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探索世界的网站(地理探索世界)满满干货

2023-09-12Aix XinLe

欢迎转载转发分享\x0a谭老师地理工作室\x0a每日每篇精品推文

探索世界的网站(地理探索世界)满满干货

 

欢迎转载转发分享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每日每篇精品推文全球气候变暖,可以说是现如今气候问题已经成为最大的问题,然而很多人却对这种变化并不敏感,没有太多感觉因此,国家地理杂志向全球摄影家征稿,分享了他们拍摄到的能证明全球气候变暖的18张照片。

去年11月初,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市召开的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展示了这些照片

1、美国阿拉斯加北部东北海岸易物岛(Barter Islands),一头孤独的北极熊蜷缩着与卡克托维克(Kaktovic)当地居民交谈得知,该地当时气候反常来了一次暖冬,雪来的比往年晚,这直接会影响北极熊的猎食和种类繁衍。

2、印度尼西亚出现了大量的海葵白化现象,通常情况下人们会看到珊瑚白化,而海葵白化则是因为海水温度不断上升的结果。

3、因为气候越来越暖,水果的成长周期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果农们为了选种,把劣种的掉在地上的橘子扔到荒郊野外不料动物们发现了这一“秘密水果储藏点”,纷纷过来觅食夏季越来越干旱少雨,导致很多动物们一改往日的习性,比如狒狒和疣猪也在吃,而它们往往在夜间极少进食。

4、在南极罗斯岛(Ross Island)附近,浑身滚满雪的海豹散发着伤感的情绪,它身边的冰层由于气温上升正在大量地断裂。

5、冰岛斯维纳冰川(Svinafellsjokull)的一个冰洞图中人物Hanna Petursdottir经常来这里观察冰洞的变化由于气温连年上升,冰的融化量逐年上升,导致冰洞越来越大,过去15年覆盖冰洞的冰层消失了12%。

6、鸟瞰柬埔寨被洞里萨湖(Tonle sap lake)包围的水上浮村(Chong Kneas)。该地因为气温升高导致降雨模式改变,洞里萨湖原有的生态面临着严重威胁。

7、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名男子在座落在美国内华达山脉里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里钓鱼。由于气温升高而又没有降雨的补给,湖面面临着干涸的危险。

8、俄罗斯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Franz Josef Land)。全球气温升高破坏了该地区的食物链,北极熊越来越难以捕食,只能不断侵入人类的领地。当地居民普遍养狗来抵御北极熊的威胁。

9、挪威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摄影师发现了一头北极熊的尸体虽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这头北极熊到底是因为衰老而自然死亡还是饥饿致死,但根据它还完好的牙齿判断它死于饥饿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了北极熊的族群繁衍。

10、美国旧金山东湾的魔鬼山(Mount Diablo),看上去好像火山爆发,其实这是熊熊燃烧的山火照片摄于2013年9月,当时整个加州正在遭遇由于气候变暖造成的旱灾,这也导致加州的森林火灾由于干旱此起彼伏。

11、意大利南部城市卡拉布里亚(Reggio di Calabria),垃圾堆积如山,周围居民不得不对垃圾山作焚烧处理。废弃物的掩埋会导致沼气等温室气体排放,会进一步加剧臭氧层空洞的增加。

12、印度西孟加拉(West Bengal)地区的恒河三角洲某村镇,一名居民正在看着家园被潮汐淹没。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该地会逐渐被大水吞掉,而且因此造成的“气候难民”会越来越多。

13、伊朗Zagros地区。大量被砍伐的木材正在被装上卡车。Zagros由于人为的破坏已经消失了30%。

14、以色列某地,由于旱灾的蔓延,当地的渔民不得不用蓄水鱼塘的水,以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

15、东格陵兰岛,一名叫Angani的因纽特人正在雪地上挖洞捕海类动物。冰层的融化速度逐年加速,Angani或许在未来不能再这样捕鱼以供养全家人的生活。

16、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Anchorage),冰层的覆盖面越来越小。

17、美国福尔瑟姆湖(Folsom Lake),干涸的湖面。该湖的湖水也供当地居民饮用和用来发电。但现在85%的湖水蒸发消失,体现了整个加州地区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演变。

