;第二,美属萨摩亚人比西萨摩亚人显著高[64]不像新西兰的毛利人,萨摩亚人并没有与高加索人通婚,所以基因混合不可能是身高差异的原因美属萨摩亚饮食偏向西化;西萨摩亚保持传统,椰子脂肪为主食之一。
或者说,当热带油被西方饮食提供的动物脂肪代替的时候,身高就上升这再次显示,动物脂肪对身高有直接影响(也提示脂肪酸结构对身高表观没有影响,而身高表观是由动物脂肪本身的特质或者含有的其他物质所导致的我只想提及一下,在这篇文章的范围,我们不需要探索这个领域)。
关于身高表观的发现:表观研究显示动物脂肪(猪油)会提高身高与身高相关性最高的食物全部是基于高动物脂肪食品(奶制品和动物蛋白质)与矮小相关性最高的食物全部是植物食品欧洲人的身高在动物脂肪摄入量最高峰的时候上升得最显著
欧洲人的身高在植物脂肪摄入量上升的时候开始下降那,我们就基本上孤立了一个单位为身高表观的决定因素:动物脂肪在日常饮食中,动物脂肪有三个主要来源:肉类奶制品食用油
世界热量、奶制品蛋白质、动物蛋白质摄入量[42]之前的脂肪热量表基本上已经大概显示了东亚和欧洲饮食的差别,不过我们不妨再补充一次现有的数据普遍不会分别动物和植物脂肪,但是蛋白质摄入量可以大概反映出脂肪摄入量。
欧洲人的肉类和奶制品蛋白质摄入量是全世界最高的,那比例上,他们的动物脂肪摄入量也自然会是最高的手持世界最高的肉类和奶制品摄入量,再加上传统欧洲饮食以动物脂肪(黄油和猪油)为食用油,这才是欧洲人身高的真正原因,他们同时动用到三个动物脂肪来源:肉类、奶制品、食用油。
奶酪七成脂肪,牛奶五成,牛肉五成,鸡蛋六成,然后一切再经十成脂肪的黄油料理,高动物脂肪才是欧洲饮食的真正定义特征相对下,东亚人的奶制品摄入量几乎是零,食用油全部都是植物油,唯一的动物脂肪来源就是小量的肉类。
可是实际的动物脂肪摄入量应该比意料中还要低,因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东亚人对肉类的饮食态度
香港、新加坡、澳洲的脂肪饮食习惯[70]东亚人有除掉肉脂肪的饮食习惯,尤其是女性(东亚人有一个瘦身文化,许多人想节食减肥,特别影响女性)这个现象对东亚人的影响特别大,因为肉类对于东亚人,是动物脂肪来源的主要部分,差不多是唯一身高表观的来源。
记住,传统欧洲饮食动用肉类、奶制品、食用油三大动物脂肪来源,只是把黄油代替为植物油,他们就已经开始收缩东亚饮食本来就已经非常缺乏动物脂肪,在这个情况下再故意把动物脂肪减少,难怪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依然处于如此低的身高水平。
他们虽是东亚里所谓生活水平最高的地方,但是论身高表观的话,他们就应该接近是全世界最贫瘠的以下我会简单分析一下东亚和欧洲食物的差别。
豆浆、油条、包子,中国的经典,我在家楼下每天都会看见无数人去吃这种东西。唯一含有动物脂肪的就只有包子馅儿里的小小猪肉,至多50-100动物脂肪卡路里。
塞尔维亚早饭的动物脂肪卡路里:鸡蛋,三只:135香肠,差不多100g:200-250奶酪,两种,一般75%脂肪:300黄油,他们一切都会用黄油煮的:100总共大概700-800动物脂肪卡路里。
我记得有一次去荷兰出差的时候,我尝过一个叫Poffertjes的传统小食其中材料有鸡蛋和牛奶,用黄油煮,然后最后交给你的时候,还要加一大块儿黄油在上面这是一个完全没有肉的小食,不过依然能够帮助身高表观,估计有300-400动物脂肪卡路里(200从最后添加的黄油,100-200从材料)。
在中国,类似的小食就可能是煎堆。相对下,煎堆是完全没有任何动物脂肪的。材料没有,炸的时候也是用植物油的。这是一个对身高完全没有价值的食物。
传统美国快餐薯条汉堡的动物脂肪卡路里:奶酪:100牛肉:200猪油,用来炸薯条的:100-200
