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的由来(大雪节气的由来和风俗视频)新鲜出炉
华韵春秋清风正气贺华诞共赴传统文化之旅
中华小学2023年中华小学校庆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金秋送爽,万里山河披锦绣丹桂飘香,高歌欢
华韵春秋清风正气贺华诞共赴传统文化之旅
中华小学2023年中华小学校庆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金秋送爽,万里山河披锦绣丹桂飘香,高歌欢唱寄深情红色的十月,丰收的十月,我们一起庆祝祖国妈妈七十四岁华诞,一起迎来最亲爱的母校——桂林市中华小学118岁生日!百年回眸传薪火,清风和韵绽芳华。
大美中华,踔厉奋进!莘莘学子,自强不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落实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进一步发挥学校育人主体的作用,树立中华学子的文化自信,挖掘和提升中华小学。
“和美”文化特色内涵,我校拟举行校庆暨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旨在发掘传统文化资源,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教育氛围,让师生在审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走进传统文化,争当传播传统文化的小使者。
活动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周
学习时间:10月20日——10月26日学习方式:在学校公众号学习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学习相关技艺。学习内容:
一、开幕式相关知识学习内容
1.戏曲文化小知识▼滑动查看更多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芭。
中国戏曲由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戏曲在中国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1500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273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桂剧……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广为流传的剧种。
京剧--也称“皮黄”,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西游记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珍品昆曲已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的声腔系统它的剧目丰富,剧本文词典雅华美,文学性较高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
表演细腻,身段动作和歌唱紧密结合,舞蹈性很强
牡丹亭越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全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 祝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
穆桂英挂帅桂剧(俗称桂戏或桂班戏),广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桂剧大约发端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形成声调优美,抑扬有致的桂剧桂剧做工细腻贴切、生动活泼,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
桂剧剧目相当丰富,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
刘三姐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苦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及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希望我国的戏曲传承下去,发扬广大。
2.秋日亲子共探中医药膳养生传统文化知识▼滑动查看更多中医药文化内蕴丰厚,典韵流长自古以来,中医素有“药食同源”的说法,本草做成食物后不仅能让人们得到美食的慰藉,同时使身体得到滋补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基于秋季相关节气的特点,将劳动、中医药、综合实践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中医药膳文化实践平台与知识情境,助力学生提升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药膳知识药膳是将食材与药材结合而制作成的膳食,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称为“舌尖上的非遗”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认识几种中药名称,感知药材功用、形态、效能了解《药食同源》,知道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
亲子共同探究药膳的相关传说轶闻、典籍故事,学习传统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知识
