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工作坊记者暗访:探索工作坊是不是违法的
今天人类主张保护自然生态,归根结底是保护人类自己。
▼频上热搜的热播剧《破冰行动》大结局了虽然因为“烂尾”气得网友想给编剧寄刀片但几位老戏骨贡献的“神演技”值得一再回味印象最深最戳心窝的是缉毒大队队长蔡永强在遭同行怀疑,接受审查时说到缉毒警察时刻面临两种风险
一种是生命危险要整日与拿命赌钱的亡命徒斡旋第二种是诱惑的风险毒贩为了保命会不惜几十万、几百万地向缉毒警砸钱这段自白立刻让益美君想起一位朋友刘旻,《新京报》首席记者今年她也入围了第八届“SEE生态奖”
在做调查报道期间她多次面临生命危险和金钱诱惑两次在青藏高原与死神擦肩而过在西南山区采访被围追堵截在沿海城市暗访被抓进派出所因为心中有信仰,有正义在对记者职业怀有一腔热血的她像蔡永强们一次次“挺了过来”
几年来,她发表的一系列环境调查报道揭开多个地方生态遭严重破坏的真相一经刊发就引起巨大反响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关注最终推动问题一步步得到了解决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要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但绝大多数人只停留在喊口号上
而刘旻为了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每一片山川、河流、土壤四处奔走,冲锋在前她真正称得上“铁肩担道义”01▼辞去管理层重回一线以笔代剑深挖环境问题2016年在新京报核心管理层待了十多年的刘旻突然决定辞去主编职务
背上行囊到调查一线去很多人觉得不解努力拼搏多年为的不就是脱离基层舒舒服服坐在办公室里当领导吗?何苦要去一线亲自采访还是充满未知困难的深度调查
▲刘旻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因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现状刘旻不这么想“我不是舒坦生活的追求者不管历史怎样演变,从个人层面,从不确定和有限中突围都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到前线去和问题正面交锋对于喜欢挑战的她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在做调查报道前刘旻曾徒步走过很多人迹罕至的地方撰写过大量人文地理和自然生态类文章丰富多彩的自然对她有着天然的吸引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也格外引起她的注意
▲在青海调查石油矿井废弃后的污染事件2016年底她关注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格拉丹东正面临生态保护的困境格拉丹东在行政划分上属青海实际管辖却是西藏由于两地在管理体制和保护理念上冲突不断生态保护资金投放难以有效落实
眼看着冰川退缩、水库消融、草原荒漠化日益加剧着格拉丹东的脆弱刘旻得知后立即前往两地走访调查连续报道了三江源核心区的生态困局
报道刊发后,国务院高度重视督促西藏和青海两地协商共同保护西藏制定了地方法规在格拉丹东100多公里范围内设立卡点严禁私自进入同时投入2000万进行水生态修复并发展140名当地牧民作为巡护队员这些在报道之前都是没有的
2017年到2018年刘旻先后发表了7篇环境类调查报道每一篇都掷地有声地触发了新的环保风暴
2017年8月,《三江源“伤口”未愈 盗采矿点待修复》揭露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因野蛮盗采,形成的污染继续威胁着长江源头刊发当天国务院介入调查,青海省排查出48处修复矿点,勒令没有退出的矿企全部退出保护区,三江源国家公园也全力启动生态修复。
2017年12月刘旻曝光中铝集团兰州分公司非法倾倒固体危废近1700吨的事件后国务院调查组挂牌督办甘肃省追责各级和企业相关负责人部分人员被立案侦查最后中铝集团兰州分公司投资一亿 用于提升环保治理水平有关专家称赞报道有力推进了
中国危废随处倾倒、随处填埋的问题改革
也是从这篇报道开始刘旻决定把环境问题当作今后关注的重点环境问题太多太复杂了!是社会问题的一面镜子关注它也是深度认知社会的一个途径如果公众距离真相太远她就亲自去把真相带到他们眼前02▼不顾被跟踪、威胁、贿赂
她誓要“无限接近真相”这两年来调查记者越来越少的言论甚嚣尘上置身其中的人都清楚是现实所迫被跟踪、威胁,各种贿赂、陷阱生命危险、尊严压迫这些遭遇对刘旻来说都不是新鲜事了干这一行要坚持下去不仅得有异于常人的体力和应变能力
