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知识库网站免费(书籍知识库网站)这都可以

2023-10-20Aix XinLe

作者:成都发现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知识库网站免费(书籍知识库网站)这都可以

 

CDH2022优秀数字人文项目展示暨”最具人气项目奖“评选2022年中国数字人文年会主办方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于2022年7月面向全球征集华语或中国主题的数字人文项目,并组织了严格评审,最终有26项入选优秀项目。

为了向更广泛的学界同仁、数字人文爱好者和学习者推介,“数字人文研究”公众号将在CDH2022”数字人文周“活动中对优秀项目进行展示,并同时开展“2022数字人文年会最具人气项目奖”评选依自愿原则,最终参加本次展示的共有24个项目。

获奖结果将与专业奖项一同在11月27日的年会闭幕式上公布欢迎读者朋友们积极参与投票!票数计算规则项目推文的阅读量+点赞量*10投票截止时间2022年11月26日  18:00地图书知识库

ditushu.com团队介绍……曹江 地图书知识库创始人,观沧海历史地图公益网站站长,前信息安全工程师,软件开发者高英健 地图书知识库合伙人,软件开发工程师,观沧海志愿运营团队志愿者,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硕士。

项目介绍……平台简介 地图书知识库是一个人文结构化知识数据库在线协作共享平台项目旨在向科研机构、研究团队、志愿组织、学者、学生和爱好者,提供即开即用的结构化知识库协作、共享、分析、应用等在线软件云服务地图书是一个面向数字人文领域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同时也支持作为一个软件系统部署到学校内部网络。

地图书知识库首页地图书中的“地”指地理和地球;“图”指地图、图表、图谱等可视化查询与分析工具;“书”则指数据库、知识和文化地图书是数据、文本、多媒体、地图、图表、图谱的结合体地图书知识库为人文地理应用做了优化设计,继承了“左图右史”这一理念,界面采用左右双栏对比设计,简洁而美观,非常便于管理人文地理数据和自动生成可视化地图。

地图书知识库还可以和地图书编辑器(Di Map Editor)相结合,绘制用于论文、报告、课件、媒体的专题地图我们将组织志愿者完成一系列人文地理知识库开放协作项目,同时也将邀请知名学者、作者和官方机构分享更多优质成果。

通过不断汇集可信内容,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人文地理知识图谱,并开放给全社会免费使用地图书希望成为中国数字人文领域的一个创新平台,在中国文化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尽到属于我们的一份责任我们以“人文知识共享”为运营理念,以“分享免费、私有付费”的半公益原则进行实际运营。

我们的座右铭是:“胸怀古今天下事、心藏经纬地图书”应用场景 地图书平台的用户主要分为数据生产者和使用者1.生产者主要是一些需要协作和共享数据的科研机构、研究团队、公益组织、学者、作者等,他们可以使用地图书知识库——。

a.   公开共享已完成的课题数据;b.   经费有限的中小型数字人文课题进行数据在线协作;c.   通过快速创建数据库,探索和验证课题数据库原型;d.   个人整理结构化人文资料,形成私人知识库;e.   数字人文相关专业进行线上实践和开发演示程序。

2.数据使用者主要是老师、学生和爱好者,他们可以使用地图书知识库进行:a.   浏览、搜索和分析已公开共享的数据;b.   参与志愿者开放协作项目;c.   使用地图书编辑器调用地图书知识库中的地图图层,制作专题地图;

d.   使用 ArcGIS/QGIS 等软件,调用地图书知识库 API,绘制地图或分析数据项目历史 2015年,观沧海历史地图个人公益网站(原名“发现中国”)正式上线,随后逐步发展出了一个由用户组成的十余人志愿者运营团队,进行开发、审核等工作。

2018年,网站站长曹江辞职创业;2019年,开始开发地图书知识库后来另一位志愿者高英健也全职加入到创业团队之中2019年6月,项目初步上线,开始了内部邀请测试王兆鹏老师的团队提供了《唐宋文学编年地图》项目的数据供平台进行前期开发测试。

2019年7月,在武汉大学应申老师的帮助下,地图书知识库在“第十届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论坛”上进行了概念报告2019年十月,启动了“中国古旧地图开放协作项目”,旨在通过志愿者搜集整理、翻译外国中国相关古旧地图资源。