普通的一碟中国炒饭:鸡蛋,一至两个:45-90猪肉:50-100这就是早饭、午饭、和一个小食了,总动物脂肪卡路里是:欧洲例子:1500东亚例子:250欧洲例子的动物脂肪摄入量是东亚例子的六倍当然,这是个别例子,实际情况的变化很大,不同地区和民族也有他们自己的习惯,不过整体的趋势会非常相似。
据我估计,理论上欧洲人的动物脂肪摄入量一般应该比东亚人高大概四倍左右总括:人类身高是定夺于基因这个基因是表观基因表观基因是定夺于环境因素导致身高表观的环境因素是饮食饮食因素是动物脂肪动物脂肪定夺人类身高
东亚饮食严重缺乏动物脂肪,因此,东亚人的大部分身高表观潜能是尚未启发的身高表观非常有趣,不过这只不过是文章的上一半发育成长的终点四处都经常会出现讨论,谈如何可以“增高”,透过运动、睡眠、蛋白质等,但在一个人出生之前,表观基因就已经会设定好他的最后身高。
比如说,假设一个人的表观设定是180cm,他成年以后会自然到达这个数字,生长速度的变化是不会影响这个设定的,只会产生一个假象,因此讨论“增高”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不过,一切有前因后果,即使植物亦同样需要阳光和水分才能旺盛,道理包括我们人类。
表观基因可以给你一个非常高的身高设定,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会完整无缺地实现假设你的生长过程被提早结束,在你到达最后身高之前就完结,那你的身高表观设定就不会真正实现了所以应该讨论一下的是:停止身高生长的方法
GH/IGF通路在治疗生长迟缓中,最重要的两个激素是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一(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65],这两个激素的操控可以直接影响生长速度。
人体会不断分泌GH和IGF-1,这在青春期的时候会到达高峰除了青春期以外,提高GH和IGF-1分泌的额外方法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睾酮(Testosterone)和雌激素(Estrogen)睾酮可提高GH水平,当GH上升的时候,其他对生长有影响的物质也会上升,而IGF-1是其中之一[66];雌激素有双重效应,它可以加快生长,但同时也会停止生长。
雌激素与提前生长板闭合雌激素在生长中的主要功能是信号骨骺去融合 [67],当骨骺融合的时候,成长就正式结束在天然情况下,这个程序会自动在青春期完结以后发生,但是雌激素暴露可提前这个程序青春期是成长的高峰点,如果一个人在青春期之前长期暴露于雌激素,不但骨骺会提早融合,而且还会失去最后骨大小,对于某些部位例如手腕,损失可接近33% [68]。
上图显示雌激素暴露对骨骺融合的效果:十一周龄的时候,两组小兔的生长板是完全开启的;五个星期后,对照组的生长板依然是完全开启的,可是雌激素组的生长板就已经闭合了五成以上生长过程有非常多细节,不过只有一个重点我们需要留意:
能够直接停止生长的物质就只有雌激素。因此,任何能够控制(过量)雌激素的东西会帮助你接近你的表观设定,而任何可以提高雌激素的东西就会减低表观设定的实现程度。在饮食的范围里,影响雌激素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在人体的睾酮代谢过程里,一个叫5a-还原酶(5-AR)的类固醇可将大概一成的睾酮转换成双氢睾酮(DHT),DHT有扼制雌激素的能力,透过绑定雌激素受体[90-91],是身体的天然雌激素拮抗剂压制5-AR的物质,又称。
