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济熺_朱济熺墓
或许是因为封地是藩王的根,或许是因为父王、母妃的墓地都在太原,朱济熺几次上疏朝廷,恳请重回太原,但都被拒绝了。
宣德十年,61岁的庶人朱济熺忧郁病逝晚年的朱济熺一直跟着儿子朱美圭住在平阳,他一直有个心愿,想重回晋藩封地太原或许是因为封地是藩王的根,或许是因为父王、母妃的墓地都在太原,朱济熺几次上疏朝廷,恳请重回太原,但都被拒绝了。
直到他死,他也没能回去,他的墓也留在了平阳。
朱济熺墓朱济熺死后没几天,朝廷颁下旨意,册封他的嫡长子平阳王朱美圭为晋王,还居太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朝廷这是在等朱济熺死后,才肯把晋王爵位重新交还给曾经的世子朱美圭手里那么,究竟是什么仇什么怨,让朝廷不愿让活着的朱济熺回到太原。
晋王世系图这事还得从靖难之役说起朱棣起兵造反对抗朝廷,对所有藩王来讲都脱不了干系,他们势必要在这次斗争中做一个选择有很多文章总结靖难之役时,其他藩王都在干什么,但多半着眼于朱棣的弟弟们,对朱棣的两个侄子秦王朱尚炳、晋王朱济熺则一笔带过。
诚然他们作为小辈,很难有其父在藩国的影响力,但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态度朱济熺是支持建文帝朱允炆的一方面是因为朱允炆是正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哥俩的感情很好朱济熺虽是朱棡的儿子,但是比建文帝朱允炆还要长上两岁(长孙朱雄英夭折后,朱济熺顺次成为了长孙)。
朱济熺1岁多,没了娘,3岁父亲又要就藩,朱元璋老两口可怜孩子没有娘亲照顾,就把朱济熺留在皇宫里抚养所以朱济熺和朱允炆是一起读书,一起长大的情分冲着这份交情,朱济熺也要力挺朱允炆可是,朱济熺和朱允炆一样没有想到,朱棣最后会赢。
站错队的朱济熺很惶恐,加上有人弹劾他,朱济熺赶紧向朱棣上疏请辞爵位以求自保。朱棣刚刚登基急需和各个藩王搞好关系,很大度的安慰朱济熺不要放在心上。
不过,很快朱棣的嘴脸就暴露了朱济熺发现朱棣即位不久,就颁布各种限制藩王权力的法令,要求藩王们不许干这个,不许干那个基本上每个藩王都因为或大或小的事,被朱棣敕戒,他自己就接到了三次敕戒原来这位四叔表面上说要恢复祖制,实际是也是要削藩的。
大多数藩王都是逆来顺受的,当初他们没胆量反抗建文帝,如今也就没本事反对朱棣但朱济熺是个轴的,他虽然没本事反抗,但他是从内到外看不上朱棣本来嘛,大家都是藩王,谁都没有继承权,是他朱棣野心勃勃,谋朝篡位,还美其名曰是为了恢复祖制,现在皇位到手了,反过头继续削藩,真是虚伪透顶。
这种不平衡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见到。好比原来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差不多,甚至你还不如我,但是你通过不正当手段反超了,我又不能复制同样的方法赶上来,就只能在心里蔑视你。
其实,其他藩王或多或少也有会这么想,但是他们还是保持理性的,不给自己惹麻烦朱济熺看不透,他是实实在在写在脸上,表现在行为举止上,这把柄就被他的弟弟朱济熿抓住了朱济熿是朱棡的庶三子,从小调皮捣蛋不得父亲喜爱,对父亲宠爱的朱济熺就心怀不满。
如今抓到大哥的把柄,朱济熿就起了坏心,想借此在朱棣面前邀功于是,朱济熿伙同两个弟弟朱济炫、朱济烺不断告发朱济熺不过,《皇明祖训》里有规定,皇亲犯罪,只谋逆不赦朱济熺最多只是对朱棣不敬,行事僭越之类的,没有实际的谋逆行为,但是架不住,告发的人太多了,竟有百十来号人,这就不能不过问一下了。
永乐十二年,朱棣在北征途中,召见了晋王朱济熺朱棣没有把事情做绝,先是命朱济熺留在宣府,让晋府长史好好教导教导,希望朱济熺能改过如果朱济熺能服个软,说点好话,这事估计也就过去了但是,朱济熺是个轴的,从三月教育到十一月油盐不进,朱棣一看,既然这么不识时务,只能换一个晋王了。
永乐十二年十一月,朱济熺以心怀忿恨,图为不轨的罪名被废为庶人,与长子朱美圭一同贬去看护晋王朱棡陵墓,改封朱济熿为晋王。
晋王府图朱济熿小人得志,一朝将兄长朱济熺踩在脚下,便疯狂虐待,不仅将朱济熺父子幽闭于空室中长达十年,而且每天只提供最恶劣的饭食给他们直到晋王府一老媪跑到北京向朱棣求助,朱济熺父子才脱离苦海后来,朱棣可怜朱济熺父子,又封朱美圭为平阳王,朱济熺得以远离朱济熿的迫害,随儿子搬到平阳,直到他去世。
再后来,朱棣驾崩,仁宗朱高炽即位。朱高炽幼时曾在南京与众藩王世子一起读书,所以跟朱济熺的关系也很好,即便如此,朱高炽也没有给朱济熺复爵,只是赏赐很多财物聊表“亲亲之情”。
你看,朱高炽这么宽厚的人,还要跟朱济熺计较其实原因很简单,朱济熺是朱棣篡来的皇位不服不忿,那这传下来的皇位自然也是不干净的,朱高炽也不愿意去找堵,毕竟皇位的问题太敏感所以朱济熺的罪名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性的伤害,但却是不被皇室原谅的,也就既不可能在朱济熺生前恢复他的爵位,也不会同意他活着回到太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