2020年3月,正式发布第一个知识库“中国古旧地图”2020年10月,应邀参加第六届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学术沙龙并作报告2020年12月,正式发布第一个学术课题知识库“胡鹏/明代的灾荒:基于方志文献的灾荒等级数据库(1368-1643)”。

2020年7月,先后到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进行技术交流2021年10月,参加四川大学青年历史地理学者论坛和全国城市地理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研讨会并作报告2021年10月,在第十五届岷江论坛发布第一个由公益组织创建的知识库“成都河流研究会/蜀都河图:成都自然历史文化数据库”。

2022年4月,应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与河南省地理协会的邀请作在线技术报告2022年8月,发布第一个由学术机构创建的知识库“中南民族大学数字人文资源研究中心/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地图书知识库是一个由个人公益网站发展而来的平台。

多年以来,我们以小而美的理念自力更生,稳步发展同时我们也得到了许多学者和机构的支持,运营经费也多来自和学术机构的合作学者的鼓励和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用户的认可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我们也希望在学者和学生、爱好者群体之间搭建一个桥梁,把更多的优秀人文数据资源共享给普通用户。

“左图右史”是地图书知识库的重要设计理念在传统界面设计中,通常是单独地显示数据或者地图但在大屏幕宽屏显示器基本普及的今天,这显然是对界面空间的浪费;而数字人文领域,又存在大量需要对比多媒体数据因此,地图书知识库使用了三栏式布局,可以方便完成各种信息的对比。

如数据和可视化地图、图表、图谱的对比;文本和地图的对比;现代地图和古旧地图、老照片的对比等同时用户可以关闭任意一栏,在移动设备的小屏幕上,则会自动采用单栏模式

继承“左图右史”理念的三栏式布局

通过右上方按钮切换界面布局如果要进行对比,需要数据表设计有相应的字段比如数据表拥有存储高清古旧地图的“图片”字段,并上传一个古旧地图图片,那么当浏览数据详情时,就可以进行古旧地图和现代地图的左右对比如果同时设计了文本字段和地理信息字段,那么就可以把文本和地理信息进行关联。

点击左侧的链接文本,即可在右侧地图中定位到关联的地理要素

”中国古代军事地理”知识库中的图文对比三栏式布局不仅仅可以用于对比,还可以很方便地用于其他操作,比如批量操作数据。只需要在左侧数据列表中选择对应的数据,然后就可以在右侧进行批量修改了。

批量操作结构化知识库协作和应用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者常常遇到下列问题:1.   年轻教师和在读研究生极度缺乏研究经费;2.   不懂相关的开发技术;3.   没有容易使用的团队协作工具;4.   开发相关的信息平台投入大、见效慢、风险大、难维护;

5.   学生缺乏技术条件和实践机会许多老师依然在使用Word、Excel等工具管理数据,使用PhotoShop、ArcGIS等工具制图,而且团队成员之间更是难以协作Excel等工具难以管理多媒体和地理信息,ArcGIS等软件又难以管理大文本和多媒体数据。

地图书知识库旨在提供开箱即用的知识库在线协作云服务,让遇到相关问题的研究者可以在线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设计数据表、字段、索引、排序、显示方式等数据库基础信息;在线可视化的管理图片、文档、地理坐标、知识图谱等多种多样的数据类型。

如果不具备数据库知识,也可以通过我们提供的模板,或者复制已经发布的公开项目的数据库结构进行快速创建创建完成后,平台会自动生成数据库管理系统,既可以用于搭建和验证数据库模型,也可以通过邀请码邀请成员协作编辑数据,以及通过密码临时分享知识库。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知识库的数据表设置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的数据表结构结构设计完成后,知识库就可以自动分析结构,实现多种功能比如自动生成统计字段,以及显示关联字段的其他信息以“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为例,编年表中的人物和交游者字段、作品表中的作者字段均关联到人物表。

那么就可以在人物表中,反向生成“编年/人物数据”“编年/交游者数据”“作品数量”这三个统计字段,选择后即可显示并用于排序

根据表结构自动生成统计字段,并根据统计字段排序作者表的生年和卒年字段都关联到纪年表默认情况下,生年和卒年都使用纪年表的第一个字段年份来显示同时纪年表中又拥有朝代、年号、干支字段,那么就可以自动生成相关的字段,选择后即可用于显示与排序。