还要有说服自己的信仰“我不是靠理想支撑自己继续走下去而是对真相的洁癖而坦然往前”哪怕真相背后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博弈
▲调查中铝兰州分公司非法倾倒危废事件做三江源系列报道时在格拉丹东海拔5600米的高山上零下几十度刘旻和几位同事、专家连续住了三天帐篷还要克服强烈的高原反应为了完成采访一位同行三天吸了两大瓶氧离开格拉丹东,翻越积雪的山路时
汽车两次在结冰的路面上打滑其中一次急停后车轮就在离悬崖边不到10厘米的地方一车人侥幸捡回一条命
还有一次在海拔4500米以上车辆不小心陷入泥沼手机也没有任何信号举目四望荒无人烟徒步一天也不可能找到牧民求助最后还是司机处置果断把车子驶出了泥沼
▲徒步6小时,进入险峻的悬崖村调研这些遭遇每次想起还是令人后怕但最难的还不是客观环境对身心的折磨还原污染真相总会触及相关者利益于是会有人为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背书想方设法阻挠调查推进在西南山区采访时遭到围追堵截
在某沿海城市暗访时被当作“犯罪嫌疑人”限制人身自由5小时她常常一边煎熬于被构陷的恐惧一边还在继续独立调查,揭开真相
更常见的是一些涉事方会提出“封口费”并不断增加额度想让她打消调查或发稿还有给报社投放大额广告企图公关的但在刘旻这里都不奏效
她也不是没有想过放弃但每次有惊无险后她就忘了这个念头做了多年调查记者她要求自己的每一篇报道都做到调查严谨、证据翔实、报道客观零瑕疵、零投诉她很在乎这些,也确实做到了“在追问事实的过程,我对每一个疑问力求究根问底。
”这就是刘旻用自己的方式坚定维护她所热爱的自然在无限接近真相的路上奔走像个不知疲倦的斗士03▼痴迷动物的小孩长大后发现并命名了新物种同样入围第八届“SEE生态奖”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高级工程师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总监
张劲硕也格外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不同于刘旻关注环境破坏问题他倾注大量精力的是自然环境中的动物
小时候的张劲硕是个动物谜别的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他却着迷于《动物世界》从小到大喜欢看的书都是《自然保护区探胜》《SOS!水怪》等科普杂志《动物学报》《动物学杂志》等学术期刊至今,他关于动物的藏书多达五、六万本
▲张劲硕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办公室小学时他就萌生了去各个自然保护区考察野生动物的心愿上中学后他开始自己写点科普文章还给北京自然博物馆《大自然》杂志做校对虽然痴迷动物,积累了大量知识但张劲硕并没有如愿考到动物相关专业
而是去了北京农学院学习园艺不甘心的他用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引起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树义的关注之后,大学四年几乎每个周末,每个寒暑假他都要去动物研究所跟着张树义研究蝙蝠
大学毕业后张劲硕在动物研究所工作了三年而后考取了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一头扎进了蝙蝠分类学研究
2007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劲硕与老师张树义发现了一个蝙蝠新种将其命名为“北京宽耳蝠”并将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哺乳动物学杂志》上这是中国人自己发现和命名的蝙蝠新种从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都提供更多探索的价值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还因此厘清亚洲宽耳蝠的分类关系04▼不走寻常路的科普方式让更多人爱上野生动物
很多人认识张劲硕源于这张照片在他和动物的合影下名字后面被标注了“左一”这个“严谨”的标注让照片迅速走红网络为此他还得了一个别致的称呼“左一博士”后来他在自己的微博回应顺便科普了猴子的名称—东非黑白疣猴在微博上他是有52万粉丝的科普大V
他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90%以上的内容都在科普动物知识还曾获得“十大科普自媒体”奖
▲2018年,张劲硕获得“十大科普自媒体”奖2010年博士毕业后张劲硕去了刚成立不久的国家动物博物馆专门从事科普工作他还担任多家环保公益组织和生态保护项目的志愿者和顾问是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最年轻的团员