(一)药食同源的起源“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体现了人们在寻找食物中发现了药物,说明了早期食物和药物的界限是模糊的,这种认识也体现在“食医”分工的出现上“食医”“食治”的出现体现了古人对食物治疗功能的认识《说文解字》云:“医,治病工也。
”《周礼·天官》中将食医列为首位“食医”主要掌握调配周天子的“六食”“六饮”“大膳”“百馐”“百酱”之滋味,这与今天的营养师类似,其中疾医主张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疾医”,孙诒让在《周礼正义》注曰:“若今之内科医也”。
可见作为五味、五谷的食物和药物一样发挥着治疗作用
(二)药食同源的常见中药材品种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材名单: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梅、木瓜、火麻仁、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桂、佛手、杏仁、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枣(大枣、黑枣、酸枣)、罗汉果、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枸杞子、茯苓、桃仁、桑叶、橘红、荷叶、莲子、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紫苏、葛根、黑芝麻、黑胡椒、蒲公英、蜂蜜、酸枣仁、陈皮、薄荷、薏苡仁、藿香、玫瑰花、当归、松花粉、姜黄等。
(三)各式进补药膳(推荐)1.无花果煲瘦肉无花果有补气健脾开胃、养阴润肺生津的功效,很适合秋季制作的时候,先将无花果洗净,猪瘦肉切块备用;上述食材一起放入锅中,加五碗清水,煮沸后改为文火煲1.5小时,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
2.椰香淮山排骨汤椰香淮山排骨汤,不但甘甜清香,而且健脾开胃、益气补虚将玉米、淮山洗净切块,排骨洗净斩件焯水,椰子起肉切块,椰子水留起备用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纳入玉米、淮山、排骨及椰子肉,慢火煮1小时,最后加入椰子水煮
5分钟,调味即可。
3.淮山陈皮瘦肉汤秋季养生多以汤水为主,淮山陈皮瘦肉汤理气调中,先准备好材料,瘦肉焯水,淮山切块,水开了后,东西全放进去,煲一小时,放盐熄火就完成了。
4.竹蔗茅根马蹄水桂林的秋季尚存炎热,竹蔗茅根马蹄水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把竹蔗、茅根、红萝卜、马蹄放入开水内煮1个小时,加入小量黄糖,即可饮用。
5.白果莲子炒鸡丁人们常说白果苦,可是白果有敛肺止咳、宁心安神的功效,因此这道白果莲子炒鸡丁是秋季的“良菜”将鸡肉切成小丁,白果去壳,下热油锅爆至六成熟捞出将炒锅烧热,放入油,待油烧至六成熟时,将鸡丁下锅用锅铲划散,放入白果炒匀,熟后倒入漏勺内沥油。
原锅加入少许油,放入葱段,加入料酒、盐,倒入鸡丁、白果、莲子,颠翻几下,起锅装盘即成
6.莲藕排骨汤莲藕排骨汤具有较强的养生和保健功效不仅营养丰富,口感十分清爽,还具有清热凉血、通便排毒、补气血的作用,适合大家在秋天饮用排骨氽水后捞出待用,炒锅置火上,加水,下入排骨、半块生姜、香葱,用大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炖约。
20分钟,把莲藕、排骨及汤汁一起倒进砂锅,再炖30分钟放精盐、胡椒、味精,莲藕排骨汤就完成啦。
二、巧识穴位,妙手养生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教会了我们许多珍贵的知识和智慧。
人体一共有720个穴位人体的穴位隐藏着无穷的奥秘,不仅能够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还能帮助我们诊断疾病通过对穴位的按压,可以及时感知身体的健康隐患,帮助我们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病治病,无病保健如以虎口处的合谷穴为例,正确按揉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对牙痛也有缓解的作用。
此外,按揉前臂内侧的内关穴能够改善气郁、心慌,胸闷,恶心呕吐;嗓子肿痛可按拇指侧的少商穴;而手腕侧的神门穴可以安心助眠温馨提示:同学们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揉按,切忌乱按三、劳动实践:完成一道药膳美食或当一回“妙手神医”。
1.舌尖上的本草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我国有“药食同源”之说,中医药学认为食即药,或是相当于药,但至于如何搭配、烹制才能使疗效达到最佳境地中医药膳就必须在本地气候与环境相适应,寓健康于日常生活之中。
如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气候以亚热带湿润季风为主由于气候和体质的原因,此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喜饮“凉茶”,充分选取具有清热泻火功效的道地药材如雷公根、罗汉果、地黄、白茅根、金银花等作为凉茶的主要原料,制成各种功效的“凉茶”,针对气候潮湿炎热而造成的热症有不错的疗效。
大街小巷都有的滋补盅炖品也是广西人民根据经验或是药膳食谱配方,将药材、食物和调味品放入瓦盅里,炮制出人间至美。顺应自然,制作做出合适本地环境的食物,更意味着对健康的追求。
请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季节气候和地域特点,为家人设计一道药膳吧!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你的制作过程,用A4纸打印出来,每班上交1份作品至大队部参加展示2.小小医生,妙手回春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活动,将神奇的中医文化知识、穴位按摩知识分享给家人、朋友!用。