查看关联信息知识库允许为不同用户和不同数据表设置不同的权限比如,除了常见的增删改权限外,我们还增加了创建者权限,允许设置创建者只能查看、修改、删除由自己创建的数据,实现协作者之间的隔离我们还提供了提交权限,允许协作者通过提交功能将数据提交给管理员,由管理员审核通过后才合并到数据库。

”蜀都河图”知识库中,志愿者通过提交功能提交照片

”中国文化遗产”知识库中,管理员通过对比工具查看用户提交的数据更改在数字人文研究中,除了管理数据,我们还经常需要利用数据开发一些简单的演示程序地图书知识库允许为每个知识库开放API,供第三方平台或者QGIS等第三方软件调用。

用户也可以自己开发简单的演示程序,将代码托管到GitHub、Gitee等平台在地图书平台填写代码库地址后,平台能自动拉取代码并进行部署,分配一个*.app.ditushu.com的子域名

依托“明代的灾荒”知识库,通过ECharts开发的在线演示程序目前地图书平台的文档日志以及地图书知识库、地图书编辑器的底图配置等信息,均使用知识库进行管理,使用API接口进行调用数据可视化 数据编辑完成后,我们往往需要进行可视化分析。

目前我们把可视化类型分为三类:地图、图表和图谱地图主要用于地理数据的可视化,是地图书平台最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以“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知识库为例用户打开知识库后,可以看到右侧的人物轨迹图也可以在图层列表左侧控制地图图层的显示和隐藏。

鼠标移动到地图元素上方,就可以显示名称,点击元素就可以在左侧打开数据详情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你还可以在左下角的地图图层中,点击数据源为“数据表”,类型为“矢量数据”的“人物”图层进行数据筛选。

筛选地图数据图表功能可以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并可视化同样以《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知识库为例你需要先在左侧打开一个数据表,然后点击右侧的图表面板,在底部选择统计字段为“活动地”,选择最大数量为“100”,就可以看到一个人物活动的柱状统计图了。

图表可视化地图书还可以根据数据表之间的关系自动生成知识图谱仍然以《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知识库为例这套数据有记录历史人物的“人物”表和记录作者生平的“编年”表“编年”表中有一个关联到“人物”表、名为“人物”的一对多字段,及一个同样关联到“人物”表、名为“交游者”的多对多字段,其中存储了某年某个作者在某地交游的人物信息,那么管理员就可以添加一个名为“人物关系”、类型为“辐射关系”、数据表为“编年”、起始字段为“人物”、到达字段为“交游者”的图谱关系。

系统就会自动根据数据表生成可视化图谱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知识库的人物关系图谱设置进入“人物”表,打开一个具体的人物,如“孟浩然”,然后在右侧的“图谱”面板选中“当前文档”选项,那么就会自动显示孟浩然的交游者孟浩然的交游者中有大诗人李白,我们再点击李白,就能跳转到李白的交游者了。

图谱可视化地图书的图谱关系共分为 3 种,分别是“邻接关系”“辐射关系”和“链式关系”具体又细分为“邻接关系”“简单邻接关系”“辐射关系”“简单辐射关系”“链式关系” 5 种比如编年表中,一个人物可能会在某一年遇到了多个交游者,而人物和交游者的关系,就是一个“辐射关系”。

在“中国高速铁路信息数据库”知识库中,作者在一个数据表中,分别存储了铁路线路和线路上的多个车站,而沿途车站是有顺序的链,那么这种就是“链式关系”

铁路站点之间的关系,就是典型的链式关系通过设置对应的关系,就可以生成正确的图谱了。比如我们为“中国高速铁路信息数据库”添加一个链式关系,就可以根据沿途车站生成一个图谱版本的铁路图了。

巫山站的链式关系图谱人文知识共享 利用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知识可以通过网络,以近乎零的成本进行无限分发,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和知识广泛传播的时代,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知识共享让人在教育和知识等的获取方面变得更加自由和平等,人们不仅仅去获取共享的知识,也广泛参与到共享之中。

