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的高级说法(探索的另一种说法)怎么可以错过
Y1《已知的实相I》细雨/著细雨社出品(本节音频朗读版~欢迎收听)注:本文中赛斯的叙述为深蓝色楷体。第708
Y1《已知的实相I》细雨/著细雨社出品(本节音频朗读版~欢迎收听)注:本文中赛斯的叙述为深蓝色楷体第708节:意识,密码系统及地球上的循环,身体的治愈能力*这一节中的关键信息点多而密集,请给予相当的注意。
*意识是一种能量频率,而频率自然是由波频与节律组成的。意识的频率并非我们熟知的一维线性频率,它更像是二维码的更高级版,在同时性中瞬间达成表达。
每个意识体依据自身意识频率的不同而呈现出独特性与独立性,但又因彼此雷同的频段区间性,被不同频率段所吸收、归纳入与自身相匹配的实相合集中,到不同的亚空间维度里展开适合自己当下意识觉知的阶段性经历这就是吸引力法则的真实本质,而非我起心发愿而无心性变更就能心想事成。
意识个体发出了强烈的意向,并把意识焦点锚定到某一个实相中,这带来了趋向性显化的更大可能,但逾越维度距离的方法需要一连串的实际行动,来激发一系列分化帧上的岔道口之牵引“想”与“成为”其所是中间差距着知行合一的行动力。
思想显化的过程就是实操的过程当你做出了某一趋向的决定、并用自身的行动显化了自己的意向后,那当下中其它分支的可能性被自我意识屏蔽了其信息与后续的演化,这有助于我们精准地聚焦在自我生活中而不导致记忆的混乱,毕竟很多人是无法承担多重平行实相的认知冲击的。
就好像当你回想昨天或一个小时前的事情,同时出现五六个不同版本的记忆,是让你很崩溃的而你看见自己的爱人孩子时,你的记忆告诉你他们既是又不是你的家人,而某个路上既不是又是你的至亲时,这样的时空与认知混乱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承受。
而事实就是这样发生着的
*
*首先,这个地球上同时还有各种不同的亚人种存在着:鸟人、狮子人、爬虫人、猿人、海猿人,等等我们是猿人的一个亚分支中的亚分支仅就我们而言,又被分成无数个平行实相体系,同时展开所有可能性的探索而这一切的所有,还仅仅是一个时空帧上的切片。
从无史之前到无想之后的所有时间点上,一个个这样的当下帧切片同时存在着不因我们还未经历,未来就是虚无;也不因我们未知,过往就被淡去所有的一切都是刻录好的历史记忆,我们只不过是经历者而已但同时我们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经历与记忆,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在无数的可能性中挑选适合自己当下认知的实相去经历它,这样的组合形式可形成无尽的创造力。
被你当下所关注的意识焦点,仿佛就是第一至关重要的真实但是这真实并不比其它的你更真实或虚假与此同时,那个形成意识关注焦点的意识之本体,即自我之灵魂,它同时还在关注着N多个不同星球、不同亚人、不同年代、不同身份的故事线。
这些故事线,没有哪个比哪个更重要或更虚假灵魂的意识焦点在哪里,哪里就是一切,随后又什么都不是,只是记忆中的某一素材片段就好像你清晨梦醒后,梦中的人事物对你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吗?那梦中的爱人、孩子、父母,或事业、成就,在你清晨醒后刷牙时还有半分意义吗?但在梦中你确实拼死呵护过、争取过、捍卫过、在意过,不是吗?你可知道,那些梦里的家人正在为你的逝去而哭泣,每年在给你扫墓悲思。
一梦一生死,生死一梦尔*
