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17.2g(172个笔画的字怎么写)干货满满

2023-09-03Aix XinLe

本期拍品共131件。

17.2g(172个笔画的字怎么写)干货满满

 

自东汉“白马驮经”的传说伊始,佛教便带着智慧与宽广一路东传而来-东汉年间兴建白马寺,自此释尊的教法开始慢慢兴盛于华夏而有着“东南佛国”之称的杭州,早在东晋咸和初年,西印度高僧慧理来到到这里,连续修建了灵鹫、灵隐等古今名刹,由此延续了这里千年不灭的鼎盛香火。

而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西泠印社作为杭州久负盛名的文人社团,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在西子湖畔,延续着“人间天堂”的精神脉络之后成立于2004年的西冷拍卖作为西冷印社的一部分,更是以中国书画为核心,广及中外名人信札手稿、古籍善本、金石碑帖等门类,为相关。

收藏爱好者搭建起新的交流平台,2015年起又增设专门的佛教艺术专场“南山供秀”作为以造像领域为主的分享平台,在此特按期整理分享之,但对拍品的新老及断代这里不做评判拍卖行作为中间商对拍品的新老是不负责的,所以很多时候还得靠自己的眼力。

而有些年代较早的物件规定是不能上拍的,所以国内拍卖行经常会写明或以前,拍卖价格也可以忽略,因为有些价格真太离谱,其后的猫腻清者自清西泠2017秋拍中国历代造像艺术专场http://www.xlysauc.com/auction5.php?ccid=998。

拍卖图文来源:西泠拍卖 版权属原作者

十四世纪•铜鎏金释迦坐像高:60cm图录号: 1171估价RMB: 2,800,000-3,800,000成交价RMB: 5,175,000(含佣金)此尊释迦牟尼头饰螺发,发髻高耸,宝珠顶严面相端庄,弯眉细目,双目俯视前方,神态慈祥亲切。

宽肩束腰,躯体挺直,体态匀称手脚刻划细腻写实,柔和而富有弹性上身着袒右肩式袈裟,右肩敷搭袈裟边角,褶皱均匀,富有装饰性袈裟轻薄贴身,满饰田相纹,用联珠线表示,工艺精湛整像制作考究,体量巨大,展现出雄壮的雕塑之美,为十四世纪前后西藏地区造像的上乘之作,应出自于西藏大型寺院之手,并作为珍品而供奉。

降魔印释迦牟尼像,或者说佛陀菩提伽耶成道像,是佛教图像学中最为重要的造像之一,佛陀此像既是信徒证悟佛教义理的形象瞬间,又是众生顶礼佛陀八相成道传记的浓缩版七至十二世纪前后降魔印佛陀雕塑在东印度流行,形成波罗风格的释迦成道像并逐渐向周边传播。

与此类图像在缅甸蒲甘、中亚丝路及西夏传播的情形相仿,藏区在十二世纪前后降魔印释迦牟尼像开始流行与波罗样式不同的是,十二世纪以后的此类造像多为螺髻佛像而非着宝冠像,至十三世纪以后,尼泊尔纽瓦尔风格渗入,此类造像的风格有较大变化:佛像螺髻由后稍前,前额宽大,胸臂健硕有力,腰肢比十二世纪稍短但比例变化更为流畅自然。

这种样式随着萨迦派的教法和政治势力的扩张传播到藏区内外,演变至十四至十五世纪,造像各处得到柔化,佛陀后笈多样式的贴体袈裟搭于左肩如同鱼尾,装饰意味更加浓郁此尊释迦牟尼成道像既为这种风格的代表,应为十四世纪前后所作。

佛陀额头宽阔,胸臂健硕,佛陀手臂及双手将浑圆弹性的青春肌肤表现的触手可掬;头部与躯干的比例与十三世纪成道雕塑像更为接近,如若头部所占比例稍大则应为更晚期到十五世纪左右作品其造像躯干壮硕,上肢及手略长,沿袭了卫藏波罗王朝造像中常见的人物比例。

此尊释迦牟尼造像头部和身体是分体铸造的,从此尊造像上看,头部的造型比例与身体相比略微显小其在开脸上融合了卫藏波罗王朝地区方正的面庞与夏鲁寺的倒三角脸型,形成了这一时期独特的,多维度,立体而饱满的面庞形象,五官刻划深刻清晰,如孩童般恬静无暇。

西藏大型金铜佛造像集中出现于十三世纪以后,这与元代藏汉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密切、藏地金铜材料的取得与铸造技术的进步有关,此尊即为这一类型中体量大且工艺精湛之典范

十八世纪•铜鎏金绿度母像高:11cm图录号: 1055估价RMB: 20,000-30,000成交价RMB: 48,300(含佣金)绿度母头戴宝冠,相容和煦,上躯袒露,胸前及腰间饰璎珞,下着绸裙,肢体丰满圆浑,体态婀娜。

右手施与愿印,左手当胸结说法印左腿单盘,右腿向下舒展,踏一茎仰莲,半跏趺舒坐于莲花座上绿度母身侧各升起一朵莲花,在肩头绽放,令造像更加华丽典雅手、臂皆饰钏环,胸、臂及头部皆有宝石镶嵌,下身着长裙,衣薄贴身,小腿缠连珠。

莲台为束腰仰覆莲座,莲瓣上下各式莲珠一周,工艺细腻精美

十五世纪•铜鎏金文殊菩萨像高:13.5cm图录号: 1056估价RMB: 20,000-30,000成交价RMB: 34,500(含佣金)文殊菩萨,或称文殊室利,是佛教智慧的象征,还被看做是佛教智慧的保护神,其两肩分别置智慧剑和经书为其重要标志。

此尊文殊菩萨,系红铜鎏金,置于觉沃佛左侧,头戴五叶冠,中央冠叶稍宽发髻高挽,发辫自然垂肩,脸部圆润饱满,眼向下俯视,鼻梁细直,面容含蓄庄重,耳戴耳铛,胸前戴项饰多镶嵌,臂钏靠下,戴手镯脚镯等配饰,菩萨上身赤裸,下着贴身长裙,衣纹等宽而紧细。

双手于胸前施转法轮印,右手牵花枝,莲花于右肩绽放上置宝剑,左手同牵花枝,左肩绽放上置经书像下为一双层仰覆莲莲座,莲瓣上下对称,塑造立体此尊造像突出表现菩萨身姿柔美的特点,面容含蓄年轻,充满活力,多装饰且装饰华丽。

十六世纪•尼泊尔铜鎏金不空罥索观音站像高:18cm图录号: 1057估价RMB: 50,000-70,000成交价RMB: 57,500(含佣金)观音一面六臂,身体站姿微呈三折式,左三手分别持棍棒、经书、稻穗;右三手分别持念珠、施无畏印和与愿引,每只手臂均饰手镯、钏环。

面相丰润,微含笑意,神态慈祥柔和头戴宝冠,肉髻高耸,耳铛垂肩上身袒露,胸前挂项圈璎珞,下身着长裙,轻薄贴身,束腰缯带自然垂于身体两侧,流畅自然,整体比例和谐,肌肤富有柔和青春的气息,具有典型的尼泊尔造像艺术风格。

“不空羂索”是象征观世音菩萨以慈悲的羂索救度化导众生,其心愿不会落空依照《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所述,在过去第九十二劫最后劫,观世音菩萨曾受世间自在王如来的传授,学得不空罥索王母陀罗尼并于初得此陀罗尼时,即证得十百千不空无惑智庄严首三摩地门,由此真言之力,现见十方无量无数种种判土诸佛如来所有会众,而皆供养听闻深法,辗转教化无量友情,皆得发趣无上菩提。

此后观世音菩萨以该真言教法,现示现化身时,便称为不空罥索观音菩萨来源:巴黎苏富比拍卖,2009年12月18日,第241号。

十三世纪•铜鎏金莲花手菩萨立像高:14.5cm图录号: 1058估价RMB: 无底价成交价RMB: 40,250(含佣金)此件莲花手观音站像,采用典型的尼泊尔红铜合金铸造而成,头顶三叶宝冠,发髻保留了尼泊尔受印度造像影响而产生的绳结波浪盘头,头顶宝珠,开脸为传统的尼泊尔式开脸,初月眉,双眼微垂,扩鼻小嘴,脸部轮廓饱满,极其符合观音慈善怀救之相,双耳以大环型耳环为装饰,两侧黑发垂肩,胸前饰以多宝项链,双手自然下垂,左手持以盛放莲花,右手施予愿印,双臂浑圆结实,肌肉感尽显,臂钏、璎珞、腰带均以宝石镶嵌予以装饰,以展现其级别与华丽,裙摆饰带自腰而下,层层叠叠随风而摆,自然灵动,双腿微分,左腿略略向前微曲,让其更加写实随意,作品整体按照传统的三折枝比例而铸,浑然一体,灵动自然。

十二/十三世纪•铜无量寿佛高:24cm图录号: 1059估价RMB: 100,000-120,000成交价RMB: 138,000(含佣金)无量寿佛代表寿命的延长,因此无论在宫廷或是民间,一直都广受推崇。

在图像上,一般以其手中所持甘露瓶为标识此尊无量寿佛着菩萨装,头戴三叶冠,冠叶较宽,头冠下缘以阴刻格状图案做装饰,手法稚拙面庞方正,戴圆形耳铛双目细长,嘴唇较厚,耳后头发贴于双肩,卷曲状坐姿挺拔,身体较单薄,缯带绕于身后,呈弧形,双手结禅定印。

全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莲瓣上下一一对应,工艺朴拙,且仅存于正面及侧面

清•木胎观音立像高:51cm图录号: 1060估价RMB: 80,000-90,000成交价RMB: 149,500(含佣金)此尊观音侧身玉立,发挽高髻,系宝缯,风帽遮头面庞圆润,两颊丰满,微合双目,面露笑意,有慈悲敬穆之态。

身着高腰长裙,衣纹流畅飘逸,随风飘动,有“吴带当风”之感双手持一如意,跣足而立观音造型优美,面容动人,装饰华丽,雕刻准确细腻,神祗高贵、垂佑众生的气质被充分表现出来周身漆雕花卉纹工艺精湛,漆色光润,不禁感叹福建木造像工艺的精湛!观音是有佛教信仰的广大地区最受欢迎的尊神。

自元代藏传佛教深入宫廷,宫中观音的供奉也随之而来因观音具有使众生增福延寿的法力,宫内制作和各地进献数目亦是不可小觑,从档案资料和现存实物来看,在各地进献的礼品中,观音像是必不可少的万寿节等吉庆日寿礼

十七世纪•合金铜阿弥陀佛像高:18.5cm图录号: 1064估价RMB: 80,000-100,000成交价RMB: 92,000(含佣金)

十五世纪•铜鎏金胜乐金刚像高:21.5cm图录号: 1065估价RMB: 300,000-350,000成交价RMB: 345,000(含佣金)亦名上乐金刚、上乐王佛,是藏密中瑜伽部的母续本尊,也是藏密四大派共修的本尊。

胜乐金刚共有七十二种身相,常见的有四面十二臂、一面二臂和一面六臂造型此尊即为四面十二臂造型,头戴五颅冠,髻顶由摩尼宝壮严,发髻前饰羯磨杵;髻上半月,表喜乐无尽,并不断增长四头分别代表息灾、增益、敬爱、降服四德;每面各具三目,表三世智,能看三界及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每一面刻划出略微不同的半忿怒表情即寂忿相,表示依照瑜伽行者不同的需求而示现不同的证悟方式。

身着天衣,以虎皮为裙,项挂五十骷髅蔓,是象征五十个梵文字母,同时也表示圆满具足所有的佛教教理主臂二手以哞迦罗印,左持铃,右持杵,拥抱金刚亥母,表示方便、智慧交运明妃右腿盘绕于主尊腰间,左手捧嘎巴拉碗,左手持钺刀。

胜乐佛父其余诸手伸向两侧,各持象皮、嘎巴拉碗、斧、钺刀、三股戟、金刚索及人首等物右腿直伸,足踏大自在天神;左腿微曲,脚踩大自在天妃的心上,表示降伏忿怒、贪欲、外道及众生的我执而得成就二尊皆以五骷髅冠、骨饰、五十干湿人头璎珞作严饰,佛父以寂忿相凝视佛母,双运于镀银莲花日轮座上,表现出和合而无欲的极高境界。

此像肢体结构准确,铸造工艺精湛,堪称明初藏中地区金铜造像艺术成就的生动写照

十四世纪•合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嵌银嵌红铜)高:21.2cm图录号: 1066估价RMB: 300,000-350,000成交价RMB: 460,000(含佣金)释迦牟尼佛,佛教之创始人,本名乔达摩悉达多,被后世尊称为佛陀,广受尊崇,亦是藏传佛教艺术中最为常见的题材。

释迦牟尼像全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佛像头部肉髻高耸,螺发表现粗大圆润,双目似闭,双唇微颔,面容宁静,五官刻画极为细致灵动,身着袒右袈裟,袈裟覆搭于左肩,释迦左手掌心向上持禅定印,右手搭于右膝,中指轻触莲台,持触地印。

本尊造像的袈裟衣缘嵌银嵌红铜并錾刻复杂繁密的几何花纹,精致华美莲台造型优美华贵,莲台下缘的连珠纹古朴圆润,这几处工艺特征在早期造像中经常见到,此外莲瓣形象的塑造十分饱满,圆鼓有力,尖端翻卷自然灵动,彰显了莲瓣盛开的生命力。

无论从此尊造像面部形态的成熟表现,亦或莲座样式来看,都表现了早期西藏造像的创造力及艺术美感

清•铜鎏金宗喀巴高:31cm图录号: 1067估价RMB: 500,000-600,000成交价RMB: 690,000(含佣金)宗喀巴(1357-1419),本名罗桑扎巴三岁时受近事戒,七岁出家,学佛九年,十六岁进藏,经常进行讲经活动,早有声誉。

当时,各戒律松弛,不得人心,宗喀巴决意进行宗教改革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他与弟子改戴黄色僧帽,以重视戒律为号召,被称为黄帽派先后写出《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力求纠正各教派流弊永乐七年初,宗喀巴于拉萨发起大祈愿法会,并于拉萨东北修建甘丹寺,以噶当派教义为基础,正式建立格鲁派。

十二年,明成祖朱棣派人进藏召请宗喀巴进京,他派弟子释迦也失代替自己前往北京朝贡,在中原传教十七年,圆寂于甘丹寺宗喀巴在藏传佛教中地位极高,被信徒视作文殊菩萨的化身,其左右肩莲花上的经箧与宝剑便是此身份的象征。

此尊宗喀巴面相庄严,双眉细长,双目微阖头戴尖顶通人帽,身着交领式僧衣,外披福田袈裟,是西藏僧人的典型装束衣着厚重写实,富有层次感宗喀巴双手持莲花茎于胸前结说法印,手指刻画柔软逼真,躯体端正挺直,结全跏趺坐于华丽的莲座上,莲座束腰,仰覆式花瓣饱满秀长,制作精细。

造像衣着满饰嵌金花纹,华丽尊贵艺人用精湛的艺术手法完美地再现出了一代宗师饱学多知、伟岸博大的精神气质宗喀巴在信仰藏传佛教的清宫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梵华楼二楼明间北面木雕金漆蟠龙宝座上,供有一尊高达1.25米的木髹漆泥金宗喀巴坐像,是清宫最大的宗喀巴像,造像背后及东、西墙面,还悬挂了宗喀巴传记故事唐卡,宗喀巴身上的福田袈裟同样满饰祥云纹。

此尊衣着全部以嵌金工艺装饰是此像的一亮点,精细的花纹使得整像庄严华丽衣边及领口嵌卷草花卉,袈裟的福田格内以祥云装饰,纹饰布局严谨,章法有度,细微之处皆用心经营,即使在宫廷造像中,如此不惜工本地满饰的佛造像亦极为罕见。

参阅:天津文物2007秋季竞卖会,高22cm,成交价人民币924000元。

清•紫檀四臂观音坐像高:27cm图录号: 1068估价RMB: 600,000-800,000成交价RMB: 862,500(含佣金)四臂观音又称“六字观音”,因为他的著名真言(咒)“嗡嘛呢叭咪吽”在梵文中是六个音节,故名。

他是藏传佛教大悲观音的主尊,代表大悲、大智、大力,四臂寓意慈、悲、喜、舍四无量,是密乘行者修心的法门四臂观音与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合称“三部怙主”,也是雪域西藏的守护神清代的民间佛像艺术也和清朝政府的统治一样,在乾隆朝以后,江河日下,乏善可陈。

但清朝从康熙年起也效仿明朝的做法,在北京紫禁城内的造办处监制了许多佛造像,加之康熙皇帝本人也信奉佛教,亲自过问佛像的样式,故而该朝佛像制作精美、细腻,体现了宫廷的审美趣味,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此尊观音择珍贵紫檀木用料,雕刻的工艺造像更甚罕见,实属贵气。

观音结全跏跌坐于莲花宝座之上主臂双手合十头戴花冠,神态安详宁静双肩搭帔帛,胸前饰华丽的璎珞,手臂、脚踝饰钏环长裙衣褶自然写实,富有衣物的柔软质感束腰仰覆式莲花座,上下缘饰有连珠纹,莲花瓣饱满工整,瓣尖装饰卷云。

此像精美大气,为康熙时期宫廷造像的精品之作来源:欧洲藏家旧藏

清•铜观音立像高:48cm图录号: 1070估价RMB: 120,000-150,000成交价RMB: 345,000(含佣金)观音铜制,通体呈褐色,盘发成髻,发丝细密舒整,轻披头巾眉间白毫,眼睑低垂,目光下敛,直鼻,小口,面庞丰腴,法相秀美庄严。