知识共享和版权保护也并不冲突,版权保护鼓励创新,知识共享鼓励应用知识共享并不代表作者要完全放弃版权,健康有序的知识共享环境,反而更需要明确的版权去保护作者的权益,需要相关公益组织去推动知识共享的发展早在 2001 年,美国学者劳伦斯·莱斯格就成立了名为 Creative Commons 的非盈利基金会,并推出了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知识共享协议(简称 CC),逐渐成为最常见的知识共享授权协议。

目前你可以在国际互联网上,找到大量使用 CC 协议进行知识共享的内容地图书知识库以人文知识开放共享为运营理念,希望用我们的一份力量,推动我国数字人文领域的开放共享地图书知识库在设计上,参考了 GitHub、Gitee、OSM、维基百科等开放平台,希望学习借鉴他们的优秀理念。

比如地图书的每个项目都以“作者名/项目名”的形式展示,以此感谢作者的贡献如果你愿意在地图书平台在线发布你的数字人文成果,我们将为你提供终身免费的技术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知识库配额、数据转换和导入、封面设计、成果宣传等。

我们为公开发布的知识库设计的封面我们对公开知识库的基本要求如下:1.   共享内容为人文社科类结构化数据,或能为人文社科研究提供基础服务的其他数据;2.   数据必须完整可信,发布者拥有合法著作权或授权,不侵犯他人权益,可公开发布;

3.   以单位名称、品牌名称或者个人姓名命名的实名账号发布,文责自负;4.   提供数据库情况介绍,如单位介绍、作者介绍、课题介绍、研究方法、内容简介、注意事项等,建议不少于 1000 字;5.   不违反我国法律法规,不包含敏感或者涉密内容。

我们建议发布者优先选择 CC 协议发布知识库但考虑到尊重作者意愿以及国内的实际情况,发布者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授权协议发布,并不做强制要求如果不设置则默认为保留所有权益,只授权在地图书平台使用,其他用途需要发布者单独授权。

作者也可以在知识库介绍中单独指定自己使用的协议和用户条款案例:蜀都河图地图书知识库诞生于天府之国成都我们立足于线上的知识共享,同时也致力于在成都本地进行线下的公益文化活动2020年,我们应邀参加了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组织的两次讲座,利用搜集到的成都古旧地图分享成都的历史文化知识。

每次讲座完毕,听众最感兴趣的就是地图是否可以分享因为成都本地的文化研究者,在研究地域文化时,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缺乏古旧地图这种基础资料为此,2020年底,我们和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为指导单位,以李勇先、袁庭栋、唐亚、陈庆恒、范晓、华桦为指导专家,共同发起了“蜀都河图:成都自然历史文化数据库”的建设。

通过检索古旧地图图像标注,对比古旧地图和现代地图中的九眼桥项目旨在广泛搜集成都古旧地图、老照片等电子资料,在此基础上以地图为载体,通过地图书平台提供的开放协作服务,整理、标注和关联成都平原范围内重要的历史地名、园林建筑、河湖湿地、街巷古道、物种发现地、桥梁码头、宫观庙宇等自然人文地标以及重要历史遗迹和文保单位等信息。

然后再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可视化呈现,如通过古今地图数字化对比与关联,通过3D建模复原自然历史风貌等手段,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综合价值,将成都市重要自然人文信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直观呈现给公众

古旧地图图像标注和现代地图文化地标的对比“蜀”指四川,“都”指成都,“河”代表着自然生态,“图”代表着历史人文项目过程将体现“人文创新、绿色自然、公益科普、开放共享”的执行理念,为区域留存自然生境与历史记忆,数字化技术则被广泛应用到本项目所呈现的保育自然和记忆历史目标之中,激发公众全面认知与保护参与。

“蜀都河图:成都自然历史文化数据库”将协助人们建立起对区域环境变迁和历史文化的直观认知和深度探索,为今天的城市发展和保护奠定基础除了为公众科普提供创新内容,为科研课题提供基础数据外,亦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建议,为市场企业提供背景参考,为社会组织提供行动思路。

随后,我们公开招募志愿者,通过搜集海外公开资源和贡献者提供的方式,搜集整理到了100幅古地图、300多张老照片,标注古旧地图地名4000多个,并和现代文化地标、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关联共有十多位志愿者参与到了实际工作之中;郭声波教授、徐建平教授、陈建红博士等老师为项目提供了帮助。

