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科学画(科学画报图片)万万没想到

2023-09-07Aix XinLe

“科技之美——《科学画报》图说科技90年主题展”将于8月1日在我馆五楼临展厅正式开展,展期至8月31日。

科学画(科学画报图片)万万没想到

 

《科学画报》创刊于1933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科普期刊,凝聚了中国几代科学家“科学救国”“科学强国”的不懈奋斗和可贵梦想为了展现《科学画报》90年来追寻科学、创新图强的历史,激发新时代科技自强、自立的信心,。

“科技之美——《科学画报》图说科技90年主题展”将于8月1日在我馆五楼临展厅正式开展,展期至8月31日本次展览由市委宣传部、市科委、市科协、世纪出版集团等单位指导,由我馆与上海科技出版社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

展览以“科学救国(1933—1949)”“科学面向大众(1949—1978)”“开路先锋(1979—2000)”“科普新征程(2001至今)”四个发展阶段为序,选取诸多精彩图文以及档案、手稿、航天装备模型、深潜设备模型等珍贵展品,通过多媒体等趣味互动装置,全方位展现了中国科技90年来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及所呈现的科技之美。

创刊号主视觉留影墙1933年8月,《科学画报》由中国科学社在上海创办作为中国科学社社刊《科学》杂志的姊妹刊,《科学画报》旨在“普及科学知识于儿童与一般民众”它与侧重“介绍精深之科学”的《科学》杂志一道,很好地解决了“科学”与“普及”的问题。

展览以《科学画报》创刊号封面留影墙开篇这一巨幅立体且可发光的留影墙以两位中学生为主角,远山旭日,辽阔天际中的卫星、飞艇与飞机,奔驰的火车,远航的邮轮,无不寄托了老一辈科学家对普及科学、启迪民众的美好愿景。

期刊封面墙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侧整面的期刊封面墙它选取了《科学画报》从1933年创刊至今的历年封面,除去5年停刊时期,共计86张自左向右,自上而下,封面从创刊号的整幅彩色图画到蓝底银字银框设计,再到现如今的全彩画幅,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画报》在时代变迁下的风格转变以及90年来曾走过的辉煌历程。

科普先锋科学精神《科学画报》在科学与愚昧的搏击中起步,在科学与社会的结合中成长,在科学与经济的互动中发展,在科学与文化的交融中进步,吸引人们接触科学,帮助人们理解科学,启迪人们相信科学,激发人们爱好科学。

专家撰稿是《科学画报》的一大特色,自创办伊始,就有蔡元培、竺可桢、任鸿隽、秉志、翁文灏、张孟闻等一批赫赫有名的专家为画报撰稿这些专家除了向民众普及科学知识,还留下了对科学精神的思考展厅第一部分特辟语录墙,摘选了刊载《科学画报》中名家对科学的思考。

精美画作展示图画是《科学画报》的灵魂在《科学画报》历史上,曾有过许多画家和美编为杂志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贡献了诸多精美的封面和插图展览选取了林禽、胡永光、白庚和、韩鹤松等四位优秀美编的工作笔记、插图原稿及特色画作。

观众不但可以清晰地发掘不同创作者之间的风格差异以及不同时期插画风格的转变,也能一窥美术工作者在构思过程中所产生的奇思妙想

▲《潜水的人》(林禽)

▲工作笔记(胡永光)

▲《超大胆的设想——电的野餐》及线稿(白庚和)

▲《珠峰在哭泣》(韩鹤松)科技插图临摹台为了能让观众深入了解科技插图的制作过程,在展览的第二部分现场,特别展示了手工绘图时代,科技插图的全套绘制工具和插图原稿观众可以在工作台上挑选喜爱的插图临摹描画,当场体验手工插图的绘制乐趣。

在工作台旁的多媒体屏中,还滚动播放更多的插画原稿,在领略科技插图之美的同时,也为大家梳理了科技插图元素的更新与变化

▲《船舶的今天和明天》原稿(蔡康非)

杨雄里    院士的  《德俄辞典》创刊90年来,《科学画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通俗地传播最新的科技知识与创新成果,对培育读者的科学精神起到了很大作用当今不少著名学者、教授和科学家,在青少年时期都曾受到《科学画报》的熏陶和启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在中学时期就从《科学画报》中了解了诸多科学知识,他称其为自己“科学上的启蒙老师”1962年,杨雄里院士第一次为《科学画报》撰稿,并用挣来的2元稿费买了一本《德俄辞典》展览现场特别展出了这本被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辞典,以及杨雄里院士记述他与《科学画报》结缘的动人故事,这些见证了杨雄里院士对科技孜孜不倦的探索之路。

《现代科技图说》冷饮生产线“现代科技图说”专栏是1983年新开辟的特色专栏它应广大读者的来信需求,有选择地刊登读者所感兴趣的“图说”版现代化生产过程,从保温杯、搪瓷器皿、火柴、清凉油,到月饼、冷饮、啤酒,再到机械化养鸡、鱼类加工等,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与读者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件的生产化过程。

展览第三部分现场以1983年第7期上的冷饮生产线为素材,结合发光的流水灯带,将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冷饮车间的冰激淋类冷饮生产和棒冰、雪糕生产线,清晰又活泼地呈现了出来左侧墙上的触摸屏可滑动浏览更多图话现代化生产过程,例如双面刀片、拉链、盒式磁带、豆制品等的生产流水线,辅以现场摆放的各色老物件,80年代老工厂怀旧风扑面而来。