当你观察菌丝通过复杂的迷宫用最捷径的路线找到食物时,或许会惊叹菌丝的智慧,但事实是菌丝压根儿不愿意费那脑子,如果有的话菌丝只是派出微丝,以最小成本快速地铺满所有有可能抵达的地方:当任意一个菌丝有幸碰触到食物后,那条可以碰触到食物的线程被快速强化;而确认是歧途死路的分支则萎缩,回归本队。
这种类似于高级人工智能般的穷举算法,看似相当的笨拙,实际上是最高效有效的演化方式,不漏掉任何可能性,还获取到最大的整体利益那么,就像之前说的,那些探索无果、进入死胡同的菌丝就白白牺牲了吗?非也它们的存在让菌群整体清晰地随时同时掌握着全局。
万一哪里意外地落下什么好处,菌群可以第一时间察觉到,并做出积极的反应所以综上所述,个体的意识成长是两个方面的,即自我意识成长与融通性协作式意识成长,并且二者缺一不可。*
我们都知道,星盘是一种椭圆的运动线,故而地球离太阳的远近形成了四季的交替,而太阳系随离银心的远近,形成了太阳系的四季在银河系中我们围绕银心旋转时,必然要经历不同密度的宇宙场域,同时因此也要经历不同引力场的拉扯。
这样地球周期性地会发生三个重大的季节性改变首先要知道,地球的地表大陆是由像坦克履带一般的地幔构成的,而这地幔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的往复周期这意味着任何一个地表文明都无法存活超过一个地幔轮序周期,而且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切旧有的辉煌都随板块沉入岩浆层化为乌有,而新亚种人的新文明史在新升起的陆地上展开新的历史。
其次,当太阳系随银河系公转进出某些特定的分子密度泡泡时,非泡内密度的一切都会随着入泡的过程被瓦解格式化,不管是高密度进入低密度,还是低密度进入高密度而后由经新的所在宇宙形成新的生命体系这种空间泡泡叫做本地泡。
本地泡(英语:Local Bubble)是在银河系猎户臂内的星际物质中的一个空洞,它跨越的范围至少有300光年这个炙热的本地泡扩散的气体辐射出X射线,单位体积内所含有的中性氢只有正常值的十分之一银河系内星际物质的正常值是每立方厘米0. 5个原子。
太阳系已经在这个气泡内至少旅行了300万年,现在的位置在本星际云(或Local Fluff)气泡内物质比较密集的一个小区域内这是本地泡和Loop I Bubble遭遇的地方,本星际云的密度大约是每立方厘米0.1个原子。
相对好理解的通俗解释:我们当下的密度等级是0.1,而马上要跨越本地泡进入密度为0.5的宇宙空间中别看这只是小数点后的变化,这是5倍的密度变化怎么理解呢?基本上就是拿着一个生鸡蛋抡圆了往一个板砖上砸
最后就是银河系的四季与正反南北极磁轨问题了,这导致了地球周期性地进入大小冰河期与南北极逆转改变届时太阳会从西边升起、东边落下,南北极对调的过程带来大陆板块的漂移和海水的满天巨浪,这是因为地球跟随太阳进入了另一面的银河系极化空间。
这些周期性的必然事件,让地球上的生命与文明有了必然的下课时间表好在灵魂们并不在乎这样周期性的文明覆灭,因为毕竟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而已不断的版本更新才让游戏有了持续的生命力,形成对玩家的吸引力虽然我们当下的这个地球服务器版本号几乎没有什么值得期许的指望,但在其上磨练与生化自我意识觉知却是一个难得的好地方,从而让自己有资格进入更高版本号的地球实相中去体验游戏。
这个资格要靠自我意识频率强度来置换,而提升自我意识频率强度就又回到了前面涉及到的问题上:如何能快速地得到自我意识成长*
*周边环境、植被、人文、气象,形成一种可见可感的场域频率,让人感受到被滋养或被抑制人缔造与破坏着自身周边的环境,因为无知或贪婪你有怎样的家居环境、与怎样的朋友交往互动,就形成了自我意识频场的气质人类往往觉得一件事情的达成需要漫长的积累,但事实是每一刻都是威力点,需要缓慢转变的只是你的意识认知而非现象界的现象。
