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的例子)难以置信
凉山烟叶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实践成果展示近期,凉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编制了《凉山烟叶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实践90例》,是对科技赋能烟叶基地提档升级、创新驱动烟草产业提
凉山烟叶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实践成果展示近期,凉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编制了《凉山烟叶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实践90例》,是对科技赋能烟叶基地提档升级、创新驱动烟草产业提质增效的探索实践,进行阶段性梳理集成的创新实践成果。
本案例致力于巩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15字”战略重点,全面贯彻“16字”创新原则,紧扣“四大课题”,紧贴烟叶产业发展实际,以“创新强链”为主题词,以“烟叶强基”行动计划为抓手,紧盯生产所急、技术所短、管理所需、发展所要,突出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
“凉山清甜韵”精心挑选11个典型案例带大家共同了解凉山烟草是如何将“需求导向、项目载体机制保障、应用为本”“16字”创新原则转化为“稳烟田、育主体 提质量、优供给”生动实践~~产业布局篇案例1凉山“南强、北拓、西增、中稳”
产业发展新格局背 景近年来,凉山各烟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加剧,全州因地制宜分类制定发展战略、策略,促进各烟区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各有特色做 法2022年,以烟叶产业纳入乡村振兴产业总体规划为契机,强化资源整合,全力构建“南强、北拓、西增、中稳”产业发展格局。
“南强”:以会理、会东为代表,以“强发展、夯实力”为主线,重点围绕规范化运行、均质化生产、批量化供应,打造规范发展、创新发展的标杆;“北拓”:以冕宁、越西为代表,以“拓思路、宽视野”为主线,重点围绕粮烟融合、园区建设,打造稳量提质、现代化生产的标杆;
“西增”:以盐源为代表,以“增规模、提质效”为主线,重点突破海拔制约烟叶质量瓶颈,打造全州烟叶产业新的增长极;“中稳”:以德昌、普格为代表,以“稳基础、开新局”为主线,重点围绕常规技术落地、提高产投比,打造精益生产、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标杆。
成效2022年,全州种植烟叶86.35万亩,同比增加5.06%;烟农数量38130户,同比增加1021户,工业满意度从95%提高至99.2%2023年,全州种植烟叶90.94万亩,同比增加5.31%;烟农数量40967户,同比增加2837户,“两稳”局面持续向好。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品种选育篇案例2烤烟新品种中川208的推广背 景随着环境不断变化,存在主栽品种退化现象,造成部分县(市)烟叶风格不突出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由于常年种植造成病虫害防控压力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对主栽品种更新换代。
做 法依托中国烟草总公司“揭榜挂帅”项目《中川208品种示范推广及在中高档卷烟中的应用研究》及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重点项目《烤烟新品种中川208良种良法配套研究及集成应用》,进一步研究中川208指纹图谱、营养特性、烘烤特性、抗病抗逆特性、质量特征等品种特征特性。
将中川208纳入全州主推品种,成立州、县两级品种技术攻关组, 制订《中川208品种生产管控方案》《中川208生产技术重点》和《烤烟新品种中川208采烤六个一技术要点》, 实行“单育、单种、单烤、单收、单调”管控模式。
成效2021至2023年,共推广中川208品种12.03万亩2022年,对照云烟系列,亩产量提高0.09担/亩,亩产值提高20.98元/亩,中上等烟比例提高0.28%上海烟草集团、四川中烟、湖南中烟等卷烟工业单收单调该品种烟叶原料,定位为中高端卷烟配方使用。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土壤保育篇案例3紫茎泽兰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背 景紫茎泽兰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入侵农田、森林和草原,在凉山州的危害面积已占土地总面积的14.1%,并呈蔓延趋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灾难。
