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网部编版(初中历史课题研究题目参考)速看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为人师表课题主持人简介谢月新,邯郸市初中历史于丽萍名师工作室成员,邯郸市丛台区实验中学历史教师,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初中历史备课组长曾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为人师表课题主持人简介谢月新,邯郸市初中历史于丽萍名师工作室成员,邯郸市丛台区实验中学历史教师,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初中历史备课组长曾获得:“一师一优”课河北省初中历史优质课一等奖、邯郸市初中历史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对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并指导部分青年教师在参加市级、区级历史教学基本功大赛和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不同层次的奖项,也曾参加多项市级、区级相关课题研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历史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
1、教育部2014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研究制订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已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随后于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该研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确立了学生发展需要具备的六大素养十八个关键点,较为清晰的回答了“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
为了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20个学科课程标准,均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新修订的16个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承接了普通高中的课程标准,提炼出各自学科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学科育人,旨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
而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探索基于学科课程的研究型、大单元、主题式、合作式教学方式 ,则成为新形势下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的主题,是国家发展需要、是国际竞争需要、是人才培养需要。
2、202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双减”政策的实施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的落地背景下,各省地市教育部门出台多项举措,落实优化作业设计,撬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利用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由之路。
3、(2022年版)新的《义务教育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进一步强化了注重发展学生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理念,强调历史课程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总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教材,并依据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选择和整合,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突显单元主题学习、关键问题学习以及大概念学习。
新课标指导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围绕某个历史时期的核心内容或关键问题确定单元主题,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范围,为学生具体学习历史、认识历史提供路径,搭建平台但目前由于教师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慢,使得对主题教学、单元教学和大概念教学这些新教学理念的理解有限,导致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事件、人物的背诵记忆与中考开卷考试出现了两张皮现象,学生在分析、理解、归纳综合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们知道,学史明智,学习历史的最大意义在于培养学生今后在进入社会后,遇到问题能够从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中汲取经验教训并能生成新的智慧来解决新的问题而当前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方法,很难适应当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察。
教师需要从关注学生的“学”出发,运用主题教学进行课堂实践研究,设计教学过程环节和组织活动,以大任务、大问题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领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避免知识的碎片化,促进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和路径,拓宽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实现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这是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在教改工作中应当承担起的责任。
二、研究现状
近几年,一线教师和一些教育专家针对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了理论和实践研究,关于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的专著目前还比较少,研究成果多见于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中,主要体现在:第一、对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解析研究,例如,李从宝老师就在《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教学方式的思考》中,把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解释为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获得的历史知识和能力。
第二、对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实施的方法提出建议,例如,卞传菊老师在《初中历史主题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一文中,提出结合历史时间轴来强化学生史料考证探索能力毕阿丽老师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一文中提出,历史课本中蕴含着大量人文素养元素,要通过挖掘历史课本,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第三、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核心素养的意义进行研究探讨李婉姬老师在《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主题策略教学研究》一文中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主题教学能够构建有灵魂的历史课堂,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成对历史的独特理解,提升历史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同时也是历史教师历史素养提升的过程。
通过对国内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对于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定义、实施的意义、实施的方法等方面已经做了一定的研究和论述,这对中学教师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后来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但是这些以论文形式发表的理论研究也存在着研究形式单一,实践可行性不强,缺乏数据支持等问题,这就需要本课题组成员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大胆开拓创新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学段的学生,在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质量评价上略有梯度,例如对不同的年级段的教材、针对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教学内容怎样进行不同的主题内容的提炼,怎样在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课堂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模式并能到借鉴是一线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界定与创新点
(一)课题界定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新版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统领了历史课程的具体目标的制定,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达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题教学的内涵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指文本负载的言语方式、知识、信息以及能力附加等;第二个层面是指母语文化系统,包含的民族精神、风格情操、人文底蕴等;第三个层面是指个体的精神、理想、人格的成长与形成。