照片和文字记录你的温馨画面,用A4纸打印出来,每班上交1份作品到大队部参加展示。
二、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内容
1.语文学习活动▼滑动查看更多诗词润身心·廉洁铸师魂——2023校庆语文组飞花令亲子活动方案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可丰富小学生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的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而能够具体呈现此文化的形式之一便是——飞花令。
“飞花令”起源:飞花令是古时候人们经常玩一种“行酒令”的游戏是中国古代酒令之一,属雅令“飞花”一词则出自唐代诗人韩翅《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
古代的飞花令要求,对令人所对出的诗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诗句格律一致,而且规定好的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临场现作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出现的高频字,参赛者能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规定关键字的诗句即可。
活动形式:飞花令
活动规则:1.出示一个关键字,例如“月”“花”等2.参加者背出含有关键字的诗句即可3.对关键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没有限定,只要诗句含有这个字即可游戏组别:一、室内场:五年级亲子擂台赛活动时间:14:30-15:00。
活动地点:阶梯教室参加人员:五年级全体师生、部分家长1.五年级每班派出两个家庭参赛2.小组赛两轮,每轮每班一个家庭参赛,两轮的优胜者进行冠军争夺赛3.小组赛以“秋之令”为主题,第一组各参赛队依次比拼含有“秋、桂、凉、夜”和“风+数字”的诗句。
第二组各参赛队依次比拼含有“菊、山、雨、云”和“月+数字”的诗句4.冠军争夺赛以“清廉令”为主题,参赛双方轮流说含有“清、洁、白、莲、正”等关键字的诗句,说错或30秒内对答不上来的一方失败(每轮可现场求助观众一次),获胜的一方即为冠军。
二、室外场:飞花令擂台活动时间:15:00-16:00参加人员:一至六年级学生、部分家长活动地点:和美苑(1)低年级(1-3年级)说出带有“清”或“廉”的诗句(含有同音字也可以),几年级说出几句即可领取奖品。
(可求助家长一次)(2)高年级(4-6年级)1.两个、四个或六个学生为一组参赛;2.由一名参赛组员从“花、日、月、春、风、云、山、人”中随机抽取一个字作为比赛关键字3.把两人、四人或六人平均分成两队,轮流说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说错或30秒内对答不上来的一方失败(可求助家长一次),获胜的一方领取奖品。
▼滑动查看更多猜廉洁灯谜过清风校庆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和力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使命中华小学的同学们用猜灯谜的方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猜灯谜的起源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民俗文娱活动形式,也是从古时流传至今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把谜语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猜灯谜小窍门灯谜的结构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即“谜面”、“谜目”和“谜底”,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谜面”是条件,也是猜谜者思考的依据“谜目”是限定所猜的是哪类“事物”,是答案所属的范围“谜底”就是答案要想猜出灯谜,要读懂
“谜面”,再锁定“谜目”,接着再动动你智慧的脑筋,或许“谜底”就浮现在眼前啦!活动形式:亲子猜灯谜参与人员:4——6年级学生 部分家长活动时间:10月27日 15:00——16:00活动地点:和美苑猜灯谜游戏规则
:1.细读灯谜下悬挂谜语卡片,知晓谜面。2.根据谜面锁定谜目。3.猜出谜底,如果猜不出,可以求助家长帮忙。4.到兑奖区说出谜面和谜底,猜对就能兑换奖品。
2. 经典诵读▼滑动查看更多《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较代表性的一种它流传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三字经》被誉为“千古一奇书”,一奇,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二奇,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三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
一、活动意义:1.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通过诵读《三字经》《爱莲说》的有关内容,可以实现德育教化的功能,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可强化责任感、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2.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为自己一生的发展奠定扎实的道德根基。
