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手机(崔健手机评测)居然可以这样
罗永浩转身后,留下了这6点感悟。
谈失败:失败是脱敏的过程关于失败,我其实想过很多次,而且越想越不害怕了一方面是因为脱敏,另一方面是在我想到公司可能倒闭的时候,关注的点和担心的事会超越了害怕我早期比较担心的是,怎么给那些和我一起在中关村一间小破屋里共同创业的员工们一个交待。
因为很多人都是从名企来的,或者是拿了名企的录用通知之后来我这儿的现在如果公司黄了,怎么给他们交待但是公司走到中期的时候我发现,最坏的结果是公司被贱卖、被廉价收购,那样的话,我至少无论在他们的财务、还是前途方面都可以给予交代。
这件事还是没有那么困难的,所以这部分的顾虑到中期以后就没了这时候开始考虑的是,如果企业倒闭了,我也要把投资人的钱还完因为我那时候经常看这类书,比如马克·吐温,他也是个“文青”,做企业不靠谱倒闭了,后来他写书、做演讲挣了钱,把那些债全还了。
还有史玉柱也是,企业倒闭了以后东山再起,把欠的债全还了这些事情对我是有影响的我到中期的时候,发现公司融资的几个亿花光了,有点儿没底气了如果企业倒闭以后我可能余生都在还这个债,这样一想很可怕到了后期我发现,以我们团队的能力,如果真的因为什么事情倒闭了,转行到已经充分调研的两三个项目里,去做一些所谓降维攻击的智能硬件,无论是融资还是盈利,是没有太多问题的。
如果企业倒闭了,我就去做平台;做平台如果倒闭了,我就去做智能硬件我要用两三年的时间在智能硬件领域挣钱、融资,以证明我在做硬件盈利这件事上没问题融资后,我再重回手机行业我和跟着我做了好几年的工程师兄弟们严肃讨论过这个问题。
但在被迫转型智能硬件的过程中,如果核心团队流失了,是否能再补上,就需要靠运气,这是我很大的一个顾虑所以在每个阶段我害怕的事情会不一样,一方面是因为脱敏导致原来怕的,现在不怕了;另一方面是由于情况变化,使得早期不怕的,后面却有些怕了,比如担心核心团队和技术精英流失等。
但是整体上是越走越有信心的,企业即使真的倒闭了,我还可以东山再起。
谈经历:让我重新理解世界创业几年来,真正的变化是自己看问题的态度比以前宽容了很多这不是由于我现在比以前更进步,而是见识多了,我跨到另外一个领域里,并且操办了一个比较有规模的企业这使得我有机会看到更多的东西,在接触这些东西的过程中,我的视野变得宽广了,所以我对人、对事物、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就宽容了很多。
很多我以前看不惯的事情,现在都能理解了比如手机开箱退货率的问题在我比较单纯,也没有商业经验的理想主义时期,我希望客服的满意度是100%,而不是95%~97%所以你可以认为那个时候我是过于理想化了,但其实是我那个时候没有常识、没有见识。
所以当一个企业宣传他们的用户满意度是97%,并为此得意的时候,我觉得他很没追求,他应该追求100%可是在我做企业的过程中,随着我们客服工作的不断调整,我看了相关的理论书籍,也做了一些扫盲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内容是我过去没想过的。
比如客户满意度,即使你的成本可控,也不应该追求100%因为正常人群的分布是,100个人中,总有两三个人品行不端,这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你看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一个班里50多个孩子,一定有至少一两个、两三个坏孩子,他们常年欺负人,这不是坏是什么呢?。
有可能他也是基因的受害者,但是客观描述事实的话,常年从欺负弱小者当中获得愉悦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如果一个企业追求100%的客户满意度,意味着在100个销售案例里,当有两三个流氓敲诈它的时候,它会配合他们的敲诈。
这必然导致与类似人群也朝这个企业来,很快企业就会扛不住了对于这些,我没做企业时会想,我心目中的好企业应该提供100%的满意度,为什么要让那两三个人失望呢?为了防两三个流氓而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必然使得不是流氓的人,由于这个政策的存在,而产生不愉快的体验,甚至会蒙受一些委屈,等等。
这些东西是我进入这个行业之前想不到的,等到做了以后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有趣的理论:做大众消费品的企业家,整体道德水准是低于常人的我做了几年企业之后便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因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会额外遭受很多污蔑、委屈、被泼脏水,当他总被冤枉时,容易人格扭曲,道德水准变得比普通人低。
我年轻时候经常犯的错是在三观方面对自己要求太高,由此带来的副作用是,我面对自己瞧不上的人时,会有强烈的道德优越感,后来发现这样的心态让我出错的概率变大所以当我意识到这些问题后,便会做一些心理上的调整,这是个比较大的变化。
但是这点又经常在与朋友沟通的时候被误读为,因为做企业而变得没那么纯粹了,是一个变坏或者不学好的过程说实话,给亲朋好友讲清楚这点是很疲劳的,但这确实是我这几年比较大的一个转变还有一个就是对别人犯错的容忍度问题。
因为我见的事情多了,经历的事情多,所以对别人的错误,即使明确是错的,我的宽容度也比以前提升了。
谈人生:为自己设计一个背影以前有一个网友开玩笑地问我,我会在自己的墓碑上写什么?我说应该写:“他的一生是无论从事任何行业,都会对其他行业造成不可挽回损失的一生”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说法做企业5年之后,我想应该是这样:“他小时候有过很多梦想,因为个人的努力和时代的机遇,能够做成一件事。