2021年10月30日,“蜀都河图”正式上线,并在第十五届岷江论坛发布了第一阶段成果和整体概念设计项目预计需要5年时间初步完成,建设时间为2020年至2025年,完成后还将长期持续维护项目发布后,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网、《四川日报》、成都电视台等几十家主流媒体的报道。

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老师和在读研究生利用项目成果进行了学术研究,更有许多本地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在各种场合利用项目成果,如最近举办的“咫尺天下,舆图万象——地图中的成都”地图展就依托于“蜀都河图”知识库中的地图数据。

我们也在开幕式中,向许多本地文化研究者分享了项目的开展经验和使用方法

地图展现场未来发展地图书知识库以人文知识共享为核心运营理念目前国内外已经共享的各类知识库分散且格式不统一,而且没有好的共享平台,这让许多数据不为人知如我国台湾地区,法鼓佛学院通过软件代码托管平台GitHub共享的数套佛学数据库,均只有一个星标。

使用CC共享的知识库允许用户充分利用数据和重新发布,所以我们计划在未来使用JSON格式重新发布国内外已经公开的各类CC授权人文数据,以及其他有助于人文研究的基础数据,并注明来源,方便更多人在线查找、浏览和下载使用。

同时,我们还将完成地图书编辑器(Di Map Editor)与地图书知识库的整合地图书编辑器是我们从2015年开始,和多家学术机构一起合作开发,逐步完善的一个专题地图编辑工具目前已经被许多学者、学生、自媒体作者用于书籍绘图、论文绘图、教学绘图和自媒体绘图等用途。

整合完成后,用户可以在地图书知识库中管理专题地图,或者在地图书编辑器内,调用地图书知识库中已经公开发布知识库的地图图层作为底图,创建属于自己的专题图和教学课件

地图书编辑器我们也将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地图书平台多年来和国内开源地图框架maptalks的开发团队长期合作,未来将支持三维地形、三维模型、矢量瓦片等功能我们还将改善地理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将带有地理点坐标的知识图谱自动映射到地图中,连接两点生成边。

当平台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我们将开放知识库和知识库的相互关联和复制在数字人文研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基础数据如何重复利用的问题,如行政区划、朝代、年号等地图书未来将支持知识库之间的相互关联,允许用户将本知识库中的数据表字段关联到其他知识库的数据表。

比如,你的一个知识库需要设置行政区划,那么只需要设计一个关联字段,关联到对应的古代、现代行政区划等公共知识库即可又比如,用户已经创建了一个存储文学作品的知识库,那么新的知识库可以直接关联到自己已有的知识库。

只要我们共享的数据越多,那么学者们进行研究也就越方便,普通人使用也更方便。最后,欢迎您共同参与人文知识共享。

内容提供:地图书知识库团队排版:陈兴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知识知识库网站免费(书籍知识库网站)这都可以

2023-10-20Aix XinLe150

知识库网站免费(书籍知识库网站)这都可以作者:成都发现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科学科大讯飞待遇怎么样(合肥科大讯飞待遇怎么样)干货满满

2023-10-20Aix XinLe69

科大讯飞待遇怎么样(合肥科大讯飞待遇怎么样)干货满满科大讯飞招聘600人的岗位,一下子收到了23万份简历,报录比达到了3‰;业内人士说,今年的就业环境确实差,就业难度是2018年的4倍,当年10万…

科学科大讯飞待遇怎么样(武汉科大讯飞待遇怎么样)快来看

2023-10-20Aix XinLe181

科大讯飞待遇怎么样(武汉科大讯飞待遇怎么样)快来看武汉招聘 香聘武汉…

探索探索发现之旅(探索发现之旅频道)干货分享

2023-10-20Aix XinLe73

探索发现之旅(探索发现之旅频道)干货分享福建省的交通事业可谓历经千辛万苦,从过去的“闽道更比蜀道难”到如今的四通八达,这在福建人的心中是极具感慨的。1956年鹰厦铁路通车是福建对外交通…

科普新鲜出炉马航mh17客机坠毁(马航mh17客机坠毁图片)

2023-10-20Aix XinLe138

新鲜出炉马航mh17客机坠毁(马航mh17客机坠毁图片)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