右手轻搭于左手上,跣足站立,神情端庄娴雅,俨如正在俯看尘世众生身着宽袖长袍,胸前横贯一串连珠式璎珞,圆肩修身,衣纹简明丰满,折迭密集流畅整器铜质宝光内蕴,尊像衣袍及边沿嵌饰精细银丝云朵纹,其卧槽嵌银丝与铜器表面相平,平滑细腻,工艺深厚,显得格外典雅。

背部嵌银丝“玉堂石叟”四字篆书款出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展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

明•木胎男相观音高:21cm图录号: 1071估价RMB: 200,000-250,000成交价RMB: 322,000(含佣金)在中原佛教造像中,宋元时期观音造像多为男性面孔,观音造像不是俊美的美男子形象就是女性形象,留有长髯的男性形象极为少见。

此尊造像即为留有长髯的男相观音,其面相肃穆端庄,上额圆润饱满,头上髯发雕刻细致至极,有种自然山石层峦叠嶂的美感,长眉似弯月,双目微闭细长,数缕皱纹犹如静湖初起的涟漪,绵绵不断,感觉像智慧的符号在菩萨额上舞动。

鼻梁高挺,镂空雕刻的垂胸长髯线条流畅且层次感及强,神情恬然着通肩式菩萨装大衣,衣纹褶皱垂拂流转,层峦起伏,贴身丝绸质感刻画生动写实此观音为说法状,左手自然垂于腿上,右手肘部轻倚平几施说法印,形象稳重端正,平几上瑞兽雕刻更是精美细致,栩栩如生,造像全身无一处不精雕细琢,追求极致,浑身上下散发贵族气息,具有明显的明代中晚期京工造像特点,为京工风格造像中的上品,再之此类题材造像存世尤为罕见,实属难得。

出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展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

十八世纪•铜金刚手菩萨高:25.2cm图录号: 1072估价RMB: 100,000-120,000成交价RMB: 138,000(含佣金)莲花手菩萨是观世音菩萨众多化身之一,因手持莲花二得名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等,中国佛教崇奉的四大菩萨之一。

观音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胁持,被称为“西方三圣”观音菩萨可示现三十二种应化身形,救民于难双足站立于莲花宝座之上左手握一莲茎,头戴三叶花冠,肉髻高耸,面相方圆,眉眼细长,神态沉静耳垂环珰,束发垂肩。

身体呈三折枝式立姿,躯体比例均称,造型优美上身袒露,颈挂项圈璎珞,,腰系珠宝腰带,下身着长裙,轻薄贴身四肢皆有钏饰火焰状边缘舟形大背光,制作精致圆形仰覆式莲花座,莲花瓣制作精致,背光、莲花座都具有典型的清早期雪堆白仿古造像的风格特征。

舟型背光后面写有“东二”两字,莲瓣座里面写有“右手持金刚菩萨”此称谓大多出现在清宫廷造办处

明•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连座高:53cm图录号: 1073估价RMB: 1,200,000-1,500,000成交价RMB: 2,070,000(含佣金)此尊铜鎏金迦牟尼佛坐像为一尊典型的明代中原铜佛造像,高53厘米,尺寸巨大,气势撼人。

释迦牟尼结全跏趺端坐,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是释迦牟尼经过六年苦修,在菩提树下成道的标准成道像其头饰螺发,排列密集,发正中有硕大的髻珠,是宋元以来中原汉传佛教常见的装饰形式面相方圆端庄,眉间白毫,鼻梁挺拔,眼睑低垂,目光下敛,似俯视众生,神态慈祥柔和,具有典型的明代汉地造像面相特征。

袒露前胸,上着双领式通肩式大衣,下身着高束腰僧裙,腰间束带并打结,颇具装饰意味衣缘处錾刻精美的缠枝莲花,纹样清晰精美,显示出当时匠人运用高超的写实技法衣褶布排有序,衣纹流畅自如,厚重写实,极富质感,继承了汉地造像注重衣褶刻划的传统。

高大莲台,多层仰式莲花瓣,瓣叶饱满规整,挺拔有力,时代特征明显中国造像艺术的最高境界不仅在于形态,更在于神态此尊释迦牟尼造像双目垂附,嘴露笑意,充分表现出释迦牟尼佛悲悯众生,博大雍容的气度和胸襟,能让观者体会到一种沈静、坦然之感。

整件造像体量硕大,形体饱满,比例匀称,气势恢宏,是一尊十分难得的明代内地铜鎏金造像精品,存世罕见根据此像的尺寸、工艺,显然不是一般民间工匠所为,应当出自皇家大型佛教寺庙及其铸造场所在当今艺术品市场上,汉传鎏金大体量佛像一直是国内外佛像收藏家青睐的一个重要品类。

它们之所以受到藏家们青睐,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它们有恢弘的气势,强烈的宗教和艺术感染力,符合一些成功人士的审美和信仰需求;二是因为艺术性好的,且还有鎏金的佛像对于雕塑家来说是极其严苛的,不仅体现了雕塑家对于形体比例把握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对于佛像神态的控制。

如果神态、比例造型都把握得当,便堪称精品;三是这类佛像目前市场上流通极少,特别是品相完好者更是难得一见,具有明显的稀缺性且题材与风格皆为人所熟知,符合广大民众的审美和喜好,无疑是佛像收藏和供奉的最佳选择。

出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展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

二世纪•犍陀罗片岩弥勒身像高:110cm图录号: 1074估价RMB: 400,000-580,000成交价RMB: 690,000(含佣金)此件菩萨躯干由于头部和左手已失,所以无从判断其原为哪尊菩萨造型。

但菩萨应有之“璎珞庄严身”——《佛所行赞卷第一》则尽数体现其右臂着臂钏,刻工精美颈部佩戴宽扁状雕花项圈,一条由数串小珠链拧成的圣线呈U字型悬挂于胸前,圣线中央为两条龙型怪兽双口对衔一颗宝石,高贵庄严另外一条饰线,由颈部斜搭至右肩,上身几乎袒露,左肩披天衣,帔帛从左肋穿过,深垂至腿前,形成两道流畅的圆弧型垂挂线,着腰衣,系腰带,右膝略微弯曲,以致牵动着整体的衣褶与锯齿状裙摆,如行云流水般展示于信众面前。

此尊造像体量较大,从现有的比例来看,原本完整情况下应该与真人大小无异,修长的腿部有别于很多犍陀罗造像的粗短四肢其小腹微隆,胸部肌肉饱满,身材匀称,英姿挺拔,背阔胸宽,极具典型希腊罗马雕塑的表现力来源:日本收藏家长峰英一先生收藏。

二世纪•犍陀罗转法轮47×29cm图录号: 1075估价RMB: 100,000-120,000成交价RMB: 172,500(含佣金)犍陀罗艺术有两大重要表现方式,一类是单体造像,另一类就是雕刻着佛传或佛本生故事的浮雕板。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犍陀罗的单体佛造像有可能脱胎于浮雕板而这类浮雕板往往装饰于大型佛塔的阶梯,外圈,围栏等处,让信徒们以做凭吊或者学习佛经的相关内容这是非常特殊的一件作品,主尊释迦被代表佛法僧的三宝标所替代,通常犍陀罗的早期作品才如此表现。

三宝标图案在早期中印度佛教美术的代表,桑奇大塔中非常多见而中间的三叉戟则用立柱和分别斜立的双力士或者夜叉来表现,这种力士的表现方式我也完全有理由相信源于桑奇大塔中的药叉女形象来源:日本收藏家长峰英一先生旧藏。

二世纪•犍陀罗药叉女47×14.5cm图录号: 1076估价RMB: 40,000-60,000成交价RMB: 46,000(含佣金)这块雕板应为大型雕板的外沿装饰部分,最右侧为希腊式的卷草纹,左侧为波斯风格的波斯波利斯石柱,两头代表性的牡牛端坐上方,柱身则雕刻了一位看似翩翩起舞的女性,身材匀称丰满,体态灵动婀娜。

头部盘发,发髻高启,微卷刘海,左边装饰着一朵盛开的莲花身着莎丽,双手戴素面手镯,双脚戴链片脚镯,这是印度本土艺术中的药叉女形象整件作品刻工精良,不论牡牛还是药叉女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其所用石材并非犍陀罗地区常见的蓝色片岩,而是略为坚硬的绿色片岩,这类片岩较多出产于巴基斯坦北部的巴焦尔和斯瓦特等地区。

来源:比利时收藏家Grusenmeyer先生旧藏。

二世纪•站佛基座21×10cm图录号: 1077估价RMB: 10,000-15,000成交价RMB: 43,700(含佣金)来源:比利时收藏家Grusenmeyer先生旧藏。

三世纪•片岩犍陀罗石板38×24cm图录号: 1078估价RMB: 100,000-150,000成交价RMB: 138,000(含佣金)此件拍品从人物的造型,衣饰的穿着风格上看,具有明显的古希腊雕塑的风格,印证了早期巴基斯坦地区的犍陀罗雕塑,受到了古希腊人的审美影响,同时也对之后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件贵族供养像来源于日本著名的犍陀罗研究学者栗田功着录:《犍陀罗艺术》1988年出版 栗田功着。

五世纪•犍陀罗成天图佛像29×36cm图录号: 1079估价RMB: 320,000-350,000成交价RMB: 368,000(含佣金)佛教造像艺术可以溯源至公元一世纪的印度,贵霜王朝的犍陀罗与秣菟罗文化交映辉煌,前者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展现西方希腊风格特有的表征,后者则融合本地特色,表现出本土文化独有的样貌。

此件犍陀罗释迦牟尼成道像的材质是绿片岩,从风格来看已经带有斯瓦特地区的造像特点,固应是五世纪巴基斯坦和斯瓦特河谷交界处附近的造像,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斯瓦特河谷地区在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被记作“乌仗那国”,为梵文Udyana的音译,意为花园。

根据法显和玄奘的记述,公元5世纪到7世纪之间,佛教在乌仗那国广泛传播,寺院从500余所增长到高峰时的1400余所但是7世纪之后,佛寺又经历了“今渐减少”的过程,教义则从小乘向大乘、密宗演变,因此是研究佛教史的宝贵资料。

斯瓦特河谷是佛教密宗的发源地之一,对藏传佛教影响巨大此尊犍陀罗应是靠近斯瓦特河谷地区的早起雕塑,具有浓郁的当地造像审美众所周知斯瓦特造像精美的极少,而此尊造像工艺精湛,品相完好,是一件极稀少的斯瓦特雕塑艺术精品,值得珍藏!。

着录:《大美之佛像犍陀罗艺术》栗田功着。

三世纪•犍陀罗灰泥释迦像高:24.5cm图录号: 1080估价RMB: 10,000-20,000成交价RMB: 23,000(含佣金)此次拍卖有一尊灰泥材质的坐佛,其顶髻高耸,身着通肩长袍,端坐于拱门之内,面带微笑,充满了亲近祥和之感。

这类的灰泥佛像通常装饰在佛塔的塔身四周,同时装点的还有菩萨,力士,狮子,大象等来源:比利时收藏家Grusenmeyer先生旧藏。

十八世纪•合金铜绿度母坐像(嵌银眼红唇)高:12.5cm图录号: 1081估价RMB: 50,000-80,000成交价RMB: 57,500(含佣金)此尊头戴花冠,面相圆润,眉间白毫凸显,高鼻薄唇,目光下敛,相容和煦,双目嵌银,嘴唇嵌红铜,工艺极为精细。

头向左倾,身体呈三折枝式,丰乳细腰,体态婀娜左腿单盘,右足踏一茎仰莲,舒坐于台座上上躯袒露,佩戴璎珞钏环,下着绸裙,上錾刻有华美细密的纹饰右手施与愿印,左手自然置于左膝,二指捻一茎莲花,绕臂而上,齐肩绽放。

台座双层深束腰,莲瓣宽阔饱满整像造型生动,受到明显的帕拉风格影响,精美华丽而不失古朴典雅,富有雕塑美感,堪称清代摹古造像的佳制来源:美国藏家旧藏

十世纪•帕拉财神高:12cm图录号: 1082估价RMB: 300,000-35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黄财神原是印度的药叉神,藏名藏巴拉,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养的五姓财神之一,为诸财神之首。

因其身相金黄,故称其为黄财神为令密乘行者由资财弘法利生,不被生活所逼,可安心向道,特赐予行者财利丰足修持黄财神法,持诵其密咒,可消灭六道穷苦,增长福德、寿命、智能,以及一切物质与精神上的受用,财源茂盛,免除贫穷。

黄财神,高额丰颐,双目含笑圆睁,高鼻厚唇,五官具印度人特点头戴宝冠,束高髻,耳饰圆珰,上身袒露,项挂璎珞,腹部圆鼓,下身着裙;左手握吐宝鼠,鼠身与长尾巴蜷缩于后;右手持摩尼宝,余二手向两边施展游戏坐姿的右足踩宝袋,坐于台座上。

整体造型端庄,工艺简练整尊造像工艺简练,铜质因久经岁月而愈显苍翠莹润

江户时期•木胎释迦牟尼立像高:67cm图录号: 1083估价RMB: 100,000-150,000成交价RMB: 172,500(含佣金)佛陀螺发排列规整,肉髻圆缓,髻珠凸现面庞圆润,弯眉与鼻胫相连,双目宛若未开敷的莲苞,相容和熙。

菩萨挽发于顶,束高发髻面颊圆腴,双目垂俯,高鼻薄唇,神态慈悲祥和佩戴璎珞项链繁缛而精美双足并立,身披通肩衲衣,下着绸裙,衣纹线条流畅,曲走流回,洒脱飘逸,体现出衣料的质感,颇具写实性

清•铜鎏金财宝天王像高:16cm图录号: 1084估价RMB: 180,000-280,000成交价RMB: 322,000(含佣金)财宝天王,来源于印度教财神库贝罗(Kubera 或Kuvera)古印度教传说,库贝罗是一位智者毗沙门的儿子,所以他也姓毗沙门。

据说,他行苦修千年,大梵天为了奖励他,赐他永远不死,并任命他作为财富神和大地神富宝库的守护者一般认为,库贝罗居住在喜马拉雅山中的一座名山,叫开拉沙山实际上,当初大梵天任命他作财神时,他居住在南方的兰卡城(在今天的斯里兰卡)。

北传佛教兴起以后,库贝罗的居住地也开始北移到了北方神山开拉沙山了总之,库贝罗的起源远比毗沙门天早在佛教中,他因为身兼二职,所以就有了不同的身份和名字库贝罗作为方位神,即北方的守护神,守护宇宙中心须弥山时,他才被称为毗沙门天。

作为财宝神时,他被称为财宝天王或库贝罗佛教宣称,库贝罗的国度位于喜马拉雅山中的阿荼盘多(Alaka),当地庄严华丽,盛产宝物他的眷属有八大马王等黄财宝天王配八大马王是藏传佛教最为喜爱的财神题材,通常见于寺庙的门口右侧的护法神队伍中。

右手持胜幢,左手持吐宝鼠游戏姿像是一件极为独特的作品:头戴五叶冠,冠叶原来嵌有珠石,现已经脱落;作武将装束,身着铠甲,穿蒙古式长靴,坐于狮背上,左腿伸出狮卧莲座狮子作回首怒吼状,充满力度财宝天王面部肌肉鼓起,双目圆睁,头向左侧,凝神下视,二者均与狮子的回首动作互相呼应,表现出瞬间的动感,加上天衣在身后飘起,若有风吹动,使造像充满灵动之感。

整个作品做工精细,铜质厚重,镀金明亮,力量感强烈,是一件难得的造像艺术精品

清•木胎千手观音坐像高:69cm图录号: 1085估价RMB: 300,000-400,000成交价RMB: 368,000(含佣金)此尊准提观音木雕体量巨大,雕饰精细,手臂繁多,工艺复杂,为木雕中罕见之精品。

观音结跏趺安坐,主臂双手合十,其余众多手臂展于身侧,虽密如屏风,但繁而不杂,前后错置,布局合理,手势各不相同,分持不同法器,望之满目威仪如斯,不负准提之名面容方正,双目俯视,鼻长而挺,嘴角略带微笑,表情慈悲和善,不沾客尘之染。

肩膀宽阔,身形壮硕稳重,身着天衣绸裙,衣饰层叠厚重,衣纹绵延贴服胸前饰璎珞,腕戴手环,臂坠帛带,虽木制,但所刻褶皱清晰自然,质地模拟逼真,似可随风飘曳,潇洒自如整像比例匀称,结构复杂合理,曲线流畅,漆金匀亮,保存状况极好,尤其是各支手臂,虽历数百年,未有一支断者,殊为罕见。

清•铜鎏金六臂大黑天高:14cm图录号: 1086估价RMB: 160,000-180,000成交价RMB: 207,000(含佣金)大黑天又称为玛哈嘎拉,有多种形象,一般常见的有二臂、四臂和六臂的此尊造像为六臂大黑天,红色头发,头戴骷髅冠,一面三目,面相忿怒。

肩生六臂,上方双手扯白象皮,表示驱逐无明;主臂两手拿骷髅碗和铖刀腰间围虎皮裙,环绕骷髅链,手、臂及脚踝处铸有钏环此尊造像表情愤怒,造形生动,动态威猛黄铜铸造,通体鎏金,工艺工整,为十八世纪造像的典型作品。

清•木胎京造观音坐像高:24cm图录号: 1087估价RMB: 200,000-25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到了明朝15世纪,佛教传入中国也已经有一千年了在千年之中,更换了多少朝代,唯独佛教不断不灭,且每一朝代的帝君,无不以佛立国,世代传承。