5a-还原酶抑制剂(5-AR Inhibitor),是减少DHT生成的主要途径任何属于5a-还原酶抑制剂的东西会提高雌激素,提前生长的完结许多食物和物质符合这个定义,例如绿茶[86]、农药[87],而其中最显著的抑制剂就是脂肪酸,某些脂肪酸。
脂肪酸的分类是基于它们的化学结构的:饱和脂肪酸:单键单元不饱和脂肪酸:一个双键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多个双键
脂肪酸的5a-还原酶抑制效价5-AR抑制剂的效价是定夺于双键数目和不饱和程度,所以单元和多元两者有显著抑制力,特别是多元不饱和脂肪,它是抑制力最高的脂肪酸相对下,由于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它并没有抑制力[88]。
5-AR抑制剂排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 > 单元不饱和脂肪酸 > 饱和脂肪酸意思是,东亚人再次吃亏东亚人的脂肪来源主要是植物油,这本来就已经对身高非常有害,埋葬了大部分的身高表观潜能,再加上植物油的多元不饱和脂肪含量是最高的,这代表东亚人还减低了DHT,降低了自己的成长封顶。
除了植物脂肪以外,东亚人有摄取小量的动物脂肪,主要来自猪肉和鸡肉鸡油,如上所示,是其中一个饱和脂肪含量最低,多元不饱和脂肪含量最高的动物脂肪猪油的脂肪酸比例较好,不过依然不是理想另外一个问题是,猪油的脂肪酸结构会随着猪的饮食习惯而变化。
比起传统散养猪,现代猪场猪的多元不饱和脂肪含量是接近三倍[61]上图显示猪油有大概12%多元不饱和脂肪,但是实际数字可能与鸡油差不多[89]这代表东亚人只有最差的脂肪选择:植物油、低饱和高多元动物脂肪情况比东南亚差,至少热带油的脂肪结构会支援DHT,即使它对身高表观没有显著效果。
相对下,欧洲人的主要脂肪来源是饱和最高,多元最低的黄油和奶制品,而他们使用猪油的时候是主要在二十世纪中期至末期前,在猪油的脂肪酸结构仍然接近黄油的时候[61]不但他们的饮食摄取更多的脂肪,解开更大的身高表观潜能,而且他们摄取的是所有脂肪里最佳,最支援DHT的选择。
重点:东亚人受到最严重的DHT抑制作用
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是一种植物化学素,存在于大豆、扁豆、四季豆及花生等植物食品就如名称的“雌激素“三个字,植物雌激素有模仿雌激素的作用,能够与哺乳动物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尽管与雌激素相似,绝大部分植物雌激素的实际雌激素效应其实是微不足道的,与体内的主要雌性激素。
雌二醇(Estradiol,E2)相比,一般效应只不过是一千分之一左右[92],所以不会成问题,就除了一种。
染料木黄酮的雌激素受体结合效价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属于一种叫异黄酮(Isoflavones) 的植物雌激素,对ERb(乙型雌激素受体)有显著结合效价,大概6.8-13%[92-93]ERb是最活跃于器官和骨骼的范围[94],是两种雌激素受体的其中之一,另外一种是ERa(甲型雌激素受体)。
许多植物含有异黄酮,但是大豆是唯一包含显著分量的食物大豆异黄酮主要由染料木黄酮组成,一般占大概五成[95]在东亚社会里,大豆可形容为主要蛋白质来源,也算是东亚饮食的特色东亚人的大豆和豆制品摄入量是全世界最高的,与美国白人和黑人相比,东亚人的染料木黄酮摄入量平均有50倍以上[95]。
研究估计,中国平均每天摄入20.4-35.2mg[97-98];日本是17.2mg[95];韩国是13.2mg[99]理论上,实际数字有可能高很多
