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苏轼的趣闻轶事简短概括(苏轼趣闻轶事简介)
在宋朝至今天的上千年里,苏东坡的粉丝不计其数。
爱上苏东坡
“苏东坡的作品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说这话的,是现代作家余秋雨但我想,这“通用”还不限于文人苏东坡作品的兼容性高,读起来大家都有共鸣,因此他的“粉丝”也跨越历朝历代,遍及各个阶层诚然,在宋朝至今天的上千年里,苏东坡的粉丝不计其数,要想穷尽这些“坡迷”的追星故事,也不现实。
因此,只就了解到的趣闻轶事,将东坡当朝与后世的粉丝,作一梳理筛选,纯属个人浅见
皇家代表:宋神宗赵顼宋王朝对文人厚爱有加,世人皆知仁宗皇帝初读苏轼、苏辙兄弟俩的制策文章,喜不自胜:“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曹太后、高太后也很喜欢苏东坡,多次在关键时刻出手营救但这“皇家第一粉”,还得授予神宗。
元祐三年的一天晚上,苏东坡被高太皇太后叫醒太皇太后告诉他:“你能有今天,当上翰林学士(正三品),是神宗皇帝的遗愿”苏东坡吃惊不小原来,当年神宗在位时,每次都边吃饭边看文章,若停下筷子(“举箸不食”),皇后必说:“此苏轼文章也。
” 而且,有时候神宗会突然称赞:“奇才啊!奇才!”东坡浑不知皇帝如此厚爱自己,而这时,距神宗驾崩已13年之久神宗自幼“好学请问,至日晏忘食”,很有抱负,可惜死得早有人要疑惑了:既然神宗是东坡死忠粉,为什么在他当政时,还要谪贬东坡呢?。
实际上,宋朝皇帝也不是想咋样就咋样的。当时朝廷奸佞小人当道,挤兑攻讦苏轼,人多势众。神宗虽喜欢苏轼,也只能默许将他投入牢狱,不过,后来终究没有杀他。
佛家代表:诗僧参寥子“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在《八声甘州•寄参寥子》一文中,苏东坡这样表达与参寥子的感情有人统计过,在苏轼诗文中“参寥子”(有时称参寥),出现100多次所以,把僧人参寥子列为“第一粉”,大概也并不过分。
诗僧参寥子本姓何,苏轼为他取名道潜,参寥子是他的别号苏轼第一次到杭州任职时,就与他相识并一见如故对参寥的诗才,东坡特别赏识,经常与之唱和年后,苏轼到徐州当太守,参寥子前往拜访,苏轼跟他半开玩笑说:“今天你得吟首诗了吧!否则你走不掉。
”当着美女侍从面,参寥子一气呵成:“多谢樽前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此诗一出,东坡为之激赏,参寥子从此名闻海内苏轼移知湖州时,参寥子与秦观前去探望乌台诗案中,参寥子因藏有苏轼的诗,也受到牵连,被责令还俗。
东坡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参寥子又屁颠屁颠跑来看他,一呆就是一年多苏轼贬居儋州时,南荒偏远,参寥子还打算往访,被苏轼力加劝阻才罢这个有才华的僧人,绝对是东坡的“超粉”
道士代表:旅行家吴复古道士吴复古在年龄上,大出东坡30多岁,与苏东坡乃忘年之交吴复古字子野,仕侠乐道,淡薄功名因他举孝廉,宋神宗授皇宫教授,以嘉许其孝心得知他志在山水,又准其所请,赐号“远游先生”从此吴复古辞别妻儿,筑远游庵,成了名道士。
他一生都在云游,且经常与东坡诗词唱和东坡与道学颇有渊源,启蒙老师张易简就是一位道人在东坡仕途坎坷时,吴复古经常出其不意,前往探访绍圣四年,东坡徙谪海南儋州,几乎到了最偏远荒蛮之地而此时吴复古已年逾九旬,仍然不顾年迈体弱,突破路遥险阻,专程赶到儋州探望,令东坡大为感动。
三年后,已97岁高龄的吴复古,再次一路奔波,渡海去儋州拜会,并告诉苏东坡将获赦内迁的消息东坡原以为“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此消息令他喜出望外之后,吴复古随苏东坡渡海北归,陪到雷州才分手得知苏东坡到了广州,吴复古又赶快带几位长老追饯至清远。
第二年吴复古病逝,苏东坡惊闻后,十分悲伤在《祭子野文》中,他大赞吴复古“急人缓已,忘其渴饥;道路为家,唯义是归”
女性代表:钱塘歌妓琴操东坡庞大的粉丝团里,不乏女性粉丝在黄州时,有个叫李琪的粉丝,为求东坡的诗,等了好几年,最后她得到了“东坡四年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相赠,欣喜若狂还有位姑娘。
温超超,得知东坡被贬到她的家乡惠州,就寻上门,常躲在窗外听东坡吟诗然而今天要说的女超粉是琴操,一位钱塘歌妓琴操出身大家闺秀,后因父亲受官场牵连,母亲病亡,家遭藉没而为歌妓16岁那年,她与东坡偶遇于西湖上。
琴操曾抚琴一首,赠予东坡,被好友佛印称为百年难得一闻东坡与琴操有一段参禅的风雅之交,他劝说琴操从良,没想到“一语惊醒梦中人”,琴操竟到玲珑山削发为尼了(“奴也不愿苦从良,奴也不愿乐从良,从今念佛往西方”)。
最初,东坡和佛印还来看她后来宦途远徙,渐没音讯琴操在遁入空门八年后,得知东坡被贬至儋州,以为永无再见之机,她茫然若失,不出数月即郁郁而终,时年只有24岁琴操一朝为妓,终不得入正史民国文人郁达夫曾作诗叹道:“山既玲珑水亦清,东坡曾此访云英。
如何八卷临安志,不记琴操一段情!”
现代头号粉丝:文学家林语堂虽然已穿越千年,但现当代推崇苏东坡的人,不减当世诸如,余秋雨作《苏东坡突围》一文,并称在中国文化史上,最喜欢的文学家是“苏东坡”;台湾的李一冰、四川的刘小川都写过《苏东坡传》,曹正文则有《苏东坡出山》一书,对这位文学巨匠他们都推崇备至。
然而,说到最有影响力的现代“超粉”,当属林语堂1936年,林语堂全家赴美,身边除了一些中文基本参考书外,还带了许多和东坡有关的珍本古籍,在行李中占了很多地方经过十余年的打磨,林语堂于1948年推出了《苏东坡传》,这是一本英文撰写的传记,成为当时西方为数不多专门介绍苏东坡的书。
此书流传甚广,被称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光是在台湾就有好几个中译本林语堂认为,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他用了19个身份来概括自己的偶像,但仍不满意,于是他说:“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东坡的粉丝人数众多、如此“死忠”,我想,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作品,也因为他的人品,尤其是他真性情的为人苏东坡曾对弟弟苏辙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苏东坡过得快乐,“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这种放旷超逸的人生态度,在为人处世、诗文书画中,时时影响着别人。
他的粉丝遍天下,是不无缘故的转自微信公众账号《我爱苏东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