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评书:历史评书排行榜前十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刘兰芳所播讲的传统评书《岳飞传》通过电波回荡在神州大地的大街小巷,广播评书步入华彩绽放的黄金年代,传统评书也得以全面复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刘兰芳所播讲的传统评书《岳飞传》通过电波回荡在神州大地的大街小巷,广播评书步入华彩绽放的黄金年代,传统评书也得以全面复兴,开始通过电台的长书连播节目,向全国听众播送传统评书是我们民间文学和智慧经历过漫长岁月形成的艺术结晶,天然就具有符合民族审美的气派和神韵。
随着传统评书走入千家万户,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深度的活跃,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实现了深刻启蒙
大约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东北的春风文艺出版社策划和统筹了一个题为我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的出版项目,经过遴选和琢磨,最终推出了以下十部传统评书当然,我们要看到,这一套评书经典丛书,在听众中拥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然而地域关系和地缘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今天,我们对九十年代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十部传统评书予以简要的回顾,以此向广播评书鼎盛的风华时代致以崇高的敬意。第一部:田连元的刘秀传
田连元开创了电视评书的新天地,在广播评书方面,他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推出了一些深受听众欢迎和嘉许的评书这部《刘秀传》是田连元所播讲的传统评书中的代表性作品,曾经在多家电台播送,听众群体非常广泛这部评书其实源自《东汉演义》,在田连元的这个版本中,对一些内容进行了深度地裁剪和调整,节奏更紧凑,故事更集中,但是,我们后来一定会知道,这个版本的系统性和传奇性都有所削弱。
尤其是对比北京评书名家连阔如的版本,其内容大体上少了一多半
田连元田连元的《刘秀传》,属于历史演义评书,也是传统的袍带书,从汉平帝误用王莽开始,直到刘秀完成了昆阳大捷,步入帝位收尾这个版本,事实上删除了刘秀与更始帝之间的矛盾,也删减了刘秀平定四方的故事田连元所播讲的评书,以细腻见长,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他在宏大题材的把握上还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传统袍带书的既有书道和结构打磨上过于谨慎。
第二部:陈青远的响马传
东北评书名家陈青远擅长播讲《大隋唐》,他的《大隋唐》的路子和北京评书名家陈荫荣的《兴唐传》有所不同,相对来说,陈青远的评书以火爆潇洒著称,陈荫荣的评书更见稳扎稳打丝丝入扣的功夫这部《响马传》并非《大隋唐》的全部版本,只是截取了从程咬金出世到罗成锁五龙之间的故事,之前的秦琼卖马和远赴北平府并未出现,之后的宫门挂玉带、李世民登基只是一笔带过。
之所以是这样的结构,一者陈青远曾经出版过关于秦琼相关经历的评书文本,二者是为了凸显《响马传》这个题目这部《响马传》大约五十多万字,对瓦岗山群雄抗隋的故事浓墨重彩,而且在这部评书的主要人物是程咬金,其次是罗成。
这部评书对程咬金的描绘可谓神形兼备,纤毫毕现,对罗成的把握也非常到位
陈青远不过,相对于陈荫荣的《兴唐传》,有关燕山公罗成的故事,还是单薄了一些冷面寒枪俏罗成,在《响马传》中,其性格和风采表现的不够充分,而且有些故事,明显是为了衬托程咬金的古灵精怪比如说所有隋唐故事中,关于罗成与单雄信的争斗,在《响马传》中,并非罗成性格所致,而是程咬金使诈引发。
第三部:刘兰芳的杨家将
在春风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十大传统评书经典中,刘兰芳一个人占据了两席,与单田芳持平刘兰芳在广播评书发展上有着首开先河之功,而且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她由于《岳飞传》和这部《杨家将》的演播大获成功,而声誉鹊起,妇孺皆知。
这部《杨家将》是刘兰芳的代表作,就其艺术水准来说,在当年传统袍带书中地位相当尊崇。这部评书从杨七郎打擂开始,直到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收官。是非常正统的杨家将的英雄传奇故事。
刘兰芳这部评书在播送期间,也形成了非常热烈的收听现象,这是当年很多评书演员所播讲的同题材评书远远不能达到的盛况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这部评书收获万千宠爱的根本原因,那个时代的听众在高扬精神旗帜方面还非常给力。