到了清代,能匠巧手在制作佛像时能融入地方特色,表现于佛、观音造像的脸部、身型或材料上,可见技术上已能游刃有余此尊观音为高发髻造型,双目闭起,弯月眉,鼻长挺直,嘴角微扬;慈悯大悲的容颜被刻画得十分生动身着通肩衲衣,内着僧祇支,胸前璎珞华丽精美。

衣缘处錾刻缠枝莲纹,衣褶曲转流畅,体现了汉地造像注重衣褶刻划的传统左手于脐前托净盂,右手拇指与中指捻杨柳枝,全跏趺坐裙摆于双腿处自然铺展,波浪纹的裙褶婉转自然,写实手法高超作品将宗教的神圣性和世俗的审美情趣相结合,充分表现出自在观音修证深广,观照众生的形象。

清•木胎金漆自在观音高:70cm图录号: 1088估价RMB: 180,000-220,000成交价RMB: 253,000(含佣金)观音跣足自在坐,左手自然搭于左膝,玉指如葱面庞丰润,广额弯眉,凤眼微启,法相庄严。

发髻高束于头顶并佩戴花冠,掩于风帽之下,颈佩璎珞,身着宽袖长袍,衣纹垂拂流转,深刻自然雕塑技法精湛,法相温婉慈祥,为明清之际极受欢迎之佛教造像珍品金彩保存完好,十分难得参阅:(图1)京工木胎髹金漆自在观音 高86cm 邦汉斯2015年春拍 成交180万人民币。

清•铜鎏金释迦牟尼高:17.2cm图录号: 1089估价RMB: 500,000-600,000成交价RMB: 690,000(含佣金)此尊铜鎏金释迦牟尼以精铜铸造,铜质沈炼精实尊像头饰螺髪,排列规整,肉髻圆隆高凸,顶饰摩尼宝珠,额头扁平,面颊丰满,鼻短且正面看呈三角锥形,线条简洁明了,五官刻画清晰,左手施禅定印,右手,双腿结跏趺坐,肢体的刻画柔软细腻,造型端庄大方,比例结构精准,与造像量度经中所列明尺度极为相似,表现出强烈的西藏造像的影响,与明代璎珞装饰无镶嵌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

其气质一改汉传造像中祥和儒雅之感,为佛陀这一形象注入了一种强健英武之气,为一典型的乾隆宫廷范例清宫对于铜佛像和法器的制作上,从工艺技术、配方以及细部粘结均采用或参考了西藏的传统配方,并按照清宫造办处的要求进行改进。

此尊在佛衣嵌饰的处理上就表现出这一时期工艺繁复精湛的特点衣纹层迭有致,工艺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非宫廷造办而难为,极为珍罕相同的开脸我们可参见(图1) 2015秋 保利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Speelman秘藏梵像聚珍 7332 清乾隆 燃灯佛,众所周知,小佛的工艺制作更难于大佛的制作,然而我们却从此尊小佛中看出大佛的气势与工艺,不得不为之惊叹。

实属难得!此尊曾出自天津文物商店库房,佛像带有天津文物公司库房编号。2011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3807

元末明初•“钱塘陈彦清造”地藏菩萨坐像高:24cm图录号: 1090估价RMB: 500,000-800,000成交价RMB: 977,500(含佣金)【钱塘是江名】,【钱塘是地名】,【钱塘是城名】【作为江名】—钱塘江, 载千古、覆万年……它是浙江省内最大的河流。

上游源出于浙、皖、赣边境,经杭州闸口以下注入杭州湾后会纳于东海【作为地名】—钱塘早有美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早在秦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便于今杭州地置钱塘县【作为城名】—钱塘是现在号称“人间天堂”杭州城的古称谓。

上自秦一统全国后便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 属会稽郡至隋王朝建立于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才有了第一次的出现元代造像是飞来峰继两宋造像以来的最后一个高峰这个高峰的突出特点是突然涌出的大量的藏传佛教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的出现与远超信奉藏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在江南的传播以及杭州的特殊地位密切相关1276年元军挥师南下,攻占杭州之后,为了彻底动摇南宋在江南长期统治的根基,“从精神文化上消除前宋的遗留影响”,元朝在以杭州为中心的江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始传播藏传佛教。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就是在杭州建立了管理江南佛教事务的总统所和行宣政院此外,在元初,除了在杭州大力修建寺庙,许多著名的藏传佛教高僧也活跃在江南,如沙罗巴和丹巴国师此两人都师从八思巴(八思巴——淳佑四年(1244年),年仅十岁的八思巴来凉州(今武威市)学习汉文化与蒙古文化,这为他以后成为大元帝师奠定了雄厚基础。

蒙哥汗三年(1253年),忽必烈从受佛戒中统元年,世祖即位,尊为国师,即大元帝师,使统天下佛教徒至元元年,使领总制院事,统辖藏区事务六年,制成蒙古新字,加号大宝法王十三年还至萨斯迦,为西藏佛教萨迦派第五代师祖。

)因此,在元代,杭州的佛教艺术便深受藏传佛教之影响我们可以从杭州灵隐飞来峰的石造像来得到例证此件地藏王菩萨的莲瓣纹来看,莲瓣宽大,莲瓣头部微微翘起,莲心往内翻卷,与明早期造像完全不同具有典型的元代莲瓣纹之特征。

(参阅杭州飞来峰(四臂观音 石窟造像,创作于1282-1292年)头戴五叶宝冠,脸部方正,双目向下微睁,眉间一白毫,与杭州飞来峰之尊胜佛母的开脸如出一辙(参阅尊胜佛母,石窟造像,杭州飞来峰,创作于1282-1292之间)。

至此,我们能否大胆的推测,此件地藏王菩萨像便是在元代时期的杭州地区(钱塘陈彦清造)在元代宫廷机构——总统所的督办下,铸造的一组精美的元代宫廷造像中的一尊!2017年11月 伦敦苏富比拍出一件带有“钱塘陈彦清造”款识的佛像,落锤价为1635800元。

出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展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

清•夹纻释迦说法像高:24cm图录号: 1091估价RMB: 50,000-90,000成交价RMB: 97,750(含佣金)此像以夹纻工艺制作而成,夹纻,亦称“夹纾”、“挟纻”即先用泥塑成胎,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

待漆干后,反复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因此又有“脱空像”之称此尊释迦牟尼,螺发高发髻,面庞圆润,双目低垂着袒右式袈裟,下着僧裙,裙腰及胸,衣褶自然流畅释迦全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双手结禅定印束腰仰覆式莲花座,莲瓣饰卷云纹,莲瓣饱满,对称均匀。

此种工艺制作过程复杂,所制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但不易保存,此像保存完好,工艺精细,佛像塑造栩栩如生,实属难得

清•木胎释迦坐像高:24cm图录号: 1092估价RMB: 80,000-90,000成交价RMB: 92,000(含佣金)在中国佛教艺术作品中,木质佛像因其材质易得、可塑性强等优点,而盛行于中原大地,其生动写实的造型、流畅繁缛的工艺,令今世之人为之赞叹。

此尊木制佛像头饰螺发,有高肉髻造像容貌俊秀,双目微睁,大耳垂肩,慈悲智慧现于面庞之上身披通肩袈裟,内着僧裙,腰系丝带,此为汉地造像常见的样式;衣纹雕刻写实,织物感极强,衣褶流转自如,层迭紧密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抚在右腿,全跏趺端坐,是释迦牟尼成道像的标准姿态。

整像端庄大气,比例协调,造型特点与明晚期宫廷造像的特征相一致

乾隆•铜鎏金无量寿佛高:16.8cm图录号: 1093估价RMB: 80,000-100,000成交价RMB: 103,500(含佣金)此尊无量寿佛头戴高冠且镶有宝石,宽额面润,细眉弯连,双眼微阖,耳长垂肩且穿圆耳珰,神态安然肃穆,胸前佩戴项炼,余发披肩,两肩臂皆有臂钏,身着王服,衣折流畅自然,下身着贴体薄裙,裙褶迭于座面,体态匀称,肩宽腰细,挺身端坐,双手于腹前结禅定印,双足全跏趺坐于仰莲座上,莲座上缘刻有小连珠,莲瓣间层迭隐莲瓣,错落有致。

整体而言,通体鎏金,铜质厚重,衣帛环绕手臂,并于身后垂落长绦,更增添加几分飘逸之感,具有乾隆时期的造像风格

十八世纪•铜六臂大黑天像高:17cm图录号: 1094估价RMB: 80,000-100,000成交价RMB: 126,500(含佣金)大黑天是梵语“玛哈嘎拉”的意译,又译为“救怙主”,原是古印度的战神,是藏传佛教中最重要的智慧护法,在密教中广受尊崇,原因在于他能赐予贫困者福德,令食物丰足,并保护战争中求助的众生。

本尊造像形制精美,头戴五颅冠,须发呈红色火焰状,蹙眉瞋目,卷舌咧口,獠牙外露,身披象皮,项挂人头蔓,佩饰璎珞钏环主臂二手于胸前分执钺刀、嘎巴拉,余手各执骷髅念珠、骷髅鼓、绳索及象皮,左展立,足踏象头天神。

象头天神是北方的财神,右手捧颅骨碗,左手持萝卜,呈仰卧式据说这位天神原很残暴,被玛哈噶拉降伏后,便用这种姿势侍侯他此像浇铸工艺精湛,堪称清代金铜造像中的精品

清•铜鎏金骏马财神高:17.5cm图录号: 1095估价RMB: 150,000-180,000成交价RMB: 253,000(含佣金)此尊造像是八骏财神中的其中一位八骏财神又称“财神八大将”,“八路财神”,是黄财宝天王的伴神,各司八方天库,听令济度缺乏资财之学佛行者,使其免予穷困。

造像头戴战盔,身着华贵的铠甲,足蹬战靴,跨骑天马上下摆动的袍袖、绕臂穿肩向后飘拂的帛带,与嘶鸣骏马之奔姿相映成趣,形象生动传神整体造型生动,做工精美,品相完好,应是清早期北京地区所造

清•铜鎏金速勇佛母高:17.2cm图录号: 1096估价RMB: 80,000-120,000成交价RMB: 92,000(含佣金)速勇佛母又称红度母,是藏传佛教二十一种度母之一,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此像头戴花冠,一面四臂,上二手持法器高举过头顶,下面两手,右手结期克印,左手施与愿印。

全身饰天衣宝珞,相好庄严,全跏跌坐于莲花座上莲花座造型大方,莲瓣扁平工整,是清代汉藏风格造像的艺术特征整像黄铜鎏金,胎体厚重,做工精细,是清代北京地区汉藏风格造像中的代表性作品

清•木胎刘海戏金蟾高:70cm图录号: 1097估价RMB: 180,000-20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刘海蟾是我国古代道教人物由于明代皇帝崇信佛道二教,所以明代以来的绘画、雕塑中经常出现刘海蟾的形象。

据传,刘海蟾,广陵人,曾做过燕王刘守光的丞相,后从钟离权、吕洞宾学道成仙,被道教尊为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宋代柳永《巫山一段云》有“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的诗句民间视刘海蟾为福神、财神,并流传“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之说。

此件木胎髹漆刘海戏金蟾摆件,造型刻画细腻,衣褶繁复而灵动,刘海笑容可掬,手托金蟾,身披天衣,宽衣大袖,袒胸露怀,为我国民间喜闻乐见之形象

清•木胎观音坐像高:30cm图录号: 1098估价RMB: 50,000-80,000成交价RMB: 80,500(含佣金)以观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

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此尊观音菩萨通体漆金几无损伤,雕工精细,面相丰腴,宽额广颐,细目微张,直鼻小嘴,发髻高挽,内着高腰长裙,腰带刻画十分写实,衣褶折叠起伏流畅,似随风摆动,形象生动逼真,足见雕刻者功力深厚,实为难得佛教造像。

明•铜鎏金男相观音坐像高:17.5cm图录号: 1099估价RMB: 150,000-16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按佛教仪规,菩萨是无漏的圣人,是无所谓性别的,但是事实上无论是佛经还是佛教艺术上,总喜欢让菩萨随顺世间,带上世俗的性别。

在早期印度佛教中,菩萨多以男性身份出现,那时佛经中佛陀称当时菩萨为“善男子”“伟丈夫”“勇猛大丈夫”等等在中原佛教造像中,唐代以后就比较少见到大胡子的男相菩萨造型了,观音造像多为俊美的美男子形象或女性形象,留有长髯的男性形象极为少见。

此尊造像即为留有长髯的男相观音,秃头髹发,面相饱满,眉似弯月,双目细长,直鼻薄唇,神情恬然菩萨袒胸着通肩式大衣,胸前现“卍”字符,衣褶自然流畅,悬空垂于台座之上左手于胸前结禅定印,右手自然置于右膝之上双腿结跏趺座。

观音刻划写实,形象稳重端正,具有显着的明代中期中原造像特点,通体鎏金,金色光艳此造像在明代是较少出现的体材,存世量也不多,为当时观音造像中的上品

清康熙•夹纻宗喀巴像高:28cm图录号: 1102估价RMB: 100,000-120,000成交价RMB: 115,000(含佣金)夹纻亦作“夹纾”、“挟”、“干漆夹”,早期之脱胎夹纻佛像大都为人搜罗而去,流落国外,偶一所见,即属珍品。

此像表现的就是一尊标准的宗喀巴大师像宗喀巴头戴黄色的尖顶僧帽,又称桃形尖帽,后来成为格鲁派僧人共同的形象标志面相饱满圆润,慈眉善目,显示了大师福德和智能的圆满身着交领式坎肩、僧裙和袒右肩袈裟,衣纹自然写实,充溢着浓郁的自然主义艺术气息。

衣缘上刻画缠枝莲纹饰,雕工遒劲有力,纹饰精致细腻双手当胸结说法印,手心各牵一莲茎,花朵至肩头盛放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姿态端庄,威仪棣棣莲座造型宽大,上缘饰有一周连珠纹,莲瓣宽大,头部饰有立体状卷云纹,在宽大素朴的莲叶托护中,显得美观齐整。

整躯造型大方,形象庄严,工艺精细,铸胎厚重,尽显皇家艺术气象,体现了清代康熙宫廷造像的鲜明特点

十六世纪•合金铜扎巴坚赞像(嵌银眼)高:15cm图录号: 1103估价RMB: 50,000-70,000成交价RMB: 57,500(含佣金)此尊是萨迦派第三祖扎巴坚赞(1147-1216年),他于13岁时从兄长索南孜摩(1142-1183)法位,担任萨迦寺寺主45年。

他为该寺的不断发展壮大尽自己的职责,主持建造了萨迦旧寺大殿屋顶的佛殿,用金汁写了大藏经甘珠尔部该上师面相方正,颌留络腮胡,双目嵌银,炯炯有神,表示双眉的两线连接在一起全跏趺坐于莲座之上,双手于胸前结转法轮印,各牵莲茎,莲花开于双肩侧,花芯分置金刚铃、金刚杵,代表智慧与方便。

双手双脚塑造得稚拙可爱身上所穿交领僧衣与宽边长袍是萨迦派“白衣三祖”的装束,云肩长袍上刻精美的缠枝莲纹,背部云肩下摆下有一株莲花,彰显上师的尊贵身份,衣服下摆自然垂落,散铺于座面,衣褶厚重而有质感莲座满饰双层覆莲瓣,修长,瓣尖凸起呈卷云状,上下各有一周连珠纹。

整像工艺精细,比例合度,匠师以精湛的工艺塑造出一位睿智而刚毅的长者形象藏文铭文题记出现在主尊背后的上层莲座转写:rje brtsun grags pa rgyal tshan la.bdag blo mchog shes nyen phyag tshal lo.大意:我向具有殊胜学问的杰尊扎巴坚赞叩头!该尊塑像可断代到14-15世纪。

十六世纪•合金铜锁南坚赞像高:16cm图录号: 1104估价RMB: 250,000-27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

南宋•湖田窑水月观音坐像高:20cm图录号: 1106估价RMB: 280,000-320,000成交价RMB: 322,000(含佣金)此件器物为宋代湖田窑瓷水月观音座像,湖田窑是景德镇著名古窑场是我国宋、元两代各大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窑场。

观音像头戴花冠,面颊丰润,双目低敛,头部微俯,形象慈和;着通肩式长袍,颇为写实观音盘坐于高台之上,右手高拄灵石,左手倚放左膝之上,自然覆掌,右膝盘曲,身形瘦削,其身前盘结之璎珞华丽繁复,为南宋影青观音典型特征。

相类观音璎珞最为精致者,此件观音仪态端庄,面容柔婉,造型典雅,其下山石座虽为龙泉窑作品,有山石嶙峋效果,工艺精致宋代观音造像世俗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其服饰首饰亦有浓厚的时代特征此类造像风格贯穿各种媒介,石雕,木雕皆有互通之处;且流传至元明之际。

重庆大足石刻北山摩崖造像113号龛的南宋时期水月观音像,从发冠至坐台和此件此塑都有互通之处,另有上海博物馆所藏一件青白瓷带彩观音,除坐姿,首饰和彩饰不同之外,与此件较之风格十分统一, 见《中国陶瓷全集宋(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编号202。

此类观音的坐台可参考1978年江苏省常州市出土的一件青白釉观音坐像,其石崖坐台和此件一样,法器露胎,石崖施青白釉,可观此类湖田窑作品装饰的多元参阅:1. 佳士得巴黎,2016年,编号2.苏富比香港,1987年11月24日,编号16。