3.让学生养成一种读书的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二、活动主题:吟经典 颂清廉三、诵读内容:《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活动形式(1)《三字经》《爱莲说》集体吟诵(2)经典诵读展示有此特长的孩子展示经典诗文背诵。
参加人员:文学社团学生活动地点:厚壳树活动时间:15:00——16:00温馨提示:1.参加活动的学生穿汉服(汉服自备)2.《三字经》《爱莲说》内容由学校提供3.1——6年级感兴趣的学生、部分家长可以参加。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三字经诵读视频
3.数学学习活动▼滑动查看更多传承文化,快乐数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中国古代人使用的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工具流传至今,例如:“骰子”、“算盘”、“七巧板”、“纸牌”,孩子们利用这些工具来进行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在活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自觉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骰子”起源:骰子(tóuzi),又称色子(shǎi zi),是中国传统民间娱乐用来投掷的博具,早在战国时期就有,通常作为桌上游戏的小道具,最常见的骰子是六面骰,它是一颗正立方体,上面分别有一到六个孔(或数字),其相对两面之数字和必为七。
骰子是容易制作和取得的乱数产生器
“算盘”起源:算盘,起源于中国,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是一种手动操作计算辅助工具形式。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算盘是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
“纸牌”起源:一种说法是由唐代天文学家张遂发明,最初称做“叶子戏”,因为纸牌只有树叶那么大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也有对“叶子戏”的记载,它是由文字游戏发展而来到了元朝,马可波罗来中国游历,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的宫廷里担任官职,和上层知识分子过往甚密,学会了这一游戏。
后来把它传播到了欧洲一开始,它只是贵族们的奢侈品,但是因为它造价低廉、玩法多样,又容易学,很快就在民间流行开来欧洲人根据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对纸牌游戏进行了改进,最终出现了“扑克牌”
活动形式:1.低年级组、亲子组“掷骰子”游戏规则:两人一组掷骰子,点数大者获胜,胜者获得奖品一份亲子组掷骰子,每组孩子和家长的点数和较大一组获胜,胜者获得奖品一份游戏意义:形状规则的骰子,在孩子们面前快乐滚动,孩子们充满期待的却又无法预知结果,在游戏中不仅感受到了掷骰子点数出现的等可能性和随机性,还与伙伴们共享了数学带来的美与乐。
参与人员:1—2年级学生、部分家长活动时间:15:00——16:30活动地点:篮球场中年级组“牌牌乐——24点”游戏规则:两人一组抽出4张牌面,运用四则运算将牌面上的数凑出24(可以使用小括号,每个数字不能重复),先算对者获得奖品一份。
游戏意义:“24点”是一款非常经典的数学游戏,孩子们通过一张张纸牌看到了数学的身影,在玩“数学”的过程中孩子们要不断地尝试、调整、发现,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参与人员:3—4年级学生、部分家长。
活动时间:15:00——16:30活动地点:篮球场3.高年级组“我是小掌柜——速拨算珠”游戏规则:在算盘上拨出指定的数字,拨对者获得奖品一份游戏意义:拨数之前孩子们要了解算盘的结构及流传至今的拨数规则算盘分上、下珠,上珠2颗,下珠5颗;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满五进一”原则:下珠拨够5颗,就可以拨一个上珠,同时将5颗下珠拨回。
孩子们在拨动“算盘”这个古老计算工具过程中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也提醒自己肩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参与人员:5—6年级学生、部分家长活动时间:15:00——16:30活动地点:篮球场温馨提示:活动当天骰子和算盘均由学校提供。
4.英语学习活动▼滑动查看更多我学我说——用英语向世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影响着今日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交往中的角色愈发重要,英语学科对我国培养具有跨文化理解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次校庆活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元素,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通过“中国传统节日、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谚语”等四个方面学习相应的英文表达。
