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小报四年级(鸟类科学知识小报)学到了
小学科学创意作业展。学生的潜能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的发展。
小学科学创意作业展
本学期小学科学组在继续落实区文件“一课一本”的作业要求下,结合自身学科特色,以开放性作业为突破口,在作业创新上进行了很多尝试学生的潜能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的发展。
开放性作业的探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舞台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作业从形式上可分为短周期与长周期”两种作业设计中,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及拓展内容设计、从教材安排的长期性观察实验中设计、从单元主题中开发设计、从课堂疑惑中挖掘设计和根据学生自身层次设计作业。
在实践中,逐渐明晰和完善了以下几类作业形式:No.01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是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的一项主要补充它能将课内和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课前实验:通过导学单帮助学生提前进行实验,获得感知,减少陌生感例如:生活中物体的影子大家都熟悉,但孩子们真的了解影子的特点吗?弥补课堂实验缺陷:四下课本中关于植物叶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根的吸水作用无法在一节课内呈现。
通过微课,无法在课堂呈现的实验可改为家庭实验
重演经典实验
重演经典实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听一千道一万,重演经典实验和重要实验,不如自己做一遍拓展实验:四年级的同学们对并联电路的多种接法很感兴趣,有好多孩子私下买来了电路套装每日一组装,动手连接中,已发现了很多电学的奥秘。
说不定这其中就有下一届的电子百拼选手哦!值得期待!拓展实验:上完花的结构后,同学们很好奇其他花的结构,也想通过课上所学的解剖方法来找找其他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No.02种植、饲养种植和饲养活动是小学生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让同学们从事力所能及的种植和饲养,从中获得直接感知和技能、乐趣等方面的发展。
三下的“蚕宝宝” 、四下的“凤仙花”等这类课在科学课上得到的知识只是初步的认知,还不能转变成理性的科学经验通过种植和饲养,我们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如:种植下凤仙花的种子后,种子经过多少天生根、发芽?根和芽怎样生长?是什么样的?怎样逐步长高?能长多高?过多少天开花?结果?能结多少果?从播种到结果要多长时间?一粒种子能繁殖出多少新的种子?蚕宝宝吃什么?它是怎样运动的?它的生长发育有什么特点?回答这些问题,只有亲自去种植、去饲养、去观察、测量、记录,然后研究记录,印象才会更深刻。
No.03小制作、小发明 科学课中的制作主题作业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某个研究专题来进行这些制作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或废旧物品,引导学生用相同的材料制作不同的东西,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使用恰当的工具进行创新,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比如,五年级下册《沉与浮》单元根据物体拍开的水量制作小船。
五下《时间的测量》根据水的多少制作水钟。
四下《岩石与土壤》根据所学自制岩石标本。
二下《磁铁》根据磁铁的特性制作指南针。
No.04科学小报 我们会在单元结束时制作章节式的思维导图和活动小报制作小报首先要收集素材,同时要对所搜集材料与知识进行概括和整理我们鼓励学生做出自己的个性和风采,自己设计花边,配色涂色让小报不仅内容好,而且外观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知识小结型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活动总结型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No.05自编试题 结合区统测卷出题模式,尝试利用周末时间由学生自己来编写项目情景化的试题卷。通过出题来反馈学生的掌握和对考点的把握情况。
No.06培养科学阅读习惯
推荐优秀科普阅读书目
边阅读边摘记,会划关键词,了解重难点。
优秀科普书面推荐小报制作书目分享小报,不定期进行科普书目分享会No.7撰写科技小论文 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便利假设生活中没了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让我们来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吧!。
No.08价值观教育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享受美好。
亲近自然,亲近植物,感悟生命,关爱生命,提升科学兴趣。制作鸟窝,关爱鸟类动物。
抓住课堂“意外”,反思操作规范,提升安全意识。以孩子的视角说说玻璃仪器使用要注意什么?科学操作有哪些危险要小心?孩子们用童趣的语言写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感悟生活中的科学,参与时事讨论,发现科学与生活并不遥远 一起进行《防疫从“口”做起》的项目式学习,从自身做起,通过制作、督促自己和家人在公共场合所佩戴的防疫口罩,有效隔绝或减少细菌及病毒的传播,达到科学有效的防疫效果。
提升想象力、创造力和发现美的能力艺术可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种子贴画、树叶贴画原来也可以这么美,这么有趣 教师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提供发挥的空间,他们就会以“远近高低各不同”方式,向我们展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无限风光。
行进在作业改革的路上,我们小学科学组将继续努力!—END—文字:魏菊萍编辑:骆丽清审核:许霜霜、魏菊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