这三个层面没有顺序之分,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容交织在一起的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是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中,依托教材文本,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进行课堂构建,(提炼出的核心观点或核心概念,或内容主旨或教学立意),对历史事物、历史现象本质的概括或反映,“不仅能统摄、贯通该课或该单元,而且与前后所学内容与知识都相通的大概念。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养成问题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历史核心素养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对"共生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既可以是主题式教学的培养目标,也可以为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方法的选择,为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其二,历史主题式教学是"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和“立意”进行的知识学习,思维训练和思想培育。
它在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优势,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教学内容、学业要求等要素来确定教学主题,进而根据主题学习需要将分散在各章节甚至各学期的内容聚集到一起,这无疑有利于提高知识的结构性与系统性,可为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搭建更广泛的平台。
(二)创新点1、本课题拟通过理论学习、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分析主题教学在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建构备课模式,力争在理论层面上与历史学科教学和校本教研有机结合2、将历史课程结构的构建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多种课程类型及其布局更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既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又使初中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3、对主题教学运用于教学实践,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构建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与主题教学手段相结合,落实历史课堂教学的稳定结构形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初中历史课堂培育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区域教研模式,力争在教学模式与教研理论层面上有所创新。
四、研究意义
1.主题式教学是既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教学模式之一,又符合探究性课程的设计要求究其原因,一是探究性课程没有统一的主题课程教材,要求教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内容,灵活设计各类主题式教学活动二是主题学习既适应跨学科教学也可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无论用于哪类教学形式,都需要来自广泛知识领域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持,也能促使教师在专业上的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源2.主题教学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以及学情,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将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整合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是培养和落实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须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除了思想认识的转变外,在教学行为上也要有所改变:如何行动,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明确目标、设置主题任务、整合教学内容、深挖教材等,将多元化的主题教学形式运用于课堂,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起桥梁使之落地生根也很重要。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区域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调查分析我区中学核心素养进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和难点,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为努力方向,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区中学历史课堂改革的新路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依据新课标对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和学业质量标准,通过课堂实践研究,扩展核心素养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研究理论要求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对推动区域教研水平、整体提升区域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也很有实践意义。五、理论依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题组成员将从课堂实践出发,立足课堂教学,紧紧围绕《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中,建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努力通过教学方式改革来有效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历史课程内容由若干个学习专题组成,这些专题是教材中学习单元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分析教材时,应将教材中的单元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
单元的主题是围绕某个历史时期的核心内容和关键问题确定的,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范围,为学生具体学习历史、认识历史提供了路径,搭建了平台新课标还建议运用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大概念是指那些能够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连接成为整体,并且赋予它们意义的概念、观念。
它们是课程内容所要围绕的核心和基石,处于教学内容的核心位置,对学生学习具有引领作用因此主题式教学的实践探索是基于新课程标准,根据提炼生成主题的教学、大概念建构学习内容的框架,设计教学过程及环节,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以大任务、大问题来统领整个学习过程,引领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避免碎片化,促进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和路径,拓宽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2、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提出的人本主义理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强调爱、创造性、自我实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历史主题教学,强调个人修养,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同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创造性、自主性,是高度统一的教学中从学生的“学”出发,力求实现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这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理解历史,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机,在情感上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六、研究目标
1、调查了解我区师生对初中历史主题教学的认知现状。2、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主题教学方式渗透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七、研究内容
以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理念指导,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为研究文本,以课题组成员教师所在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师生日常教学实践为情景模式,本课题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教师在中学历史主题教学方式应用现状和初中生概括归纳历史主题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
(1)通过组织教师和学生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对于主题教学认知的状况,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写出调查报告(2)通过座谈,进一步围绕主题教学了解师生对主题教学方式运用情况和学生在主观题上对主题提炼的得分情况,由学生的问题倒逼教师找到我们教学中的问题并研究解决的对策。
(3)结合我区历史教师的专业现状和实际需求,组织学习核心素养和主题教学方法相关文献,从理论层面进行理解,从方法上进行交流探讨,为后期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撑2、基于主题学习的单元主题教学、专题教学、跨学科主题教学与核心素养渗透课堂的实践研究。
(1)依托校本研修和区域研修等形式,进行教学案例研究,构建起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主题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的实践路径,建构备课模式,提高教师应用主题教学手段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认识和教学实践能力(2)通过认真研究部编教材,弄通弄懂新课标中对教学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及教学提示,开展集体备课、研课等方式。