你相信是,就是了,但问题是你说你信,你又信了几分呢?你所信的程度决定了你所能达成的程度,而你对信开放的程度让你可以感知到非小我自体的其它维度自我之实相信息简单地说,自身的当代逻辑意识成见越小,你的能量与能力越强大。
你的格局由你的认知所构建*
我们当下所使用的这个载具角色身体,本身是高能意识能量微粒的多时空叠加态,它具备近乎无限的可能性与超乎想象的自愈能力,因为任何疾病,物理的、化学的、生态的、心理的、能量的,在角色可以随时与宇宙本源频率同频共振的情况下,随时可以进行频率校对,并瞬间康复如初。
但全然的健康并不代表我们不会老去或死去可衰老并不是一种诅咒,而是一种平衡性的取舍过程年轻的时候用时间去换取经历的经验,而晚年让自己安静下来吸收与摄取这些经验带来的觉知和领悟,并践行实践自己的领悟是否妥当中正。
最后死亡让自己可以有效地摆脱老朽的载具,进入崭新的角色开启全新的故事一个意识因死亡离开了自己的角色,这个角色的IP并不会因此消失,而空闲下来的故事线被其它对这个故事有渴望的意识体所关注就好像大家轮番租借同一盘录像带一样,主角被一遍遍地激活,故事与其背景的世界也一次次地重演,为每个经历它的观察者带来看似相同却截然不同的领悟与知见提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疾病本身起因各异,但多数与心意相关这心意中分为三层,即:初心、助心、本心初心是灵魂渴望扮演一名病患,为他人带来相应剧情的助缘,同时自己感受各种不便与磨砺的启迪助心是家长自身存在着各种偏激的认知,导致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爱中被导向指定的某一领域身体的扭曲,比如:过度的干净、过度的饮食、过度的保健、过度的学业压力、过度的匮乏关爱与交流、过度的苛责与塑造。
除此之外,父母对疾病与健康的信念也成为无形的诅咒,让某些疾病显化在自己孩子身上,好满足家长对医学的好奇与理解本心是患者自身对当下的生存环境感到困惑与渴望某种程度上的逃避,内心中的不平与不甘带来多种负面情绪的累积与自身乙太体的扭曲。
这些非逻辑意识的因素,让身体成为负面思想的镜像表达,而拉响生命的警报在这些情况下,医症不医心只是刻舟求剑而已毉心之术,渴求名师点拨棒喝;但渐悟或顿悟之功课,实需自修明理只是知其所以然,治病还需明理后知行合一地做出自我言行习气的调整。
调整并非在一时一事上的装装样子,而是需要做到“如是”,让其熏染到骨子里,彻底改变自己的意识频率,疾病才能从根上被瓦解掉*
*多数人总觉得灵魂意识是这载具的软件系统,它就在自己这个角色之内,而死后也有一个所谓的灵魂那样离去,但这并非事实我们的载具更像是云端笔记本电脑,内在没有硬盘或系统,与老式的电脑并不相同我们的载具中只有全套的维生系统和两魂,但主体识魂即灵魂,并不在载具内。
载具只是被灵魂的意识焦点所关注着的一个影像这载具与角色也非独一,在密集的各种平行维度现象界中的各个版本的同时代地球上,有数不清的你这个角色在展开着或等待展开着自己的人生,有些已经谢幕,有些正在孕育更通俗的说法,某一知名的电影,每有一个人在观看,那影片中的男主或女主就生灭一次。
有的人看过,有的人在看,有的人刚准备看,一切都同时发生着大男主虽然就一个,但又确实万千分化如果我们在看的是一个剧情多线程的故事片,观察者可自己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任务分支的走向,那这样的分支剧情逐一树状展开后会带来多变的剧情。