例如大豆粉,经常用于面包及其它食品为添加,它的染料木黄酮含量是89.4mg/100g,10g的添加就已经提供9mg染料木黄酮豆浆含有7.84mg/100g,街头上的一碗普通豆浆至少有500g,这是40mg染料木黄酮。
然后再加几块豆腐和一些大豆酱,实际数字会上升得非常快至于这对身体的影响,我们可以打一个比喻:假设染料木黄酮日均摄入量是50mg染料木黄酮的ERb结合效价平均是10%,50mg除以10,等于5mg雌激素一般健康成年男子每天会分泌6mg睾酮,10岁以下的小孩子只分泌0.15mg睾酮,是成年的四十分之一[96]
5mg雌激素是0.15mg睾酮的30倍以上成年的6mg睾酮乘以30,等于180mg,180mg乘以7天,等于每星期1260mg比例上,50mg染料木黄酮对于小孩子的雌激素效应就等于成年滥用1200mg睾酮的类固醇周期
一般专业健美选手和举重运动员的类固醇周期只是每星期服用300-600mg睾酮,1200mg是顶级IFBB的水平还有,类固醇周期普遍只会维持6-10个星期,但是染料木黄酮是不断的当然,消化过程会取消一部分,还有更高的体重也会帮助你分解,但是小孩子并没有这个选择。
一般成年男人的体重是70kg,50mg对于他是0.7mg/kg小孩子一般只是10-30kg(六岁20kg,十岁30kg),50mg对于他们是3-5mg/kg,3-5mg/kg是0.7mg/kg的4至7倍,这就等于一个成人吃了200-350mg染料木黄酮。
吃配方豆奶粉的婴儿:血清染料木黄酮是684-757ng/ml对于婴儿,情况是非常严重吃配方豆奶粉的婴儿普遍会摄入28-47mg异黄酮[125],而1-12月龄的体重就只有3-10kg ,那比例上,他们的染料木黄酮摄入量就简直是天文数字。
不仅如此,根据上图的染料木黄酮值,染料木黄酮似乎会在婴儿体内累积,或者亦有可能预计低估了异黄酮摄入量,不过无论如何,700ng/ml是绝对有问题的染料木黄酮有10%的ERb结合作用,这就等于他们有70ng/ml的额外E2在系统里流转,。
这是内生E2的1000倍。总的来说,可能所有人都低估了大豆对小孩子的雌激素效应。以下我们会看一些身高生长的数据,我们将“完结”定义为离最后身高半厘米之内。
北京6-18岁儿童身高[4]北京人:16/17岁
日本6-20岁儿童身高[101]日本人:17岁
广东7-18岁儿童身高[102]广东人:16岁
韩国6-18岁儿童身高[100]韩国人:16/17岁
山东7-18岁儿童身高[2]山东人:17岁东亚人的生长结束于16/17岁。
德国0-18岁儿童身高[103]德国人:19+岁
克罗地亚7-18岁儿童身高[104]克罗地亚人:19+岁
波兰7-18岁儿童身高[105]波兰人:19+岁
荷兰0-18岁儿童身高[26]荷兰人:19/20岁欧洲人的生长结束于19至20岁。
中国人和美国白人的生长线图为什么所有人的青春期都在13岁开始,然后在19/20岁结束,唯一就只有东亚人在13岁开始,然后在16/17岁结束?为什么我们的青春期只会维持三年?请注意,十四岁前的北京孩子比任何欧洲国家的孩子都要高
,十四岁前的广东孩子与德国孩子是一样高的,但是十四岁以后,这个趋势就完全倒转,为什么?
1985至2010年中国人身高增加值 [11]留意一下变化的走势,中国人的身高增量大部分是发生于青春期前。
1955至1997年荷兰儿童身高增加值[26]欧洲人的走势就是相反,他们最大的上升范围是青春期后,为什么?是不是因为东亚人的“基因“,所以他们特别早熟呢?
1962至2015年蒙古国儿童身高增加值[106]那为什么就只有蒙古人没有出现同一个现象?蒙古人是其中一个完全不吃大豆的东亚民族,结果他们的身高增加值与欧洲人的就有相同的趋势,是不是这个古怪基因只会恰好影响中日韩的呢?