在此,观众不仅可以通过多媒体了解当时冷饮车间的生产流程,还可以打卡拍照,感受上世纪老工厂的氛围

口述采访影音室在展览的最后部分还特别开设了口述采访影音室访谈人物包括杨小佛、李元、裘小刚、高孝湛、白庚和、蔡康非、王令朝、郭建军、王翰轩等,谈及《科学画报》创办与发展阶段的历史,编辑部最初的运作方式,从事《科学画报》文字编辑、美术编辑、科普写作等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对读者的帮助、启发与深远影响,等等。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院士寄语

▲两院院士为庆贺《科学画报》创刊90周年题词上下滑动查看重点展品中国科学社档案中国科学社是一群怀着科学救国理想的中国留美学生,于1914年在美国成立的民间学术团体,1918年迁回国内该社矢志不渝地大力提倡科学、传播科学思想。

1915年创办著名学术杂志《科学》,1933年创办科普画刊《科学画报》展览展示了包括中国科学社第一届董事会成员合影、入社愿书、社徽、社歌等馆藏档案

▲中国科学社第一届董事会成员合影前排左起:赵元任、周仁后排左起:秉志、任鸿隽、胡明复

▲中国科学社入社愿书,下有中国科学社理事会成员任鸿隽、胡明复、杨铨、王琎等签名入社人:张廷金介绍人:胡刚复、杨铨

▲中国科学社社歌(赵元任作曲 胡适拟词)“玉兔号”月球车模型“玉兔号”月面巡视器,简称“玉兔月球车”,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与第八研究院共同研制,设计质量约140千克,载重20千克,能源为太阳能,能够耐受月球表面真空、强辐射、摄氏零下180度到零上150度极限温度等极端环境。

“玉兔号”月面巡视器由移动、导航控制、电源、热控、结构与机构、综合电子、测控数传、有效载荷8个分系统组成,被形象称之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鹊桥”中继卫星模型“鹊桥”是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中继卫星,2018年5月21日由上海航天抓总研制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上海航天首次执行深空探测器发射任务“鹊桥”中继卫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地球轨道外专用中继通信卫星、第一颗连通地月的中继卫星、第一颗在地月L2点上采用Halo轨道的卫星。

“鹊桥”中继卫星在轨运行期间负责将着陆器和巡视器获取的科学数据传回地球,并通过中继通信链路提供着陆器和巡视器在落月和月面工作期间的测控支持在完成通信中继任务的同时,中继星上还携带低频射电探测仪、激光反射镜等科学和技术试验载荷,开展科学探测和新技术试验。

被动型星载氢原子钟被动型星载氢原子钟应用于我国北斗导航卫星工程,是导航卫星的核心部件,直接决定了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瞄准国家航天任务重大战略需求,经过多年的原理探索,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牵头完成了我国首台星载氢原子钟研制,并成功应用于北斗导航试验卫星。

在北斗三代全球系统中,上海天文台已有16台星载氢原子钟被配置到GEO、IGSO和MEO全部三类北斗导航卫星上,并作为主钟使用目前使用的星载氢原子钟重量为23kg,漂移率达到每天E-14以下,天稳定度指标为E-15量级,在轨运行性能达到每天误差小于1纳秒(ns)。

星载氢原子钟的应用实现了卫星时间精度的大幅提升,为导航卫星提供紧密定位服务和长期星历预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作为导航卫星的“心脏”,具有高稳定度、低漂移率特点的星载氢原子钟,对北斗导航系统长期星历预报、境外时间维持、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和卫星自主运行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可预计,星载氢原子钟在后续补网卫星和北斗四号卫星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在空间VLBI、差分增强等其他对时间精度要求高的航天系统中,都将有推广应用的空间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模型“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简称“深海勇士”,是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它的作业能力达到水下4500米,基本覆盖了中国主要海域,可以满足整个南海的探测、下潜开发等方面需求“深海勇士号”为完全自主研发的深潜器,95%以上的设备和部件实现国产化,使用效能、经济性及可靠性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在海洋大深度技术领域中拥有全面自主研发能力时代的到来。

“深海勇士号”重要的成就有发现南海冷水珊瑚林以及救捞印尼失事潜艇

竹节柳珊瑚“深海勇士号”等深潜设备的科学应用取得了诸多成果,其中在南海发现了分布广泛、以竹节柳珊瑚为代表的冷水珊瑚生态系统,为人们深入认识海洋生物泵和深海碳循环及其历史演化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本次展览展出了濒危的珍贵竹节柳珊瑚,它较长的生命周期和树轮状的同心圆生长纹层结构,为深海环境几百万年来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撰稿:张钰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科学科学画(科学画报图片)万万没想到

2023-09-07Aix XinLe2

科学画(科学画报图片)万万没想到“科技之美——《科学画报》图说科技90年主题展”将于8月1日在我馆五楼临展厅正式开展,展期至8月31日。…

趣闻学到了吗趣闻赚app官网(天天趣闻app下载)

2023-09-07Aix XinLe109

学到了吗趣闻赚app官网(天天趣闻app下载)应某些同学的要求推荐!…

历史历史一个月的天气预报(天津历史天气预报过去一个月查询)深度揭秘

2023-09-07Aix XinLe81

历史一个月的天气预报(天津历史天气预报过去一个月查询)深度揭秘转发周知!…

探索探索科学人物(探索科学期刊在哪里可以检索到)燃爆了

2023-09-07Aix XinLe125

探索科学人物(探索科学期刊在哪里可以检索到)燃爆了
核心提示对于科研新手而言,如何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至关重要在选择研究方向的过程中,不仅要估计研究小组的课题或项目需求,还应当考虑从各研究方向中挖掘创新性Idea(概念和…

艺术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和汤圆)硬核推荐

2023-09-07Aix XinLe70

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和汤圆)硬核推荐美国西雅图华人门户网-西滨网,海量的信息和新闻热点,华人活动、论坛、吃喝玩乐、房产信息、再不关注就 Out了!www.seattleb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