”大概是这样一种比较朴素的描述我小时候的偶像是像盛田昭夫(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这样的电子巨头,我很喜欢他的产品,但是从来没奢望过他所从事的工作会与我的人生有什么关联然而时光飞逝,我到了30多岁,没有学电子、也没有做工程师,更想象不到有什么样的机会和条件能进入那些行业。
万万没有想到,当我到了40岁左右的时候,居然会赶上这样好的一个创业时代,作为一个毫无背景和积累的人,能够从事这个行业,我觉得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中国正在风起云涌地创业,比如BAT,没几年就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而在日本,一些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基本趋于稳定之后,再发展的机会就很少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是无法形容的所以,我希望能够把这些感受相对朴素地刻到墓碑上,对于后人来说可能比那些精致的语言更有激励或启发作用。
谈成功:很难兼顾事业和家庭在中国互联网创业的大潮中,绝大多数创业者都疲于奔命,完全无法兼顾生活和家庭,都是全力地拼,没日没夜地拼当然,也会有一些例外我确实见过奇葩的例子,比如陌陌的唐岩他非常轻松地完成了创业、上市和漂亮的盈利等一系列的成功,但他在全程中几乎没有过特别疲惫、特别拼和特别劳累的时刻。
虽然他自己谦虚地说是运气好,赶上了风口和时机,但我觉得不是这样因为他是我这辈子见过的非常聪明的人之一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人一定要把自己的创业定位成:一旦走出这一步,就是一条不归路;一旦走出这一步,肯定无法兼顾家庭。
所以,你要和你的家人充分地沟通,自己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当然可以用一些方法来改善这个问题比如把家搬到公司对面,那你中午至少可以回家吃饭有段时间,我在公司的正对面租了房子,所以我走回家只要3分钟当我发现由于对老婆关照不足,导致她情绪比较糟糕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和她一起吃个午饭,改善一下她的情绪。
但是从本质上说,兼顾家庭这件事一定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做不到的我觉得所有创业者都应该对此有心理准备,要不然可能走到某一天,比如你事业成功了,婚姻却失败了,这个结果是不是你想要的?你要提前想好,如果你不在乎,那是你的选择。
谈用户:要把用户变成产品的粉丝“罗永浩粉”和“锤粉”早期重合度是非常高的,现在重合度越来越低因为我们的市场和公关都有舆情监控和调查,初期买我们手机的人,有相当高的比例是支持我的人去买的,所以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他们买完了自己不用,而是送给别人。
今天,我们纯靠产品本身转化的粉丝、支持者其实是非常多的,无论是从调研报告还是日常的观察都能看到这些数据比如我们的论坛里会有人反映,本来在说手机,为什么一会儿又扯到老罗本人了,让人很无奈另外,我想借这个机会再澄清一下,粉丝经济的载体通常是一个20美元左右的东西,这是全世界通行的商业规律。
你注意看,从粉丝身上挣钱的明星,都是通过卖一本书、一张光盘、一张电影票,这种是单价20 美元左右的东西如果他卖上千元的东西,在商业上成功的案例几乎是没有的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崔健做手机销量不如我的原因,崔健的粉丝比我多很多,并且消费能力极强。
所以,有一些人不了解这一商业情况,说我有1300多万微博粉丝,可以转化为销售量,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我也有很多偶像,但是如果他做的东西不是我感兴趣的,我不会因为是他的粉丝就去买单。
谈管理:最重要的,是这三件事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大同小异,最重要的永远是这3件事:找钱、找人和定战略方向1.找钱我自认为在找钱这件事上做得不够专业、不够好但也有些一起创业的朋友说,我这种心态叫“得了便宜还卖乖”。
他们说你一个相声演员跑到科技界创业5 年,融资差不多10亿,还说自己的融资能力不行,那其他人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了听他们这么说以后,我心里感觉好受了一些,但是仔细检讨,其实我们在资本运作、金融运作这方面,并不是一家很强的公司,而且是偏弱的。
包括能融资能力也是由其他方面的长板带动的,而不是因为我们在资本运作这方面做得足够好,这使得投资人产生了错觉这点我必须承认,也就是说我们在找钱这件事上做得并不好回顾中国这些年热火朝天的创业大潮,投资机构签完了投资协议在最后一刻出现意外,没汇款,导致创业公司死掉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任何时候,只有银行款项到账了才表示融资成功,其他的不管过程和细节看起来多么顺利,都不能当真相应的,在钱到账之前,也不能提前就拒绝你正在洽谈的其他机构,免得两头或多头都没着落2016年,我们经历过一次非常“逼真”的融资,对方签署协议后拖了很久,既没说取消,也没说继续。
