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学》期刊(探索科学期刊论文认可吗)全程干货
“生命与科学之美”科学实践夏令营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动物博物馆重点打造的科学探索品牌课程,以培养科
“生命与科学之美”科学实践夏令营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动物博物馆重点打造的科学探索品牌课程,以培养科学素养为核心,依托中科院高端优质的科普资源,秉承“问题比答案更重要”的教育理念,带领学生走进中国最高的科学殿堂,与一线科学家面对面,重在推进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激发中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掌握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探究实践,做到学思结合、寓教于乐,自觉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科技自信自立、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演化、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动物博物馆,西南地区最大的动物专题博物馆在这里,你能跟着科研大牛了解动物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在这里,你能亲临科研现场,动手参与科学实验;。
在这里,你能学习到最专业的动物标本制作流程;在这里,你能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这里,你能体验到平常无法体验到的经历;在这里,和同伴们一起研究讨论动物学未解之谜;在这里,我们为您搭建与学术“大牛”双向交流的桥梁。
“探寻生命与科学之美”夏令营,让你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科学探索暑假夏令营目标:熟悉动物的鉴别特征、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及生存现状了解昆明动物研究所科学家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作,体验科学的奥秘领略科研学者风范,崇尚科学家精神。
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启迪科学认识,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研究的精神夏令营收获:科学素养的提升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由昆明动物博物馆颁发的夏令营实践结业证书表现优异者可获得在研究所实验室的实习机会。
优秀学员的科学报告将会发表在新媒体平台KIZ一、师资队伍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王宽诚人才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候选人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
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云南省自然科学奖特等奖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入选者中国科学院技术能手云南省十佳科普主播KIZ二、课程亮点NO.1探索科学方法 “科研牛人”都在想什么、做什么?科学家讲述研究背后的故事,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的进展和意义,聆听科研大牛的成长经历和科研历程,与领域一线科学家面对面交流,了解动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领略科研学者风范,学习科学家精神。
NO.2 探访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了解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研究 走近国家重大基础设施,该设施是灵长类基因组计划在灵长类进化遗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依托的重要设施,具备灵长类实验动物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生产和管理能力,实现灵长类动物表型与遗传高通量、连续性、精准性研究,为疾病治疗、医药研发、动物育种等领域提供重大支撑。
跟随研究专家的脚步,了解揭示灵长类生命科学奥秘的国际先进大型综合研究设施,了解灵长类动物的驯养繁殖、保育和研究实验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灵长类实验动物中心繁殖成功的滇金丝猴NO.3探究科学实验 基因是生命能够不断传承的关键,基因不仅仅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复制,也是生物进化的历史线索在我们每个生物的身体中都有这样一座小小的基因博物馆,通过基因比对,可以厘清不同种近缘生物的亲缘关系,确定它们种间分化发生的大致时期,以及把握物种演化的脉络,科学家还能够根据过去的物种进化轨迹进一步预测地球上生物未来的进化方向,为人类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动物和人类基因组的相似性吗?你知道基因是如何提取出来的吗?带着好奇心,你可以体验提取、鉴定动物组织的DNA,学习科学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数据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等在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纯的大鲵野生种群综合形态学和遗传分化证据,研究人员将其描述为一新种——江西大鲵Andrias jiangxiensissp.nov
.基因组水平数据分析支持江西大鲵遗传分化显著且未受到其他省区大鲵的杂交污染 你可以操作大鲵监测追踪模拟实验,了解如何系统收集物种的基础生物学和栖息地生态学的资料,科学家如何通过监测的基础研究数据来评估濒危程度,从而制定相应保护行动计划的。
NO.4 探访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多样性大型仪器区域中心、野生动物细胞库
走进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多样性大型仪器区域中心、野生动物细胞库,你可以操作神秘的科研仪器,观察显微镜,看染色体、细胞、昆虫复眼等,了解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熟悉前沿科学研究方法NO.5探索标本制作
解密标本制作探究式学习,标本制作技术能手教你制作动物翻模标本,你将零距离接触动物标本制作这个鲜为人知的行业、熟悉认识常用的标本制作和美化工具,掌握翻模和上色技术,亲手制作灵长类动物翻模标本。
NO.6探秘“动物王国” 探秘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收藏量最为丰富的动物专题博物馆昆明动物博物馆,近距离接触珍稀动物标本,熟悉动物学专业知识馆内收集和保藏了采自10多个国家和我国33个省区1200个县的95万余件动物标本,为全球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科研支撑。
NO.7探寻动物学研究背后的支持深入昆明动物研究所标本库,沉浸式体验在标本库工作的科研日常,了解鸟、兽、虫、鱼、两栖爬行等不同类群标本的基本保藏情况,掌握标本的采集、测量、记录和保存方法。
KIZ三、课程安排
探寻“生命与科学之美”—暑期科学实践夏令营第二期 报名通知一、报名时间:即日起至7月14日二、活动时间:2023年7月19日至7月21日三、活动地点: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龙欣路17号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宝花路)、昆明动物博物馆(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32号)四、报名要求:招募对象:13岁-18岁可以单飞的初中生或高中生(也可家长陪同,费用自理)报名链接: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扫描二维码报名联系方式电话:13888521800联系人:孙老师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 五、费用说明:2780元/人(大小同价)【付款方式】:1. 现场缴费(昆明动物博物馆售票处)2. 对公转账。
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账号:137200427067开户行: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费用包含】:1. 课程设计费、科学家授课、专业导师指导费2. 夏令营物料费、实验材料费、门票、场地、设备使用费
3. 交通:大巴车,往返授课地点4. 餐饮:活动期间正餐5. 住宿:准五酒店(3晚)6. 全程意外保险【组团优惠】:3人及以上同行每人优惠100元(需在报名时填写同行伙伴姓名方属有效)【费用不含】:参与者到达活动地点的往返交通费,营期期间个人产生的其他费用,参与者活动集散前后的费用。