做 法1.开展了紫茎泽兰无害化处理的微生物菌株筛选研究,研发出无害化处理紫茎泽兰生产有机肥的复合菌剂(恶臭假单胞菌+纤维菌=1:1)及腐熟辅助剂(主要成分为硫酸钙等)2.开展了野外就地生产紫茎泽兰有机肥工艺技术研究,明确了紫茎泽兰生物量最大时(一般为8月前后)采收、辅料添加、环境调控、腐熟时间,形成了技术规程。
3.开展了紫茎泽兰有机肥重金属含量检测及安全性评价研究,表明紫茎泽兰有机肥的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有机肥重金属标准限量,施用紫茎泽兰有机肥对土壤、植物、动物无安全隐患4.开展了紫茎泽兰有机肥的施用技术研究及效果评价,明确了紫茎泽兰有机肥可替代其它有机肥,能改良土壤理化生物学性状,提高烤烟产量品质,制定了烟田施用技术规程。
成效累计推广应用11万亩,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件,发表论文9篇。·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栽培田管篇案例4 286穴育苗盘研发使用背 景烟草专用育苗基质主要由泥炭、草炭、珍珠岩、蛭石和水溶肥等组成,传统常规育苗盘基质装填量过多,一方面成本过高,另一方面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改进育苗方式,减少基质使用,对于提升经济、生态效益至关重要做 法引进各类少基质育苗盘,对不同数量孔穴育苗盘开展对比实验,结合凉山育苗棚建设标准、烟苗生长等实际,研发286穴育苗盘与209穴、160穴、160穴改进盘、338穴、504穴、509穴育苗盘进行对比试验,最终确定以苗盘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为:525mm×335mm× 47mm,苗穴数量为286穴、每穴尺寸上口:18mm×18mm,下口12mm×12mm标准的育苗盘为最佳选择,并在凉山州少基质育苗中100%推广应用。
成效自主研发出286穴少基质育苗盘用于少基质育苗,烟苗成苗率95%以上,大田还苗率达到100%2021-2023年,共推广419.80万张,比常规育苗减少育苗盘335.84万张经济效益方面,按照2.80元/张计算,共节约投入940.35万元。
生态效益方面,累计减少育苗基质14273.2立方米,减少投入670.84万元·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采收烘烤篇案例5五段五对应精准烘烤技术创制与应用背 景凉山烟区立体气候明显,烟叶采收成熟度判定标准不统一,适用于密集烤房的专属烘烤工艺不够完善,导致烤坏烟比例较高、烟叶外观质量欠佳,迫切需要适用于密集烤房的专属烘烤工艺。
做 法依托“提高烟叶密集烘烤质量综合配套技术集成与推广”“智能化密集烘烤设备和工艺的优化研究与应用”等科技项目开展研究围绕各部位烟叶适宜采摘成熟度判定指标、适用于密集烤房的精准烘烤工艺开展研究,形成配套主栽品种的采摘标准、密集烘烤工艺。
成效(1)制定成熟度判定标准以烟株打顶后天数、烟叶黄绿和主脉变白程度相结合的成熟度判定标准,量化了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两个主栽品种的适宜成熟度指标(2)明确烘烤参数首次提出了变黄、凋萎、变筋、干片和干筋五个烘烤阶段,明确了各阶段相对应的干湿球参数,创制五段五对应烟叶密集烘烤精准工艺,实现烟叶烤黄、烤熟、烤香,上等烟比例提高4.33%。
(3)纳入成果推广库和“烟叶强基”行动将主要品种成熟采收技术、五段五对应密集烘烤工艺纳入凉山州公司成果推广库作为主推技术(4)加强标准宣贯制订《烤烟成熟采收技术标准》《烟叶密集烘烤技术标准》,便于成果固化和推广。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农机农艺融合篇案例6 北斗导航农机精准作业背 景近年来,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凉山州烟草专卖局持续开展烟叶成熟环节农机装备改进与农艺融合工作,重点聚焦机械作业质量和效率,通过集成现有成熟农艺技术,以数字化、信息化助力烟草农机作业提档升级。
做 法通过北斗卫星与农机通信连接,让传统农机具备了自动驾驶、标准作业、精准计量和夜间精准作业等功能,切实达到了高效作业的目的成效加装北斗导航系统以后,实现了无人自动驾驶,节省人力;设置好农艺参数自动作业,能够保持株行距、窝深、窝距一致,作业更加精准,作业误差小,不超过5厘米,烟叶生产标准化程度更高;而且还具备作业计量功能,可自动统计烟窝数量,不仅对于行业开展的“以株定亩”和烟叶面积核实工作有极大的辅助作用,且还节约了土地资源。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防灾减灾篇案例7 创新实施无人高炮防雹作业背 景凉山烟区防雹高炮作业情况复杂,作业方位辩知难度大,作业效率不高,作业时效性低,最终导致防雹作业成功率难以提升做 法优化炮点布局并引进高炮远程控制系统开展防雹高炮无人作业,炮手结合行业引入专业化气象服务提供的灾害预警及时实施精准人影防雹作业,并改变传统操作方式为远程精准控制发射角度、高度。
成效全州改建设20部高炮远程控制系统,减少防雹作业人员80人,降低防雹人员费用21.56万元/年。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收购调拨篇案例8 烟叶运输安全防调包封签扣研制背 景全州烟区收购期间烟叶运输过程中防调包措施陈旧、单一,烟包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人为调包、更换隐患2022年探索实施实用、有效的防调包装置。