3. 苏富比伦敦,2005年11月9日,编号247。

十一世纪•大理国护法像高:10.5cm图录号: 1107估价RMB: 50,000-60,000成交价RMB: 69,000(含佣金)大理国(913~1253)相当于中原地区的五代至南宋元时期,以白蛮族为政治主权,盛行佛教。

大理国的疆域涵盖了现今的云南、贵州省,位处中国领土西南,建国者为段思平,前朝为南诏大理国之盛世持续至13世纪中叶,直到元朝大蒙古国忽必烈皇帝“革囊渡江”,将之消灭灭国之后,当地仍然由被元朝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的段氏所管理。

此尊大理国金刚手头戴三叶冠,脸型长圆,双眉紧蹙,二目圆瞪,呈忿怒相,呲牙阔口,容色坚毅身体壮硕,造型比例合理上身袒裸,衣褶飘带刻画刚劲有力,左手于胸前结期克印,右手高执金刚杵,左腿微屈,右腿抬起,底座遗失。

因年代久远金水磨损,原本的铜色更具古朴之美工艺精美的大理国造像存世量并不多,此件护法像无论从造型、工艺来说都可算得上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值得收藏

宋•铜观音菩萨立像高:13.5cm图录号: 1109估价RMB: 120,000-140,000成交价RMB: 149,500(含佣金)此尊观音开相慈蔼,柳眉细眼发辫垂肩,胸饰璎珞宝珠,手戴臂钏,左臂弯曲,握一净瓶。

细腰丰臀,双足开立,立于莲花宝座之上身着仙衣,半身外露,衣折以刀代笔,刻画连贯,气韵流畅,尤其是两侧绕肩帛带更添仙逸之气整尊观音面相丰圆,神态庄肃,法身姿态优美,肖似《簪花仕女图》中婉约唯美的侍女形象,如凝望之,可感挣脱苦闷,化繁为简,怡神静心之境。

五代•铜观音立像高:17.5cm图录号: 1110估价RMB: 200,000-250,000成交价RMB: 402,500(含佣金)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心无量,慈誓莫穷,故复于十方世界,现菩萨及人、天、凡、圣等身,以施无畏,而垂济度。

《普门品》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自观音信仰以来,人们对观音像就绵延不断宋代以前的观音,无论是魏晋的秀骨清像,还是唐代的丰腴健美,面容皆庄严肃穆,细眉长眼,两眼微闭,目光下视,双唇紧闭,不苟言笑。

一般一手持宝瓶,一手施无畏印或说法印,表示慈航普度,甘霖遍施,恩惠广撒人间此时菩萨为佛陀协侍,因此多作站立像,极少坐到宋代,观音还是变的世俗化,多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坐姿数量大大增加,跏趺式、游戏坐式、安逸式多种多样。

此件菩萨头戴宝冠,束发缯带在耳畔打结,垂于头部两侧面相丰润,长眉直鼻小口,双目略下视,神态安详帔帛及裙采用图案化的处理手法,多表现尖翘的衣角,双手合于胸前整尊观音面相丰圆,神态庄肃,法身姿态优美,肖似《簪花仕女图》中婉约唯美的侍女形象,如凝望之,可感挣脱苦闷,化繁为简,怡神静心之境。

清•木胎京造观音坐像高:51cm图录号: 1111估价RMB: 400,000-50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这尊京造木胎漆金自在观音整体保存完好,脸庞圆而下收,双目低垂,表情沈静安详,流露出恬淡宁静与聪慧的神态;宽厚的胸廓,中收腰,典型的京工造像的风格。

下身着僧裙,呈跏趺坐,右手施说法印,左手施禅定印衣折线条简洁大方,疏密有致,做工规整,艺术感极为强烈

十四世纪•铜鎏金阿閦佛高:20cm图录号: 1112估价RMB: 150,000-200,000成交价RMB: 195,500(含佣金)『阿閦』为梵语音译,阿閦佛意译为不动佛、不动如来,是大乘经典中主持东方净土妙喜世界的佛陀。

为五方佛之一五方佛是佛教密宗崇奉的五位佛,佛经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化五方佛以代表五智:中为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閦佛,代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

作为金刚族诸神之主尊,大多数金刚忿怒尊被认为是此尊的化现此尊阿佛造像与释迦样式相象面相慈悲庄严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螺发,肉髻上饰宝珠;脸型呈上宽下窄的方圆形;宽展的额部双眉高挑,双目垂视,大耳垂肩,嘴角上翘面露微笑,有很强的写实感。

整体造型浑圆端正,比例均称,结构合理臂直腰挺,着极薄的右袒式袈裟;几乎没有衣纹刻划,只在腿前露出袈裟下摆的聚褶,局部做装饰花边,服饰贴体简洁,形象既庄严又亲切座前横置金刚杵,为阿閦佛标志莲座宽大,莲瓣鼓满,瓣尖微微上卷。

整尊造像线条挺拔洗练,造型俊秀大方,是典型受尼泊尔造像影响的14世纪西藏中部金铜佛像,可作为佛像收藏的标准器

十五世纪•铜鎏金祖师像高:12cm图录号: 1113估价RMB: 150,000-200,000成交价RMB: 172,500(含佣金)噶举派形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是由玛尔巴译师开创噶举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的宗派之一。

藏语“噶举”中的“噶”字本意指佛语,而“举”字则意为传承故“噶举”一词可理解为教授传承蔡巴噶举是噶举派四大支系之一此尊上师所塑造的可能为该支系的创立者达波拉杰的再传大弟子向蔡巴·尊珠札(1123-1194年)。

其本名达玛扎,二十六岁出家,改名尊珠扎先后受学密咒教授、三摩地灌顶、制息术、拙、火定等三十岁时,从贡巴楚臣宁波学习达波拉杰的密法“俱生和合法”,证得“真实义”1175年,在拉萨东郊建立蔡巴寺,蔡巴噶举由此得名而形成。

后又在蔡巴寺附近建立贡塘寺其门徒众多,分头建寺,使该派迅速发展蔡巴地方政教势力,曾联合萨迦派等各地方势力,共同抗衡帕竹噶举势力,最后败北之后蔡巴噶举走向衰落后来格鲁派兴起,将蔡巴寺和贡塘寺两座蔡巴噶举主寺兼并改为格鲁派寺院,蔡巴噶举遂告断绝。

此尊向蔡巴像,面相极具个性特征,杏核眼,略尖的下巴,短发,几乎都成为向蔡巴造像的标志性特征着袒右式福田袈裟,外披僧氅,铸工精良全跏趺端坐于台座上,右手抚膝施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莲座为双层仰覆式束腰设计,莲瓣圆润舒展,上下沿均饰一圈整齐排列的珍珠链式连珠纹,精致漂亮。

清•木胎京造释迦坐像高:25cm图录号: 1116估价RMB: 200,000-250,000成交价RMB: 230,000(含佣金)此尊释迦佛坐像为清代中原地区京工造像风格整像以木胎雕制,漆金于外,躯体浑厚,身披法衣,结全跏趺坐,左手执禅定印于脐前,右手持说法印于胸前。

面相祥和,头顶螺髪,面庞方圆丰颐,宽额高鼻,双眉细长,双目微闭俯视,嘴角含笑,两大耳贴面下垂,神态庄重慈祥衣纹采用内地传统的写实手法,有较强质感上身内着僧祇支,外着双肩袈裟,肩搭披帛,衣里引出双带于胸前作蝴蝶结下垂。

衣纹转折起伏,自然流畅整器造型敦实,比例匀称,线条流畅,动态舒展,值得珍之

清•木胎沙县工天王立像高:57.5cm图录号: 1117估价RMB: 100,000-150,000成交价RMB: 161,000(含佣金)在佛教雕刻艺术中,天王作为佛的护法神是常见的题材此件天王头戴宝冠,身披铠甲,足踏战靴,躯体厚实壮硕,双手持兵器于胸前,衣袍飘扬飞动,形象威武刚健,威风凛凛。

其面部塑造尤为精彩,天庭饱满,剑眉耸立,双目炯炯有神,颧骨格外突出,下颌丰颐,神情庄严肃穆整尊造像延续了宋元时期汉地造像的写实之风,但在整体造型上比之更有气势,躯体浑厚,姿态昂扬,通体施金漆,体量硕大,为清代福建沙县风格造像中的极精之作。

清•木胎京造释迦像(加龛)高:84cm图录号: 1118估价RMB: 200,000-250,000成交价RMB: 253,000(含佣金)此尊佛龛造像采用高浮雕、镂雕、圆雕等多种技法,雕刻金龙祥云佛龛,与佛像分雕后组合,工艺繁复精细,层次分明,比例精准。

中央的释迦牟尼结金刚跏趺坐,左手禅定,右手施降魔触地印,呈成道相释尊身形饱满挺直,形象端正稳重,所着通肩袈裟衣纹厚重写实,腿部的衣褶分布似同心圆,线条流畅,具有清代早期京造造像特点京工造像具有宫廷王室的风格,从元明清开始多带汉藏结合的元素,元代开始宫廷就有邀请尼泊尔工匠来制作佛像,洪武时期有短暂的中断,永宣又大力盛行,直至清代。

在宫廷风格木雕造像中,此像表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准其艺术表现手法极高,顶部的华盖,两侧的金龙,底部的莲花均刻画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彰显了中央佛造像的尊贵地位,通体漆金更显华丽此类造像存世量极少,此尊造型工艺极为考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明•铜鎏金释迦坐像高:42cm图录号: 1119估价RMB: 400,000-500,000成交价RMB: 690,000(含佣金)造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头戴宝冠的形象,俗称宝冠佛从三身角度来说是属于报身佛,代表佛的内证功德,但也有从佛陀传记的角度认为头戴宝冠是代表佛陀当王子时的造型,故称释迦牟尼王子像。

释尊螺发肉髻,戴宝冠宝冠佛是一种佛装与菩萨装的混合形式,为法相上的特例,所以作品也相对少见造像面庞圆润丰腴,眼睑微垂,双耳垂肩,相容慈和端详,展现出大彻大悟后的自在境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造像肩胸宽厚,腰部细敛。

身披袒右式袈裟,内着僧裙,衣纹层叠有致,体现了汉地造像注重衣褶刻划的传统,颇具质感衣缘于珍珠地上刻花卉纹饰腿部裙褶略呈椭圆形,这是明代造像的惯用手法释尊左手于腹前结禅定印,右手施降魔触地印结金刚跏趺坐姿,下承仰覆式莲花座,台座上下均饰一周连珠,莲瓣挺拔舒展,满饰一周,瓣端饰卷草纹,延续了永宣造像的样式。

此像铜质致密细腻,包浆古朴厚润体现出皇室造像的庄严华贵,气度非凡,且体量较大,品相上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出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展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

十二世纪•合金铜莲花手观音坐像高:10.3cm图录号: 1120估价RMB: 300,000-500,000成交价RMB: 575,000(含佣金)

九世纪•青铜斯瓦特佛坐像高:8.3cm图录号: 1121估价RMB: 160,000-22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斯瓦特造像艺术的起源属于今天巴基斯坦的斯瓦特河谷地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意大利考古学家在此地发掘出造像,发现其风格一致,明显承袭了犍陀罗造像艺术的遗风,又存在着某种独具一格的差异。

它成为造像艺术中心,除了靠近犍陀罗而深受长达几个世纪的影响和该地区经济繁荣所提供的物质保证外,还有蓬勃发展的宗教原因此尊斯瓦特造像艺术的风格明显,是成熟期的造像艺术的产物造像整体艺术风格气势磅礴,细腻圆融,庄严静穆。

这种皆具雕塑风格性的特征足以显示了当时斯瓦特造像艺术的成熟时期所产生的造像艺术的魅力在承继了犍陀罗造像艺术的精华,斯瓦特艺术逐渐发展出了独具特色造像风格,这种风格的重要性即体现了其最早以铜为载体的造像的出现,在世界雕塑造像艺术史上有空前的重要意义。

造像呈跏趺姿态坐于宽厚混阔且圆融饱满的莲花座上,造像同样显出了博大圆融的雕塑气势,整体观来静穆高尚,体现了当时艺术创造者在通过造像艺术的深邃而精准的传达了佛教内涵对世人的照摄力量造像头部圆实,发髻华丽细腻的刻画,把简练华满的面部烘托为入人眼帘的主要视点,足见雕塑制造艺术的高妙之处,五官刻画饱满而清晰贴切的刻画,传神而自然的眼神是对观者的一种观照。

收敛而内蕴的唇部,显露的微笑,一种祥慈之美自然流露,可见雕塑师的高超表现颈带珠圈,自然贴体,在平实的躯体上略显装饰的美感与腕部的装饰相互照应袒露的上身及双臂都呈柱状圆实的雕塑美左手持莲花,右手掌部纹路清晰。

腹部的微微起伏与衣裙的褶皱有一种律动的美感,坐姿端详稳重莲花座简洁而宏壮阔丽整体观来,此尊造像艺术足以涵括斯瓦特造像艺术的艺术精华所在,是当时造像艺术成熟时期所出现的极具代表性的造像艺术,其在斯瓦特造像艺术史上乃至世界造像艺术的风格与艺术性都具有典型的意义。

九世纪•合金铜弥勒坐像高:11.5cm图录号: 1122估价RMB: 450,000-65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斯瓦特造像艺术的起源属于今天巴基斯坦的斯瓦特河谷地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意大利考古学家在此地发掘出造像,发现其风格一致,明显承袭了犍陀罗造像艺术的遗风,又存在着某种独具一格的差异。

它成为造像艺术中心,除了靠近犍陀罗而深受长达几个世纪的影响和该地区经济繁荣所提供的物质保证外,还有蓬勃发展的宗教原因, 此尊斯瓦特造像艺术的风格明显,是成熟期的造像艺术的产物造像整体艺术风格气势磅礴,细腻圆融,庄严静穆。

这种皆具雕塑风格性的特征足以显示了当时斯瓦特造像艺术的成熟时期所产生的造像艺术的魅力在承继了犍陀罗造像艺术的精华,斯瓦特艺术逐渐发展出了独具特色造像风格,这种风格的重要性即体现了其最早以铜为载体的造像的出现,在世界雕塑造像艺术史上有空前的重要意义。

造像呈跏趺姿态坐于宽厚混阔且圆融饱满的莲花座上,造像同样显出了博大圆融的雕塑气势,整体观来静穆高尚,体现了当时艺术创造者在通过造像艺术的深邃而精准的传达了佛教内涵对世人的照摄力量造像头部圆实,发髻华丽细腻的刻画,把简练华满的面部烘托为入人眼帘的主要视点,足见雕塑制造艺术的高妙之处,五官刻画饱满而清晰贴切的刻画,传神而自然的眼神是对观者的一种观照。

收敛而内蕴的唇部,显露的微笑,一种祥慈之美自然流露,可见雕塑师的高超表现颈带珠圈,自然贴体,在平实的躯体上略显装饰的美感与腕部的装饰相互照应其薄衣贴体、u型波纹线条流畅、优美,左手持宝塔,右手施与愿印腹部的微微起伏与衣裙的褶皱有一种律动的美感,坐姿端详稳重。

莲花座简洁而宏壮阔丽整体观来,此尊造像艺术足以涵括斯瓦特造像艺术的艺术精华所在,是当时造像艺术成熟时期所出现的极具代表性的造像艺术,其在斯瓦特造像艺术史上乃至世界造像艺术的风格与艺术性都具有典型的意义

十一世纪•印度帕拉文殊菩萨坐像高:16.5cm图录号: 1123估价RMB: 300,000-350,000成交价RMB: 402,500(含佣金)整器为一尊主佛端坐于盛开的莲花座之上,右边为驭狮人,左边为黄财神,仨尊形象各异的人物置于莲台座上,比例和谐,内容丰富。

佛像衣饰简洁,菩萨体态婀娜多姿,优美动人,上身披一条圣带,脖子挂项圈,项圈上有缀饰,下身围短裙由于造像衣质薄透,饰物简洁,将结实健壮,丰满扭动的躯体完全显露出来,极富动感和肉感主尊文殊菩萨(肩花遗失)右边为御狮人国王,左边为黄财神,这种三人的组合是原始佛教中的一种组合,流传至汉地后变成骑狮的文殊菩萨、驭狮人于阗国王、善财童子的组合。

文献中,北宋清凉山大华严寺坛长妙济大师延一重编《广清凉传》 『菩萨化身为贫女』条:大孚灵鹫寺者,九区归响,万圣修崇,东汉肇基,后魏开拓不知自何代之时,每岁首之月,大备斋会,遐尔无间,圣凡混同七传者,有贫女遇斋赴集,自南而来,凌晨届寺,携抱二子,一犬随之,身余无赀,剪发以施。

未遑众食,告主僧曰:『令欲先食,遽就他行』僧亦许可,令僮与馔,三倍贻之,意令贫女二子俱足女曰:『犬亦当与』僧勉强复与女曰:『我腹有子,更须分食』僧乃愤然语曰:『汝求僧食无厌,若是在腹未生,曷为须食』叱之令去。

贫女被呵,即时离地,悠然化身,即文殊像,犬为狮子,儿即善财及于阗王五色云气,霭然遍空因留苦偈曰:『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是吾起(超)三界,却彼(被)可(阿)师嫌』菩萨说偈已,遂隐不见在会缁素,无不惊叹。

各佛像整体身姿皆呈Z字形扭动,面相大眼厚唇,眼神深邃,神态威严,莲座样式及背部的打磨仔细,令人爱不释手,帕拉佛像多以单件器物为主,此件帕拉组佛中各形象均刻画精细,殊为难得,实乃一件不可多得之帕拉风格组合造像精品。

