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辆火星车祝融号(首辆火星车祝融号阅读理解)学到了
作文丨从《天问》到首辆火星车“祝融”:三个角度写“航天梦”!
点击上方“振南风”关注我们
作文丨从《天问》到首辆火星车“祝融”:三个角度写“航天梦”! 4月24日,在2021中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上,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借着“祝融号”的命名之喜,今天,学霸猫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航天”的相关备考素材,赶紧收藏起来吧!。
01藏在航天梦里的浪漫“祝融”在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而名字一出,就有网友说:“冠以‘火神’之名,这辆火星车想不火都难!”其实,中国人把“航天梦”,早就藏在一些浪漫的名字里,比如:月球车叫“玉兔”、探月工程叫“嫦娥”、全球定位系统叫“北斗”、载人空间站叫“天宫”……
你看,关于太空探索,中国一直在砥砺前行,因为这是大国之器、中国力量,更关乎人类最原始的渴望早在2300多年前,屈原就用一首长诗《天问》,发出了对宇宙洪荒、天地自然的疑问而“天问一号”的命名,不也是将远古的浪漫诗句、神奇的想象与当今严谨的科学联系起来,意蕴无穷,意义重大。
中国航天器的命名,总是浪漫与智慧并存既要弘扬传统文化和传统革命精神,还要和航天器有相关性;不但要接地气,还要有雅气和大气因为,这很中国!考场范本中国航天神器的名字,真的很浪漫!您瞧,“神舟”“北斗”“嫦娥”“玉兔”“天问”……这些名字尽显中式浪漫,航天人不仅有星辰和大海,还有诗和远方。
而说到“火种”,51年前,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种下了中国航天的第一颗希望的“火种”51年过去了,我国已经成功实施了300多次发射,探月工程完成“绕、落、回”三步走的目标,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服务全球。
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终于把“火种”变成了“烈焰”,那种感觉就是一个字“燃”!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浓烈和炽热,一起扬帆起航,逐梦九天!(来源:央视新闻)02中国航天日:逐梦向前
60多年来,中国航天走出了一条极为不平凡的道路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中国航天事业从这里起步1960年,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发射升空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我国第一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2007年,我国首颗月球探索卫星嫦娥一号,让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成为现实。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航天人迎难而砥砺前行……
航天是让民族挺起脊梁的战略性产业,是让生活更美好的伟大事业,这是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一代代航天人自强不息、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航天发展道路,建立了航天科研生产体系和系统工程管理体制,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和文化。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火星捕获、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环绕火星成功……在飞天揽月、遨游太空,过去一年,中国航天事业再次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航天发展备受关注。
随着每一年中国航天日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国航天梦想的种子不断播撒中国航天日不仅成为航天人的节日,更是社会公众每年一次与航天近距离接触、互动式交流的嘉年华考场范本仰望苍穹,逐梦星空回首2020年,中国航天奋发图强、砥砺奋进,不断刷新高度,助力国家发展,北斗导航星耀全球、“天问一号”启程探测火星、嫦娥五号采样返回。
展望2021年,火星探测将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空间站核心舱计划近期发射,重大航天计划等稳步推进“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航天正扬帆起航,开启求索寰宇的新篇章(来源:人民日报)03一封信,一份航天梦前段时间,一封“火箭发射失利后初中生写给科研人员的信”刷屏网络!