虽然所有的剧情都是预先拍摄好的,但观察者自己成为了编剧与导演利用模块式的情节,不同观影者依据自身的意识喜好组合出不同的故事,形成不同的记忆与体验领悟观影者在很投入地观赏影片时,被情节的节奏带入,形成了彼此与角色的认同,但你并没有进入那荧屏中。
跟随角色历经了它一生的是观察者的意识焦点*我们借着刚才提到的观影体验来理解这段会容易许多:当观众离开荧幕自己去忙自己的事时,影片还在自顾自地播放着如果观众不做出人为的干预,影片是有自己的一个既定主线流程的,角色人物、时代背景、故事线索会照常展开,而一切如故。
在没有识魂的情况下,角色载具会依据爽灵、幽精(地魂,命魂)、七魄自动演绎人生故事,按照固有的剧情在社会上甚至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都是这样没有主魂的NPC,他们或压根儿就没有主魂,或一时没有主魂有些灵魂因某些原因要多次反复经历相同的人生时,它的剧目中全世界都是NPC,没有一个配角是被其它灵魂关注着的,压根儿没有对手戏。
灵界叫它泡泡人生,单人副本如果有机会观察一名梦游者,你会发现他的灵巧程度与智慧水平,远比有主魂操控时要好很多,就好像我们自己控制某游戏角色时压根儿无法通关的游戏,游戏自带的演示版却可以轻松地达成操控者的有为法往往要比角色自身的无为法来得笨拙与低劣。
*我们对自我意识、灵魂或叫天魂、胎光等等比较熟悉,但要说起身体意识,多数人就压根儿不知道那是什么了在我国古代,叫这个为爽灵、地魂(或识魂),它与灵魂有什么区别呢?赛斯使用的这个名词很贴切:身体意识在这里我们需要对之前很多零散知识点做一个小的总结,方便大家理解后边要涉及到的更深层次的知识架构。
首先,我们的主体是灵魂意识体灵魂意识体生活在与我们全然不同的维度空间中,是一种光雾体,而这光雾体有自我意识,它的意识被有意识地投射入某一时空维度中的某一历史片段中的某一个人物角色上,并因此形成了自我角色的认同带入感,这一过程被赛斯叫做意识的聚焦。
当然一个高阶灵魂可以同时把自己的意识焦点投射到多个不同角色身上这些角色可以生活在相同或不同的星球与维度故事中那问题来了:当灵魂关注那故事中的角色时,那个角色在什么样的状态中、在做什么呢?之前我们用影视作品作人生的比喻,但影视作品是很被动的一种艺术形式,观众的参与感很少。
现在的角色扮演类开放性沙盒游戏相对更贴近实相的运作体系当一个第一人称视角的角色扮演类游戏被推出后,玩家可以对这个角色做相关的微调,但其背景故事、时代框架、主线任务、最终结局其实都已经是一个定数当然这个定数是一种“说法” 。
当下的游戏因为容量和设计理念的关系,并非真实的开放性剧情,树状分支也设计得比较简单,多线程多结局和隐藏结局只有数个但我们现在玩的人生,却已经是设计得很好的开放式剧情、广泛角色互动、多结局体验而每个可选角色人物都分为明暗两条故事线:从出生到死亡是明线,从死亡到出生是暗线。
生死、死生的轮回是完整的同一个故事这样的故事可以循环套叠多个,形成一个故事集,环环相扣相当完美,目的是为观察者带来完整而平衡的综合认知体验在这一系列转世剧中,剧中的各个主要角色都依次被灵魂演绎了一遍,而却表现出巧妙的同时性。
怎么理解呢?一幕人生戏中四个角色,跨度六十年,灵魂先后饰演了这四个角色,其中彼此的恩怨情仇,都是自己与自己的互动,而故事时间都发生在这六十年中四个角色都是我、同时都是我,但又都不是我,因为这个是我的时候其它三个不是我,但那三人的行为确实是我自己演绎出来的,它们表现出来的是给我的帮助还是伤害,也是我演那个角色时自己的决定,只是演每个角色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其它三人本都是自己。