18、新加坡某工厂排出的滚滚气体遮天蔽日。19、也许对于全球气候变暖很多人都还没有太多直观的感受,但相信看到这些照片,应该也能感受到一些吧。砖家发现了全球变暖的最新证据。

20. 仅仅3年,加利福尼亚的奥罗维尔湖就几乎完全干涸了。

21.阿拉斯加的皮德森冰川,100年前后对比

22.美丽的维多利亚瀑布变成了一条小溪。

23.世界各地的城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洪水。

24.由于气候变暖,2019年8月,冰岛“OK冰川”宣布死亡

25.气候变化导致大堡礁新珊瑚减少了89%

26.整片的冰川变成水

27.仅仅6年的时间,阿库利奥湖就消失了,就像它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28.南非,名为“Theewaterskloof”的大坝,现在也没了

29.阿拉哈巴德恒河的洪水使人们无家可归。

30.乌尔米亚湖已经变红,即将干涸。

31.世界各地的森林都在燃烧,这是亚马逊发生的事情

32.这是澳大利亚发生的事情

33.密西西比河的洪水淹没了整个城市。

34.格林内尔冰川现在几乎不能被称为冰川了。

35、左图19世纪90年代的谬尔冰川,右图2005年的谬尔冰川。

36、左图1986年的冰岛第四大的冰盖Myrdalsjökull,右图2014年的冰岛第四大的冰盖Myrdalsjökull。

37、左图1972年的阿根廷森林,右图2009年的阿根廷森林为了人民和经济的大力发展,大片的树林被砍掉,树林就是地球之肺,没有了他们,我们以后还怎么生活呢?是时候该关注我们的世界了,让世界不再布满灰霾

38、左图1989年的咸海,右图2014年的咸海。难以想象,曾经那么宏伟的咸海,现在却变得这么微小,仿佛再过不久它就会从地球上消失。

但大多数研究气候变迁的科学家相信,全球变暖正真实的发生着,并动员国际社会去阻止它的发生,因为环境的快速变化,太容易在人类社会中引发动荡不安了但是否能阻止,很难保证,尤其像美国这样的大国,根本不理睬这事情,就更是困难了。

从大气变暖、冰川融化、苦苦挣扎的北极熊以及即将开建的新航道等方面,通过9幅可视化图片,为大家介绍气候变暖给北极带来的变化虽然地球的平均温度在缓缓上升,但北极地区变暖的步伐则要快得多——甚至快两到三倍最近的研究也表示:至少4.4万年以来,上个世纪里北极的夏季平均气温达到最高。

地图和视觉化数据分析清楚地告诉我们:全球变暖并非谎言2012年,海冰全年平均范围比1979年缩减了330万平方公里今年年初,冬季海冰面积又缩小了160万平方公里,达到历史最小像这样的数字就已经够让人担心的,但信息转化为地图和图表之后,问题就显得更严重了。

这是从1979年至2009年,北极冰川的范围缩略图上图展示的是从1979年至2009年上半年的每个月,北极海冰的范围从上到下,每一行显示了从1月至12月,海冰面积缩减又再次扩大的过程从左至右,可以看到结冰量每年在慢慢变少。

海冰范围在一整年里会有所波动,但从1979年至2016年,整体趋势是在变少2016年12月6日NASA的地球气象站发布了这个动态图表,这是海冰范围的另一种可视化结果从1979年至2016年,整个呈缓慢而又稳定的下降趋势。

2012年,夏季海冰的面积降至历史最低点,明显小于任何一年海冰面积已经连续三年创下历史新低

这四张北极地图展示了海冰的变化情况。上图的最后一张地图上,白色部分是从2012年开始北极形成的多层冰,划线部分是海冰的最大范围。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1979年以来,每天北冰洋海冰体积大小用PIOMAS重新描述,产生了一个线条向内旋转且不断缩小的图片 这张动态螺旋图用以展示从1979年至2016年之间,北极海冰体积变化情况由于海冰的季节性波动,这个螺旋图向一侧倾斜,但整体趋势很清晰。