对方的影响力很大,他们不汇款导致跟投机构都不敢汇款,都在观望这样拖了足足半年后,我们的资金断链快坚持不下去了,曾一度计划把公司贱卖掉为了操办卖公司的流程,我们只好主动提出取消协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原因不重要,反正能肯定的是,对方不是故意害你,大家都是做生意的,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理由或难处重要的是你不能没有防备,而因此倒闭其间有另一位行业大佬要给我们投资,我们更希望拿到之前那家机构的钱,所以一开始虽然没有拒绝这位行业大佬,但中间确实故意拖了一段时间。
后来发现苗头不对的时候,行业大佬的心思也转移了,投资也就没戏了所以要记住这个血泪的教训,有拿钱的机会一定马上拿2.找人而在找人这件事上呢?最近这两年我还是有一些心得的,因为前3年,坦率地讲,我几乎没在找人上投入什么精力,这件事做得很业余。
招一个人力资源主管,他就能招聘总监以下的员工,包括普通员工、管理层的经理和资深经理但初期,总监基本上全靠自己去招,因此在这方面必须投入很多精力我有轻度的社交恐惧,我对出去和陌生人结识、交朋友、套交情或者吃饭聊天,始终都有一些顾虑。
这个特点导致初期我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差,可以说在找人、找钱方面其实都没做好怎样才能让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与你共事?作为创业者,我犯的第一个较大的错误,是在找人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除了技术驱动型公司,或者创始人本身就是科学家出身,否则CEO 至少要把 30%-50%的时间投入在找人上。
锤子科技起初在这方面投入严重不足,不是因为我不懂这个道理,而是因为我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如果某个饭局上有6个人,其中4人我不认识,我的压力就会非常大,很可能就找个借口不去了这是我的个人问题如果你们没有我这样的毛病,就更应该投入大量的时间去找人。
我准备请一位书法家朋友,写上一幅“警告!你该出去谈人了”的字,贴在我办公桌的对面希望你们也能引以为戒,保证至少用30% 的时间出去谈人关于挖人的三个要点:第一,术业有专攻,不要自己花笨功夫硬磨;第二,要舍得给钱;第三,重点击破、有的放矢。
3.定战略方向关于第三件事,我明确了大的战略方向,但是今天来看的话,我当时过于依赖所谓的专注了企业专注是必须的,但专注的同时,如果企业的主营业务变现得不那么快,没有那么理想的话,企业还是要想一些办法,实现一些收入和利润的。
因为如果企业降维攻击到那些相对容易的领域里,是能找到一两个项目快速变现和产生一些利润的,以此来补贴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级的核心业务这点我们当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初期我们在这些方面比较懒惰,做得不够好来源 | 笔记侠
编辑 | 中大商业评论编辑组▲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中大商业评论
专题订阅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你感兴趣的专题内容
国资国企 | 政策解读 | 数字化 | 双碳宏观经济 | 产业研究 | 平台公司 | 数字政府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组织管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战直播回顾 :
好文推荐:【国企改革】▶下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创新趋势如何?梳理103家科改示范企业优秀做法得出这些结论!▶做真、做实现代法人治理,筑牢国有企业改革“基石”▶国企职业经理人改革“回头看”▶对标世界一流如何做到名副其“实”、不走“弯”路?
▶如何利用长效激励组合拳推进国企投后管理?【双碳专题】▶ 碳排放大户水泥行业如何跑赢“双碳”赛道?▶绿色建筑的“自我修养”:建筑全过程的节能降碳路径▶绿色未来!交通运输行业如何绿色低碳发展?▶鉴他山之石,辨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
▶“双碳”系列全年干货合辑 | 特别精选【企业管理】▶以共生为名的平台打造,从企业文化角度对阿米巴模式进行环境构建▶绩效管理的边界在哪里?▶“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六大典型失误▶创新规划制定法则: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产业研究】▶“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趋势全面解读!▶ 卡脖子技术中新材料的身影 | 合集▶碳中和战略部署下,光伏发电产业按下“加速键”【宏观经济】▶ 一季度经济数据解读与二季度经济展望
▶ 2022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哪些新信号?如何理解政府工作目标?▶中央政治局会议透露今年政府工作哪些重点?▶解读2021中国经济成绩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