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历史:东晋历史简介
提起东晋,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书圣王羲之,写得一手好字,另一个是陶渊明,吟得一口好诗。日后东晋103年的历史中,由王、庾、桓、谢四大
提起东晋,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书圣王羲之,写得一手好字,另一个是陶渊明,吟得一口好诗。相比北方的狼烟四起,南方的东晋就好像是一片人间净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几乎接手了孙权东吴的地盘,奠基人来自西晋的旁支司马睿东晋这半边天能撑起了,多亏了一个人,叫王导王导有很强的政治嗅觉,很早就预见西晋迟早要乱,劝在洛阳的好基友琅琊王司马睿早早逃到封地徐州下邳,然而徐州那地方一马平川,易攻难守。
又经过一番折腾把老窝挪到建康(今天的南京),凭借长江天险,守住半壁江山果不其然,西晋被匈奴人所灭后,司马睿在南方登基,延续了司马皇族的香火
东晋偏安100年中,北方政权更迭不断东晋王朝就像台湾国民党政权,一直有两股势力在明争暗斗,一支是本地的土著豪强,另一支是北方南迁的士族只有把这两股势力团结起来了,东晋才有安稳日子过王导就在中间倒浆糊,调和两者的矛盾。
江南江苏一带是南方士族的地盘,为了避免与他们的直接冲突,王导将北方迁来的上百万移民安置到浙江东部沿海一代,成了移民定居点,设置为侨郡、侨县,宁波和绍兴这两个地方原本人烟稀少,因为北方移民的带来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经济和教育得到迅猛发展,直到今天依然是中国最富庶地方。
日后东晋103年的历史中(公元317~420),由王、庾、桓、谢四大家族轮流坐庄,四大家族又通过联姻,形成利益共同体,就像《红楼梦》里的王贾史薛四大家族一样,司马皇族只有打酱油的份,四大家族的子弟,无论是否有才干,都占据了东晋朝廷的要职,比如王羲之整天去研究书法了,军事才干全无,担任的却是右将军。
此时寒门子弟上升几乎没有机会,没落士族陶渊明嫌官职太小,没有机会像曾祖父陶侃一样贵极人臣,借不为五斗米折腰为由,归隐田园了直到后来发生了农民叛乱,靠世家大族的无能后代解决不了问题,寒门庶族出身的军事将领刘裕才有机会获得要职,并最终取代了腐朽的东晋王朝。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晋皇帝世系注:虚线为父子关系,实线为皇位传承。东晋皇帝表现一览表:
十一个皇帝中出了3位书法家,1位哲学家,成材率还是很高的,可惜不是政治方面元帝与简帝为父子,都是被乱臣贼子架空,给气死的孝武帝与恭帝为父子,都是为被子所闷死的作为汉族人的正统政权,东晋的几次北伐全部失败了,其中规模最大的五次分别是:。
北伐明细表东晋的北伐失败,一方面来自于内耗太厉害,东晋的皇帝太弱,权臣的权威在法理上又容易受到挑战,四大家族明争暗斗,北伐将领不能专心在前方打仗,总是后院起火以闻鸡起舞出名的祖逖(读剃)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失地,形式一片大好,却遭到皇帝司马睿的猜忌,派了政委来监军,处处受牵制,祖逖成了早期版的岳飞,只不过是抑郁而亡。
庾(读玉)亮更搞笑,北伐的准备工作还没做好,自己内部就发生了叛乱,北方后赵乘机把湖北襄阳大片土地抢去桓温的北伐虽颇有成果,但打到长安就停止不前,没多久就赶回南方争权夺利去了另一方面,前一篇也说过了,北方出现了马镫,骑兵作战能力极大增强,南方军队以步兵为主,产马基地都在北方,在华北平原,晋军遇上北方骑兵,只有挨打的份。
中国华北一马平川而对支撑北伐经费的南方地主来说,北伐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投入,胜算低且不说,就算北伐成功了,首都迁回北方,那首都建康的房价岂不是要暴跌了,所以他们也不会太积极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东晋以及后来接班的宋齐梁陈政权,还有南宋、南明和太平天国,北伐成功概率比台湾反攻大陆还难,等着被灭是他们最终的归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