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录篇(历史记录篇中国文明第一集主要内容是什么)太疯狂了
来源:【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编者按:上期每周荐片栏目,我们讲述了历史纪录片《河西走廊》背后的创作故事。今天,我们关注另一部中国历史题材纪录
来源:【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编者按:上期每周荐片栏目,我们讲述了历史纪录片《河西走廊》背后的创作故事今天,我们关注另一部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国》在拍摄《河西走廊》七年后,李东珅再次担任纪录片《中国》的制作人,又一次突破了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审美天花板”。
第一季从开播起,《中国》便屡屡登上收视榜的冠军宝座,第二季同样不负众望“这简直就是视听版《国史大纲》”“中国历史‘核舟记’”“我们感动于这些渺小又倔强的个体,能构建出如此厚重博大的文明!”“片子的文案做得太好了,每一集我都看哭了”…… 网友好评如潮。
本期《每周荐片》,解读中国工作室制片人刘心辰采访制作人李东珅,谈谈纪录片《中国》背后的创作故事。
△纪录片《中国》制作人李东珅问:讲述中国历史的纪录片其实有很多,当时为什么想要拍摄这部纪录片?李东珅:说起《中国》,就必须要从我的另一部作品《河西走廊》讲起河西走廊是一条东西方交流的黄金通道,我们试图讲述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河西走廊的故事,来展现河西走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片子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大家的热捧,有的网友还评论说“《河西走廊》讲了半部中国史”当时我就在思考能否尝试去做一部关于整个中国史的纪录片此外,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河西走廊》中还是有一些遗憾的比如当时在拍摄、文本表达等方面有一些不完美,所以我希望能够在下一部纪录片中,弥补这些遗憾。
可以说,《河西走廊》和《中国》这两部片子是一脉相承的,没有《河西走廊》就没有《中国》的推进
△纪录片《中国》海报问:中国历史悠久,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挑故事并不容易,怎样甄选题材?以何种方式来讲述?李东珅:关于中国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有很多,我在做《中国》的时候就一直反复翻看《国史大纲》我觉得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序言中写的那段“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可以说是我做本片的初心。
我们非常希望那些热爱中国的、对中国有一定了解的人能对“中国”有所认知我们花了四年的时间去策划《中国》,而且从一开始就策划了三季的内容,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打开中国《中国》每一集讲述的都是不同的朝代,但每一集之间都有着紧密关联。
对我来说,中国历史犹如一个人的成长史,既有成长的过程,也有迷茫的时候比如,我觉得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好比是一个人的少儿期,孕育诞生思想,为中华文化带来长久的自信和从容,也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秦汉帝国好比青少年时期,成长壮大中,奠定了国家形态的根基;魏晋南北朝好比青年,开始步入社会的重要时期,会面临许多挑战,不断地去碰撞融合,达成一个平衡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生发新的强劲活力;随后,隋唐时期勃发、绽放……在《中国》第二季,我们延续这样的的叙事脉络,同时讲述和关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剧照当然,历史是复杂深刻的,在这部系列纪录片中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我们的方式让它变得更利于大众所接受通过讲述那些深刻影响历史进展、见证历史发展的不同时代的人物故事,透过他们的命运变化,让历史人格化,从而让观众更加具象地接触到久远的过去。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剧照问:相较于《河西走廊》,在策划和拍摄《中国》时,有何创新?李东珅:在制作《河西走廊》和《中国》时,我们都使用了“情景再现”的创作手法比如,在拍摄《河西走廊》的时候使用的是常见的“纪录片式再现”的方式,当时还试图把这些再现的影像拍成电视剧。
但是我们不想在《中国》里单纯延续常规的影像表现,而是想打破纪录片与影视剧的视听语言壁垒所以,在《中国》这部片子里,我们融汇了戏剧舞台的假定性和象征性手法,用假定性来表现真实感比如,我们用一面壁画浓缩了敦煌盛况,用一座屏风来展现一个盛唐,再结合服化道、调色以及不同的影像状态等等,给观众营造出强烈的历史氛围感。
此外,我们更加关注“人”本身,以人的角度讲述历史故事,体现个体关怀比如第二季中的杜甫和李白,从某种角度看,他们代表着中国人的双重精神选择李白是“仙”,杜甫是“儒” 但我认为有趣之处在于李白明明是一个像仙一样的人,但是他也想走入仕这条道路;杜甫明明是一个沉在土里的人,但他想跟李白一样去游山,做仙人。
这种对比,我觉得很有趣就个人命运来说,他们在那个时代下,既是传奇也是悲剧,但把视野拉开,他们却用自己的传奇让后人记住了这个时代,所以他们是伟大、神奇的在片中,我们一次又一次靠近那些伟大的人物,尝试靠近他们的人生、他们的作品,尝试感受和还原他们所经历的成功与失败。
无论他们生前的命运如何,身后又如何被后世评价,我们努力去看懂他们,看懂他们的“天赋使命”我希望大家在这部片子里能感受到历史、人生、使命等命题要是能让更多人因为这部纪录片对我们的历史感兴趣,主动进一步了解我们所表述的历史意义和价值,那就更好了。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剧照在《中国》第一季第一集《春秋》中,有这样一句解说词:“理想主义者孔子用近乎固执的行动去实践理想,这远远超出了成败本身的意义”对于制作人李东珅和他的团队而言,创作《中国》是他们的理想:“我们用了近乎固执的行动,去实践这个理想。
已然竭尽全力,依然诚惶诚恐”作者:解读中国工作室国际部制片人刘心辰本文来自【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ID:jrtt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