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会海冰机场(海冰机场 是什么国家)
欢迎关注周说地理,请点开链接直接学习(以下资料均为可编辑无水印的电子版,购买联系QQ:903099087。)
欢迎关注周说地理,请点开链接直接学习(以下资料均为可编辑无水印的电子版,购买联系QQ:903099087)高考试题研究一、高考一轮二轮复习资料(全国通用)1.73份最新一轮复习资料,点开直接下载学习2.70套最新二轮复习资料
3.74份一轮复习PPT4.16套精品二轮专题(高质量word+ppt)二、780个高考地理微专题微专题781|冰崩微专题782|冲积扇微专题783|风三、高中地理创新命题素材1-100,点开即可学习四、
370个高中地理精品课件PPT区域地理全套精品PPT42份选择性必修二精品课件(PPT)25份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课件(PPT)五、160套高中地理规律总结规律总结161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规律总结162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规律总结163 必修二知识点汇编规律总结164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知识点总结六、2020-2022高考真题72套,点开直接学习73.2022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74.2023年全国乙卷参考解析(非官方答案,仅供参考)
75.2023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甲卷)76.2023年高考地理试题(新课标卷,含答案)77.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甲卷解析78.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79.2023年新高考湖北地理高考真题(无答案)
七、160套微专题专项训练微专题专项训练161 海洋地理类微专题专项训练162 热点—太空篇八、高中地理微视频1-23目录九、高中地理说课稿1-15目录十、最新模拟套卷系列330套2022年最新高考模拟题
245套2023届最新高考模拟卷十一、精品教案70份高中地理精品教案教案71 4.1走向生态文明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教案72 4.2国家战略与政策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教案73 4.3国际合作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十二、精品导学案、配套练习精品导学案1-地球精品检测1-地球精品导学案2-地图精品检测2-地图精品导学案3-陆地和海洋精品检测3-陆地和海洋精品导学案4-世界气候精品检测4-世界气候精品导学案5-东亚日本
精品检测5-东亚日本精品导学案6-南亚印度精品检测6-南亚印度精品导学案7-中亚西亚北非精品检测7-中亚西亚北非精品导学案8-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精品检测8-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精品导学案9-欧洲西部精品检测9-欧洲西部
十四极 地 地 区建议用时:45分钟下图是某科考队员在北冰洋抓拍到的一只北极熊生活照片。科学家预计,到了2050年,北极熊的数量将减少30%。据此回答1、2题。
1.照片拍摄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北极熊数量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面上升,被淹死B.气温寒冷,被冻死C.食物缺乏,被饿死D.市场需求,被杀死【解析】1选B,2
选C第1题,严冬季节,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进入局部冬眠状态读图可知,图中北冰洋有部分区域冰雪消融,北极熊站在浮冰上,应为北极地区的暖季,即北半球的夏季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冰山会减少,北极熊赖以生存捕食的海洋浮冰区消失
,北极熊捕食困难,食物链中断,数量减少,濒临灭绝下图为中国“雪龙”号科考船在澳大利亚与南极洲之间2次往返的路线图,航行途中危险系数高,航线选择十分关键2018年11月,我国展开第35次南极科考工作,计划在中山站附近建立我国首个南极永久机场。
此前,考察队员在中山站附近发现一处“蓝冰”(“蓝冰”是指由积雪压实形成的冰川冰,最初呈白色,经过漫长岁月,气泡逐渐减少,冰体晶莹透彻),适合机场建设。据此回答3~5题。
3.“雪龙”号科考船在穿越澳大利亚与南极洲之间海域的途中,航线常需及时调整,其最主要依据是( )A.海水温度B.洋流流向C.海洋生物D.气象资料4.“蓝冰”区成为永久机场选址地点的主要优势是( )A.