猪的青春期在20-24周龄时开始,然后会持续50个星期[110]市场上的猪普遍会在100kg的时候被屠宰,因为从这一点开始,猪增重会越来越下降,但饲料依然会越来越上升,所以100kg左右是屠宰的最佳时刻。
另外一种说法就是,猪会大概在青春期起点的时候被屠宰
大豆异黄酮对小猪的作用[108]大豆异黄酮,其中50%会是染料木黄酮,可以促进生长,特别在35-60kg阶段,之后逐渐减低意思是,异黄酮在青春期前效果最高,接近青春期的时候就越来越失效这个趋势与东亚人的生长曲线是完全对照的。
儿童期至青春期前是染料木黄酮最有效的时段,东亚孩子在这个阶段摄取大量染料木黄酮,使他们成为全世界最高的儿童随着体重和年纪的上升,染料木黄酮越来越失效,而早期的雌激素效果已提前融合了骨骺,结果就做成了现在的相反生长现象:青春期前高大,但青春期提前结束,只维持三年。
东亚人养孩子的方法就好比养猪,培养他们去被屠宰。
大豆异黄酮对仔猪的影响[110]以上是一些额外的大豆研究,第一个清楚表明大豆会提升IGF-1,促进生长还有,5-6周龄的小猪有10-12kg重,10-12kg 乘以 0.5mg 乘以 8次,等于40mg异黄酮,再除以2,等于20mg染料木黄酮,或者半碗豆浆,半碗豆浆就可以产生显著效果了。
当然,我说过了,理论上消化系统会化解一部分,而研究的方法是注射,不过没关系,我们没有吃20mg那么少,也不会只吃三天或者五周那么短,所以东亚人的实际摄入量比研究使用的剂量高很多
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骨龄)骨龄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生物学方法,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通常要拍摄左手手腕部位的X光片,医生通过X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
从骨龄,我们可以清楚地确定东亚人的生长速度。
中国、 日本、 欧美儿童的骨成熟度[129]东亚人的骨成熟速度是所有人里最快的,尤其是中国人,甚至日本人都比中国人成熟得慢。
重庆儿童的骨龄:一致性比生活年龄高多年来,国内研究认为中国儿童青春期骨发育加速而提前成熟的现象受遗传因素所影响,是东亚人本身的骨发育形式,不过问题是,中国人的骨发育依然在加速,目前各省各地的骨龄都同样高于生活年龄[131-135]。
拉萨藏族儿童的骨成熟度唯一例外就只有某些少数民族,例如藏族,他们的各年龄组骨龄均值是一致性小于生活年龄[130],而且青春期后的差异是最显著,分别是两年对于男性,三年对于女性假如提前成熟真的是东亚人的特点,那为什么就只有中日韩才会出现这个现象呢?为什么就只有吃大豆的东亚民族会出现这个现象呢?。
我觉得这应该够了,暂时够了,也许日后我会再写一篇专门针对大豆的文章再讲解我们重温一下大豆方面的发现:大豆是唯一染料木黄酮的来源东亚人是唯一一个吃大豆的民族东亚人青春期前生长最显著,但青春期只维持三年养猪生产的研究显示异黄酮的生长效果在青春期前最佳
东亚人的骨成熟速度是所有人里最快的染料木黄酮有明确的雌激素效应(ERb结合效价是10%),以上的发现也同样指证这一点此外,大豆异黄酮也会减低5a-还原酶和DHT[126-127],对DHT的效应是最显著当与绿茶配合的时候[128]。
整体来看,在身高表观以外的范围,大豆可以说是对最后身高最有伤害的食物总括一下整个部分的分析:雌激素能够停止生长DHT会制剂雌激素不饱和脂肪酸会制剂DHT东亚人的主要摄入不饱和脂肪染料木黄酮有雌激素效应大豆是染料木黄酮的主要来源
东亚人是唯一一个有显著大豆摄入量的民族这代表,东亚人有最低的雌激素抑制能力,由于植物油和不饱和动物脂肪,同时又有最高的雌激素效应,由于高大豆摄入量,因此,东亚人的生长期是所有民族里最短的东亚人的身高:总结。
八成以上的身高差异是基因遗传的,这是一个明确的科学事实,但是由于身高在近二百年的突发性转变违背了遗传学的规律,很多无法解释的矛盾和冲突就因此而生成营养系的研究提供了线索,不过可惜,最终只添了麻烦,把这个难题弄得更加复杂,因为数学上,环境因数是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的。
多年来,围绕着人类身高的讨论就停顿于这个位置,无法解答身高起源的问题,一直到现在其实所有人都没有一个是错的,身高的确是基因,也是环境,因为身高是表观基因表观基因与传统基因学的最大分别就是,它引起的表现变化并不需要基因序列的转变,只需要正确的环境因素。
