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档案解密全集100(清朝历史解密档案)干货分享
****风雨老燕京之月波楼下的慈禧盆景**。对月波楼是慈禧的书房这件事深表怀疑,并不是因为今天这里的一层已经变成了一个商业味道浓厚,且隐隐带一点
风雨老燕京之月波楼下的慈禧盆景欢迎关注公众号【sasutime】,阅读更多精彩好文“这儿是慈禧太后的书房?”当颐和园的工作人员跟我说起月波楼的来历,老萨颇有一点不能相信。
月波楼在南湖岛上,在某种程度而言,这个面对万寿山,孤零零点缀在昆明湖中的小岛是颐和园最寂寞的角落对月波楼是慈禧的书房这件事深表怀疑,并不是因为今天这里的一层已经变成了一个商业味道浓厚,且隐隐带一点民国范儿的展厅。
以我的了解,慈禧的教育程度相当有限她的身份虽是官宦之女,但在那个时代不可能受到系统的教育按照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习俗,她入宫之前能做到粗通文墨已经是很好了这导致慈禧直到当政后,批改奏折依然经常有错别字第一历史档案馆保留了一份慈禧批改的奏折,其中老佛爷手书共三百余字,竟有十一个错字,语法也诡异非常,让人大感圣心难测。
然而,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地说这就是慈禧的书房,而且还不是装样子的。
根据记载,慈禧每到颐和园,多半情况下会先到南湖岛她先到此处的原因是岛上有一座西海龙王庙,建庙的时间比颐和园还要早,俗称“先有龙王庙,后有颐和园”,到近水处居住,尤其是还不是要乘船游湖,迷信的慈禧总要先来拜一拜龙王求个心安。
别小看这龙王庙,当年借兴办水师学堂重修颐和园,打的幌子是一旦皇室前来校阅水师,周围破破烂烂的总不好看,所以需要稍加修缮醇亲王在开工的奏章里边提到过这座龙王庙——“因见沿湖一带殿宇亭台半就颓圯,若不稍加修葺,诚恐恭备阅操时难昭敬谨……拟将万寿山及广润灵雨祠旧有殿宇台榭并沿湖各桥座、牌楼酌加保护修补,以供临幸。
”这广润灵雨祠,指的便是西海龙王庙,龙王是管水的,和海军算多少能拉上点儿关系
颐和园修成之时,慈禧已经年高,体力不佳。故此入园拜过龙王之后,老太太常会选择在岛上小憩。这时,她驻留的地方,若非芸香阁,便是月波楼。
南湖岛是一个面积很小的岛屿,龙王庙后方并列的两个小院子,分别建有芸香阁和月波楼两座建筑都是二层的中式小楼,初看起来浑不起眼,但细细品味,方寸之间自成一统,却当得起秀气二字按照工作人员介绍,慈禧选择在这里休息成了习惯,两座楼便逐渐有了不同的文化涵义。
芸香阁是慈禧藏香之地,老太太在这里品品茗,闻闻香,感受的是类似今天“香道”的意境而月波楼则是一座规模不大的藏书楼,慈禧好在其二层上设一榻,挑自己喜欢的书来读
月波楼对面殿宇,如涵虚堂的匾额和对联,也多半出自老太太之手,当年是真正的太后御笔说到“真正”二字,盖慈禧赐给臣下的字甚多,比如“福”字、“寿”字,甚至经文等,但后人考证大多不是她的手笔,而是翰林院代书,慈禧仅仅加减一两笔而已。
而说“当年”,也有讲究,这是因为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如今大家在南湖岛上看到的这些牌匾全部是复制品,慈禧真正的御笔,只有到西六桥一带,一些久未修缮的楼阁处还能见到。
行家说慈禧的字酷似咸丰,然而替皇上批奏折的时候还是被大臣看出了端倪,这些老奸巨猾的家伙发现批折子的居然是女人的字,不禁大为惶惑,“后宫干政”的流言蜚语在咸丰活着的时候便已经传开这里面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研究清宫档案的专家发现,慈禧给咸丰作妃子的时候,随着她开始帮助批奏折,奉诏的次数越来越多,翻牌子的次数却在递减。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咸丰这中间的心理变化这是个轻佻的皇帝,让侍寝的妃子跟着自己批奏折,只怕还有一点欢好中情趣的意思(现在有些家伙专门去嫖女大学生,大概也有点儿类似心态)偶然发现这个妃子还能出两个好主意,便越发欣赏。
渐渐兰儿的杀伐决断成为咸丰极有价值的助力……这个时候皇帝忽然发现这懿贵妃要不得了——笼子中的家雀忽然变成翼龙便是这个感觉啊
把这样的女人抱到怀里,那真要有牙一咬,心一横的勇气呢然而,已经习惯依靠这个助力的皇帝又实在不愿意让自己重新辛劳起来于是,不得不倚重于她,却又在感情上不自觉地疏远于她,在档案中的记录,反映的或许便是这个历史信息。
从生孩子的机器变成贤内助,又从老婆变身女秘书,天晓得慈禧这时候心里是怎样的感受,反正,老太太一直到晚年都内分泌不调,多半便是缘于这个奇特的夫妻关系然而,这个过程中,慈禧等于被一个皇帝手把手教会了大清朝的政治规则,怎么驾驭群臣,执掌朝政,这是任何一个太子都很难得到的待遇。
客观来说,咸丰是慈禧的政治老师说到慈禧的文化问题,虽然有句话说“知识越多越反动”,但慈禧这样的真正大反派,其实不需要多少文化,能看得懂奏折,懂得政治斗争的尔虞我诈,统治一个封建帝国也就够了当然不要奢望她带领人民走向美好生活,封建的政治智慧是人斗人的学问,不是用来引领国家发展的。
“你看见那两棵植物没有?”工作人员看我走神,便指着月波楼前两簇浓绿这样问道看到了,有什么特别吗?我想,这不就是园林中常见的绿化嘛人家告诉我,这两棵植物,可不是颐和园管理处栽的——这是慈禧留下的两个盆景盆景?看着这两棵一人多高的玩意儿,老萨觉得实在难和盆景这类东西拉上关系。
再说,如果它是盆景,那么盆在哪儿呢?难道慈禧拿南湖岛当盆,种这两棵“盆景”?那倒真有些大手笔呢慈禧并没有这样的气魄,故事其实很简单有一天慈禧来到颐和园,在月波楼上看书,无意间看到窗台上摆有两盏盆景,不知道动了什么心思,老太太随口问道:“这俩要栽地里去,能长多大?”。
没人能回答但老佛爷既然说了,金口玉言,太监们随后便把这两棵盆景移栽到了院子里,以待太后再次垂询推测慈禧是一时心血来潮,所以后来从没问过这件事但这两棵植物,就长成今天这个样子了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出门忽然想起来,忘了问人家这两棵植物到底是什么品种的算了,反正过几天还要去遛弯儿的,到时候再问吧【完】欢迎关注公众号【sasutime】,阅读更多精彩好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