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优秀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奠定基础本次英语活动家长都可参与,希望更多家长参与到英语亲子活动中来各年级学习内容一览表
年级学习内容低年级(1.2年级)传统节日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元宵Lantern Festival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七夕节Qixi Festival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
重阳节Chongyang Festival腊八节Laba Festival十二生肖鼠rat 牛ox 虎tiger 兔hare 龙dragon 蛇snake 马horse 羊sheep 猴monkey 鸡cock 狗dog 猪boar
二十四节气立春spring begins立夏summer begins立秋autumn begins立冬winter begins中年级(3.4年级)传统节日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元宵Lantern Festival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七夕节Qixi Festival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重阳节Chongyang Festival腊八节Laba Festival
十二生肖鼠rat 牛ox 虎tiger 兔hare 龙dragon 蛇snake 马horse 羊sheep 猴monkey 鸡cock 狗dog 猪boar 二十四节气立春spring begins
雨水the rains惊蛰insect awaken春分vernal equinox清明clear and bright谷雨grain rain立夏summer begins小满grain buds芒种grain in ear
夏至summer solstice小暑slight hear大暑great heat立秋autumn begins处暑stopping the heat白露white dews秋分autumn equinox
寒露hoar-frost-halls立冬winter begins小雪light snow大雪heavy snow冬至winter solstice小寒slight cold大寒great cold谚语
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One cannot put back the clock.时钟不能倒转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高年级(5.6年级)传统节日
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元宵Lantern Festival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七夕节Qixi Festival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
重阳节Chongyang Festival腊八节Laba Festival十二生肖鼠rat 牛ox 虎tiger 兔hare 龙dragon 蛇snake 马horse 羊sheep 猴monkey 鸡cock 狗dog 猪boar
二十四节气立春spring begins雨水the rains惊蛰insect awaken春分vernal equinox清明clear and bright谷雨grain rain立夏summer begins
小满grain buds芒种grain in ear夏至summer solstice小暑slight hear大暑great heat立秋autumn begins处暑stopping the heat
白露white dews秋分autumn equinox寒露hoar-frost-halls立冬winter begins小雪light snow大雪heavy snow冬至winter solstice
小寒slight cold大寒great cold谚语The style is the man.字如其人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One cannot put back the clock.时钟不能倒转One eyewitness is better than hearsay.百闻不如一见。
One good turn deserves another.行善积德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Promise is debt.。
一诺千金Reading enriches the mind.开卷有益活动形式:一、低年级(亲子活动):投壶说单词游戏规则:学生能正确读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单词,家长可在旁协助补充,读对一个单词获得1支投壶羽箭,投中者可获奖励,每个学生三次机会。
参与人员:1—2年级学生、部分家长活动时间:15:00——16:00活动地点:小操场二、中年级(亲子活动):投壶说单词游戏规则:学生能正确读出传统文化相关单词或句子,家长可在旁协助补充,读对一个单词或句子获得1支投壶羽箭,投中者可获奖励,每个学生三次机会。
参与人员:3—4年级学生、部分家长活动时间:15:00——16:00活动地点:小操场三、高年级:蒙眼敲锣说单词游戏规则:学生能正确读出传统文化相关单词或句子,读对即可以进行蒙眼敲锣的活动,敲中者可获奖励,每个学生两次机会。
参与人员:5—6年级学生、部分家长活动时间:15:00——16:00活动地点:小操场提前准备:1.学校负责准备锣、锣锤,投壶以及写有单词或句子的纸条2.学生提前做好单词和句子的储备3.英语组准备相关单词、句子范读音频。
