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库的书籍(书籍知识库的功能)奔走相告
在得到App上看到一篇文章《如何实现人和知识的匹配》
最近在得到App上看到一篇文章《如何实现人和知识的匹配》,里面介绍了很多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场景,大家可能都会遇到,比如:1.新员工入职,虽然有培训,但到了真正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还是不知道从何下手,组织已有的共同知识没法被快速继承。
2.组织的智慧分散在不同部门、员工身上,想找文件只能做伸手党,想要学习过去的经验只能当面问,没有一个统一的入口能让人高效地找到有用的知识这些问题的核心,都在于如何让人和知识匹配,这里的知识,有的已经通过制度文件沉淀下来,但还有很多“隐性知识”,只有做“伸手党”去开口问,才能知晓,但问完后,只有本人知道,还是没能很好的成为组织经验。
飞书从三个角度为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包括“人找知识”、“人通过人找知识”、“知识找人”1.人找知识(知识的结构化和网络化)飞书做了一个知识库的功能,企业可以在自行设置不同的知识库,自定义各种知识空间,当你搜索一个关键词,知识就可以按照自行设定的规则结构化显示,如按部门,按业务场景进行结构化分类,同时飞书还支持全局搜索,与之相关的“分类、历史消息、云文档、应用、日程、邮箱”等内容都会显现。
这一过程叫做“人找知识”这点有些像临床决策支持工具,输入关键词后,相关知识就按照“症状、诊断、辅助检查、治疗”等显示出来微软也有类似的知识库,只要在库中搜索,80%的问题,症状,原因,解决方法,都能搜到。
当然除了结构化之外,飞书还具备知识网络化的功能如果组织设置了多个知识空间,他们之间又有交集的话,可以直接添加快捷方式,将两个空间串联在一起,甚至还能生成文档关系图,直观地展示引用关系2、人通过人找知识对于新手来说,很多知识摆在眼前,但并不能确认哪个是正确的知识,知识的识别成本非常高。
这之间存在很多隐性知识在里面,所以直接问人一般是最简单的方式飞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得到App知识管理团队做了一个飞书文档,叫做“我就随便问问”,面向全体员工,任何人遇到任何工作问题,都可以在这个文档中提问,同时必须@一个人。
如果不知道谁能解决,但大概知道是哪个部门,哪个业务线的,那就@部门的No1收到问题的人呢,必须24小时内回复提问者如果对答案不满意,还可以追问,而旁观者也可以补充同时这些零散产生的知识,会被定期收集到前面提到的知识库汇总。
这就是人通过人找知识3、知识找人:企业百科知识找人就是让知识被人的行为、需求触发,主动上前,帮助人解决问题具体是怎么实现呢?飞书的企业百科功能:对于企业常用的专有名词设置为词条,员工只要轻轻点一下,就会出现词条框,写着对这个词的解释,以及相关文档链接。
比如某个新员工在飞书上想问出差怎么报销,他发出消息后,在出差这两个字条下就出现了下划线他点击这一词条就出现了这家公司关于出差报销的制度文档,企业内部OA系统中“出差报销”的入口员工在看了报销的制度后,直接点击应用入口即可开始报销。
词条可以统一由企业管理员设置,员工也可以自定义添加,当然得遵守相同的规则以上就是得到App上这篇知识管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当然上面这些看着很美好,但知识库和百科的搭建过程肯定很痛苦,尤其是知识积累越来越多,各种交叉分类交织在一起,很容易变得臃肿不堪,对于任何一家组织,这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就好像各种大型出版工作做的数据库,无不经过数十年的准备和打磨。
但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建立自己的小知识库还是很简单的我在现有部门工作了4-5年了,一些外发的通知和申请,我们都有统一的模板,但也有一些场景,并没有包括在内,额外产生了很多沟通成本每天都会向不同的人解释相同的问题。
所以,这几年,我做了一套自己的知识模板,这样分会提交各种申请时,拿着模板做填空题,不用做问答题此外,因为我和他们都是微信联系,我就把这些模板放在了一个只有我自己的微信群里,在他们需要时发给他们,降低沟通的成本。
对于一些常见问题,我就总结梳理在一个共享文档(腾讯文档或其他工具)里,这样对方可以随时查询,也减少沟通的时间希望你也有时间把合作伙伴经常问自己的问题,要的模板或者申请,总结成模板,做自己的小知识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