红色的地方代表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的平均气温高于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气温的地方北极发生的所有变化全部都源于气温上升上图展现了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的北极表面温度,并和此前30年的数据进行对比,显示出变暖的幅度。

和地球上的其他地方相比,北极变暖的速度要快两到三倍造成这种差异最大的原因之一在于北极的反馈环亮白色的冰比深色的海水反射的太阳辐射更多,而气温上升导致海冰融化,更大的海洋表面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区域温度上升,从而导致更多的冰融化。

红色是2000年至2014年太阳辐射吸收的增加情况在深红色对应的地方,反射性强的海冰已融化成了颜色更深的海水上面这张图片显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增加最多的地方:阿拉斯加、加拿大的育空地区和西北地区以北,即波弗特海。

在这里,海冰的损失尤其明显,减少量达50瓦每平方米

在北极的大部分地方,生长季变得越来越长北极的气温上升意味着生长季的时间更长、植物更茂盛上面这张地图显示的是从1982年至2012年,生长季高峰期植被的变化情况在北极,由于散布着更高的灌木和树,几乎整个苔原都变绿了。

我们现在仍不清楚,从长远来看苔原植被的增加会对冻土造成怎样的影响,但永久冻土会造成未来气候变暖

在北极,生活着19个北极熊亚种群其中一些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更早生态系统受到威胁,食物链顶端的大型动物常常能代表代表所有动物面临的困境;在北极,北极熊正扮演了这样的角色正如上图所显示的,在北极,生活着每一个北极熊种群都面临着不同的环境挑战。

其中四种北极熊的数量在下降,五个相对稳定,只有1个在增长还有剩下的一半,尚未得到足够的数据

上图预测了未来几十年里,温室气体低排放(左)和高排放后,将会开放更多路线,许多类型的船只得以航行更长的时间随着北极海冰消退,开放水域将增多,船只航行的机会也会变多在未来几十年内,北冰洋将成为货船往来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捷径。

上图显示的是可能开放的路线,其中有针对海冰的内置保护措施(粉色)和定期航行在开放水域中的船舶(蓝色)左边是温室气体排放量较低的情况,右边则是高排放可以看见,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海冰消失后,航线开始向直线靠拢。

新研究预测,低排放情况下,到本世纪末,北极每年将开放4到8个月;高排放的话,则是10到12个月不过也有一个好消息:研究人员指出随着航线缩短,船舶的排放物也会减少地球并不是恒温的虽然我们现在一直提到全球变暖,可实际上,地球的温度从来就不是恒温的,略微对地球大历史有了解的人就会知道,地球会经历大冰期以及间冰期。

甚至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曾经是一个被冰雪覆盖的雪球

如果你对地球大历史不了解,但对中国历史有了解,你也会发现,我国明清时期经历过一场小冰期,据《广东通志》记载: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冬,广东 琼州府万州雨雪明武宗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冬,广东 潮州 陨雪,厚尺许。

广东琼州府是现在的海南地区,海南地区位于热带,而在热带居然都下雪,可想而知当时的气温有多冷。

但是在唐代时期,地球又处于温暖期,著名的例子就是杨贵妃爱吃的荔枝,并不是种植于广东的荔枝,而是种植于四川我们知道荔枝是热带食物,而如今的四川并不适宜荔枝生长,因此可以得知在杨贵妃生活的时代,气候比较温暖炎热。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地球的温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着自己的变化规律那么,这个变化规律是什么呢?地球的冰期与间冰期虽然我们常说是人类的活动导致地球变暖,然而你仔细想想,唐朝时期明明人类总人数没有现在多,科技没有现代发达,排放二氧化碳含量也没有现在高;。

那为什么唐朝时四川都可以种植荔枝树呢?其实,影响地球温度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太阳黑子活动的频率、火山爆发的强度与频率、地球植被的多与寡简单来说就是,太阳黑子越多,地球温度越高;火山爆发时的火山灰会大量撒入空气中,造成太阳光线照射不到地球表面,因此地球会变冷;地球植被变得过多,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够,地球也会变冷。

