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成语(刘邦项羽的历史故事成语)这样也行?
项羽是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锦衣夜行、
项羽是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锦衣夜行、楚界汉河、四面楚歌、匹马单枪、一决雌雄、妇人之仁、破釜沉舟、沐猴而冠、所向披靡等等,在一人身上发生这么多的成语故事,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们辑录了与项羽有关的32个成语,配以32个成语故事,从另一个角度,凸显楚霸王的武圣本质0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解释】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成语故事】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项羽宴刘邦于鸿门“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现在常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言行表面上虽有名目,实则另有所图用“鸿门宴”表示明知是隐藏危险的邀请但又不得不去,有进退两难的含义刘邦和项羽在鸿门会见,酒宴上,范增想除掉刘邦,让项庄舞剑,以便乘机杀掉刘邦,于是留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
02锦衣夜行
【解释】指夜里穿着华丽的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或说项王曰:“关中……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成语故事】秦末,刘邦、项羽等起兵反秦刘邦首先攻破秦都咸阳(今陕西西安市东渭城故城),接着项羽也赶到了原先各路将领曾互相约定:谁先进入咸阳,谁就在关中为王项羽因此很不乐意他带领人马,冲入城内,大肆屠杀,并且杀了秦降王子婴,放火焚烧秦宫,大火一连烧了几个月都没有熄灭。
项羽还搜括了许多金银财物,掳掠了一批年轻妇女,准备回到东方去当时有人劝项羽仍在咸阳建都,因为“这里关中地区,有险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业”项羽看看秦宫都已烧毁,残破不堪,同时又怀念故乡,一心想回东方,便说:“人富贵了,应归故乡,富贵不归故乡,好比锦衣夜行,谁看得见?”。
03楚界汉河【解释】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六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成语故事】在荥阳广武山上还保留有汉王城和霸王城,两城中间,有一条宽约300米的大沟,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鸿沟”, 也是象棋盘上所标的“楚河汉界”的依据。
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04四面楚歌【解释】四面八方传来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也有同名歌曲【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成语故事】项羽垓下被围,没法突围不成,只好仍回到。
垓下大营,吩咐将士小心防守,准备瞅个机会再出战这天夜里,项羽进了营帐,愁眉不展他身边有个宠爱的美人名叫虞姬,看见他闷闷不乐,陪伴他喝酒解闷到了定更的时候,只听得一阵阵西风吹得呼呼直响,风声里还夹着唱歌的声音。
项羽仔细一听,歌声是由汉营里传出来的,唱的净是楚人的歌子,唱的人还真不少项羽听到四面到处是楚歌声,不觉楞住了他失神似地说:“完了!难道刘邦已经打下西楚了吗?怎么汉营里有这么多的楚人呢”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
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05匹马单枪【解释】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现比喻行动没有人帮助【出处】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成语故事】楚汉战争的决定性战役垓下之战,霸王突破重围,率领28骑奔向乌江项王不愿过江,就对亭长说:“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
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项羽在乌江边上最后只剩下匹马单枪,自知无颜而拔剑自刎06一决雌雄【解释】〖释义〗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成语故事】楚汉之争,百姓多苦难在广武战场,楚汉相持未决,项羽对刘邦说:“天下动荡纷乱好几年,只是因为你我两个人,我想要和汉王单独挑战,一决雌雄,不要让天下的子民受苦了”刘邦绝不同意,对项羽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07妇人之仁【解释】仁: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成语故事】鸿门宴中,项羽因刘邦为年长老者,而犯了妇人之仁,没能痛下下黑手暗算刘邦的决心,所以后来丢掉了天下,最终自己也被刘邦杀死由于楚汉相争,从此这个成语就十分出名了项羽犹豫中可以妇人之仁地放过了刘邦,而刘邦取天下的时候,就不会给项羽再有机会。
“妇人之仁”兼指还有同情自己敌人的意味儿项羽重情义,千古留美名08破釜沉舟【解释】(出征前)打破烧饭用的锅,凿沉船只,拚死一战,决心很大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项羽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09沐猴而冠【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成语故事】秦王朝灭亡后,项羽想休战回家乡有人劝项羽留下王关中,项羽完全不听,认为一个人升官或发财以后,如果不回故乡夸耀一番,就如同穿了一身绫罗绸缎好衣服在夜里行走一样,没有人会知道这个人此时的大富大贵。
劝告项王的人听了项羽的话,心里不免对他鄙视于是在背后对人说:“人家说楚国人(指项羽)不过是‘沐猴而冠’罢了,果然不错!”不料,这句话被项羽知道了,立刻把此人抓来,投入鼎镬煮死结果,由于项羽的自傲自骄,再加上战略失误,最终走上穷途末路,被刘邦打败。
楚汉之争正处在最为关键的时候,项羽这种务虚的思想观念反映了他性情的浮躁和政治的短见,对他自己和楚国的前途是极为不利的10所向披靡【解释】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成语故事】项王从垓下冲出重围,渡过了淮水,冲出阴陵,到了东城能够追随项王的人只有二十八骑,而汉骑兵追项王的有几千人这时汉军重重包围项王,项王将他所带的二十八骑士为四队,分四个方向布阵。
项王对他的二十八骑士说:“我为你们取汉军一将!”项王即命四队骑士分四个方向飞驰而下,冲出重围后,在山的东边分三处集合《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于是项王大声呼叫,驱马飞驰而下!汉军遭项王冲杀,如风吹草偃,披靡而倒)。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 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结束啦~和项羽有关的成语还有很多,我们将会在以后几期中陆续推出,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和学习!。
EN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