十二世纪•合金铜帕拉风格财神像高:10.6cm图录号: 1124估价RMB: 200,000-30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黄财神,藏名藏巴拉,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养的五姓财神之一,为诸财神之首。

因其身相金黄,故称其为黄财神为令密乘行者由资财弘法利生,不被生活所逼,可安心向道,特赐予行者财利丰足修持黄财神法,持诵其密咒,可消灭六道穷苦,增长福德、寿命、智能,以及一切物质与精神上的受用,财源茂盛,免除贫穷。

此黄财神头戴小三叶冠,发髻如塔状高耸,扇形冠结横出,大眼直鼻厚唇,五官刻画清晰,具印度人特点躯体健壮饱满,四肢粗壮有力,袒胸露腹,胸前挂长链,帔帛绕臂而下左手握吐宝鼠,右手持布拉嘎如意宝,游戏坐于高台莲花座上,右脚下踏一宝瓶。

莲座华丽精美,上沿饰一周连珠纹,覆莲瓣宽平规整,使主尊更显高大尊贵造像合金铜质地细腻,因久经岁月而显得古朴润泽,为典型的十二世纪东北印度造像印度帕拉王朝造像以生动的造型,华丽的配饰而自成一格,此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造像小巧精致,便于随身供奉,值得珍视。

十一世纪•印度帕拉铜文殊菩萨坐像高:9.6cm图录号: 1125估价RMB: 200,000-25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帕拉造像,普遍没有太过华丽繁复的装饰,即使是菩萨衣饰亦是极为简洁的。

一如本尊,周身装饰仅上身披一条嵌银圣带发髻巍峨高耸,铜铸像身氧化比较严重,显示出历史沧桑感白毫凸起,双目圆睁,双目与白毫均嵌银装饰,极为醒目下身着绸裙,腰间系带束于身后右舒坐于吼身,吼下承双层莲座莲花自莲座左侧面顺体蜿蜒而上,齐肩绽放(部分莲花跌)。

莲座右侧另有一跪姿供养人,莲座上下缘均饰大颗粒状连珠纹整像造型优美生动,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明•玉雕观音摆件(带原黑石座)高:11cm图录号: 1127估价RMB: 400,000-600,000成交价RMB: 1,092,500(含佣金)

辽•青铜观音坐像高:12.8cm图录号: 1128估价RMB: 150,000-20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观音跏趺坐大莲座上两臂与身躯分铸,故易脱落散失,头上冠饰亦残缺,甚可惜眉目婉好,衣裙璎珞皆精美。

缺失并不能损其艺术价值参阅:王世襄旧藏。

清•铜蕃人伏虎罗汉像高:28cm图录号: 1129估价RMB: 120,000-150,000成交价RMB: 161,000(含佣金)拍品硕大,铜质精粹,沉甸至极整体铸成蕃人伏虎状,雄虎成驯服状,趴伏在蕃人脚下。

侧回首,双目圆睁,开口露利齿,气势汹汹尾部及腿际鬃毛随风飘展,雕刻入微,丝丝毕现胡人深目高鼻,怒目圆瞪,头顶罗汉发箍,身着蕃服,脚踏长靴,动感十足蕃人伏虎罗汉像题材稀少,从造型上看应是乾隆年间所做,尺寸巨大工艺精湛,以蕃人形象入工艺品装饰始于唐而盛于唐,其后减少,及至明代中晚期,随着中西贸易往来的复苏,工艺品中又开始出现蕃人形象。

为当时社会繁荣昌盛、万邦来朝的现实反映,寓意国力强盛、天下太平出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展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

乾隆•烧古观音高:35cm图录号: 1130估价RMB: 300,000-400,000成交价RMB: 460,000(含佣金)出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展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

明•木胎关公立像高:122cm图录号: 1131估价RMB: 600,000-800,000成交价RMB: 977,500(含佣金)关羽一生忠义勇武,忠贞不二,历代帝王均将关羽当做『忠义』化身,由侯而王,旋而进帝,最后被尊为武圣人而受世人崇拜。

关公在汉传佛教中被奉为伽蓝菩萨,即寺院和守护城关的神藏传佛教则认为他是密宗护法赤东赞的化身,道教尊之为关圣帝君,并赋予司财的职能,被尊为武财神关羽为儒、释、道三教崇信,被尊为战神、财神、文神、农神,全方位的万能之神,为历代统治者和百姓万民所共仰,这种受到不同阶层、不同宗教崇拜的古代人物颇为少见。

关公的封诰历朝不同,但有两个统一的评价贯彻始终,那就是『勇』和『义』,这也是关公像广受崇祀的原因之一此尊关公造像膀阔腰圆,面庞方阔,眉眼上挑,浓眉交蹙,凤目微合,挺鼻丰唇,饱满威仪留有五绺长髯,美须垂胸,左手轻捻长髯,气宇轩昂,仪态威严。

刻画生动,低垂的双目和倒立的剑眉显露出一派威严和正气关公头戴宝冠,身披战袍,内着甲胄,足蹬云头高靴,形象威武彪悍腹、腿皆用鳞甲覆盖,手腕、足腕配有护套右臂向后手握大刀,左臂举起捋须仪态气宇轩昂,于静谧中透出威严。

头冠、衣饰、铠甲雕刻的精细入微,且颇为写实,不同于传统造像的程序化处理衣纹刻画简括自然,肘部衣袖随风飘起,战袍在双腿间自然下垂,整体姿态雄健有力,体现了我国传统对关公的崇拜敬仰之情雕刻工艺精湛,纹饰层次饱满,图饰精美细致,甲胄纹理清晰,刻画精细,繁而不乱,层次分明,具有极强的立体感。

木雕造像因为是雕刻而成,相比其他材质更加富有生命力与灵性,然而保存不易,存世量少,该像雕刻工艺精湛,纹饰层次饱满,繁而不乱,为一件难得的传神之作参阅:2013年春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2871 成交价299万。

出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展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

明•夹纻韦驮立像高:69cm图录号: 1132估价RMB: 300,000-450,000成交价RMB: 483,000(含佣金)韦驮,是印度梵语音译,正确译为“塞健驮”,真正身份是帝释天,为佛教主要护法神之一,神格尊阶极高,原是南印度婆罗门战神,最早进入大乘佛教殿堂时,为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居四大天王三十二神将首位,后来转变成四大天王部属。

《大慈恩寺·藏法师传》卷十有载,唐代道宣大师,梦中见此神祇自称“弟子是韦将军,诸天之子,主领鬼神,如来欲入涅盘,敕弟子护持赡部遗法”贤劫千佛中,将为最后一位佛,名号为楼至佛,往昔因地为法意太子时,曾发愿在成佛前为密迹金刚力士。

以其本愿故,示现护法相韦驮菩萨早在宝华琉璃佛会上成道,号“暜眼菩萨”另在释迦佛会上名“真童身菩萨”由此可见,韦驮地位极高,是一位具有独特内涵的护法夹纻漆器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悠久夹纻漆器的主要成分由天然生漆、天然纻布及瓦灰等组成,其制作工艺是漆艺中最复杂、难度最高的一门手工艺。

亦作“夹纾”、“挟”、“干漆夹”,即古书中所称“内脱法”,为佛造像技法之一此尊韦驮采用金漆夹纻工艺,用漆涂裹纻麻布后漆金而成头戴凤盔,身披铠甲,两肩腹部,加饰兽头,外裹锦袍,腰系扎带,足踏战靴,立于祥云座之上。

左手撑金刚宝杵于地,右手叉腰,衣袍飘扬飞动,挺胸收腹,躯体厚实壮硕,形像威武刚健,尽现刚毅力量天庭饱满,鼻梁挺直侧首远眺,目光坚毅、眼神深邃,体现慈悲与智慧的完美结合;外表穿着虽是武将形像,面相特征却带有慈眉善目、温雅微笑、智勇双全的善相守护神祇形象。

出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展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

十六世纪•合金铜弥勒坐像高:16cm图录号: 1133估价RMB: 30,000-5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弥勒是释迦牟尼佛的补储,现为兜率天的菩萨,未来世将诞降成佛这种双重身份使其兼具佛装与菩萨装两种形象。

此尊为佛装弥勒全跏趺坐,双手当胸结说法印螺结细密,肉髻圆隆,宝珠顶严宽额丰颐,弯眉与鼻胫相连,眼睑曲线优美特别是弥勒的神态,慈祥大睿,体现出智善合一的佛性身着袒右肩袈裟,右肩覆搭衲衣边角仰覆莲瓣圆润舒展,整像运用内地写实技法,权量合度,妙相庄严。

铜质冶炼精密,器壁厚实谨严,是一件难得的造像艺术佳品

十八世纪•铜鎏金十一面观音立像高:27cm图录号: 1134估价RMB: 30,000-50,000成交价RMB: 74,750(含佣金)十一面八臂观音菩萨双足站立于莲花宝座之上十一面,层迭高耸,面庞与五叶花冠相隔排列,繁而不乱。

主二臂于胸前双手合十施礼敬印,左右两侧三手原持有法器,现已佚冠的五叶呈平板状,排列规整,制作精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十一面造像共分五层下三层为三面,正面是见到行善众生生出的慈悲欢喜相;左三面是见到行恶众生生出悲心的大悲救苦相;右三面是见到凈业众生生出的赞叹相;第四层为使善恶杂秽众生改恶向善而现出的暴笑相,正前方最高处是阿弥陀佛的头像,为修大乘的众生所作的说法相。

上身袒露,佩璎珞钏环,腰系束带,下身着长裙,裙褶呈扇形飘拂

十三世纪•合金铜弥勒坐像高:15.5cm图录号: 1135估价RMB: 90,000-11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或弥勒佛。

一般图像学上,弥勒主要依据所著衣饰分为两类:一者,着佛装之弥勒佛二者,着菩萨装之弥勒菩萨,本尊造像属于后者弥勒菩萨区别于其他尊神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坐姿上自隋唐以降,无论是弥勒佛还是弥勒菩萨,工匠在制作时通常将其表现为善跏趺坐的特殊坐姿,其端坐于座上,两腿自然下垂,以其作为迎接世人往生兜率净土和下生成佛的特有标识。

造像通体以红铜铸造,菩萨一面二臂,面容静谧,嘴角微颔,色彩虽然斑驳但仍可明显看出有涂金痕迹,给人以慈祥静寂之感弥勒菩萨上身袒露,两手当胸结说法印,表示正在兜率天宫传授妙法教义下身着长裙,裙边直至脚踝,腿上分布着七道裙纹,裙边在脚踝两侧向外散开,充盈飘逸之感。

这尊弥勒菩萨从工艺水平、品相、装饰、铜质、年代各方面均属较高水平根据其冠饰、身体比例、铜质分析来看,应属西藏地区13世纪左右的造像作品

十四世纪•合金铜金刚萨埵坐像高:20cm图录号: 1136估价RMB: 150,000-19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金刚萨埵,密教诸金刚持中位居第六,被认为是一切密法持有者,在繁杂的密宗修轨中,其常常作为“本初法源”出现。

在本尊法中,金刚萨埵是忏悔消业之唯一主尊,修者做甚深观想,口诵“百字明咒”,金刚萨埵圣尊即化为无量光明与甘露融入修者心间,身口意诸罪如毒雾污水般流出,消失殆尽随着金刚乘佛教的发展成熟,金刚萨埵的图像逐渐被确定下来,正如眼前这尊造像所表现的:主尊头束高髪髻,顶饰牟尼宝,粗大髪辫自然垂搭于两肩之上。

佩戴五叶冠饰,冠下饰有璎珞面形长圆,眉眼上挑,鼻梁挺直,面容肃穆上身比例匀称,躯体光洁,佩戴有项链、钏镯等各种饰物,躯体略微弯曲,呈现扭动身姿,富有律动之感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捧金刚杵于胸前,为金刚萨埵最为典型的形象特征。

下身着长裙,裙上装饰有卷草图案,双腿结跏趺坐,腿间裙褶犹如打开的扇子,极富装饰趣味古朴典雅,韵味悠长,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十五世纪•铜鎏金文殊坐像高:11cm图录号: 1137估价RMB: 60,000-80,000成交价RMB: 69,000(含佣金)文殊菩萨是佛教最受欢迎的尊神之一,代表了菩萨神格里最为核心的部分而成为佛教最重要的神祇,松赞干布和历代达赖喇嘛均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现,其六字真言亦被信众和大众所熟知。

此像头戴五叶宝冠,S形缯带自耳侧扬起,脸颊饱满圆润,笑容和煦,貌似少女左肩盛开一朵莲花,其上托经书,代表智慧思维,左手当胸结“说法印”;右手高举握有宝剑,象征以智慧剑斩烦恼,此二法器为辨识文殊菩萨的重要标识。

耳珰、璎珞、叶冠、嵌绿松石帔帛顺势而下,尾端垂搭于莲台座上,可谓匠心独运此尊造像工艺成熟,线条流畅,展现了西藏造像的成熟风貌,可见永宣造像风格韵味,同时展现了西藏本土的造像工艺和审美趣味,为西藏本土14-15世纪的作品。

十六世纪•合金铜上师像高:11.5cm图录号: 1138估价RMB: 130,000-15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上师是西藏佛教对具有高德胜行、堪为世人轨范者之尊称,又作金刚上师为古代印度人或一般修行者对其师之尊称。

此尊双手当胸结说法印跏趺端坐于莲座(佚失)之上,呈比丘相,脸庞圆润,额际高广,面容和善,双目低垂,嘴部微露笑意,形象生动写实躯体结构比例均称,坐姿挺拔上身内着僧祇支,外披僧氅,下身着僧裙,衣纹写实自然,袈裟及裙皆錾刻精美的吉祥纹样,做工极为精细。

外披僧氅,略显厚重这是藏族僧人特有的服饰早期纽约佳士得拍出。

十三世纪•合金铜嵌红铜四臂观音高:36cm图录号: 1139估价RMB: 800,000-1,200,000成交价RMB: 1,840,000(含佣金)公元11-12世纪帕拉王朝覆灭,一大批工匠经尼泊尔、克什米尔来到拉达克,拉达克(Ladakh)地区汇集了来自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的僧人和工匠。

拉达克位于克什米尔东部,西藏阿里地区以西,以列城为中心的地区拉达克造像艺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与西北印度、东北印度、尼泊尔等外来艺术风格不断融合,约在公元13世纪逐渐形成了本地独特的多元化艺术风格其代表性的造像主要流行于13-14世纪,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材质多采用青铜俐玛,胎体轻薄,铜色细腻光亮,古朴典雅;眼睛镶银,嘴唇镶红铜,是达拉克造像常用的表现手法。

四臂观音是观世音菩萨的无数化身之一,其咒语为“Om mani padme hum”,与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合称为“事部三怙主”该尊四臂观音头戴五叶花冠,可见连接花冠间的铜条,这是藏西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性装饰特征。

面相秀美庄严,双目微合,神情沉静其四臂代表四无量心,主臂双手持摩尼宝做合十印,右侧臂手持念珠,代表每拨一珠即救渡众生出脱轮回,左侧臂手持莲花,代表清静无恼宽肩细腰、双腿呈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双脚掌上有法轮。

项圈、臂钏中点缀有绿松石,在外圈项链、手镯、腿部衣纹等处均有红铜装饰整体上该尊四臂观音整体艺术水准很高最早的密教四臂观音形象出现在柏兹克里特石窟29窟,在敦煌莫高窟149窟东壁、东千佛洞西夏时期也出现了四臂观音。

深受克什米尔风格影响的建于11-12世纪的拉达克阿奇寺(Alchi)中也有四臂观音的形象此处讨论的四臂观音与现藏于瑞宝阁的来自拉达克地区的不空成就佛对比后,与后者相比该尊眼口未见装饰,脸部未施金,莲瓣造型稍有区别,但整体气韵相似,仍判定其年代为13世纪之后。

十三世纪,东印度帕拉王朝由于伊斯兰民族入侵,大批佛教徒逃入西藏同时尼泊尔佛教进入繁荣鼎盛时期,与西藏有着密切交流所以此时期帕拉-尼泊尔风格,在西藏影响极大,特别是藏西地区外来的工艺和风格最后在藏西本土化融合后,就产生了十三,十四世纪藏西的独特佛像造像。

其主要特征如下:材质大多是黄铜,不鎏金,而在面部贴金常见用银嵌眼睛,用红铜嵌嘴唇、衣纹、饰品铜质含较高锌,不易生锈,表面打磨光亮圆润面相五官端正,两眼细长呈柳叶状,眼睑低垂,眉毛一般为一道阴刻线,高挑流畅,形如一把弓,眉间有凸起白毫,鼻梁挺直鼻翼外张,上唇微翘,下唇较厚。

佛装头部螺发、高肉髻、顶饰火焰宝珠更多见的是菩萨装,头顶火焰宝珠,高发髻,较扁,继承东印度帕拉的风格,发髻阴刻线示盘起的头发,带花冠,多为五叶花冠躯体比例基本匀称,苗条优雅,腰较细,菩萨装上身不着衣,只戴饰品,下身着长裙,衣边多为双线,可能出现连珠线或者阴刻几何纹,且此时期佛和菩萨主要以坐像为主。

此像既表现了印度造像的审美情趣,又带有西藏地区的艺术风格,如造像材质为合金铜,多处镶嵌银和红铜,加上较细长的身躯,都是两地区早期造像常见的风格特征,且胎体厚重不同于藏西拉塔克风格的薄胎合金铜造像,故此件作品应为十三世纪东北印度工匠在西藏地区铸造的具有帕拉风格的作品。

此尊四臂观音反映了早期佛教造像艺术不同地区的文化交融,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且观音体量硕大,为同时期金铜造像中少见,有此体量及品相者,实为难得殊胜,值得珍藏

