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论坛官网(教育科学论坛期刊)学会了吗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教育科学论坛》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省级教育学术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基础教育教学类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现公布“《教育科学论坛》2021年的作者撰写论文选题”方向,请广大作者和读者关注,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竭诚欢迎给《教育科学论坛》撰文投稿。
2021年“上中旬刊”作者撰文选题方向1.政治教育、法治教育2.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3.学生心理健康研究4.建党100周年先进教育人物事迹、教育故事等5.统编教材研究6.教育国际交流
7.教育评价研究8.五育融合,尤其是体育、美育落地研究9.建党10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与经验10.学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11.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总结12.家校一体化育人的成效与反思13.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
14. 百年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研究15. 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研究16. 在线教育教学设计研究2021年“下旬刊”作者撰文选题方向1. 新时代高质量职教体系建设 2.建党百年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3.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创新实施 4.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四川实践 5.产教融合与1+X证书制度试点 6.职普融通探索中的经验反思 7.三教改革整体设计与关键突破
8.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创新 9.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建构 10.职教高考与中高职衔接破题 11.疫情时期职业教育模式革新 12.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综合改革
13.川渝互动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14.职教共同体与职校内涵发展 15.示范校/示范专业建设成效与经验
《教育科学论坛》征稿要求
一、本刊对所有来稿概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亦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收费组稿如有作者由于上当受骗而遭受损失,与本刊无关二、严禁一稿两投,如由于作何原因造成一稿两刊或多刊发表的,作者须承担全部责任和损失,本刊保留追究作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三、正文前附200~300字摘要和3~5个关键词,全文字数为4000—7000字 四、文本注释及参考文献应完整、准确,参照本刊格式书写五、作者投稿,建议先关注“教育科学论坛编辑部”微信公众号,点击“编读往来”,里面有具体的投稿邮箱。
请在投稿时提供个人信息(姓名、工作单位、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六、来稿要求原创、首发,请勿抄袭套作,文责自负;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若不同意删改者,请于来稿上注明七、内容要求观点鲜明、角度新颖、案例真实、方法有效、过程生动,既要符合当期讨论主题,又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01左中括号上旬刊收稿邮箱左中括号理论视野:llsy99@163.com课改研究:kgyj77@163.com走进课堂:3135202948@qq.com科研导航:943766643@qq.com聚焦教师:jjjs88@163.com
教育管理:jyglzzk@qq.com滚动栏目:2664048453@qq.com(含:德育视点、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文献综述)02左中括号中旬刊收稿邮箱左中括号2664048453@qq.com(刘老师,028-62846248)
1034065830@qq.com(沈老师,028-62846247)03左中括号下旬刊收稿邮箱左中括号JYKXLT_zyjy@qq.com(谢老师,028-62846241)《人大基础教育》期刊社2021年的研究重点展望
《教育科学论坛》自2009年至今,连续6届成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基础教育教学类重要转载来源期刊,12年来《教育科学论坛》刊发的文章被全文转载数量达到350篇现公布“《人大基础教育》期刊社2021年的研究重点展望”信息,请广大作者和读者关注,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竭诚欢迎给《教育科学论坛》撰文投稿。
2021年《教育学》研究重点展望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2.教育学理论创新与学科建设3.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4.教育评价改革与教育质量提升5.教育“十四五”规划研究6.“全面发展”“全面培养”与“五育融合”
7.信息化教育研究8.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研究9.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10.教育研究方法的辩证论析2021年《中小学教育》研究重点展望1.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标准与实现路径2.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3.核心素养的基础理论与落实机制
4.传统文化教育5.美育研究6.劳动教育7.专题教育8.中高考改革9.综合素质评价10.增值性评价11.基础教育质量监测12.课程/教材评价13.义务教育课标修订14.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融合15.深度学习
16.教师队伍建设17.教研转型18.学生学业负担与精准减负2021年《中小学学校管理》研究重点展望1.教育治理现代化与学校办学活力激发 2.校长领导变革与校长专业发展3.教育督导与学校办学质量评估4.学校集群发展与薄弱学校改进
5.县管校聘与教师流动 6.教师评价与教师激励 7.班主任队伍建设8.高中多样化发展9.家校合作10.校园欺凌的精准治理11.校外教育治理12.未来学校建设13.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校实践14.教育惩戒权的落地机制
2021年《高中语文教与学》研究重点展望1.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内涵理解与落实路径2.课标解读及其在教学、评价中的落实3.统编教材分析与教学4.语用学视域下的语文教学5.大单元、大概念教学设计6.学习任务群教学中的写作活动设计与实施
7.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8.跨媒介阅读与交流9.当代文化参与10.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与专题研讨11.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12.革命传统作品教学1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4.逻辑思维能力培养15.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16.高考试题命制与备考17.教-学-评一致性研究18.教师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转化2021年《初中语文教与学》研究重点展望1.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内涵理解与落实路径2.语文拓展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3.统编教材各板块的专题研究