人类身高表观受饮食影响,而最终启发者就是动物脂肪表观基因虽是人类身高的核心,是不争最重要的元素,但是因此而完全忽视后天因素的话,是非常不智的在一个人出生之前,表观基因会已经设定好他的个人极限,至于能否达成,就得看他体内的雌激素效应。
雌激素是负责信号骨骺去融合的物质,过量的雌激素暴露可以提前融合骨骺,停止生长在日常饮食中,能够导致雌激素效应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不饱和脂肪酸或者植物油,透过减低DHT转换,DHT能压制雌激素;大豆含有一种叫染料木黄酮的异黄酮,。
染料木黄酮有模仿雌激素的功能这一切,可以用一个方程式来形容:身高 = 表观基因 – 饮食表观基因 = 动物脂肪饮食 = 雌激素 = 大豆和植物油欧洲人吃动物脂肪,不吃雌激素东亚人不吃动物脂肪,吃雌激素欧洲人有表观基因。
东亚人没有表观基因,不过,我们有进展空间,非常非常大的进展空间。大东亚的未来:一个预计
亚洲的黄种人有三个主要饮食文化:汉文化圈、热带东南亚、游牧中亚植物脂肪最多,大豆无处不在,东亚核心的汉式饮食是最不支配身高的饮食方式,但是中国人是特殊案件即使处于如此恶劣的饮食环境下,我们的身高依然在上升。
近五年内的数据显示,个别城市的年轻人长得越来越高:南方的泉州有173cm[112];福州有174cm[113];北京更到达了176cm [114];大连有177cm[115],而新疆昌吉,人口七成汉族,有177.4cm[116]。
1940-1990年出生的泰国人身高东南亚饮食比汉式饮食优越,而东南亚人之所以矮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严重缺乏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其实大部分新一代的东南亚人已经破了170cm,而且还非常接近东亚国家:越南京族年轻人,胡志明市,171cm[117];印尼人大学生,172cm[13];市区泰国人, 172.4cm[118],而且身高还在直线上升,估计下一代会超越174cm。
如果泰国人能够超越174cm,那中国南方又怎么可能只可以卡在173cm呢?这并不是小看泰国人,只不过我觉得,中国人又小看了自己了还有当然,游牧民族蒙古国是唯一一个完全不受中国饮食文化影响的“纯”东亚民族,他们的饮食文化简单可以形容为八成蒙古二成俄罗斯。
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吃肉最多,动物脂肪供应是非常丰厚的,那为什么他们依然是那么矮呢?
对,他们确实是矮,如果你信外国维基的话。我们看一下另外一个数据。
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区8-17岁儿童身高[106]17岁的蒙古学生在1992年就已经超越了168cm,还有,蒙古人会生长到21岁。
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区8-17岁男孩生长曲线[106]留意他们并没有像其它东亚人在16岁就停止,意思是,成熟的蒙古年轻人会比数据显示的数字高,而且高很多以上数据只测量到17岁,不过没问题,我们可以很容易从蒙古女孩的数字计算出男孩的最后身高。
女孩子的最后身高在18/19岁固定,男孩子就在20/21岁2010和2015年的17岁蒙古女孩分别是164.1cm和163.5cm,那18/19岁就肯定至少是164cm,我们就用这个数字男女身高是合比例的,当女性身高是164cm的时候,男性自然就是加12-13cm。
这表示,乌兰巴托年轻男人是176-177cm高,他们是东亚里其中一个最高的民族,前三名之内,与中国山东和大连差不多一样高假如蒙古国是第一世界国家的话,今天他们就会成为第一个真正达到身高巅峰的东亚国家饮食方面上,他们所有条件都健全,现在唯一拖累他们的就是国家落后,因此热量低。
从蒙古国的数据,我们可以作一个简单的预计现在内蒙古女性是158.15[123]或者158.9[124],蒙古国女性的164cm比她们高5cm当然,蒙古国还没到达极限,那我们随便说他们只剩下2cm,总共比内蒙高7cm。
假设内蒙古人和外蒙古人的极限是一样的,这代表内蒙古人有7cm的进展空间如果内蒙人有7cm的进展空间,这代表其他中国人也会有类似的进展空间,因为整个中国都缺乏相似的饮食因素目前的国内数据显示某些汉族部落,例如山东和大连,是176cm以上,如果再加7cm,他们就已经是183cm了。
意思是,中国绝对有能力可以生产一些接近是世界最高的部落,而整个大东亚会一致性比欧洲人高,至少对照以下是我的估计,个别可加一至减一:华北:182cm华中:180-181cm华南:179cm个别民族(山东、大连等):183+cm。