小小少年对航天梦的追逐,让网友们纷纷感慨“少年未来可期”,鼓励他继续保持热爱,奔赴下一个征程。
从信中严谨的逻辑、独到的见解中不难看出,少年的坚持与执着已经逐渐开花结果。对航天事业的热爱、面对困难的勇气、对未来的信心,化作少年追梦的翅膀,助推少年成长,同时也激励着我们行至远方。
而在“长征七号甲研制队伍”的回信中,我们看到了航天人对于少年的希冀考场范本古人常云“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这位写信少年从小便在心中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而且一直在为此努力,可谓“有志不在年高”梦想为人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州少年立志,不分昼夜向梦想进发,不断在中国航天史上写下“人类首次”字样。
没有梦想的生命,犹如没有罗盘的航行,“无志空长百岁”从少年的经历来看,有梦想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所以我们要树立明确的目标、明确前进的方向,一往无前,避免岁月蹉跎但在心中怀梦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梦想之花从来不会轻易开放。
(来源:东湖评论)
考场链接
2021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上世纪50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70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将“玉兔”送上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天问一号”飞过广袤的太空,即将着陆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①“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给学校广播站写一篇广播稿②在央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份演讲稿。
③“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以学校团委名义给“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立意
立意1:向着星辰大海不断进发。立意2:在航天成就面前不止步。立意3:航天人的探索精神。以上内容来源:“学霸制造”公众号【附】2021届广州高三一模考场优秀作文及点评【样卷与评语】1号文
评语:本文选择任务②进行写作,属于一等文文章标题十分醒目,既包含了两个关键的主题词“探索”和“超越”,又用“责任在肩”四个字凸显了作者作为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主体部分开头创设情境,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演讲的主题,入题很快。
称呼得体,兼顾场内外观众第二段先从大处着笔,阐述人类探求未知事物的精神来源,再回顾在这种精神激励下中华民族先贤对浩渺宇宙的探求之路,最后揭示这些行为中蕴含的“探求精神”第三段紧扣原材料进行分析,集中论述中国航天精神对中华民族探求精神的发展与超越,以及具体表现,明确点出主题“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
第四段结合写作身份,表明当代青年人要超越前人,勇担重任第五、六段列举了现实生活中航天领域的两个事例,这两个事例是对原材料的恰当延伸,既贴合中学生的身份,又呼应前文,体现了当代青年勇于超越的担当,大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结尾部分紧承上文,号召青年人把“孜孜探求从未停步,超越前人责任在肩”的航天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后浪”一词既呼应写作者的身份,又具有时代感,有较强的对话交流意识全文紧扣主题展开论述,中心突出;对材料内涵的理解十分准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作者有很强的情境意识、身份意识和读者意识,文体特征鲜明语言自然流畅,卷面整洁,书写漂亮发展等级打在“深刻”。评分:19+20+20=592号文
评语:本文选择任务①进行写作,属于一等文广播稿开篇用富有时代气息、饱含激情的语言,宣布“东方红一号”成功发送的重大喜讯,再以排比句式列举了“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的重要意义,语气充满激动和喜悦简短的文字,不仅兼顾了材料与主题,而且将读者成功的带入到。
70年代的语境中演讲稿的主体分为三个层次,均先以毛主席语录引出分论点继而展开论述结构严整,气势磅礴第二、三两段围绕中国航天人的“探索”精神,重点回顾了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浓墨重彩的渲染了建造“东方红一号”的艰难,热情讴歌航天人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精神。
第三、四两段紧扣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超越”,希望中国人民向航天人祝贺的同时,清醒认知,向中国航天人学习,在艰苦的环境下,敢于超越敌人,勇于超越自我第五、六两段呼吁大家要有“气魄和信心”,不断探索和超越,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
演讲稿主体部分暗含三条线索:“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的内在原因,全国人民学习航空人的精神,航空人与全国人民再接再厉,继续奋斗三个层次,文气贯通第七段以呼告结尾,回应开头这篇广播稿的内容兼具新闻播报和宣传稿的特点,语言风格极富时代感和现场感,情感充沛,文脉清晰。
可见考生丰厚的积淀、强健的笔力和惊人的想象能力文中对“探索”和“超越”的关系论述尚不够深入有错别字,“不可或缺”的“或”误作“获”,扣1分发展等级打在“有创意”评分:19+19+20=58-1=57
声明:素材转自应鸣阅读与写作,如因第三方原因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语文畅学优
【340】高中语文资料集锦(一)【418】高中语文资料集锦(二)【560】高中语文资料集锦(三)【700】高中语文资料集锦(四)【800】高中语文资料集锦(五)【900】高中语文资料集锦(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