4.语用学视域下的语文教学5.大单元、大概念教学设计6.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形式创新7.革命传统作品解读及教学8.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9.名著阅读的推进与测评10.实用性文本阅读与写作11.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写作
12.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3.口语交际能力培养14.高阶思维能力培养15.中考试题命制与备考16.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17.教-学-评一致性研究18.教师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转化2021年《小学语文教与学》研究重点展望
1.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内涵理解与落实路径2.语文拓展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3.统编教材各板块的专题研究4.革命传统作品解读及教学5.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6.语文要素教学问题反思与改进策略7.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变革
8.长课文、难课文教学9.语用学视域下的语文教学10.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11.阅读策略与方法12.汉字书写13.习作评改14.口语交际能力培养15.高阶思维能力培养16.教-学-评一致性研究17.小学语文名师成长研究
18.教师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转化2021年《高中数学教与学》研究重点展望1.数学教育与德育、美育融合2.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培养3.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培养4.选修、先修与衔接课程5.新教材使用体会与比较研究
6.大概念与大单元教学研究7.项目学习与课题学习8.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9.名师工作室建设10.教师基本功提升11.学情分析与精准教学12.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评价13.教学评一致性研究14.高考试题分析与复习备考
2021年《初中数学教与学》研究重点展望1.数学教育与德育、美育融合2.学科课程整合3.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培养4.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培养5.义务教育课标修订解读6.大概念与大单元教学研究7.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8.名师工作室建设9.教师基本功提升10.学情分析与精准教学11.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评价12.学业质量监测13.教学评一致性研究14.中考试题分析与复习备考2021年《小学数学教与学》研究重点展望1.数学教育与德育、美育融合
2.学科课程整合3.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培养4.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培养5.义务教育课标修订解读6.大概念与大单元教学研究7.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8.名师工作室建设9.名师教育教学思想与课例研究
10.教师基本功提升11.数学学习心理研究12.学情分析与精准教学13.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评价14.学业质量监测2021年《中学外语教与学》研究重点展望1.高中修订教材的分析及使用2.小初衔接及初高中衔接
3.阅读教学(文学圈阅读、深度阅读、读写结合、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4.基于不同语篇类型的写作教学研究(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5.听说教学6.主题单元整体教学7.核心素养视域下“看”的能力的研究
8.可视化结构图在教学中的使用9.教师专业发展及教研工作质量提升10.思维品质培养及文化意识培养11.语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12.语篇意识和能力的培养13.学生研究(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学习动机)14.教—学—评一体化、形成性评价
15.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在线教学、混合式学习)16.中高考试题评析、复习备考及中高考题型深度研究(概要写作、读后续写、书面表达)17.核心素养测试与评价2021年《小学英语教与学》研究重点展望1.文化意识及思维能力培养
2.分级阅读、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3.英语学习活动观4.主题意义探究5.主题单元整体教学6.自然拼读、情境创设、戏剧教学、对话教学、读写结合7.语用能力研究8.作业设计、学习任务单的设计9.复习课、实践课的设计与教学
10.教师素养11.学生研究(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动机)12.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线上教学、混合式学习)13.评价研究(学业能力标准、教—学—评一体化)14.义务教育课标落实及修订2021年《中学历史、地理教
与学》研究重点展望1.修订教材的分析及使用2.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3.学科素养及关键能力4.教学方式的探索(问题式教学、情境教学、深度学习)5.历史教学立意6.地理概念体系的构建7.研学旅行与综合实践活动
8.思维的培养与评价9.劳动教育的实施10.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师团队)的构建与运行11.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12.中高考试题评析与复习备考13.学业质量水平测试与评价 14.义务教育课标落实及修订
2021年《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研究重点展望1.学科关键能力2.人工智能教育3.思政课程大中小学一体化4.线上线下协同教学(混合式教学)5.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6.情境教学7.议题式教学8.SSI(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
9.项目式学习10.文化理解(艺术类鉴赏教学)11.课例研究12.教师素养13.思政教师队伍建设14.学业质量评价15.职业生涯教育16.高考试题评析17.复习备考研究18.义务教育课标修订2021年《素质教育》研究重点展望
1.单元整体教学2.大概念教学3.学习进阶4.项目学习5.STEM教育6.情境创设7.思维培养8.作业设计9.国家认同教育10.法治教育11.责任教育12.教育戏剧13.审美素养培养14.研学旅行15.劳动教育
16.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17.计算思维培养18.义务教育课标修订解读来源:教育科学论坛编辑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