5.音乐学习活动▼滑动查看更多汉唐舞蹈与妆容袖舞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舞蹈,优美的袖舞如同书法,在行云流水中,空灵缥缈中,袖舞以特有的方式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水袖[shuixiu]古有"长袖善舞"之说,水袖的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作为袖舞道具的"水袖",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表演艺术它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古典舞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韵味水袖的运用,不仅肢体动作得以延伸,更是扩展了身体的表现力和延伸了内在感情。
通过技法和身体的表现力,体现出"行云流水"般的美感水袖的来历提到袖舞,通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水袖”,“水袖"这个名词源于戏曲服饰,其最早的叫法是“水衣”,随着舞台表演形势日趋丰富的发展,水衣的袖子逐渐变长,变宽,又因袖子舞动的技法日趋丰富,其形态时而如水波荡漾,时而急湍似箭,故称为“水袖”。
舞蹈中最早的袖舞形式为“长袖舞”,早在《史记》中就有“长袖善舞的记载,周代宫廷雅乐《小舞》中的《人舞》有“以手袖为威仪”的记载,“手袖为威仪”即徒手袖舞,这种舞蹈多用于宫廷中贵族的飨宴,因此才有了“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的民谚。
在历朝历代的出土文物、玉器陶俑以及石窟画像中,袖舞的舞姿比比皆是,可见“袖舞"这种表演形式历史悠久,特别是汉,唐时期,史料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隋唐时期也有“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之说,所以“袖舞”就成为了汉唐古典舞中具有独特韵味且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
水袖舞蹈视频教程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花钿.[huadian] 古时汉族妇女脸上花饰,花钿(dian)是古时汉族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即用 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首饰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等制成花形,蔽于脸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
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花钿起源关于花钿的起源,民间流行着许多传说,有人说源于汉代,有人说源于六朝,也有人说源于唐代追溯我国女子在面部描绘或粘贴装饰图案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兴起了,“比如,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女俑的脸上,就点有呈梯形状的三排圆点,河南信阳出土的楚墓彩绘木俑的眼皮之上也点有圆点,这应该是花钿的雏形,所以花钿的起源要远远早于民间所传说的那样,至少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有文献记载的花钿出现在秦始皇时期。唐末马缟《中华古今注》载:“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宫人梳仙髻,贴五色花子,画为云凤虎飞升。”“贴五 色花子”指的就是粘贴“花子”面饰,“花子”即为后来的花钿。
活动形式:1.亲子莲花走秀:家长和孩子各拿上莲花或花伞、团扇,配上莲花背景图,由古筝、琵琶、萧现场演奏进行走秀表演2.亲子体验水袖、稠扇:孩子们穿上水袖的服装,或拿上稠扇道具老师在台下教几个简单的动作,学生跟学,和家长一同上台展示。
3.亲子体验花钿:家长给孩子在额上贴上花钿,让孩子体验汉唐妆容。参与人员:1——6年级学生、部分家长活动时间:15:00——16:30活动地点:出彩舞台
6.美术学习活动▼滑动查看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剪纸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
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在中国南北方的剪纸艺术,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表达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剪纸种类繁多,本次活动以单色剪纸为主,即将纸折叠后剪,展开后可得一种图案或字型
活动形式:以“清廉”为主题的单色剪纸一、材料/工具准备:1.剪纸用纸、铅笔、剪刀、浆糊(学校准备)2.托底用纸(A4深色卡纸学生自备)二、剪纸步骤:1.折纸;2.画图;3.剪纸;4.托裱三、剪纸教程视频:。
https://mp.weixin.qq.com/s/ieJz5XyQ64eMkJWRYvv8nQ?from=industrynews&version=4.1.6.6020&platform=win参与人员:1——6年级学生、部分家长
活动时间:15:00——16:20活动地点:中华廊古法植物拓染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植物拓印是利用植物的纹路,在纸上表现出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甄选当季的树叶花材,从设计、排版到拓印,运用原始的敲击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图案,感受中国传统草木拓印文化魅力,别有趣味。