明•木胎太乙救苦天尊高:29cm图录号: 1141估价RMB: 30,000-5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整尊造像构图饱满,天尊于神兽之间比例得当,雕刻生动天尊束发肉髻,面相圆洁清丽,吉相融柔,五官刻画精准肖谐,无刻露而精稳,把天尊之睿相尽展无遗,可见其高妙。

天尊身着道袍,衣饰叠佩线流婉转轻贴,半跏趺坐于莲花座之上神兽昂首伏地,背托莲花宝座,威猛生动,作咆哮状,与天尊怡然洒脱之态形成强烈对比,体现了造像艺术匠师高妙的内在表现技巧由于道教崇尚清静无为,作品的艺术审美倾向多为安逸恬静,含蓄庄严。

其整体造像艺术多以世俗化的真实取胜,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明•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高:41.5cm图录号: 1142估价RMB: 1,200,000-1,500,000成交价RMB: 1,955,000(含佣金)出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

展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来源:金铜佛像 天津文物 2006. 12. 15. LOT 1159

明•木胎释迦坐像高:26cm图录号: 1143估价RMB: 50,000-60,000成交价RMB: 80,500(含佣金)

十五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高:10.8cm图录号: 1144估价RMB: 80,000-9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出身的圣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北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太子,舍弃了豪华生活,出家修行后,获得证悟,创立了佛教。

释迦牟尼佛的形象在佛教艺术中最为常见,广受尊崇蓝色肉髻,额头宽阔,发际平直,面型方正,双眉上挑,眼睛垂视,鼻子细窄挺拔,此种表现形式为西藏造像中所常见着袒右式袈裟,袈裟轻薄,紧贴身体,边沿饰有细密的连珠纹,袈裟一角覆于左肩,褶皱线条自然。

袈裟上阴刻有线条,表现袈裟纹饰,线条流畅身体挺拔,肩膀宽厚右手触地印,左手禅定印,全跏趺坐于莲座上莲座的样式为15世纪西藏造像中所常见,双层莲瓣宽大且肥厚,线条舒展、流畅,工艺较为成熟此尊造像为铜鎏金,鎏金细腻,金水明亮,亦为工艺成熟之表现。

此像保存完好,品相佳,为西藏造像精品

明•木胎原彩仕女一对59cm\61cm图录号: 1145估价RMB: 120,000-15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此对明代的漆彩侍女品相完整,身体比例匀称,面部按照世俗的人们脸相弯弓细眉,两眼微微上挑,高鼻小嘴,下巴圆润丰满,使人感觉富态自然。

衣饰的表现也完全按照当时明代的样式,衣褶表现写实,层递关系表现得当,充分表现出造像的体积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清•夹纻普贤菩萨坐像高:25.5cm图录号: 1146估价RMB: 100,000-120,000成交价RMB: 195,500(含佣金)夹纻亦作“夹纾”、“挟”、“干漆夹”,即古书中所称“内脱法”,为佛造像技法之一,其法用生漆涂刷,漆干后用生漆糊上第一层麻布,干燥后糊第二层,反复多次。

待生漆麻布晾干坚硬后掏出泥胎,揭下生漆麻布硬片,按原位再次糊牢底嵌上木板,再用生漆麻布封住即成因此夹纻造像又有“脱空像”之称,属漆器工艺当中的难度较高之做法盖此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世人称为“行像”。

普贤菩萨是大乘菩萨的代表,象征着大乘佛教的精神在《华严经》中明示一切佛法归于毗卢遮那如来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二大士,三者并称“华严三圣”,其中普贤菩萨代表一切菩萨行德本体此尊头戴花冠,宝缯飘拂于耳际目光下敛,相容慈祥和熙。

菩萨装束,身着天衣绸裙,佩戴璎珞钏环披帛顺肩而下,绕臂而出,尾端飘垂于体侧左手施说法印,右手施禅定印,自在坐于于白象上普贤菩萨存世量与文殊菩萨相比数量稀少,且又是夹纻工艺,更显珍贵。

明•达摩半身像高:39.5cm图录号: 1147估价RMB: 150,000-220,000成交价RMB: 253,000(含佣金)

十四世纪•合金铜黄财神像高:18cm图录号: 1148估价RMB: 300,000-350,000成交价RMB: 483,000(含佣金)此尊黄财神是一尊具有拉达克风格的西藏造像拉达克风格是流行于13-14世纪西藏西部的一种特色鲜明的佛像风格。

这一时期的藏西拉达克风格造像多采用黄铜合金,不鎏金,藏西受矿藏、资源条件的制约,故在铸造技术上,不断改进提高,用失蜡法铸出更薄的胎,轻巧别致,铜质含锌比例较高,不易生锈,表面打磨光亮圆润,我们不能以胎体偏薄否定一件作品的艺术价值,这种胎质正是藏西高水准佛像的重要特点之一。

此尊头戴简易花冠,花冠上叶片间有铜线相连,耳饰一对环形耳环,两侧有扇形冠结支向两侧袒胸露腹,下身着裙,仅裙脚边缘可见花纹双手分托黄财神的标志物摩尼宝和吐宝鼬莲座为单层覆莲瓣莲瓣较宽大圆鼓,光素无纹,尖部向外略微翘起,这一简练手法却有效的让莲瓣充满生机活力。

莲瓣只施正面,背面不施这一时期的造像类型并不繁多,多为寂静像,忿怒相比较稀少,令此尊粗硕古朴的黄财神像更添收藏价值

十五世纪•毗湿奴立像高:22cm图录号: 1149估价RMB: 140,000-16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毗湿奴与梵天,湿婆合称印度教三大主神,是一切众生的保护者此尊毗湿奴造像,面像威武,身材高大,头戴宝冠,发髻高耸;裸身戴璎珞,前二臂左手握法螺,右手执莲花;后二臂左手执轮宝,右手持权杖,双脚立于莲座上,整体神像铜锈错落于皮壳,更添年代久远之美。

参阅:乌尔里希·冯·施罗德《西藏佛教雕塑》第一卷《印度与尼泊尔》,2001年,第244页,图78A;《故宫博物院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第53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2月,毗湿奴与吉祥天女妙音天女东北印度(帕拉王朝)十一世纪高30.5cm 布达拉宫藏。

十六世纪•铜鎏金天王头像高:18cm图录号: 1150估价RMB: 180,000-22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

十五世纪•铜鎏金无量寿佛像高:20cm图录号: 1151估价RMB: 200,000-250,000成交价RMB: 230,000(含佣金)自古中国人就有追求长寿的传统,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要向神明祈求长寿,无量寿佛广受信众尊崇。

此尊无量寿佛金水莹润,妙相庄严,规格较高头戴五叶宝冠,发髻精致高耸,宝缯弯曲上扬,圆环状耳珰下垂面相圆润,慈眉善目,额间有白毫,下颌短小圆融,嘴角含有淡淡笑意双肩宽厚,腰部收束,显得躯体柔软胸前饰项圈璎珞,手臂饰臂钏、手镯,双手自然弯曲,置于腹前结禅定印,并托一长寿宝瓶。

宝冠、项圈等装饰上镶嵌绿松石,与金光灿灿的佛像交相辉映,更显无比华丽莲花座造型规范,花瓣饱满有力,尖端饰有卷草纹,上缘各饰一周圆形连珠纹,连珠颗粒饱满,铸造精致整体造型端庄,比例匀称,堪称明代宫廷造像中的上品。

之作。

十七世纪•合金铜菩萨立像高:16.5cm图录号: 1152估价RMB: 80,000-100,000成交价RMB: 92,000(含佣金)

明•十八臂准提菩萨高:60cm图录号: 1154估价RMB: 1,200,000-1,800,000成交价RMB: 2,070,000(含佣金)干漆夹纻工法繁复,于中国施作历史似乎未有久持,唐以后仅虽数度再起,但技艺不逮,难复唐时辉煌。

此尊菩萨首尺寸较真人更大,类同者惟有近年售出之坂本氏藏干漆佛首(图三),与本品或原为同一出处,硕大浩然,精美绝伦,应属皇家供养之尊起始以木柱为蕊,泥塑作模,贴蘸漆麻布以为胎复施重漆,巧工精雕,敷彩添色,最后割开背面取出木蕊泥坯,只余薄麻漆层,脱胎成像。

较之石雕,夹纻显然轻巧,可制于城镇内之专门作坊,再运送至各地,也适用于巡游仪式中作行像,甚至渡海赴日以此繁复漆艺制成之唐代造像,珍稀罕见夹纻漆塑制作艰巨,大费周章,制作数量受限,加上干漆纤巧,保存非易,如今事隔千年,硕果仅存,难能可贵。

此尊准提菩萨一面十八臂发髻生动,面颊丰腴,面相慈悲,双耳饱满,身着天衣,双肩衣纹流畅飘逸,胸前饰璎珞,下着长裙,挺胸直身,结跏跌座菩萨体躯健硕,整身充满着力量感,又不失和谐典雅,全身漆金装饰,是为一尊精湛技艺的宫廷风格准提菩萨。

准提菩萨为显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萨,在禅宗,则称之为天人丈夫观音,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更是三世诸佛之母,他的福德智慧无量,功德广大、感应至深,满足众生世间、出世间的愿望,无微不至的守护众生。

出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展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

明•铜鎏金男相观音高:32cm图录号: 1155估价RMB: 400,000-500,000成交价RMB: 575,000(含佣金)按佛教教理,菩萨是无漏的圣人,是无所谓性别的,但是事实上无论是佛经还是佛教艺术上,总喜欢让菩萨随顺世间,带上世俗的性别。

在早期印度佛教中,菩萨多以男性身份出现,那时佛经中佛陀称当时菩萨为“善男子”“伟丈夫”“勇猛大丈夫”等等在中原佛教造像中,唐代以后就比较少见到大胡子的男相菩萨造型了,观音造像多为俊美的美男子形象或女性形象,留有长髯的男性形象极为少见。

此尊造像即为留有长髯的男相观音,观音面相饱满,头带戒箍,眉似弯月,双目细长,直鼻薄唇,神情恬然着通肩式大衣,衣缘錾刻花纹,袒胸处璎珞简洁两手姿态优美,于胸前托持一支如意,可称“如意观音”,双腿结跏趺座观音头部圆大,躯体短粗,形象稳重端正,具有明显的明代中期中原造像特点,通体鎏金,金色光艳。

此类造像在明代体材较少,存世量也不多,为明中期观音造像中的上品出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展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

明早•木胎释迦坐像(带座)高:26cm图录号: 1156估价RMB: 200,000-250,000成交价RMB: 230,000(含佣金)出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

展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

宋元•木胎水月观音像高:46cm图录号: 1157估价RMB: 500,000-600,000成交价RMB: 747,500(含佣金)水月观音造型是汉传佛教的独创造型题材水月观音像通过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以及姿态的处理,刻画出亲切的人性美感,把神进行了世俗化,变成了充满人间生活气息的形象,极具现实生活意趣。

此尊观音发髻高耸,额头宽阔,双目向下微睁,端庄慈祥,丰姿绰约,气质高雅身上并无明清造像的那种华丽与贵气,衣着雕刻简单流畅,以游戏坐姿坐于山石之上人物比例恰到好处,坐姿刻画放松自然,从开脸和造型上看,有南宋至元汉地造像的特点。

且保存完好,十分难得出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展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

明洪武•铜释迦坐像高:5.9cm图录号: 1158估价RMB: 90,000-100,000成交价RMB: 103,500(含佣金)此尊佛像,铜质精良乃标准释迦牟尼成道像,左手腹前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面相和蔼,做工细致。

底座为六角型台座,上收下放,上刻有规则纹饰,颇为精致台座束腰处刻有铭文:“周府欲报四恩,命工铸造佛像一样五千四十八尊,俱用黄金镀之,所以广陈供养,崇敬如来,吉祥如意者洪武丙子四月吉日施”据铭文可知,此像是由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肃王府出资铸造。

佛像的形体、容貌和姿仪有祥和、宁静、庄严之致这种铜鎏金佛造像,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有数件收藏外,还见于上海、北京及日本等公私收藏,可资比较出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

展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

元•铜释迦坐像高:14.8cm图录号: 1159估价RMB: 110,000-120,000成交价RMB: 126,500(含佣金)出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

展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

明•木胎阿弥陀佛坐像高:37cm图录号: 1160估价RMB: 240,000-25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此尊明代木胎阿弥陀佛坐像身披原彩,螺发肉髻,宝珠顶严面相饱满方正,五官刻画清晰,棱角分明,双目微闭,大耳垂肩,温和端详,神态宁静内省。

身披佛衣,衣纹层迭有致,衣缘錾刻细密的花纹,身材比例匀称,肢体圆浑宽厚,给人一种力量之美右胸及右臂袒露,双手与脐前结禅定印双腿结跏趺坐,手脚刻划写实莲花底座莲瓣饱满挺拔瓣尖饰卷草纹虽久经沧桑,但神彩不减,造型端庄严整,明显受到永宣宫廷造像的影响。

是明代中原汉传佛教造像中的精品出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展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

十六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高:15cm图录号: 1161估价RMB: 80,000-110,000成交价RMB: 103,500(含佣金)释迦牟尼,(梵文:?ākyamuni),意为“一切义成就者”,佛教创始人。

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全跏趺坐于双层仰覆莲花宝座之上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为佛祖释迦摩尼标准成道像释迦佛面相方圆,弯眉细目,神态庄严和悦,螺发高髻,宽肩细腰,肌肤丰满圆润,着袒右袈裟,衣褶起伏自然。

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全跏趺坐下承仰覆莲座,莲瓣细长圆鼓,莲座上下缘饰连珠纹

明•铜六臂准提坐像高:73cm图录号: 1162估价RMB: 1,800,000-2,200,000成交价RMB: 2,875,000(含佣金)准提观音,又称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其造型有多种形象,此尊造像表现的是三面六臂准提观音。

常修持准提观音像,可摧破一切众生之惑业,成就延命、除灾、求子诸愿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经过后弘初期西藏本土与外来艺术的不断碰撞和融合,到13世纪时开始朝着西藏本土艺术的方向发展,形成了具有西藏和中华民族审美特色的不同地域造像风格,如萨迦风格、夏鲁风格、丹萨替风格、达隆风格,以及远离西藏本土的西夏风格和元代宫廷风格。

从整体风格上看,此像既具藏传造像鲜明特点,又带有中原地区造像的审美特征,是一尊明代早期中原地区的汉藏风格造像但仔细端详和分析,其诸多艺术表现带有中原地区元代造像的审美特征和西藏地区元代造像艺术元素此尊造像体量硕大,造型大方,躯体健硕;面相宽大,额部高广;莲座规范,莲瓣周匝环绕,形制饱满;这些共性特征应源起元代宫廷造像的风格体系。

同现已发现和确认的元代宫廷造像相比,此尊菩萨像在材质、冠饰、躯体和璎珞装饰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元代宫廷造像风格的鲜明特点整像体量硕大,宽肩细腰,身躯壮硕而伟岸,莲座宽大,莲瓣肥大饱满,应当受到了元代蒙古人审美情趣的影响。

这种躯体造型在元代汉藏造像上都有明显的体现,在衣纹表现上,此像衣纹写实流畅,极富质感,明显采用了中原传统表现手法,与明代宫廷造像的衣纹表现一致且胸前璎珞的排列样式与永宣造像相似它们均以多个U字形璎珞相连而装饰于胸前。

因此此件应是受了元代宫廷造像影响的明早期汉藏风格的宫廷造像出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展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

清•铜鎏金宗喀巴像高:16.8cm图录号: 1163估价RMB: 50,000-60,000成交价RMB: 138,000(含佣金)此件宗喀巴像头戴桃形尖顶黄帽,两侧护耳垂于双肩面形方圆丰满,双目微闭,面相沉静。

双手结说法印,并在手心握住两枝莲花花茎,花茎沿手臂升至双肩,左肩放置般若经书一部,右肩放置文殊宝剑,此为宗喀巴的重要标识,表明其为文殊菩萨的化身身着西藏僧人典型装束,内穿交领式僧衣,衣领刻云纹,外罩袈裟,上面满刻花卉纹饰,线条优美,刻工细腻,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袈裟裹住双腿,裙边自然铺陈于座面,衣纹写实流畅,露出跏趺盘坐的左脚趾,生动写实束腰仰覆式莲花座,莲瓣饱满,上下边缘均有细密的连珠纹装饰莲座前錾刻藏文:宗喀巴背后錾刻:顶礼萨迦的宗喀巴大师整尊造像比例匀称,鎏金饱满,金色亮丽,眼睛、嘴巴、帽沿用朱砂染红,眼珠缀黑色,工艺考究,鎏金饱满,金色亮丽,形象生动传神。

十八世纪•铜鎏金马头金刚高:16.5cm图录号: 1164估价RMB: 150,000-180,000成交价RMB: 172,500(含佣金)马头金刚,也叫马头明王,梵语称“何耶揭梨婆”藏密认为其是莲华部主阿弥陀佛的变化身,或由观音所化现,是胎藏界观音院的上尊,畜生道的教主。

此尊发际间的马首为观音为啖食一切众生无明业障,摧破诸恐怖而现之形本尊三面六臂,头戴五颅冠,赤发竖立,面具三目,龇牙咧口,形象凶忿诸手原持剑、索、匕首等法器已佚,仅存左主臂之噶巴拉碗背生双翅,展左站立,项挂五十人首发,身披人皮、象皮,下着虎皮裙,以蛇饰为装饰。