日本:178cm南韩:179cm朝鲜:180cm蒙古:180cm东南亚:177-179cm中国全国平均身高:180cm+掌握大东亚的未来人类身高方程式:身高 = 表观基因 – 饮食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矫正我们的身高方程式,矫正我们的饮食:
提高身高表观因素:动物脂肪去除雌激素因素:大豆和植物油我可以给一些简单的指引,跟随它们,下一代的身高表观就会解开第一:去除所有大豆食品酱油是唯一例外,它没有异黄酮第二:去除所有植物油可以用椰子油增补一下,但是所有其他植物油必定要清除。
动物脂肪是身高表观的引擎,而反刍动物是不争最优越的动物脂肪选择,尤其是黄油和奶制品奶制品的脂肪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所以脱脂奶制品是基本上没有用的别的动物依然可以吃,不过我不建议代为主食第三:吃够适量热量,适量蛋白质,适量碳水,多吃脂肪(35-45%日均热量)。
如果你吃不够的话,即使你有完美的食物选择,一样没用欧洲人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非常支配身高的饮食文化,但是他们依然需要在现代化以后才有突破牛肉牛奶是没必要的,过量的肉类也是浪费金钱,黄油和鸡蛋拥有身体需要的一切。
第四:持续饮食至少六个月直至到怀孕前身高表观是男女积累性的,双方分别提供一半的身高,所以你们必须合作男女需要持续饮食至少六个月直至到怀孕前,而女性就需要持续到孩子出生为止至于为什么六个月,这是一个估计动物表观研究采用的表观时间普遍是两个月[119-120],但是我们不是小动物,对于人类,理论上应该没那么快。
人类的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指生殖细胞从精原细胞一直发育到成熟的精子的过程,是大概74日[121]或者120日[122]为了安全起见,六个月会覆盖整个过程就是那么简单将孩子养大成人是一个十八年的投资,现在的分别是,与其花十八年的时间,你提早一年,先从自己开始,为他准备好最佳的表观遗传因子。
我觉得这一点儿都不过分,任何经济环境的人士都应该可以负担得起这仅是一年,不过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
韩国兵役的身高数据是全东亚最大规模的统计,每年样本高达二十万,以军事标准的程序来测量,得出的数字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任何错误的奇怪的是,突然间在2016年就出现了一个凹陷如今是2020年,已经过了差不多四年,依然没有人可以破解这个奇象。
我可以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
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
十九年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发生了为什么十九年呢?一年的表观基因,然后这群韩国孩子就出生,十八年后他们就服兵役,刚好十九年2016年之所以有这个凹陷,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表观基因的关键时刻,经历了金融危机,吃得没那么好,然后怀孕,最后就把这个表观修饰遗传给了他们的孩子。
比起前一年和后一年的孩子,其实大家都是一模一样的:吃相同的东西,做相同的运动,玩相同的游戏,看相同的电视,说相同的语言,足足十八年的相同生活方式,不过可惜,一切都是于事无补,父母的表观遗传,已对他们的身高做成了无何修保的伤害。
这个祖辈的罪,他们要背一辈子在孩子长大的时候,可能你没有一开始就给他们最好的饮食方式,可能你搞错了一些食物,可能你忽略了一些其他东西,没关系,不必太在意,慢慢来,迟早你会矫正这些问题的可是在表观基因方面,。
你只有一次机会给孩子表观基因如果你弄糟了表观基因,木已成舟,你就太迟了,你的孩子会矮一辈子我再说一遍,你只有一次机会给孩子表观基因请记住这句话个人感想如果你把我写的一切都看完的话,我感谢你,真的感谢你我知道这篇文章很长,而且从中的内容也有点儿复杂,可是我认为,这是每一位黄种人都应该知道的一些资讯。
如果由我决定的话,我会把这一切变成基本常识就这个身高的话题,大东亚的人民,都不知道自卑了多少代人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原因如同西方人利用上帝为任何奇怪现象的原因,基因就是我们的上帝当我们没有解释的时候,我们就对自己说,原因必定是基因。