人为因素也是其中之一,随着工业活动的兴起,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含量显著增加但目前来看,地球温度主要取决于太阳黑子变化受以上几种因素影响,地球分为大冰期和间冰期,冰期大概10万年轮回一次,最近的一次位于1-2万年前的第四纪大冰期。

两个大冰期之间是间冰期,间冰期相对于大冰期而言温度稍高,更适宜我们生存不过即使在间冰期期间,温度也会分为小冰期与温暖期最近的一次小冰期开始于15世纪,结束于20世纪初,在我国刚好处于明清时期,因此也被称为明清小冰期。

有科学家认为,明朝的灭亡与小冰期有关,这是因为小冰期气温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大量灾情爆发,不利于国家的稳定。而满族人生活的地方更冷,为了生存,不得不南下,因此加剧了明朝灭亡。

而我们目前正是生活在温暖期,小冰期已经持续了大概200年有科学家预测,大概20-30年之后,会出现下一轮小冰期据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已经研究出了一套太阳活动的周期模型,该模型可以模拟出太阳活动变化的规律,因此可以预测未来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线总量,再根据计算,可以得出未来地球温度变化规律。

据该学会声称,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左右,太阳黑子减少60%左右,因此,地球温度很可能会下降,进入小冰期还有,科学家扎尔科夫研究发现,太阳活动将在2020年达到顶峰,这也意味着之后太阳活动会下降,地球温度也会下降。

不过,具体数据还需要更详细的数据报告无论是英国皇家天文学会,还是扎尔科夫的数据报告,都显示地球还未继续升温一段时间,因此全球变暖并不是骗局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随着人类活动日益频繁,未来也说不准人类活动会影响地球温度到什么程度,因此,现在说全球变暖是骗局还为时过早。

通过对比包含冰芯的大气样本与近期直接测量数据,研究表明,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幅上升(来源:Vostok冰芯数据/J.R.Petit等;NOAA卫星Mauna Loa二氧化碳记录)地球的气候一直在变。

过去65万年间,冰川经历了七次周期性的往复运动最近一次冰川期止于距今约7000年前,标志着现代气候时代——以及人类文明的到来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运行轨道的微移影响着地球接收的太阳能总量科学证据表明,地球气候确实在变暖。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当前,全球变暖这一趋势意义重大因为在过去的1300年间,全球温度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在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地球轨道卫星以及其他技术进步在全球范围内收集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质与气候数据,使科学家们得以纵观全局。

这套收集多年的数据,揭示了地球气候演变的诸多信号19世纪中期,人们发现了CO2等气体具有吸热性这些气体会影响大气中红外能量传输,这也是NASA多台仪器的科学依据毋庸置疑,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会导致地球变暖从格陵兰岛冰川、南极冰川和热带山地冰川中提取的冰芯显示,地球气候会随温室气体浓度产生相应变化。

结果还表明,过去在很短的时间内气候就会发生巨变(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说,大约为数十年,而非上百万年甚至千万年气候变化证据确凿:海平面上升

马尔代夫共和国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全球海平面在上世纪上升大约17厘米(6.7英寸)。而在过去十年内,该数据为上世纪的近两倍。全球气温升高

三个主要的全球气温重建模型显示,自1880年以后地球变暖自20世纪70年代起,变暖现象集中高发:20个温度最高的年份出现在1981年以后, 10个气温最高的年份出现在过去12年间尽管在本世纪初十年中太阳能量输出减小,导致2007-2009年间罕见的太阳活动极低期,地球表面气温仍在持续增加。

海水温度升高

海洋吸收了大部分增加的热量。1969年至今,海洋上层700米(约2300英尺)海水温度增加了0.302华氏度。冰盖萎缩

格陵兰冰盖融化的雪水格陵兰岛和南极的冰盖大幅减退NASA重力反演和气候实验(GRACE)数据表明,在2002年到2006年间,格陵兰平均每年失去150至250立方千米(36至60立方英里)的冰川;南极在2002到2005年里失去了152立方千米(36立方英里)的冰川。