双腿左伸右曲,足踏男女二魔,与佛母以双运相威立于覆莲座上造型优美生动,铸造工艺精湛

清•铜鎏金文殊菩萨坐像高:16.8cm图录号: 1165估价RMB: 150,000-180,000成交价RMB: 172,500(含佣金)文殊菩萨乃佛教尊神,高居显宗八大菩萨首席,象征般若智能此尊文殊菩萨像发髻高束,头戴五叶宝冠,面庞方圆润,弯眉长目,相容静谧。

身体略向右边倚斜,上身袒露,仅披帔帛,佩戴璎珞钏环右手高擎宝剑,表示菩萨的智慧如利剑,能斩断一切烦恼与愚痴;左壁攀附的莲花上奉经书,代表般若智慧浩瀚如经卷菩萨下着长裙,衣薄贴身,衣缘錾刻精美的纹饰全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莲座为双层束腰仰覆莲座,上下各缘饰连珠纹一周。

菩萨的宝冠、臂、手腕处皆嵌盈亮的松石、珊瑚等宝石,尽显富丽华贵之美

十三世纪•铜鎏金菩萨坐像高:12cm图录号: 1166估价RMB: 220,000-25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菩萨头戴三叶宝冠,面相丰润,弯眉细目,耳垂花朵形圆珰,表情祥和上身胸前饰项链璎珞、四肢饰钏环等物。

宝冠、项链、璎珞、钏环上镶嵌有银和宝石,装饰华丽,这是尼泊尔造像常见的装饰手法下身着贴体薄裙,裙上刻有精美的花纹左手牵一莲花,左手置于右膝施与愿印,左腿横盘,右腿下踏,右舒展坐于莲花座上,姿态十分优美束腰仰覆式莲花座,莲花瓣饱满秀长,制作精美。

该造像法相庄严,工艺娴熟简练,表现出尼泊尔造像青春秀美的艺术韵味,是尼泊尔马拉王朝造像艺术中的杰出作品

十五世纪•铜鎏金金刚亥母高:11.3cm图录号: 1167估价RMB: 110,000-13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此尊头戴五骷髅冠,头右上方长出一个猪头,长发披垂于身后,动感流畅脸型为典型的尼式瓜子脸,面具三目,直鼻小口,相容寂忿,耳垂圆铛。

扇形冠结,宝冠后缯带飞扬,下端自腋下自然飘落,富于动态身形袒露,身材丰胸细腰,体态婀娜,曼妙多姿周身装饰繁缛,胸前佩戴璎珞骨饰,项挂五十人头鬘,以小铃花朵为装饰,手足饰钏镯,腰系璎珞裙装饰造型精致美观,刻画细腻生动。

全像躯体壮硕,肌肉劲健有力,体态优美富于动感,表现出尼泊尔造像高超的写实技巧左手托着盛满鲜血的嘎巴拉碗,象征她获得了极乐的体验,修证事业成功左臂夹持喀章嘎,其上部有骷髅、干枯人首和新鲜人首,象征她压服了贪、嗔、痴的侵扰。

右手上举,持钺刀,象征清除人的一切愚昧,勾召智慧真性左腿单腿舞蹈立姿,踩踏人尸,表示战胜外在的敌人

十六世纪•铜鎏金金刚菩萨坐像高:17cm图录号: 1168估价RMB: 160,000-20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金刚总持,又称金刚持,持金刚,是噶举派敬奉的本初佛,被认为是释迦牟尼说密法时所呈现的形象,他代表着上师,自性,故也视同法身佛。

金刚总持双手交叉于胸前,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象征坚不可摧的力量和智慧的结合额头平直宽阔,眉目细长,眉间有白毫,鼻梁高挺,嘴角微微上扬,呈微笑状头戴宝冠,具有特色,髻顶竖立金刚杵耳旁束缯带,缯带自然垂于两肩,将织物褶皱及柔软的质感表现的十分生动。

耳铛样式亦十分特别,同心圆结构,富有装饰效果身形健硕,四肢圆润,充满力量感全跏趺坐于莲座上,饰项链、臂钏、手镯、腰带、足钏,裙上可见平行线条表现的衣服褶皱各种佩饰及裙褶皆嵌以银丝和珊瑚松石,尽显奢华与高贵。

莲座较高,莲瓣为双层,宽大舒展,极富张力此尊造像整体工艺水平较高,明显的特征是装饰细节的样式多具有新意,不同于同时代常见的样式,富有创新性,令人耳目一新

元•木胎观音坐像高:27cm图录号: 1169估价RMB: 180,000-200,000成交价RMB: 207,000(含佣金)观音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以慈悲着称千百年来,观音受到印度、中国及东南亚各国佛教信徒的广泛崇信,被誉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此尊观音头戴宝冠,面相方圆丰润,目光下敛,表情祥和平静身着宽袍,肩披帔帛,胸前装饰连珠璎珞,下身着绸裙,衣褶线条写实流畅观音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手指纤细柔美,惟妙惟肖,跏趺坐于束腰莲座上,仪态端庄优美。

造像以木胎彩绘,造型比例协调,工艺技法娴熟,具有山西造像的风格特征,线条精炼,注重神韵的表现,斑驳的彩绘更凸显出造像古朴厚重的历史感,为元代木雕造像的精品,艺术造诣和收藏价值颇高

十八世纪•合金铜上师像高:11cm图录号: 1170估价RMB: 70,000-10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此尊体量虽小,但却形神毕肖地刻画了人物的体貌和性格特征,饱满的额头,发际呈双弧形,眉目含笑,两眼呈蝌蚪状,鼻头宽厚,嘴角上扬,满腮胡须。

内着交领袈裟,外披大氅,双手腹部作禅定印,双足结金刚跏趺坐,衣缘錾刻波浪形纹饰工匠主要通过对发际线、眼角线条以及嘴角和下巴的精道刻画,生动地呈现了上师的面部特征及其通达了悟的心境和性格特点,使观者产生十分亲切之感,是一件西藏上师造型中经典之作。

唐•铜鎏金观音菩萨立像高:6.8cm图录号: 1172估价RMB: 20,000-3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

唐•铜鎏金金刚力士站像高:8cm图录号: 1173估价RMB: 60,000-75,000成交价RMB: 80,500(含佣金)此件金刚力士尺寸虽小,但造型充满了愤怒威严的力量,饱满贲张的肌肉与站姿的韵律感,均加强了造像整体的勇猛气势。

这种金刚力士,应为一对,是一铺大型造像的胁持护法参考著名的开皇四年铭董钦造铜鎏金阿弥陀佛像,高足方床上的阿弥陀佛,即有胁持二菩萨与二天王参考纽约苏富比2004年拍卖的一对唐代鎏金天王力士像,无论尺寸形制,均同出一辙。

来源:日本私人珍藏

元•铜鎏金狮子像高:6.6cm图录号: 1174估价RMB: 20,000-30,000成交价RMB: 40,250(含佣金)器物皮壳深沉光润,呈站立姿态,四脚着地,具有行走中的动态感狮子张口,圆眼,面目凶猛。

狮子头部錾刻成蓬松的鬃毛纹理身体部位线条圆润,但极具肌肉的力量感,脊背及腿部骨骼隐约若现,尾巴高扬竖立 ,怒目相视此器錾刻手法古拙,看似不重细节,但凭借工匠娴熟的技艺,将狮子的造型塑造得生动到位,蕴藏着一股剑拔弩张的紧张对抗氛围。

整器有宋元时期风格,细节线条妥当,比例协调,特别是狮子行走中的力量感,均体现得十分完美

唐•铸铜鎏金老子坐像高:7.5cm图录号: 1175估价RMB: 50,000-60,000成交价RMB: 69,000(含佣金)

十一、十二世纪•铸青铜鬼子母坐像(东北印度)高:8cm图录号: 1176估价RMB: 40,000-55,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

十五世纪•合金铜弥勒坐像高:17.5cm图录号: 1177估价RMB: 60,000-80,000成交价RMB: 172,500(含佣金)弥勒,意译为慈氏,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即“未来佛”,在藏语中成为“强巴佛”。

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或弥勒佛弥勒菩萨降世的预言,在佛教各派别的经典中均有描述,故弥勒菩萨成为佛教徒的被救度的寄托弥勒是大乘佛教所说的“未来佛”之一,有菩萨和佛两种身形成佛后的弥勒着佛装。

此尊弥勒头束发髻,戴宝冠,五官清晰,双眉与鼻胫相连,隆鼻大眼,眼型为杏仁眼,眉间白毫突出,面相庄严祥和,饰硕大的耳珰,双眼嵌银,工艺精湛双手结说法印全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之上体态端庄,身姿挺拔莲座为双层,意味着甚深禅定和正知,造型优美,莲瓣上下对称,莲座整体造型别致,工艺精美。

十七世纪•铜鎏金空行母立像高:23cm图录号: 1178估价RMB: 180,000-20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那若卡居是古印度大成就者那若巴传承的一位专属空行母,与金刚亥母同体异相异名,在胜乐金刚教法中都是胜乐金刚的明妃,是藏传佛教中最具智慧与力量的女性修行者,也是噶举派、萨迦派及格鲁派共修的女性本尊。

此尊头戴五骷髅冠,代表五佛五智眉瞋目,龇露白牙,身形赤裸佩饰璎珞钏环,项挂五十人骷髅鬘,两腿间放射形的连珠线极富装饰性头部高昂,左手捧嘎巴拉碗,作痛饮状,碗中的血浆正在外流,右手执钺刀,右展姿而立,双脚有力地踩踏印度教神威罗瓦和黑夜女神,左肩臂原挟持一根骷髅杖,姿势富于动感,体现了空行母的造型特征。

莲座在铸造上遵循了整体比例的协调统一,椭圆束腰式莲台,雕琢细腻精致,上部饰联珠纹一周,下部为规整饱满的覆莲瓣

十七世纪•合金铜雪堆白不动明王高:16.1cm图录号: 1179估价RMB: 220,000-25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所谓不动明王,“不动”是指慈悲心坚固,无可撼动;“明”,为智慧之光;“王”,是驾驭一切现象者。

依密教三轮身的分别,不动明王为一切诸佛的教令轮身,故又称诸明王之王,是五大明王的本尊此尊一面二臂,头戴花冠,怒目圆睁,现忿怒相,表示驱魔斩鬼无往不前胸腹袒露,佩戴璎珞钏环右手高举着降魔宝剑,左手持索子,象征着降伏、爱敬、钩召等意思,右腿弓,左腿屈膝着地,弓姿于莲台上。

整体造像动感十足,栩栩如生,面部及手脚刻划细腻,允分展现了“雪堆白”工艺的力度与美的完美结合佛经中说修持此尊法,可断除烦恼所生的一切障碍,施一切欲求所愿,顺利修成佛果

清•铜鎏金宝生佛高:17cm图录号: 1180估价RMB: 50,000-80,000成交价RMB: 92,000(含佣金)宝生佛又称宝生如来,为佛教五方佛中之南方佛此尊宝生佛端坐于莲台之上,左手于脐前结禅定印,右手于右膝施与愿印。

造像螺发排列规整,肉髻圆隆高凸,顶饰摩尼宝,表情静谧庄严,大耳垂肩身穿袒右肩式袈裟,衣薄贴体,显示出饱满健硕的躯体,衣褶以平行流畅的线条表现,衣摆在两腿间铺展呈扇形下承仰覆式莲座,莲瓣对称工整排列,上缘饰连珠纹,下缘有多层台阶,凸显佛像的尊贵地位,梯形的莲座与像身整体呈三角形结构,给人沉稳大气之感。

造像以黄铜铸造,胎体厚重敦实,整体造型端庄考究,为乾隆造像中的精美之作底部刻有当时宝生佛所摆放的位置“三十六右八”

十八世纪•合金铜莲花手观音立像高:18cm图录号: 1181估价RMB: 50,000-80,000成交价RMB: 86,250(含佣金)此菩萨像以铜制而成,头戴五叶高冠,耳挂大圆珰,长眉斜立,弯目闭合,神情庄严,佩戴璎珞钏镯,右手下垂掌心向外作予愿印,左手齐胸举起掌心向外,大拇指和食指相捻作拨济众生印。

身侧莲花装饰左右,左臂轻揽莲茎袒上身,细腰紧腹,下着及膝短裤,跣足立于束腰仰覆莲高台座之上肩部略向左转,头微向右偏,整个身体成S形,为藏传佛教典型姿态

清中•紫金釉描金佛像高:56cm图录号: 1182估价RMB: 180,000-200,000成交价RMB: 207,000(含佣金)有清一代,康雍干三帝皆笃信藏传佛教,尤以乾隆帝为最,彼时皇宫苑囿中遍布大小佛堂,佛像为必不可少的供奉圣物,穷尽用料考究与工艺精湛之能事,以突显皇家气派和至诚之心,惟多见金铜质地,瓷制佛像则较罕少。

清宫的瓷制藏传佛教艺术品,大多是出自御窑厂的工匠之手,这是内地炉火纯青的制瓷工艺与边疆奇幻瑰丽的藏传佛教艺术的完美结合瓷器本身多样的装饰技法和丰富的表现力,恰巧与藏传佛教艺术的审美追求相吻合能工巧匠通过他们的双手将皇家的富贵气韵注入玄奥神秘的佛教艺术品当中,以精湛的技艺呈现出新的精致与华丽。

本尊无量寿佛是为乾隆御制瓷质佛像之精绝代表,唯独乾隆一朝有之造像头带五叶宝冠,批发垂肩,宝缯飘拂于耳际,面相慈祥,细眉垂目,鼻高垂耳,嘴角内敛,神态安祥身垂璎珞,手带臂环,结禅定印,手捧莲花宝瓶,结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莲花座上,莲瓣五色斑斓,不同于常见的粉红色式样。

宽肩丰腰,身姿丰腴曼妙施彩釉仿红珊瑚、蓝宝石诸色珍宝,生动逼真腰部束裙,衣褶流畅,铺于腿前面部、身体、手脚施釉,釉色中微施彩使之接近肤色,光泽感强,传达出佛家的济世之善心服饰华美绝伦,苹果绿色的披帛绘明黄梅花点纹,鹅黄色的袍裙装饰矾红团宝相花吉祥纹样,线条勾勒细腻,描绘精致。

无量寿佛手中宝瓶、莲花座均分段烧造,莲花座以榫卯结构与坐像接合,设计巧妙,工艺精湛绝伦通体制作精细,彩釉亮丽,法相庄严,富贵奢华,具有典型乾隆宫廷佛像艺术风格,是稀有的粉彩描金佛像之传世佳作清代皇室崇信藏传佛教,其中尤以乾隆帝信仰最为虔诚,皇宫内苑、各处行宫设有多处皇家寺院、佛堂,故对各式佛教造像有巨大的需求,除常见金铜造像外,还特命景德镇御窑厂烧造了许多瓷质造像,如此件即为一例。

此件释迦牟尼法相庄严,头饰螺发,双手于胸前结说法印,全跏趺坐于莲台之上,面相丰润和蔼,栩栩如生,双目低垂,宁静安详身披红色袈裟,上描金绘饰莲花,衣饰刻画细腻入微,衣褶起伏飘逸,流畅舒展,极具艺术美感莲台中间束腰,造型秀雅端庄,模印细致规整,立体感强烈,莲瓣渲染自然,质感非常逼真,所施红彩亮丽,金彩鲜艳夺目,诸色萃汇,熠熠生辉,是为乾隆盛世典雅的清宫佛像造型。

此种瓷质造像因成形复杂,烧造难成,其艺术价值和制作难度均在金铜佛像之上佛像面部及衣褶细部处理非庸手可为之,在模制成形后运用雕塑、驳接等技法最后完成,处处需要异常审慎,而烧造过程更难人为控制,极容易变形疵裂。

乾隆十三年唐英曾承命烧造观音,久造无成,乾隆皇帝就斥责唐英“烧造的观音如何还不得?”、“想是唐英不至诚,着他至‘诚’烧造”(见乾隆十三年五月初一《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之《记事档》)以唐英督领下御窑厂水平之高独步有清一代,纵然如此尚有难为之处,可想神仙塑像烧造之不易。

出于对神灵的敬畏,此类雕塑神像多不具年款,有别于鎏金铜像落“大清乾隆年敬制”款者本品工艺精湛,衣饰华美,流传至今,殊为珍贵,同类之作存世罕见,见证了乾隆皇帝礼佛敬佛的精诚之心,是为难得佳作

明•三彩八宝双鱼佛供高:41.5cm图录号: 1183估价RMB: 50,000-60,000成交价RMB: 69,000(含佣金)明代三彩制品为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烧成,始于明正德年间。

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形制最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三彩瓷器历代少有烧造,其生产和存世量相对较少,市场罕见,世界各大博物馆亦鲜有收藏此件佛供通体以黄绿彩装饰底部为海水莲花座,以黄彩点缀。

莲座上以绿彩绘卷草纹,草叶翻卷主莲座仰覆莲造型颗粒饱满,交错分布,繁密有序正中托金鱼,造型生动金鱼代表佛陀的眼睛,常以一对金鱼象征解脱的境地,又象征着复苏、永生、再生等意,寓意吉祥而此件明代三彩佛供不论造型施色以及题材或尺寸,均极为出众。

实为一件存世量不多的明代遗珍,祥和之气洋溢,是一件极为罕见的明代宗教艺术精品,极为难得

清•铜鎏金六臂大黑天高:20cm图录号: 1184估价RMB: 150,000-180,000成交价RMB: 172,500(含佣金)大黑天又名吗哈嘎啦,原来是古代印度的战神,进入佛教后,很受密教的崇奉,是观音菩萨化现的大护法,在护法中地位很高,同时也是密宗修法所依止的重要本尊。

