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画像(历史人物画像简单)万万没想到
小编在上小学、中学的时候,课本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版画式的人像插图,那时就在想,这些图片从哪里来?画图的人怎么知道以前的人长什么样子?
编者按:小编水平有限,推文难免错漏,或有意犹未尽处,欢迎读者指正或补充,以此为平台交流读书心得、藏书知识等短文可直接在下方留言,长文请发至tianl@sustech.edu.cn小编在上小学、中学的时候,课本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版画式的人像插图,那时就在想,这些图片从哪里来?画图的人怎么知道以前的人长什么样子?。
伏羲像和炎帝像而且他们长得都很像。上面这两幅图我们还可以看出:左边尝百草的是炎帝,右边画八卦的是伏羲。下面这两位,我们只能看出是两个男性贵族,如果没有文字说明,可能会觉得他们是父子或者兄弟。
秦始皇像、汉光武帝像后来有一天,小编看到了一部明代的奇书——《三才图会》,才发现这些插图都出自这部书。
馆藏《三才图会》,特藏室文物出版社,2018年版《易传·系辞下》说:“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三字经》说:“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由此可知,“三才”指的是天地人《道德经》则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种简单的数字叠加方式将天地人扩展到宇宙万物,顾名思义,《三才图会》是一部图像百科全书。
《三才图会》又名《三才图说》,作者是明代的文献学家、藏书家王圻和他的儿子王思义全书共106卷,分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身体、文史、人事、仪器、珍宝、衣服、鸟兽、草木14个类目顾秉谦评价:“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物,精而礼乐经史,粗而宫室舟车,幻而神仙鬼怪,远而卉服鸟章,重而珍奇玩好,细而飞潜动植,悉假虎头之手,效神奸之象,卷帙盈百,号为图海。
方今人事梨枣,富可汗牛,而未有如此书之剙见者也”转述一下:这部书包含了上下、大小、时空、水陆、粗细各种东西,不仅画完了大明国,连周边的邻国也画上了;不仅有现实中存在的事物,还有传说中的鬼怪和瑞兽那个时候刻印的书很多,但是没有像这部书一样有这么多图像的。
一言以蔽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画不了每个艺术家都有个人的绘画特点,就像“吴带当风”和“曹衣出水”彼得·伯克在《图像证史》中将这种个人的、时代的、地域的艺术风格称为“图像的套式”王圻父子画了596幅人物画像(包含传说中的奇异人物),难免有些人物看起来比较像,可能是他们觉得远古的人长得都差不多,或者画光武帝的时候已经忘记了脑中构思的这个意象已经在秦始皇身上用过了,更可能是他们也形成了自己的“套式”,比如这种三角形纤细的手指和这种超大的眼袋。
人像中普遍出现的三角形纤细的手指
人像中普遍出现的大眼袋王圻父子绘图并不是全靠想象,他们花了10年时间,参考了300多部书。比如伏羲的图像,就是参考了明代的另一本画相册——《历代古人像赞》。
左图《历代古人像赞》中的伏羲像右图《三才图会》中的伏羲像比如《地理》卷中的这幅世界地图,被认为是参考了利玛窦进贡给明神宗的《坤舆万国全图》和当时的航海图图中不仅标明了7大洲,还注明当时的欧洲有30多个国家,最高的山峰在利未亚州(非洲),作者指的可能是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
《地理》卷中的《山海舆地全图》再如《鸟兽》卷中的《服翼》图,跟小编垂髫时见过的暮色中蝙蝠群飞的画面不太一样,却跟宋徽宗的《瑞鹤图》构图非常相似,小编没有考证王氏父子是否参考过宋徽宗的画。
《服翼》图和宋徽宗的《瑞鹤图》小编在读《山海经》时发现,书中有些内容也与《三才图会》非常相似,比如对于天吴的描述《山海经》中记载:“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虹虹(原字上“工”下“虫”)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背青黄。
”《三才图会》中的记载:“朝阳谷有神曰天吴,是为水伯,虎身人面,八首八足八尾,青黄色”由此可推断,《三才图会》的内容参考了《山海经》,但是两者的插图又完全不同小编没有考证《山海经》插图的来源,因此也不敢进一步推断。
左为《山海经》中的天吴图像右为《三才图会》中的天吴图像我们之所以将《三才图会》称为图像百科全书,就是当时人们见到、知道、想到的东西都有记载,并且“绘之以图,释之以文”比如:《天文》卷的《月生月尽盈亏之图》,就是当年我们学地理时背诵的上玄、下玄、朔、望、晦的图解。
书中绘制的月相图之一《文史》卷的《豳公七月风化之图》就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豳历节气图解。
《文史卷》中的诗文内容图解当然还有心法和招式合一的武功秘籍
书中记载的武功内容和招式图解甚至包含人体器官
书中绘制的人体器官图《三才图会》是后世重要的参考资料,据说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引用该书约700处,日本人还按照它的体例编纂了日本版的《三才图会》,即《和汉三才图会》小编将文本的插图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真实资料绘制的历史图像,可以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
比如在苏轼的所有画像中,小编发现的最接近真实的是清代朱野云临摹的宋代李公麟画的《苏轼画像》,上有翁方纲的题款李公麟就是著名的《五马图》的作者,与苏轼关系密切,他绘制的苏轼画像应该是最接近真实的,黄庭坚就是这么认为的:“庐州李伯时近作子瞻按藤杖,坐盘石,极似其醉时意态。
”一种是根据文字记载进行艺术加工的艺术图像,好的艺术作品可以反映主人公的文学形象比如蒋兆和根据《本草纲目·序言》“晬然貌也,癯然身也”的记载为李时珍绘制的画像
清代朱野云临宋代李公麟《苏轼画像》(图像来源于网络)
蒋兆和绘《李时珍像》(图像来源于网络)小编认为,史实类作品中的插图要尽量寻找历史图像,并且说明图像来源,以便读者自主判断图像的可信度;文学类作品中可以插入艺术图像,以便帮助读者理解描述对象的特点最后总结一下:虽然《三才图会》的很多图像来源都不可考,但是,如果没有更可靠的图片来源,这部百科全书就是一个丰富的图像资料库。
文字 | 我徂东山排版 | 卿博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