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是指(科学教育是指科学家教育吗)一看就会
让更多高素质人才进入基础教育,引导并保持孩子的好奇心……
发现思想力 成就影响力
近日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开幕了,在“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化”分论坛上,“基础教育”成为嘉宾讨论的关键词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竞争渐趋激烈,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家长对各类校外培训机构非常着迷。
也正是因为这种教育焦虑,让孩子和家长身心俱惫对于家长来说,什么是科学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基础教育怎样创新,才可以让家长不那么焦虑?让家长频频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青年科学家是可以培养和训练出来的吗?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校长谈了谈他们的看法,为焦虑的家长们支招。
让更多高素质人才进入基础教育,引导并保持孩子的好奇心
郭东明(大连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保持好奇心现在基础教育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把孩子的好奇心抹杀了,所以我认为基础教育特别要加强这一点但是培养孩子的兴趣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要有很宽的知识面,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不是说受过一定教育就可以当教师了,我认为越是中小学的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要求应该更高但是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高,相对低一点的要求越低其实我认为恰恰应该反过来,高等教育的教师应该越专业,初等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应该是最全面、最高的。
在基础教育阶段,孩子的兴趣或者好奇心能够保持下来,将来他的发展空间可能就是非常大的。
吴朝晖(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一,基础教育全面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美育更为重要,体育也很重要第二,在高等教育和中学基础教育中也要有连通性,连通性就在于素质教育。
钱旭红(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生的师资80%是硕士学历以上,那么我们的小学教育就完全不一样了,而这个在有的国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实现了,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关心基础教育队伍的师资水平和质量。
另外我讲一下大学的责任在什么地方,华东师范大学属于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应该把研究型的高等教育推广到基础教育,让它形成探究式的基础教育如果我们的基础教育由简单的所谓学习型走向探究型,我想我们很多问题可能也能得到解决。
泰佩里(芬兰坦佩雷大学副校长):我还是想重申一下,刚才郭校长所说的,因为在世界上芬兰的基础教育都是排名在前的,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我们小学也就是基础教育的教师,他们必须获得硕士学历,同时具有专业的职业素养,能够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从而把这种优质教育传递给孩子。
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是培养青年科学家的关键基础教育阶段对孩子好奇心的引导和保持固然重要,那么青年科学家是可以培养和训练出来的吗?有哪些很好的要素能够促进人才的成长?浙江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在这次论坛上,吴朝晖校长分享了他的心得。
吴朝晖(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实际上所谓的培养科学家,我们主要是指氛围的培养,环境的培养,而真正的青年科学家能不能冒出来,要取决于他自己的奋斗在环境氛围培养中,我觉得有两条是我们特别缺乏和忽视的。
第一个是批判性思维和批判精神,一般认为批判思维和批判精神要更多从我们的科学史中去找,但是在我们的文化基因中,在2000多年前就存在了,我们只是选择性地把它忘记了第二个就是想象力,我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我开过一个玩笑说,比如《西游记》是400年多年前创作的,当时人类最快的速度是马奔跑的速度,大概是每小时120公里,那时候我们就想象一个人一个跟头可以翻十万八千里。
在看看现在的科幻片《阿凡达》,它能想象到地球之外的星球发生的事情,如果对比《西游记》而言,它的想象能力没有超过《西游记》,但是《阿凡达》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经典之作,打开了人类的思路因此对于青年科学家培养,我们所谓的“培养”是指培养氛围,这个氛围中有两条最重要的,第一条就是批判性思维,第二条是想象力。
监制:李晓云编辑:孙惠校对:崔祎璁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