他有四种特性:战神、厨房神、福德神、冢间神,从元代开始就受到以后历代帝王的信奉其形象多种,双臂、四臂、多臂都有此像展左站立,头向左侧倾斜,戴五骷髅冠,顶竖忿怒红髪,髪中有一金刚杵隐现,面相凶忿上身饰璎珞,下身围兽皮,脖子上挂五十人骷髅串,巨蟒盘于腰间。

六手各执法器,由上至下,第一双手,右手执钺刀,左手捧充满鲜血的嘎巴拉碗;第二双手,右手执骷髅手串,左手执箭,同时两手撑开一张象皮,披于身后;第三双应为右手执手鼓,左手持钩索脚踩象头天神,最下方为仰式莲座,莲瓣饱满,铸造技艺精湛,刻工细致到位,鎏金厚实,面部刻画尤为突出,其忿怒像使人视之不寒而栗,将主像之法力无边展现得淋漓尽致,值得注意的是,主像肢体较同时期同类造像更为粗壮有力,且尺寸20公分,此像应为清代早期宫廷造像之精品,实为难得。

清中•铜马头金刚像高:35.5cm图录号: 1185估价RMB: 200,000-240,000成交价RMB: 230,000(含佣金)马头金刚(梵名Hayagriva)是观音千千万万化身中之一种化相,是帮助修行者降魔除障的忿怒形相。

他相貌凶恶,令人毛骨悚然但他的忿怒形相,是为了利益众生而现的,其背后是对众生之悲心,而并非忿怒或瞋恨心马头金刚赤足弓步站姿立于莲花座上,三头六臂,每面各具三目戴五骷髅冠,赤发如焰发中的马头是其标识体态饱满,袒胸露腹,胸前饰有璎珞,项挂人头蔓,臂及踝处佩嵌有钏环,手脚刻划写实。

六臂各执金钢杵、喀章嘎、蛇、箭等法器(已佚失),足踏毒蛇,显示出藏密本尊的威猛之相单层覆式莲座,莲瓣扁平挺拔,排列规整,全身涂有彩色矿物染料

十八世纪•铜鎏金大红司命主高:17cm图录号: 1186估价RMB: 100,000-120,000成交价RMB: 126,500(含佣金)大红司命主,他原是蒙古人信奉的战神明朝晚期三世达赖喇嘛受邀赴漠南蒙古传法,将其降伏,遂成为佛教护法神,为格鲁派专门崇奉,并成为达赖喇嘛的重要保护神;特别是在五世达赖喇嘛时期,一度成为格鲁派红黑两大护法之一的红护法神,黑护法为吉祥天母。

历史上在蒙古地区,其信仰极为普遍,艺术形象也十分常见此像整体造型一如仪轨所载,圆满具足,充分准确地表现了大红司命主的宗教内涵和功用此像造型舒展,形象威猛,做工讲究,尤其是其躯体的站姿、帔帛的飘卷和咆哮的面部皆以夸张的手法予以表现,极富动感,表现了极高的造型能力和雕塑艺术水平。

十六世纪•铜鎏金不空成就佛高:18cm图录号: 1187估价RMB: 110,000-12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不空成就佛,梵名阿摩伽悉地,密号为悉地金刚或成就金刚,为羯磨部主尊金刚界五智如来之第五,他能使一切众生解除惑业烦恼,成就大愿,从不落空,故称不空成就佛。

此件不空成就佛结全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右手施无畏印,左手结触地印头饰螺发,肉髻高耸,顶严饰有宝珠,两耳垂肩面相方圆端正,双眉细长,眼睑下垂,神态沉静躯体比例均称,结构合理上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衣纹采用了萨尔纳特式的表现手法。

束腰仰覆式莲花座,束腰深隽,莲花瓣排列规整,做工精细此像以尼泊尔艺术为蓝本,融入西藏本土艺术元素,为16世纪西藏佛像艺术的新典范

十三世纪•铜菩萨立像高:27.5cm图录号: 1188估价RMB: 180,000-20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莲花手观音最早出现在印度,手持莲花是当时观音的主要特征,故莲花成为辨认观音的重要标记之一。

《理趣经》云:观自在菩萨手持莲花,观一切有情节身中如来藏性自性清净光明,一切惑染所不能染,由观自在菩萨加持,得离垢清净,此尊莲花手为菩萨装束,头戴宝冠,高束发髻,额宽颐丰,双眉上挑,眼睑尖长,佩饰耳珰、项链及臂钏。

上躯袒露,左肩斜披珠链贴体的薄裙,阴刻双行边际线以表现衣物的层次,其间敲刻点点花卉图案臂间的飘带亦自腰间自然垂落,纹褶富装饰性也具写实性左手下垂施与愿印,右手牵鸟巴拉花茎,上绕至肩,绽开于耳际,双足并立于仰覆莲座上,身后头光、身光一体相连,呈长窄的舟形,边缘凿刻火焰纹,最顶置宝塔。

十八世纪•大日如来坛城唐卡 棉布矿物颜料99×76.5cm图录号: 1114估价RMB: 200,000-500,000成交价RMB: 368,000(含佣金)坛城源于古代印度的密宗修法活动,那时的人们为了防止"魔众"的入侵,修密法时就在修法场地修筑起一个圆形或者方形的土坛。

坛城的外在意义,是指诸佛菩萨本尊安住的净土宫殿;内在意义,则是众生心的清净相;净土宫殿正中央的本尊,就是众生本来清净的佛性在唐卡绘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以佛像为主尊形式的唐卡,以坛城形式的唐卡不为多见,而且五部坛城为一体的唐卡更为少见。

此幅大日如来坛城属格鲁派修法唐卡,唐卡中央为大日如来坛城,中部上为三世佛(释迦牟尼佛、长寿佛、阿弥陀佛),左上部为格鲁密乘之最的密集金刚坛城,右部为文殊忿怒大威德金刚坛城下部左边为长寿佛坛城,右边为药师八如来坛城。

左上部第一为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吧大师,右边第一人为五世达赖像,左边第二为章嘉大师,右边为第四世班禅大师左边中部三为尊胜佛母,右边中部三位为白度母中部下方为六臂玛哈嘎拉护法整体构图严谨,色彩鲜艳,笔触细腻,具有较高宗教审美价值。

注:明清两朝都为皇家寺院,目前寺院藏有两朝皇帝御赐的印章。

唐•铜净瓶高:24cm图录号: 1108估价RMB: 80,000-90,000成交价RMB: --(含佣金)

清•七彩经书一套45×9cm图录号: 1069估价RMB: 50,000-80,000成交价RMB: 80,500(含佣金)

清•玉堂清玩款洒金铜炉口径:11.2cm 高:6cm 重:1316g图录号: 1061估价RMB: 50,000-80,000成交价RMB: 92,000(含佣金)铜炉下承三足,腹部浑圆,肩饰双耳铸造规整,胎体厚重。

炉身洒满金片,华丽富贵,古朴典雅底落 “玉堂清玩”篆书款,篆法古朴典雅,刻工流畅

十七世纪•姜子祥旧藏铜鬲式三足炉口径:13cm 高:6cm 重:1114g图录号: 1062估价RMB: 300,000-400,000成交价RMB: 690,000(含佣金)焚香自不离铜炉,宋代金石学的兴盛,仿古铜器造型的器物众多,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古以萧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

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故而所制之铜炉大多犹有三代鼎彝之遗意除如本品之鬲式炉,尚有樽式炉、鼎式炉、簋式炉等,端仪肃穆又融文人之雅洁此炉采青铜礼器鬲之形制,几经改良,合裆为腹,去耳平光,盘口束颈,炉腹圆鼓,三足鼎立,且重且稳。

铜质精纯,入手沉坠通体光素,呈熟梨棠色,饱满匀亮,蕴涵金星点点,闪烁如黄金般璀璨之光泽,又较之多一分沉着静穆,令人观而忘俗包浆圆融,宝光由内而外,光泽熠熠,抚之则清润如凝脂内膛素里,打磨光滑平整炉底“宣德年制”篆书四字款,规矩有度,乃与炉身一体失蜡法铸就,铸后又精修而成,底平字峻,颇有凌厉之感。

款识:宣德年制款 篆书四字款来源:海上姜子祥旧藏,北京保利2007年《海上沉香》专场lot 1519,成交价313,600万元参阅:《自珍集---俪松居长物志》,三联书店,2007年,第16、17页

清初•铜蚰龙耳炉(带座)高:15.2cm 重:3850g图录号: 1063估价RMB: 150,000-200,000成交价RMB: 172,500(含佣金)此炉棠梨色皮壳,亮润质密,器形饱满,平口外侈,束颈,鼓腹下垂,圈足外撇。

蚰龙耳起自颈部,收于腹鼓处,耳腹一体整铸,曲线流畅炉底有减地阳文篆书款:“宣德年制”剔工干净利落,地子平整下承原配束腰三足底座,形制优美,与炉身紧密衔接,浑然一体蚰龙耳炉乃宣炉中最为经典之款式本炉精铜为材,形制规整,铸造精细,器壁厚薄均匀,皮色亮丽,可见先天烧造之精良,后天养护之用心,而炉座历百年而未失,更是珍贵难得。

款识:宣德年制 四字篆书款。

十七世纪•姜子祥旧藏铜洒金压经炉口径:13cm 高:7cm 重:1686g图录号: 1105估价RMB: 500,000-600,000成交价RMB: 1,150,000(含佣金)据《宣德彝器图谱》记载,压经炉仿照宋瓷款式而制。

名称来源已不可考,据《宣炉小志》释:“压经,名不可考,式扁浅,两耳有圈,三足列棋子状,俗指为焚香,可置佛经上,故称压经未知何据兼有素身无头凹足较高者,俗名琴炉二者旧者俱不多得”压经炉用于寺院礼佛,有高脚和低脚两种,此件当为后者。

据《宣德鼎彝谱》记载:“赐内府佛堂及天下名山寺院低脚压经炉”、“仿宋哥窑款式,高二寸七分,耳长八分四厘,环大六分二厘,足高一分三厘重七两一钱,八炼洋铜铸成,棠梨色共二百座”此件造型庄重典雅,厚口平直微敞,鼓腹丰腴下垂。

肩、腹两侧置圆耳,上肥下瘦,耳环上端有一角上翘三乳足肥硕稳重,足底露铜处可见铜质之精密内膛修磨,底心较平滑,器壁自口沿至腹部渐薄,皆符合官铸篆书款炉工艺特征洒金亦称“砂金漆”,是器物成后,二次加工而得,洒金炉中之上者,皮色温润,块状雪花金疏密分布,点缀自然,错落有致,色泽灿烂,巧夺天工。

炉底开框,方正规矩,内铸 “宣德年制”长脚篆书款,字体起线较高,笔画细窄,乃与炉身一体失蜡法铸就,地平字峻,铸后修磨,工整有度,官气十足压经炉之美,重在双耳的力度及精神方耳大气,圆耳雅致,周身洒金,如祥云朵朵,大小参差,厚实如嵌。

赤光璀璨,奇彩荡影,又恰秋夜之星空真妙品也款识:宣德年制 四字篆书款。来源:海上姜子祥旧藏,北京保利2007年《海上沉香》专场lot 1521,成交价537,600万元。

清早•铜押经耳炉口径:12.3cm 重:2847g图录号: 1115估价RMB: 220,000-250,000成交价RMB: 253,000(含佣金)《格物镜原》所言:炉之制有辨焉,色有辨焉,款有辨焉,取其制式之美者,宜画室,登几案,入赏鉴者,如鱼耳炉。

鳅耳炉……压经炉,以上诸款皆上品赏鉴也此炉之形,端庄稳健,力度不凡,气格高尚平口厚实,鋬耳精对,颈部收束,鼓腹微垂,乳足高直,等距承炉雪花金色,熟棠梨皮,光晶莹彻,器底丰韵,款字居中,钤“宣德年制”四字长脚篆书款,铸后修剔,娟秀规整,法度严谨。

原配荷叶器座,工艺精良,与炉身和谐一体,浑然天成由朱明至盛清,压经炉器形有所流变此件为方耳,棱角转折明晰,凸起亦成方形,多流行于清代,风格不再是明之圆润内敛,更体现国运昌盛之雄健姿态压经炉传世至今者较多,带底座者不常见。

然本器铜制精良,炉体厚重,线条精整,通体打磨,较比同类压经炉做工更为精良鉴察炉底可见,三足位置等距,呈正三角形,与合页座三孔对应精准,安放于底座,皆可随意互换位置炉与底座为脱蜡法各行铸造,达到如此精准之程度实属不易,当为上品。

此炉为清三代四字篆书款铜炉,为所见同类器物中之精品,历经百年,原座留存完好,可谓难得而此三足之对称程度于四字款类铜炉中亦是工精艺佳,实乃宫廷铸造之精品也参阅:(图1)2017春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价1092500元。

出版:《吉金·明清铜炉特展》P23,2015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展览: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博物馆2015。

清早•铜桥耳三足炉口径:13.5cm 重:3579g图录号: 1126估价RMB: 220,000-250,000成交价RMB: 253,000(含佣金)桥耳炉式亦脱胎自宋代名窑之瓷器,《宣德彝器图谱》卷一八亦有“补铸桥耳三足大乳炉”之记载。

在众多传世宣炉种类中,桥耳炉数量较少,且不常见此炉之形,桥耳乳足,古朴和谐,沉稳有致束颈鼓腹,口略微外侈,虎眼桥耳,尤为珍惜;三足较长而壮硕,栗壳皮色,铸后精修“宣德年制”四字长脚篆书款原配荷叶器座,工艺精良,与炉身和谐一体,浑然天成。

参阅:中国嘉德香港2017春拍成交价470997元。出版:《吉金·明清铜炉特展》P23,2015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展览: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博物馆2015。

十七世纪•姜子祥旧藏铜洗式象足炉口径:17.4cm 高:7.6cm 重:1282g图录号: 1153估价RMB: 300,000-400,000成交价RMB: 690,000(含佣金)此种炉型,为宣炉中极少之品种,其型矮扁似洗。

扁筒形状,熟棠梨色炉口宽薄,直身折沿口,沿起弦纹,炉型扁平,腹部起弦纹线,线条柔美,器底以三象首支撑,工艺精美,刻画精妙传神寓意吉祥,象上太平器底饰凸雕双龙抱款纹,二龙迤逦团成一圆,龙纹雄劲有力,龙发从两角间前耸,呈怒发冲冠状,张口,龙眉向上,细脖,是比较典型的明末清初龙纹形象。

圆心有阳文“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清宫旧藏之宣德器中也有相同底款此炉虽为宣系,但与其余宣系品种有较大差别为罕见之炉型,厅堂礼神敬佛,可称佳器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来源:海上姜子祥旧藏,北京保利2007年《海上沉香》专场lot 1516,成交价336,000万元。

以上内容根据官网资料整理,仅限于参考学习|   广而告知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也是我们最向往的时代这一次大唐之美由齐东方等一线学者名师领衔特邀服饰、书法、瓷器等方面术业专攻的杰出代表。

从多方面给您展示唐代之美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唐代艺术史

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这一次宋之美从瓷器、建筑、绘画、书法、花笺、服饰、石刻、宋陵、赏石、苏东坡艺术全面反映宋代的艺术成就可谓国内首次欢迎扫码了解

宋代是中国艺术史上难以逾越的巅峰物质文化精致且深邃他几乎涵盖了哲学、自然、时空与人伦等所有方面却暗流涌动,激烈澎湃就让我们通过极致美学-两宋绘画拨开面纱来轻触这个千年之前的伟大时代…

梁思成先生言: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了解中国的古代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是认知我们的文明文化的重要途径古建之美 特邀国内顶级院校专家学者和活跃的民间古建筑大咖

共同打造“0基础读懂中国古代建筑”的系列专题课程以飨热爱古代建筑的朋友

本平台收集甄选了近2T高清版古代书画资料会在本平台陆续刊发一些并在每篇后提供当篇的免费下载链接您也可以一次性将这些资料打包收入囊中

《梵物志》属于漫谈性质的经验分享是太阳很大(阳新)多年来对造像研究的总结整理书中有理性的分析也有很感性的描绘关于造像的审美认知、断代、真伪鉴别等等

——————————  END  ——————————转发分享是对本平台的最大支持与鼓励!感谢关注【 南山供秀 】所有圈内大咖都在关注的平台关注你所关注的,分享你所需要的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历史17.2g(172个笔画的字怎么写)干货满满

2023-09-03Aix XinLe100

17.2g(172个笔画的字怎么写)干货满满本期拍品共131件。…

趣闻五月末(五月末雅称)这都可以

2023-09-03Aix XinLe132

五月末(五月末雅称)这都可以四季:一年四季月份怎么分?古代以阳历3、4、5月份为春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1、2月份为冬季。…

知识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官网(国家知识产权官网补充缴费网)学会了吗

2023-09-03Aix XinLe39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官网(国家知识产权官网补充缴费网)学会了吗关注林草情报局,一览林业草原事…

趣闻居然可以这样古代趣闻趣事怎么写(发生的趣闻趣事怎么写幼儿园手

2023-09-03Aix XinLe107

居然可以这样古代趣闻趣事怎么写(发生的趣闻趣事怎么写幼儿园手册)春暖花开,气温逐渐回升。看着身边的小朋友穿戴一新,各位宝爸宝妈们肯定给孩子置办了漂漂亮亮的新衣裳。不过,初春…

探索探索的拼音怎么写的拼(坐的拼音怎么写的拼)怎么可以错过

2023-09-03Aix XinLe168

探索的拼音怎么写的拼(坐的拼音怎么写的拼)怎么可以错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