风力较小B.降雪较少C.冰川牢固稳定D.积雪厚度较薄5.南极永久机场投入使用后,可以( )①扩大科考范围②完善保障体系③缩短医疗救助时间④调整极地科考时间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
3选D,4选C,5选A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雪龙”号科考船在穿越澳大利亚与南极洲之间海域的途中,需要穿越“咆哮的西风带”,西风导致风大浪高,气旋活动变幻莫测,因此需要根据气象资料对航线及时调整海水温度、洋流流向都相对稳定。
,这里的海洋生物较少且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避开,即使遇上也不会是经常性的现象,满载先进设施的“雪龙”号也会做出一定的应对,不会因此经常性调整航线第4题,永久机场选址地点的地面必然具有一定的固定性、稳定性。
根据材料,“蓝冰”是由积雪压实的冰川冰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稳定冰层,由于冰层中的气泡被挤压减少,冰层相对于其他地方更为坚固,适合机场建设;“蓝冰”区位于南极外围,风力较大;这里位于海陆过渡带,降雪较多
,且纬度高,气温低,积雪厚度大第5题,南极永久机场投入使用后,出行、生活更为方便,可以扩大科考范围;永久性的机场可以增加一些补给,使得这里的保障体系得以完善;可以存储物资,或快速补给物资,从而缩短医疗救助时间。
;极地科考时间是南极的暖季,不会因建设机场而改变,据此分析①②③正确研究表明,近三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面积呈减少趋势,北极地区出现了气候变暖的北极放大效应北极地区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的两倍。
,但夏季升温幅度小于冬季海冰的减少催生了北极地区的航运业,北极航道能缩短中国同欧洲、北美洲间的海上航程气象工作者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北极地区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大于。
10℃时作为春季的开始,海冰开始融化。下图是北极地区2002-2011年不同季节海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6~8题。
6.北极地区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A.12月B.1月C.2月D.3月7.北极地区夏季的升温幅度小于冬季的可能原因是( )A.夏季海冰融化释放的热量多B.冬季海水结冰吸收的热量多C.夏季海水升温慢
,是“冷源”D.冬季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8.与传统航线相比,船舶在北极航线航行过程中( )A.航行速度较快B.航行速度稳定C.航行方向多变D.单位距离能耗低【解析】6选D,7选C,8选C第6题,由材料可知
,春季(4-6月)海冰才开始融化,因此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是冬季末,即3月份第7题,夏季海冰融化是吸热过程,不利于近海面大气升温,冬季海水结冰是放热过程,利于近海面大气升温;“北极海冰面积呈减少趋势”,说明北极海域不结冰的水域广
,则夏季海洋升温慢,是近海面大气的“冷源”,不利于近海面大气升温,冬季海洋降温慢,是近海面大气的“热源”,利于近海面大气升温;反射强会使冬季冰面温度更低,而不利于近海面大气升温第8题,北极航线附近多冰山、浮冰。
,为避开冰山、浮冰,船舶需保持较低的航行速度,且航行方向要不断变化9.磁极点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地球上某一地点的磁纬度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图示意1900年以来北半球磁极点的大致位置变化图中所示磁极点的变化方向和。
2010年漠河的磁纬度大约是( )
A.东北 58° B.西北 58°C.东北 48° D.西北 48°【解析】选B由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北半球,故地球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转动,磁极点逐渐向偏西方向变化,且逐渐靠近北极点,故磁极点的变化方向为西北方。
;2010年磁极点位于(135°W,85°N)附近,与极点相差5°,漠河位于53°N附近,则漠河的磁纬度约为58°N 2018年10月18日,由中国和冰岛共同筹建的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正式运行于该日举办开放日活动。
,标志着科考站正式启用,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除黄河站之外又一个综合研究基地。据此完成10~12题。
10.10月18日,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 )A.白昼时长小于黑夜B.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最小C.太阳从西北方落下D.周边植被的绿叶呼之欲出11.与黄河站相比,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 )A.物资补给相对困难
B.无法观测到极光C.人类活动影响较少D.年平均气温较高12.影响图中海洋永(浮)冰界走向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海底地形C.洋流D.大气环流【解析】10选A,11选D,12选C第10题,10月
18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昼短夜长;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12月22日达到最小;太阳直射南半球,日落西南;该地为落叶林,进入秋冬季,植被枯黄第11题,与黄河站相比,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纬度较低。
,位于海洋浮冰界以南,海运相对便利,物资补给相对方便;临近北极圈,冬季夜长接近极夜,可以观测到北极的极光;人类更易到达该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年平均气温较高第12题,从图中海洋永(浮)冰界走向分析,该处边界和格陵兰岛海岸线平行
,向高纬凸出,大西洋东岸浮冰界纬度高,根据北大西洋暖流的流向分析,其主导因素是北大西洋暖流。下图示意我国某科考基地及其附近区域,该区域有冰川分布,R河2月份流量最大。读图,完成13、14题。
13.“站在这里向北看去,山丘下的湖泊,就像一块碧玉一般,镶嵌在大地上;而湖泊北部和东部两座延伸出来的长长山脊,如同一双温柔的手,以无限的深情呵护着这熟睡的精灵”文中的“这里”最可能是( )A.甲地B.