作为一名职业科普工作者他发表了大量内容严谨知识丰富的作品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文章30余篇(含合著)在国内60余家报刊发表科普文章400余篇参编学术和科普书籍15部翻译或审校各类科普读物200余册多部图书获得科技部、中科院、中国科协、
中国科普作协、国家图书馆等多家单位的奖励
但他又和埋头出版的老一辈科普人很不一样他的科普常常“不走寻常路”你见过在国家动物博物馆里说相声甚至Cosplay唐僧的科学家吗?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里表演脱口秀的博士恐怕也很难再找到第二波人
甚至在中央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上聊动物例如担任“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嘉宾录制《走近科学》、《绿色空间》等节目由他担任科学顾问和常驻嘉宾的央视《正大综艺·动物来啦》综艺节目从2018年播到现在依然深受观众喜爱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他提倡博物学启蒙教育希望自己的科普能带来真正的理念上的转变让从小孩到大人,普通百姓到官员都能真正亲近自然、了解野生动物关爱每一种生命形态为此他每天搜肠刮肚地策划科普活动
比如科普讲堂、读书会、少年博物学论坛强调体验的昆虫工作坊、博物馆奇妙夜等
▲博物馆奇妙夜还走进学校、社区、图书馆和博物馆每年他做过的讲座有100场左右
他也做博物旅行、科普旅游带着孩子们走出城市,走到野外多次带队到英国、越南、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马达加斯加、亚马逊(秘鲁)、南非、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加拉帕戈斯(厄瓜多尔)、新加坡等地以及国内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科考体验活动
其中非洲已经深入18次亚马逊深入2次
▲野外科考体验做科普工作时间越长他越感受到科学传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很多问题,公众不了解,但很渴望了解找到更多有趣的科普方式,影响更多的人这就是他的目标
自己喜欢、公众认可、社会需要是刘旻和张劲硕这样的生态守护者坚持下去的动力大多数时间他们一个在幕后,一个在台前方式不同但目的一样——让公众有所影响他们坚定地相信每一处山川、河流、草原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独特的美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不是地球的中心不再唯人类中心主义开始真正与它们和谐相处我们的国家,我们每个人才会更好更健康今天人类主张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归根结底是保护人类自己
第七届中国企业绿色契约论坛暨第八届“SEE生态奖”颁奖典礼即将举办届时将颁发10名SEE生态奖及1名最具人气奖谁是得主,让我们拭目以待!阿拉善SEE生态奖
“SEE生态奖”,是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主办的中国首个由民间环保团体设立的生态环保公益奖项,旨在促使环保公益领域的进步获得社会普遍关注和认可,推动公益环保事业可持续发展自2005年开始,“SEE生态奖”每两年举办一次,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七届,累计评选出了210个机构、项目或个人获奖者,已成为中国环保公益领域颇受关注的重要环保奖项。
第八届“SEE生态奖”由阿拉善盟行政公署、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联合主办/ 更多SEE生态奖入围公益故事 /▶他们是雾霾“人肉探测器”,保卫空气的侠客,4年跑遍中国90个城市,只为一片洁净蓝天!▶创世界之最!钢铁污染大户变身3A景区,废钢铁自制215个“金刚”,成网红打卡圣地!。
▶中国做不了垃圾分类?海归女硕士在农村做了场实验,誓要建立“零废弃”的村落!▶大火烧了十天十夜,他带800人奔赴火场,每个“守林人”面临的都是生死时速的较量!
你顺手点的在看,就是对公益最大的支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