南极海冰面积缩小

2007年南极冰川面积达到最小值过去数十年,南极海冰的面积和厚度都在急剧减小。冰川退缩

从太空中看乞力马扎罗(Mount Kilimanjaro)山顶的积雪正在消失几乎全球各地都出现冰川退缩的现象——包括阿尔卑斯山脉(Alps)、喜马拉雅山(Himalayas)、安第斯山脉(Andes)、落基山脉(Rockies)、阿拉斯加雪山(Alaska)以及非洲(Africa)。

极端气候事件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美国境内高温事件的记录不断增加,而低温事件趋于减少。此外,美国的强降水天气也在增多。海水酸化

自工业革命开始,表层海水酸度增加了约30%。这是由于人类活动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CO2,而其中一部分CO2被海洋吸收。其中上层海水吸收的CO2每年增加20亿吨。积雪覆盖面积减少

卫星观测结果显示,在过去的50年里,北半球春季积雪覆盖面积减少,并且融雪时间提前天气真的变化多端、难以预料吗?地球大气层的状态或许每个小时都在改变,但数千年来,地球的全年气候一直保持稳定,年均温度变化不超过1°C。

地球表面积有71%被海洋覆盖,淡水资源只占其中的3%。而这之中的绝大多数,都被封存在冰层或地下蓄水层中。陆地动物所赖以为生的淡水,全靠天气的作用才能得到利用。

《完美星球》(A Perfect Planet)第三集“天气”将于1月18日21点登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与腾讯视频,讲述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动物们如何适应不同的天气变化本集看点见证地球上规模最大的哺乳动物聚集现象之一

首次拍摄到尼罗鳄从水中跃出捕食洋红蜂虎首次拍摄到洋红蜂虎巢穴坍塌的场景在戈壁寻找世界上仅剩的野生双峰驼目睹圣诞岛红蟹染红海滩探访亚马孙巨型侧颈龟全球最大繁殖地每过一秒,就有超过1300万吨的水从海洋中蒸腾而起变成云,再凝聚成水滴落回地面。

由于地球自转和盛行风向影响,淡水的分布并不平均,因此形成了多样化的物种和栖息地每年10月的降雨,给赞比亚的一小片森林带来了巨大变化1000万只非洲草色果蝠从数千公里外同时抵达,享用超过30万吨水果这场仅持续12周的盛宴,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哺乳动物聚集现象之一。

在亚马孙河流域,年降水量可达3000毫米。当洪水袭来,生活在地下的火蚁不得不紧急“搬家”。它们用身体组成“方舟”,漂流数周,寻找新的觅食地,等待洪水退去。

大雨过后,裸露的沙洲变成了巨型侧颈龟的理想“产房”。幼龟从沙子下破壳而出,赶在水位上涨前离开河滩;但并不是所有的小家伙都能幸运活下来。

季风带来的降水,促成了圣诞岛上的一大壮景——5000万只红蟹趁着涨潮产卵。四周后,孵化的小红蟹使整片海滩都变成了红色。

但潮湿的风并不会吹到每一个地方。南非的沿海沙漠年降水量不足70毫米,生活在这里的大足短头蛙,白天躲在沙丘里,夜晚出来觅食多汁的白蚁,在浓雾中为皮肤补水,同时寻找心仪的伴侣。

而在蒙古的戈壁沙漠,液态水根本无法存在。世界上最后的1000头野生双峰驼,就生活在这样极寒干燥的环境中。它们能嗅到50公里外的水汽,靠来自西伯利亚的降雪摄取水分生存。

在另一些地方,雨季和旱季的交替更为明显。例如赞比西河中游的维多利亚瀑布,雨季达到高峰时,每秒有5000吨水从倾泻而下。而当雨季结束,瀑布干涸,就像是有人关上了水龙头。

旱季时节,赞比西河的主要支流——卢安瓜河——逐渐变成水塘,吸引了众多“访客”。数百万只红嘴奎利亚雀赶来喝水,洋红蜂虎在裸露的沙堤上筑了6000个两米深的巢。

但数千年来周而复始的现象,已经开始出现异常据估计,近年来,维多利亚瀑布的水量减少了一半;创纪录的高温和近40年最为稀少的降水,在非洲部分地区造成了百年一遇的严重旱灾;曾经稳定的气候愈发多变,极端天气愈加频繁。