那问题是:当灵魂饰演第一个角色的时候,其它三个角色是谁演的呢?答案是,那三个角色当时是提取了历史脚本中的原著人物,使用了它们的本身具有的身体意识身体意识是驱动NPC按照剧本推进剧情的后台程序,同时也是角色死亡后扮演鬼魂的载具。
(鬼魂不是灵魂,灵魂压根儿不会进入舞台剧,它只是隔着维度关注着的观众)演绎鬼魂、经历鬼魂所提供的暗故事线的是身体意识然后它带着灵魂重新进入出生的那一刻,如果灵魂在暗故事线中有很多不舍、不甘、不平的感受,没问题,再来一遍——走不一样的选择,触发不一样的剧情,领略不一样的结局,死后经历不一样的暗故事线。
还觉得不完美吗?没关系,再来一遍——走,出生去身体意识是这个角色的本体后台意识,是这个人物角色的意识与经历合集是其自动化运作的程序支撑灵魂好比玩家,而身体意识或说爽灵是电脑后台角色塑造程序的合集爽字有两个意思:当名词时是明白、透彻,当动词时是差错、失误。
可见这个后台程序,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第一批剧本的缔造者们,那时都没有灵魂入驻,它们只是负责演绎出基础的时代故事框架,让之后进入这个时代探险的灵魂们可以有一个可用的时代背景,就好像西部世界的那些人造人一般。
当有灵魂上线了,开始使用某一个角色,那角色的身体意识就退居二线;而当角色下线,或忙别的去了,身体意识就监管身体,照常生活在生活中,压根儿看不出什么太大的区别
*角色们构建出了一幕幕的活话剧——它们没有自我意识,却演绎出生活的互动,它们被不在本维度舞台上的意识中枢云端调控着,用有限的自体随机灵活性但就是这少许的自体随机灵活性,在无数次的自我演绎中慢慢地成长并觉醒成为了一种意识,这样的意识让这些角色傀儡有了相当的自主性和自我觉知,并因此它们也就拥有了对过程的认知与管控或改写过程的可能性。
过程即时间*阴阳、内外、表里,每一种探索都有其意义纯然的内寻与全然的外部探索,心灵与灵魂的升华或物质与科技的攀升,这不同面向的探究让意识对任何可能性之如果都了然于胸没有对错,都有其意义失败也有失败的意义。
因为“如果”,让思想无法安宁在幸福中;因为习惯了本自具足后,乏味随之而生求索的过程总是让生命更富有诗意
*这里表述的地球人类种族,存在于我们所谓的未来中;但在同时性的灵界看来,它们就在我们的当下这样完美的地球生态与栖息于静态肉身的人类彼此和谐共生:身体一生都在完美的状态里,而精神魂游三界内外,体验各种只有意识才能进入的高维场域空间。
那里发生的故事又是另一种体验了摆脱地球与太阳系的方式不是什么火箭或曲速引擎宇宙飞船,而是闭上眼皮,内观自性的跃升*
*人类想要突破科技的束缚,就要先突破时间的束缚;想要突破时间的束缚,就要先突破物理认知的束缚;想要突破物理认知的束缚,就要先从外求转变到内寻;想要开拓内寻的路径,首先要把物欲放下、把生死看淡;想要放下物欲、看淡生死,前提是你能知道、并确实地相信灵魂永生,人生如戏;
然后勇敢地踏入你未知的实相,从幻梦中彻底醒来,成为新时代新人类的奠基者但是你们并不是那会进入新时代新地球的人物,你们是他们的父母:你们的转变,让自己的孩子有灵性成长的可能与沃土;你们的转变,让新一代地球人——那些星际种子、靛蓝儿童,可以不被利益的期许扭曲了童年、扼杀了灵性、扭曲了心智。
在他们问你们什么是生命、什么是人生的意义时,你们能够告诉他们:你们就是地球的希望与将来,你们就是生命的意义和人类的未来放低物质的欲望,闭上眼睛去寻找内在灵性的光芒,别在网络上刷那些恶搞的视频,观看恐惧的预言、政客的谎话。
去追随你内在的光,连通你来的家园;推开宇宙的门,下载全宇宙的智慧,来利益人类的未来,来丰满自我的心灵,来成就灵魂的成长。
《已知的实相Ⅲ》Y3-2,Y3-3,Y3-4 各册的目录(点击画面进入,即可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