植物拓印起源从自然植物中撷取原料为衣物染色,称为“草木染”,历史非常悠久史料记载,至少在周朝时,人们就开始用花果的根、茎、叶、皮提取染液了,《诗经》中的“青青子衿”“绿兮衣兮”等诗句里的颜色,就来自天然植物。
《捣练图》卷是一幅唐代的著名绘画作品,作品中表现的是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这幅长卷作品中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其中捣练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植物敲拓染方法利用自然中的花、草、茎叶……等植物進行的植物拓染,有別于其他化学染料,是最自然的、历史最久远、材料最易得、操作最简单的一种染布方式。
植物拓印属于草木染艺的类别,这种技术类似于古老的押花工艺,但只是通过拓印保留花草隐约的痕迹那些美丽又容易凋谢的花朵,通过植物拓印的方法,留下了香味、纹理、色彩、以及那些回忆的画面植物拓印在植物选择上有诸多要求。
植物拓印是一门充满偶然性的工艺同个种类,同一色系的花瓣,也会由于拓印人使用的敲打力度和频率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图案而且有时候结果也并不一定完美无缺植物拓印步骤(古法植物拓染视频教程)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1.采摘花叶植物植物叶片大小可根据学校准备的手帕大小(25x25厘米)而定,无需准备太大的叶片,也不要过小2.植物叶片正面朝下,一定要正面朝下,平铺在布料上,用宽透明胶带固定在布料上,布料下垫一个垫板。
3.用拓染锤均匀敲击植物,使叶片汁水敲打出来,浸入布料关于植物敲拓染的力度:叶片干会难上色,需要重敲多敲;叶片不干不湿,正常力度;叶片太湿会大面积晕染,可以晒一晒脱水后再拓4.解开胶带后,静置几小时,最后。
用明矾水浸泡20分钟即可活动方式:古法植物拓染材料工具准备1.学生自备:(1)花草植物(花草叶片薄些,颜色鲜艳,形状有特点,别人栽种的植物就不要去摘用多少摘多少,不要过渡采集,爱护自然才能享受自然的美好。
请用塑料袋装好叶片,并避免挤压以防叶片受损)(2)圆头剪刀(剪刀上请贴上班级姓名、以免遗失)2.学校准备:拓染锤、透明胶带、纯棉材质布料(学校准备25x25厘米的手帕)、垫板、明矾3.采用亲子活动形式,家长孩子共同完成以清廉为主题的作品。
参与人员:3——6年级学生、部分家长活动时间:15:00——16:20活动地点:中华廊
7.科学学习活动▼滑动查看更多传承文化 趣味科学放风筝、中国四大发明之活字印刷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上千年来深入人心,深受人们的喜爱风筝起源: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清明节节日习俗,是众多传统文化项目之一。
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通信工具,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只有皇宫里才有纸鸢闽南语称风吹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的,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漂浮的制品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竹笛,纸鸢飞上天以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把“纸鸢”改称“风筝”。
现代以风筝、风琴作为统称,包括没有哨子的纸鸢
传统文化——活字印刷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对北宋及北宋之后的文化发展及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这一事迹明确的记载于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其中还有关于活版印刷的流程的描述,对后世研究北宋历史提供了便利。
活字印刷术的由来及意义:毕昇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熟悉并精通雕版技术其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时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则可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
虽然制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正是在这种启示下,毕昇才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放风筝游戏玩法:1.校外亲子活动:学生和家长身着汉服、手执传统文化风筝(学生、家长自备风筝)前往逍遥楼前放飞,家长、老师随行进行拍照、拍摄,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参与人员:部分五年级学生和家长活动时间:15:00——16:00。
活动地点:逍遥楼2.校内活动:学生在校内塑胶跑道处手执风筝(学校的),跑动起来,让风筝飞过头顶参与人员:3——6年级学生、部分家长活动时间:15:00——16:00活动地点:塑胶跑道温馨提示:1.风筝放飞技巧视频:。
https://www.360kuai.com/pc/99c9597430cfc261a?sign=360_c9d797322.风筝图案以传统风筝图案为主,如老鹰、燕子、蝴蝶等3. 参加校外亲子活动的学生请自备水杯。