依赖干湿季交替而生存的动物们,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这仅仅是因为全球气温上升了1°C如果气候变化持续处于失控状态,到本世纪末,气温可能会上升5°C可想而知,那会对我们的天气造成怎样的影响……而地球上的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又将迎来怎样的剧变?寒假在家,同学们空闲时间可适当观看这部纪录片《完美星球》放松哦~。

先来过个瘾全球变暖的终极影响会怎样?很多全球变暖的话题中,都将一个熊熊烈火的地球作为封面图,预示着未来地球将陷入万劫不复,地球生物将荡然无存,但其实对地球没啥影响,简单的比喻就是地球就是一个超级房东,房客是人还是动物,对它没啥差别,这个比喻的意思就是,地球仍然生机盎然,但上面有没有人类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卡尼期洪积事件关于未来我们不敢瞎说,但历史终归可以借鉴,在2.34亿到2.3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代,发生过一个地球历史上都罕见的事件,三叠纪早期地球还是一片盘古超大陆,地球上已经形成了大陆生态,各种动物安居乐业!

但一个偶然性事件打破了平衡,泛大洋上的兰戈利亚火山(位于今加拿大境内)爆发了,持续喷发了大约500万年,你说这大煤气灶把整个地球都烧热了吗?其实并不是,而是它喷出了天文数字般的二氧化碳!

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是强温室效应气体,而数百万年的喷发累积的温室效应是极其恐怖的,所以接下来几百万年里地球一直在下雨,连内陆沙漠地带也开始下雨,地球大陆性生态彻底崩溃!

赤道地区的洋面温度高达40摄氏度,连洗澡都觉得烫,生物只能在数百米水下或者中高纬度才能存在,但不要以为当时只出现了大灭绝,而是生物更替,当时占领全世界的是鸟鳄、喙头龙、二齿兽和水龙兽,等几百万年大雨下完之后,全部变成了到处跑的恐龙!

这是一次生物大洗牌,早先的生物无法适应新的温暖湿润的气候,纷纷灭绝,取而代之的是适应能力超强的各种恐龙,可以说是卡尼期洪积事件造就了恐龙!一键搜你感兴趣的热门文章

声明:文章素材来源网络,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由于微信改版,打乱了发布时间,为了保证大家及时看到推送,可将“谭老师地理工作室”设为星标

)获取更多学习资源请点击【阅读原文】为了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的更多精彩推送,请四连点击: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探索探索世界的网站(地理探索世界)满满干货

2023-09-12Aix XinLe197

探索世界的网站(地理探索世界)满满干货欢迎转载转发分享\x0a谭老师地理工作室\x0a每日每篇精品推文…

科学科学知识小故事视频(科学知识小故事书籍)速看

2023-09-12Aix XinLe141

科学知识小故事视频(科学知识小故事书籍)速看聚焦中国科技创新,揭开一段令人瞩目的故事。"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中国的技术绝对不可能比我们还先进!”曾有人如此嘲讽着,却未料到,技术…

科学科学知识小故事视频(科学知识科普小故事)新鲜出炉

2023-09-12Aix XinLe173

科学知识小故事视频(科学知识科普小故事)新鲜出炉边看故事边学知识,孩子看一天也停不下来…

科学科学知识小故事视频(科学知识科普小故事)太疯狂了

2023-09-12Aix XinLe88

科学知识小故事视频(科学知识科普小故事)太疯狂了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奥本海默》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它不仅展现了奥本海默作为一位杰出科学家的成就,也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探索探索世界的网站(迷你探索世界)怎么可以错过

2023-09-12Aix XinLe65

探索世界的网站(迷你探索世界)怎么可以错过迷你世界新宇宙版新增了众多的全新道具,这些道具大多数跟宇宙有关,今天跟大家讲讲迷你世界新宇宙版中你必须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