日本人的身高二十年没有变化?一定是他们的基因到了极限了中国人长得没欧洲人那么高?一定是我们的基因没那么厉害了韩国人只有三年青春期?一定是基因东亚人什么什么?统统都是基因什么是让某人永远排在第二位的最好方法?你告诉他,他没有机会。
告诉他,他永世都只能当第二位,这是命中注定的告诉他,他是天生的第二位,是基因所赐的告诉他,他面前的一切都是在他掌握之外,一切都不受他控制的既然夺取第一位是不可能的,那尝试,又有什么意义呢?难怪,自信和幻想的分界线是非常接近的:你告诉我你可以完成一件事情,然后你就去完成它,你有自信;你告诉我你可以完成一件事情,不过你根本没有能力去完成它,你就是幻想。
所有人的心中都明白这个道理的我在知乎待了刚刚有一年时间这一年来,我一直在说:整个亚洲没有一个民族达到他们的极限当然,我知道当时很多人不相信我,包括一些我的支持者说就天下无敌,幻想吧估计他们觉得可是现在,这篇文章就给你提供了一切值得自信的理由。
从本文中,我们学会了一个概念,我也非常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至少把它带走:基因不是原因,只不过是一个方便的借口而已所谓基因,其实很多是基本的前因后果,没什么特别的随便起一个例子,网络四处都经常会出现留言说中国人的牙齿不好看,估计你也应该见识过,甚至你也是这样想的。
牙齿和骨头是由钙组成的,所以我们就补钙我可以打一个比喻,假设你打算建一个房子,你需要什么?木材、钉子、锤子、还有一个工程师,对吗?如果缺少了其中一个,你觉得这个房子还建得成吗?这个道理和钙质一样,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骨头由钙质建造,可是钙质只不过是木材,是整个钙质合成过程中的材料之一,单靠木材房子是根本建不成的。
钙质合成需要三个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Retinol):解开钙分子,启动它的生物可用度维生素D3:在肠道里输送钙质去吸收维生素K2:引导钙质去正确的位置然后还需要富含胆固醇的饮食以上四个元素,一起有协同作用。
缺乏任何一个,钙质合成就会出故障,健康问题就会出现当你有足够的脂溶性维生素时,钙普遍不会成问题,所以应该针对的是那些维生素而不是钙这些维生素主要包含在动物脂肪中,多吃点儿动物脂肪是提高牙齿健康的最好方法,不过对了,东亚人不吃动物脂肪,那请问,一般东亚人的牙齿又怎么可能会好看呢?结果人们就把这个现象视为东亚人基因的劣势,这又何来公平呢?。
当然,动物脂肪不是神药,我会第一个告诉你,可是对于东亚人,这是我们最缺乏的营养素许多所谓不好的东亚人特征,例如个子小和牙齿问题,都与饮食有关的,特别是动物脂肪还有什么,东亚人天生丑?东亚男人比较“小”?我别的文章已经解释了这些问题。
还有呢,近视?现在东亚人的近视率是全世界最高的,有95%,肯定是我们的基因了,对吗?我现在可以确实告诉你,绝对不是东亚人的眼力是非常好的,如今有如此严重的近视问题,是悲剧,我日后会发一篇独立文章解释这个问题。
我爱中国,我是中国人,不过文化和怀习惯只有一线之差正视,是应该的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有时候,最伤害你的,就是与你最亲密的东西麻木地去崇拜自己的文化,麻木地去跟随前辈,好坏不分,只会使我们民族停滞、退化,是不会带来进步的。
目前,中国饮食是中国人的最大障碍如果中国饮食不改变的话,我们的真正身高潜能是永远不会实现的从我爷爷,到我爸爸,到我,三代人的身高存在二十厘米的距离有些人觉得很神奇,但其实这一点儿都不神奇我一直在告诉我身边的朋友,你们每一位都可以生一个高大的孩子,你们每一位都可以生一个强壮的孩子,你们每一位都可以解放中华民族的真正灵魂,因为这把火,燃烧在你们每一个人的心底里。
以前我看过一个关于考古的新闻,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发掘出来的远古汉子们,身高有一米八,一米九奇妙吗?不奇妙,我们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水平的,只不过我们在过去一两千年,迷了路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表观基因可以转变得非常快,唯一需要的,就是各位齐心合力,打造高大的下一代,一起恢复中国人本来应有的光荣。
你,就是大中国的栋梁。你,就是大东亚的将来。继续努力,继续奋斗。中国人起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