二、活字印刷项目材料:墨水、墨水盒、刷子(学校提供)游戏规则:一个家庭(一个家长和一个学生)为一组,A4白纸、一次性手套(学生自备),最多十组家庭同时进行活字印刷体验活动,每组限时10分钟,按正确顺序检字并把字模排列整齐、刷墨、铺白纸拓印,成功完成可获得奖品一份。
操作步骤:检字(把字模按顺序排列整齐)→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抹墨汁)→拓印(铺上白纸,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晾干活字印刷视频链接:以下视频来源于小学科学教学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参与人员:4——6年级学生、部分家长活动时间:15:00——16:20活动地点:塑胶跑道
8.体育学习活动▼滑动查看更多一、投壶“投壶“几乎贯穿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整个过程,产生于先秦时期,一直到清末才逐渐消亡。经过长久的发展,投壶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疏到精密的变化过程。
先秦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节之一便是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然而射箭需要宽阔的场地和足够多的弓箭,为了更加方便娱乐,也为了那些确实不会射箭的客人,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既能模仿射箭,又简便易行的投壶便成为了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然而投壶不仅仅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礼仪在先秦至汉代时期,投壶的方法有了极大的改进,但被士大夫们视为一种高雅的活动,规矩刻板的成分居多,竞技娱乐的成分较少汉代之后,人们不断对投壶的各个方面进行变革,增加其趣味性和娱乐性,尤其是投壶竞技的花样日益丰富,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玩法!。
游戏规则:家长与孩子每人3支箭,共6支箭总计投中4枝或以上即可获得奖品参与人员:1——4年级学生、部分家长活动时间:15:00——16:30活动地点:双百石附近二、蹴鞠蹴鞠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又名“蹴球”、“蹴圆”。
“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类似今日的足球史料记载,蹴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2004年7月15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国际足联和亚足联公开宣布,中国是足球运动的发源地,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山东淄博临淄地区的蹴鞠。
蹴鞠经过不断创新改革,无论男女老少,都能享受其中一开始是在汉代获得较大的发展随后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又从元明时期开始走向衰弱,而清代主要在民间流行其玩法多样,趣味性很高也多种多样,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游戏规则:1.每组家庭或个人,距离球门2米,用脚把蹴鞠踢过“风流眼”每人在1分钟内踢进3个或以上蹴鞠,可获得奖品参与人员:5——6年级学生、部分家长活动时间:15:00——16:30活动地点:双百石附近。
活动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日
1.知识小讲座活动时间:10月27日上午地点:阶梯教室活动内容:秋日亲子共探中医药膳养生传统文化知识2.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活动活动时间:10月27日下午活动要求:建议全校师生、参加活动的家长当天穿汉服参加体验活动
活动地点:中华小学操场活动内容:
一、活动开幕式
1.校长致开幕词2.节目展示:节目1:传统文化之十二生肖展示:民族兔开场舞《福气要到来》节目2:清廉诗词吟诵节目3:曲韵悠悠颂清廉节目4:古风古韵奏响清廉曲:古风民乐弹奏+师生民族传统服饰走秀
二、传统文化活动体验
(一)文风1.猜灯谜2.飞花令(二)理韵1.掷骰子2.牌牌乐——24点3.我是小掌柜——速拨算珠(三)吟诵1.诵读《三字经》《爱莲说》2.经典诵读展示(四)当传统遇上“ENGLISH”1.英文讲述传统节日单词
2.英文讲述十二生肖单词3.英文讲述谚语(五)汉乐1.贴花钿2.水袖舞(六)丹青1.剪纸2.古法拓染(七)精武1.投壶2.蹴鞠(八)格术1.放风筝2.活字印刷术
活动三、悠悠童言颂传统
活动时间:10月28日——11月3日同学们,经过学习和体验活动,相信你们对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请把你的收获和感悟用文字或绘画(导图)表述出来,并交给班主任老师各班级于11月3日前,推荐2份交到学校大队部参加展示。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们,愿你们在学习周里,通过文中的学习链接,或者是自行查找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收获到新的知识,并在体验日当天,选择自己喜欢的2-3个体验活动进行体验,有奖品哦!!!
作者:中华小学编辑:刘 燕审核:刘 薇
桂林市中华小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