依据教材编写和设计思路,用选择、整合、拓展等方式提炼形成教学主题,形成符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主题式教学方法,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信息技术2.0能力点成果,改进教学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达到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
3、进行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历史主题教学的案例研究针对不同年级学段的学生,从核心素养的范畴,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及教学提示,进行教学案例研究组织课题组主要研究成员依托历史学科教研基地和一线骨干教师,分别从七、八、九三个年级教材中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单元或课题,对新授课、复习课、试卷习题讲评课等不同课型进行主题研讨,提炼出主题思想、核心观念,进行整体教学的设计并形成教案,再通过历史课堂实践,共同观摩并听评课,围绕主题教学的效果再进行教学反思和整理,最终形成完整案例进行推广,为进一步提升我区教师教学教研水平,完善中学历史课程体系,助力中考打下良好基础。
八、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了解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对主题教学的应用情况及初中学生概括归纳历史主题学习的能力把握现状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运用历史主题进行历史教学的相关研究论文,了解相关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调整本课题的研究方向方法,并进行理论上的充实。
3、行动研究法通过校本研修方式,定时、定人、定地点集中教研的形式,将确定好的主题进行充分研讨,并将以区级调研课,常态课、观摩课、优质课等不同课型的听评课形式,进行观察研究,总结历史主题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并进行经验总结。
4、教学实验法:围绕课程主题,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实验,在实践基础上进行验证、修正教学行为5、个案研究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实践、修改,探讨落实核心素养的效果,并最终形成优秀教学案例和报告,进行整理并推广。
九、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研究准备阶段(2022.06——2022.10) 1.拟定课题组成员,确定课题研究方向,通过课题组集体讨论初步做出概念界定,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
2.课题确定立项后,研讨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及开题报告书3.认真研读《义务教育历史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历史教育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探析》、《初中历史主题教学的实施研究》、《基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等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书籍,查阅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学习有关的理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建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撰写读书笔记。
(二)研究实施阶段(2022.11——2024.3)1.深入学习新课标,搜集查阅关于主题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应用的书籍及论文论著和研究成果,进行学习研读,在理论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2.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学情,将主题教学方法融入教学设计,并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际应用进行适时适当调整。
将学生学习过程、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与课后检测结合起来,及时了解学生对历史主题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对本课的教学实际效果做出客观评价 3.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初中七、八、九年级历史教材和教师教学参考书,在教学内容、学业要求和教学指导三个方面进行总体教学设计安排,进行研课标、说教材、说学情,逐步探索形成备课、说课、研课教研模式。
4.开展集体备课、研课活动,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历史主题在课堂中运用及课后练习中强化的方案并开始由一线骨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5.进行学科教研,对历史主题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的有效性、使用方法、原则及具体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调整,及时进行总结。
(三)总结阶段(2024.3-2024.6)1、总结阶段,对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并查漏补缺的自查工作针对研究的成果实行再次实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2、将各阶段的成果整理汇总并分析研究、提炼、收集数据,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著作、论文等成果汇编,并提交结题申请,准备现场结题验收等等。
十、主要成果
1.教学案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为例》2.教学案例:《在历史课堂运用专题教学手段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例》3.课例《初中历史主题教学的实施研究-以“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为例》
4.论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索》5.论文《利用主题教学手段将史料实证素养落地初中历史课堂的实践研究》6.讲座《研读新课标,探讨教学方式的改变——谈主题教学方式运用》7.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案例集》
十一、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
从课题立项到现在,共做了以下几项工作:1.进行三次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通过线上网络教研,集体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叶小兵《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教学》,深入理解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徐蓝教授关于《义务教育历史新课程标准整体解读》,深入了解新的课改方向与理念,并撰写心得体会。
组织全区的历史老师以邯郸市网络教研形式,学习京津冀协同发展教研活动,由天津市南开区教师发展中心的靳智清老师关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版)》的解读,使老师们对这个纲领性的文件的认识有了提高2.组织一次区域线下教研活动,对全体历史教师进行新课标解读培训。
针对课标中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进行专题解读,并将教学方式的改革特别是主题教学的新课程理念进行渗透活动中结合课例让教师进一步理解课程标准在备课中的使用,使教师在“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有了新认识,为教师转变“育分”到“育人”观念,关注学生,以生为本的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提供了理论支撑。
3.课题组的两位主要成员,承担了历史主题教学方式的研究课例,效果良好,并通过区教研室推选参加邯郸市优质课比赛4.召开了两次课题组成员研讨会,主要讨论开题报告的撰写,重点是课题的界定,成员的分工,课题研究的方法、研究过程中将要解决的问题、形成的成果及形式等内容,为课题能够有序开展各阶段的研究打下基础。
十二、主要参考文献
[1] 卢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探析[J].启迪与智慧(中),2021,(第8期):88.[2] 李卓梨.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研究[J].智力,2022,(第11期):91-93.
[3] 李绿媚.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历史线索教学的实践[J].智库时代,2020,(第46期):210.[4] 葛立功.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基于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的实践研究[J].教师,2019,(第24期):96-97.
[5] 郭虎子.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基础教育论坛,2021,(第4期):28-29.[6] 邓流坤.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1,(第2期):103-104.
[7] 张艳.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探究[J].科幻画报,2021,(第4期):114-115.[8] 刘玲.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21,(第18期):143-144.
[9] 荆瑞芹.历史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深度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第5期):4.[10]张峰.融合与共生: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实践[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09):37-39.
[11]韩梦阳. 初中历史主题教学的实施研究[D].西南大学,2020.DOI:10.
撰文:谢月新 编辑:韩晓燕 审核:于丽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