乙地C.丙地D.丁地14.该科考基地位于( )A.南极长城站B.北极黄河站C.格陵兰岛D.青藏高原【解析】13选D,14选A第13题,读图分析,丁地北面有一湖泊,湖泊北部和东部各有一延伸出来的长长山脊。
,如伸出的手臂环抱湖泊,与材料描述相符甲地北面没有湖泊;乙地东面没有长长的山脊伸出;丙地湖泊北面没有伸出的山脊第14题,由材料可知,该地河流在2月份流量最大,说明该地2月份是夏季,冰川融水量大,应位于南半球。
,为南极长城站;其他选项均位于北半球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格达半岛位于俄罗斯北部的北冰洋沿岸,地表冻土广布,此处设立了西伯利亚纬度最高的自然保护区,驯鹿在广阔的苔原上栖息繁衍随着气候变化,格达半岛及周边区域出现大量天坑
,据调查其为地下甲烷在高压状态下爆炸形成的坑洞。甲烷是有机质在隔氧环境下分解而成,其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二十余倍。下图为格达半岛位置示意图。
(1)简述格达半岛土层中多甲烷的原因(2)说明甲烷坑洞对驯鹿生存的影响(3)简述全球变暖与天坑形成之间的关联性(4)假设在该地建设天然气工厂,收集土层中的甲烷,请简述该工厂建设可能面临的困难?【解析】第
(1)题,据材料可知,甲烷是有机质在隔氧环境下分解而成所以格达半岛土层中多甲烷的原因应从有机质和隔氧环境两方面考虑据材料并结合图甲可知,格达半岛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且西伯利亚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且地表多冻土,隔绝氧气,土壤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形成甲烷,然后甲烷在冻土封闭环境下进行积累第(2)题,甲烷坑洞对驯鹿生存的影响应从其栖息环境、空间的变化和食物来源角度考虑甲烷坑洞导致驯鹿栖息地面积减小或向更高纬方向迁移。
,趋于破碎化;坑洞对驯鹿的迁徙觅食造成安全隐患;坑洞释放的甲烷导致气温升高,驯鹿喜寒,难以适应;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链被破坏,无法获得充足食物而饿死,数量减少第(3)题,全球变暖将会导致冻土消融。
,大量甲烷从土层进入大气层;据材料可知,甲烷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是其二氧化碳的二十余倍甲烷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因此会增强温室效应,使得冻土消融加快,更多甲烷进入大气,循环复始,将会加速全球变暖的过程。
第(4)题,该工厂建设可能面临的困难应从该地脆弱的生态环境、科技、交通等方面分析据材料可知,该地区建有西伯利亚纬度最高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有政策限制,工厂建设破坏驯鹿栖息地;苔原带生态脆弱,工厂建设导致生态失衡。
;西伯利亚北部地区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足,建设成本高;远离西部发达地区,远离消费市场,运输成本高答案:(1)格达半岛气温较低,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地表多冻土,隔绝氧气,土壤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形成甲烷。
;甲烷在冻土封闭环境下进行积累(2)甲烷坑洞导致驯鹿栖息地面积减小,趋于破碎化;坑洞对驯鹿的迁徙觅食造成安全隐患;坑洞释放的甲烷导致气温升高,驯鹿喜寒难以适应(3)全球变暖导致冻土消融,大量甲烷从土层进入大气层;甲烷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增强温室效应,使得冻土消融加快,更多甲烷进入大气。
(4)自然保护区内有政策限制,工厂建设破坏驯鹿栖息地;苔原带生态脆弱,工厂建设导致生态失衡(生态环境恶化);西伯利亚北部地区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足,建设成本高;气候寒冷,施工难度大;距原材料产地远,运输成本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