做 法成立QC小组进行项目攻关,借鉴macbook防调包包装箱和U型锁设计思路,通过对比试验,自主设计含封签线、封签头、密封盒、防伪标签四个部件的封签扣用于烟叶运输封签,合理确定封签点位并进行标准固化,保证运输人员按标准执行,从“物防”“技防”和“人防”三个角度全方位对烟包运输过程调包、更换风险进行防范。
成效使烟叶质量全程追溯真正形成管理闭环,有效的减少了烟叶运输过程潜在隐患2022年试点封签扣的烟叶运输工作中,实现烟包0调包、0更换按历年实际案件发生情况计算,如果采取该封签扣规避当年烟叶被调包案件的发生,至少可以挽回30余万元的国有资产流失。
按烟叶质量全程追溯资金投入情况计算,如果采取该封签扣使烟叶质量全程追溯形成管理闭环,可以间接挽回损失323万元的国有资产流失·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粮烟融合篇案例9 创新驱动粮烟“五个融合”背 景2022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战略的决策部署,全力推动省委、省政府赋予凉山打造“天府第二粮仓”的定位要求,凉山烟草创新推动粮烟“五个融合”在烟区落地见效。
做 法坚持以“烟田即粮田、烟农即粮农、烟机即农机、烟区即景区”粮烟融合发展理念,通过粮烟“五个”融合,推动种植制度由以烟为主向粮烟融合转变一是创新组织融合,凝聚粮烟融合发展合力;二是创新政策融合,整合产业协同发展要素;三是创新技术融合,集成技术应用惠及农业;四是创新设施融合,立足农业生产降本增效;五是创新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条持续增收。
成效构建起“以烟稳粮、以烟促粮”融合发展体系,形成一套可复制、能推广的产业融合新模式,守住了“粮袋子”、丰富了“菜篮子”、种好了“金叶子”、留住了“乡汉子”2022年,种植烟叶86.35万亩,开展粮烟融合种植45.8万亩,实现售烟收入35.57亿元,粮食、蔬菜收入5.85亿元,带动30万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就业。
2023年,种植烟叶90.94万亩,计划开展粮烟融种植55万亩,预计实现售烟收入43.12亿元,粮食、蔬菜收入6.92亿元,粮烟融合种植亩均收益6000元以上·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信息建设篇案例10 数字烟田建设背 景以推进烟田数字化管理为出发点,实现烟田数据、产业规划“一张图”管理,为烟叶生产面积核查、清塘点株、设施配套提供信息支撑做 法1.从烟田规划着手,全州200万亩基本烟田并轨国土空间规划,为数字烟田建设打下基础。
2.通过事农小方测亩仪建立完善基本烟田数据,借助人工智能卫星遥感清塘点株技术,以株定亩,实现株数、烟农、烟田三者关联3.以网格为单位标注范围内的烟农、烟水、烟路、气象、防雹、烤能等信息,建立起以烟田为核心的数据库。
4.优化烟田布局结合土壤墒情、灾害分布、设施配套等情况,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将更适宜的烟田转移给烟叶种植成效创新性将所有数据图进行融合,形成了数字烟田一张图,实现了一图知烟农、田块、土壤、基础设施等信息,全州完成200万亩基本烟田数据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并与85个“三区三线”国土空间规划并轨。
同时,完成近两年度29万余地块全数据采集,涵盖了630个网格、3.8万户烟农·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组织保障篇案例11探索建立烟田流失风险评估机制背 景近年来,烟田流失是凉山烟叶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建立烟田流失风险评估机制,并进行分类施策,有助于防范烟田流失风险,切实稳固产业发展根基。
做 法在试点烟田流失风险评估机制区域内,分网格开展烟农、烟田信息数据摸底调查,以生产服务管理系统平台为载体,对网格内烟农1—2年内种植意愿进行分析和流失风险评估,动态监管烟地状态,开展“稳定基本烟田”课题研究,形成基本烟田风险流失评估体系。
成效2022年,会理开展种烟意愿分析和烟田流失风险评估,完成11144份烟农问卷调查针对 “人走地留”情况,对闲置田块建立台账,通过流转平台对土地进行集中流转;针对“地闲人留”情况,利用 “烟农一点通”共享用工平台,将其发展为产业工人,就近参与烟叶种植。
会东深化烟农互助小组建设,以10—15户为一个小组单元,组建烟农互助小组1700个,实行组内联保制度,小组成员退出烟叶种植后,退出的种植面积优先在小组内消化,鼓励组内成员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接手退出种烟地,稳定种植规模。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通讯员 文/刘莲 烟叶生产科 提供 监制:沙富云审核:张 晶策划:周国璐编辑:段正阳 排版:马锐义 校对:练兵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