刘兰芳非常适合播讲具有民族大义的传统评书,尤其是袍带书,她的声色昂扬,而且表演极为卖力,与这部评书所弘扬的精神互为表里,非常合拍。第四部:刘兰芳的岳飞传
《岳飞传》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播送的,引发了万人空巷的收听盛况,这与当时的群众心理需求有着莫大的关系,当然我们决不能抹杀刘兰芳的表演之功刘兰芳用自己充满激情而且声音洪亮的表演,表达了当时的群众心理,收获了听众的共鸣和期待。
这部评书根据《精忠说岳》改编而成,当然也源自刘兰芳的师承从岳飞出生、学艺开始,中间经历了武科场枪挑小梁王和爱华山八百胜十万等重要关节,再到风波亭精忠帅陨落,最后以岳雷扫北结束这部评书带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也带有明显的伤痕意味。
最后的虚构的扫北成功,则反映了听众对大圆满的审美需求
这部评书在听众中享有非常之高的地位,不仅是广播评书的发轫之作,也是当时群体心理的发声之作往事悠悠,所有的荣光,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统筹造就的结果当然,刘兰芳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强有力的声音第五部:袁阔成的水浒外传。
由于《三国演义》本就是古典文学名著,在策划这套丛书的时候,有关方面没有将袁先生的《三国演义》纳入其中,现在看来,委实是有遗珠之憾,毫无疑问的是,袁先生的评书《三国演义》绝对称得上是传统评书的天花板袁先生只有这一部《水浒外传》跻身其中,这部评书还被称作《水泊梁山》,是袁先生的看家书。
这部评书是短打评书,在某种意义上并不能综合反映袁先生的评书艺术水准和创作能力袁先生更适合宏大叙事,更适合文学性、艺术性更强的评书
袁阔成评书《水浒外传》是古典小说《水浒传》的书外书,以时迁和燕青为主要线索人物,勾画了梁山好汉的群体形象评书以时迁为书筋,分为大闹大名府和大闹神州擂两个大关节这部评书是所有《水浒传》的衍生书目中非常经典和著名的一部,与《水浒传》相映成趣、彼此呼应,集中体现了梁山好汉的侠义精神和磊落行径,比之《水浒传》更阳光和细腻。
袁阔成先生在九十年代已经到了光风霁月的境界,多少有些散澹和从容,对于这部评书的拿捏更是游刃有余,顾盼之间,一切都云淡风轻。第六部:单田芳的明英烈
单田芳在九十年代凭借着自己的韧性创作和厚积薄发,已经达到了源源不断推出大量作品的高产期,这一点是同时代的评书演员也为之叹为观止的《明英烈》是单先生的家传书,最早的时候,单先生即是以说这部评书鹰扬书坛,成就大名。
这部评书是非常正统的袍带书,具有典型的历史演义评书和英雄传奇评书相结合的气派和特点,包括武科场、取襄阳、战滁州、定南京等四个大关节相对于同一时期的《朱元璋演义》等同题材的评书,单先生的这部《明英烈》格局更宏大,人物更复杂,历史演义评书的诸多典型特色表现得更充分,代表了历史演义评书的集大成者。
单田芳当年,单田芳先生正处于艺术的巅峰阶段,在组织这部评书的过程中,可谓是炉火纯青,相对于其他历史演义评书,这部评书的艺术成色和表演水准都堪称翘楚。第七部:单田芳的童林传
《童林传》是这套丛书中的三部短打书之一,代表了单先生短打评书的一贯水准当然,比之单先生原创的《白眉大侠》,这部评书艺术虽然纯属,却还不够集中体现单先生的总体水平这部评书是单先生根据《雍正剑侠图》改编完善的本子,以童林和雍亲王的风云际会为主线,集合了传统公案短打评书的结构特色和人物特色,这种结构在单先生之后的《白眉大侠》中也一样存在。
短打评书的兴起和当年武侠小说的流行有着很大的关系,这部评书也曾经以武侠小说的模式出版过。第八部:黄佩珠的薛家将
传统评书《薛家将》,是一个云集了众多说书名家和众多评书版本的题材,在九十年代前后,说这部评书的评书名家还有很多黄佩珠在当年很有名气,如今已经很少有人提及和想起了她原本是西河大鼓演员,后来改说评书关于薛家将,当年,她曾经播讲和出版过《大西唐演义》、《少西唐演义》和《续少西唐演义》。
相对来说,她的《薛家将》比较完备,基本大关节都在不过,个人还是比较推崇刘林仙的全部《薛家将》。第九部:聂田盛的五女七贞
传统评书《五女七贞》也是一部公案短打书,源自《施公案》善于说《施公案》,尤其是《五女七贞》的评书名家,当年为数众多,袁阔成先生的家传书中就有《施公案》聂田盛是位老先生,久在东北说书,对传统评书造诣极深,会的本子极多,短打书是他的看家本领。
这部《五女七贞》原本分为“五女擒兰”和“七贞擒莲”两个大关节,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五女七贞》又分为十二侠女、黄天霸四取莲花灯、百兽朝麟三部。第十部:白佩玉的神怪列国志
《神鬼列国志》其实是东北评书名家石长岭家传的《六部春秋》中的部分,包括《无盐娘娘》 、《万仙阵》二篇播讲者白佩玉是沈阳的评书名家,擅长演播《六部春秋》中的书目目前,知道这位评书名家的听众,也已经不多了《神怪列国志》是花袍带书,延续了《封神演义》的风格和故事脉络,大有如今网络小说的气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