师资团队
吴东东
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昆明动物博物馆馆长长期从事灵长类进化遗传与发育、家养动物环境适应的遗传机制研究,先后荣获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云南省自然科学奖特等奖和一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项。
李松
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以小型兽类为研究对象,运用宏观分类学研究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方法,探讨物种演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主编《中国动物志》第四卷,主持和参与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基础专项、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重大项目等。
刘振
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以非模式动物为研究对象,结合比较基因组学、进化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适应性复杂性状起源和演化的分子遗传机制。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Science,ScienceAdvances,PNAS,Current Biology,Cell Research,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优秀青年基金以及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王明山
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主持和参加过多项国家级和中科院项目,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Cell Research、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National Science Review和BMC Biology等期刊共发表30余篇论文。
获得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中科院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等奖励
吕龙宝
中国科学院昆明昆明动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主任,中科院关键技术人才、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长期从事非人灵长类、树鼩、大小鼠等实验动物的基础生物学、动物模型、动物实验关键技术及树鼩实验动物化研究及管理工作,树鼩近交品系培育至子7代。
目前主持省部级项目5项;已获授权专利15项,主编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定10项;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12部;主持完成15个资质的认证/可,其中包括国际AAALAC认证,全国首家通过实验动物机构的CNAS认可,并以昆明动物研究所作为全国示范基地,行业内具有引领作用。
佴文惠
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昆明野生动物细胞库(昆明细胞库)主任长期从事动物的染色体进化研究和动物遗传资源的收集和保藏工作主要利用染色体显带和比较染色体涂色等技术,开展一些动物如灵长目、食肉目、鳞甲目和翼手目等动物类群的基因组多样性及其起源和演化研究,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
荣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二项和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
柴静
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动物多样性演化、珍稀濒危动物保护遗传学等研究工作基于保护演化生物学研究手段,以中国大鲵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探究就地保护、人工繁育及放流等策略对濒危物种保护带来的影响。
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曾在PNAS, Science Advances, Science Bulletin, Zoological Research等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11篇。
刘奇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主要研究蝙蝠独特的适应性性状的遗传机制,包括旧大陆果蝠快速将血糖的机制,扁颅蝠“小头症”进化以及蝙蝠飞行和高频听力的发育机制从事猪尾鼠回声定位行为验证及遗传机制的研究,通过整合行为学实验,解剖特征分析,比较基因组分析、基因功能实验等交叉研究手段证实了猪尾鼠是一个全新的、独立演化出回声定位适应性性状的哺乳动物类群,该工作成果发表在science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
刘春誉
硕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办公室副主任。主要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
李剑
硕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副主任。负责公共技术中心的日常管理,有多年大型设备使用管理经验,主持完成多项设备功能开发项目。
罗文寿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技术能手”,专业从事动物姿态标本制作和维护,先后获得全国标本大赛兽类组一等奖和鸟类组一等奖标本剥制技术方面,作为第一发明人,先后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马国兰
硕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程师从事细胞生物学分析仪器(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两类科研设备使用及管理具有八年显微镜的使用经验,熟悉各厂家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参与过多起设备改造和调试工作,主持参与多项中科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
李开琴
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云南省昆虫学会理事主要研究中国鞘翅目距甲科的系统分类,以及访花甲虫的多样性擅长甲虫标本解剖,利用甲虫雌雄性外生殖器的解剖与比较,结合外部形态特征进行甲虫的分类目前已发表距甲科新物种8个,中国新记录5个。
发表多篇科研论文、科普文章,主编及参编多部专著及科普图书,主持国家级、院级项目
刘硕
硕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两栖爬行类标本库负责人,主要进行两期爬行动物多样性与生态方面的研究工作长期从事野外考察与标本收集,范围主要集中在云南省内各自然保护区,也涵盖省外及东南亚地区已发表大量两栖爬行类新物种及新纪录等。
刘鲁明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担任昆明动物博物馆鸟类标本库负责人主要从事森林鸟类群落多样性及保护、珍稀鸟类的监测保护方面的研究,先后带队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在我国云南、安徽和广西省,以及非洲肯尼亚开展过鸟类多样性考察。
擅长于森林鸟类调查监测、鸟类分类鉴定、鸟类资源评估及鸟类相关科普教育方面的工作主编和参编多部专著,并撰写多篇鸟类相关科普文章
孙羽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程师,联合青年科学家推进科技创新资源科普化,科普教育品牌化、课程化、活动化工作,推动科普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研发5个系列的科学课程,多次受邀走进学校开展主题科普讲座,策划开展了全国精品科普教育活动上百场,荣获云南省十佳科普主播称号及优胜奖,创作科普微视频作品7部,荣获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奖,研发2个动物标本制作的科普教具,主持和参与多个院级、省级科普项目。
尤昕冉
硕士,现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灵长类进化遗传与发育研究组任助理实验师。长期从事于动物组织的基因组DNA提取与物种鉴定,熟悉各种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与原理。期待你与 »»昆动的相遇
供稿:孙 羽编辑:杨劲松审核:吴东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