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主页(中国科学网)不要告诉别人
来源:经济日报党的二十大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
来源:经济日报党的二十大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从多个维度科学认识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意义,对于我们增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从历史和现实维度看,建设农业强国既有历史逻辑,更具现实意义我国自古以来就以农立国,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从历史上看,农业兴旺、农民安定,则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凋敝、农民不稳,则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我们只有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深刻理解“三农”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农业强国对于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重大意义没有坚实的农业基础,就不可能建成现代化强国必须看到,由于人均资源不足等原因,“三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因此,必须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
从价值维度看,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农业发展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有待缩小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必须不断发展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要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把农业农村搞好,让广大农民安居乐业,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充分认识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是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迫切需要未来即便是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还将有数亿人生活在农村要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既在硬件上改善生活条件,也在软件上营造良好氛围,努力将农村打造成农民的幸福家园。
而且,农业除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之外,也具有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的功能,能够从多方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发展维度看,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发展在推进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农业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首先,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既为人类生存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也为人类生产提供基本的物质资料如果没有强大的农业,就会严重制约国家整体的发展步伐因此,农业不仅是基础,更关系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成色几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会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畅通工农城乡循环,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增强我国经济韧性和战略纵深的重要方面扩内需、稳增长、促发展,农业强国建设是重要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其次,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
这种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城乡经济循环的堵点,不仅制约着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的释放,也影响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健康可持续运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当前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抓手再次,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下降,但农业关联的二三产业不断拓展、体量不断扩大因此,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从安全维度看,夯实国家安全基础,离不开农业发展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农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粮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人民的福利水平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粮食需求仍刚性增长,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依然紧迫,决定了我国粮食供求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经济格局持续演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加上国际冲突不断,极端天气频发,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我们只有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在重要农产品供给、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不受制于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才能把牢发展主动权,确保国家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曹江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