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长篇(历史故事长篇600字)万万没想到
我们乘坐高铁一路奔驰,到达了吉安市,又搭乘客车在黑暗中沿着盘山公路奔驰。山上的灯光很暗,却到处闪着红光,有火炬形状的路灯,有高挂在山墙上的五角星
【夜读 · 散文】井冈山的星火与故事.mp38:43来自东风快递随学员队赴井冈山研学,这是我盼望了好久的我们乘坐高铁一路奔驰,到达了吉安市,又搭乘客车在黑暗中沿着盘山公路奔驰山上的灯光很暗,却到处闪着红光,有火炬形状的路灯,有高挂在山墙上的五角星,还有不时闪过的红色标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次日清晨,早早起床,沿着山路走到高处,井冈山的全貌才被收入眼底第一站,我们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抬眼望去,纪念馆矗立在高高的台阶之上,两侧树木葱茏,生机盎然,宛如身姿挺拔的礼兵,迎接着络绎不绝的人流我们整齐列队,缓步前进。
此时,天空飘起小雨,滴落在大檐帽上,我静静地看着,如此安静,又如此喧闹,好像先辈们也在客家土房的屋檐下,望着雨,憧憬着中国革命的未来此次旅程,我们还祭扫了小红井革命烈士墓巧的是,队伍排着长龙刚进入山林,雨又开始飘落。
我想,如果先辈们看到了人民军队现代化的模样,一定很欣慰吧漫步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驻足在一件件武器前,它们被静默地安放,却在无声地诉说,刀光剑影,鼓角争鸣,在炮火中,它们咆哮着砍钝了自己,当硝烟散去,它们尘封自己,等待着再次被召唤。
忍不住凝望一份份历史文件和名单名册,每一件都是艰辛的探索,凝聚着智慧与血泪;每一个名字,虽寥寥数笔,却都是一个热血青年波澜壮阔的一生,值得被永远铭记有的生命已经逝去,有的生命依旧旺盛隐匿在大山深处的三湾村,古樟树绿意浓浓,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青绿的叶子,我们站着、看着,沉默不语,毛泽东主席带领红军在这里进行“三湾改编”的历史场景仿佛重新上演。
当年,革命队伍从这里出发,翻天覆地、焕然一新,时光流转,古樟树一直等待他们归来。今天,他们又回来了,穿着新军装,胸怀新时代的强军梦。
休息间隙,我快步爬上了山顶,在那里,可以俯瞰整个村落我左寻右望,终于找到了不起眼的“古驿道”据博物馆的老师讲,这条小道一直保持着原貌,当年,毛主席就是从这里来到三湾村的走“小道”的愿望还是实现了,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体验“挑粮小道”。
出发前,听说小道只有三公里,我心里还窃喜:小意思可到了山脚,就顿感自己“天真”“无知”,铺着碎石板的小道藏在大山林海之中,狭窄崎岖,两人并排站都略显拥挤走到一半,已是满头大汗,携带的整瓶“井冈山泉”也被一饮而尽,我索性脱下外套,顿时感觉步子轻盈了许多。
一不小心,脚底打滑,踩到一块松动的石板,我好奇地蹲下查看,才发现一只矮小的竹笋正歪斜着身子,努力顶开身上的石板,虽然刚刚冒头,但看这架势,势不可挡!我刚想移开石板,可又觉得不妥,毕竟谁也挡不住黎明的到来。
接近山顶,气喘吁吁,我在一处休息点小坐,空手如此,想着先辈们还要挑着粮食前行,这才深深地体会到,“朱德的扁担”很轻,挑在肩上又很重休息点的护林员是当地客家人,看到穿着军装的我们很是亲切,唱起民歌助兴,我听不懂歌词,但这丝毫不影响感受他的热情。
到达山顶,也就到了海拔1343米的黄洋界在这里,红军曾以少胜多击溃敌人,取得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主席听闻捷报,欣然挥笔:“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当年的战事,如今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红色故事,往事已去,精神长存。
下山后,再次出发,疲惫又兴奋踏入红军剧场,坐在露天看台上,实景舞台剧缓缓拉开帷幕其实,这场演出算不上多么精彩,600多位演员都是当地群众,他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灯光舞台设计也算不上精美,但它却深深打动了观众。
正如他们自己所说:“我们不会演戏,只能怀着对祖辈的敬仰,在他们战斗过的土地上,说他们说过的话,再现他们的故事”演出结束,演员们站在出口两侧,高唱着《十送红军》与我们挥手道别,我们向他们回敬军礼人群中,一个小男孩问道:“叔叔,你们是红军吗?”。
“是啊,我们都是红军的传人”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研学的时光飞快,汽笛声声,催人快行坐在返程的列车上,掏出手机,搜来一首红歌课堂上老师教学的歌曲,戴上耳机,靠着窗,看着山水美如画回望井冈山,漫山怒放映山红作者:
吴飞亚播音:常同学文稿来源:火箭兵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