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资料有哪些(关于科学知识的资料300字)不看后悔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发明,大多来自孩子时候的想象,这种能力与生俱来,我们要从孩子小时候就保护它人类从远古就开始向往天空,我们的祖先曾经仰望着星空畅想宇宙中的未知领域一周前,马斯克的“星舰”腾空四分钟飞行了38.6公里,人们开始欢呼胜利,似乎距离太空边界100公里的高度不远了,到那时,只要花50万美元就能移民火星。
要知道,十年前马斯克扬言要造飞船去殖民火星时,大多数人都嗤之以鼻,他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小孩一样,大家嘲笑他的想法如此天真前苏联的“火箭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把人类在地球上生活比喻成“婴儿在摇篮里成长”:“人类现在还很弱小,但已经在改造地球表面了。
几百万年以后他们一定可以改变海洋和大气,控制气候和太阳系他们会穿越星系,到达其他星系寻找新的能源来代替我们已经老化的太阳”科学家的话激励了无数人投身征服太空的航天事业我从小也是个太空迷,无数次思考过宇宙的边界,想象过外星人的样子。
长大后也痴迷于星球大战和刘慈欣的科幻世界每个孩子都有着相似的经历,也都对宇宙有着无限的疑问,这源自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如果缺乏想象力,谁都推动不了人类知识的进步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近代工业革命带来的一次次科技爆炸,都是人类大脑“异想天开”的结果,望远镜、飞机、火箭、登月、火星探索……每一个都是源自于当事人孩时的梦想。
我还经常被孩子问到:外星人存在吗?天空有多大,宇宙有边界吗?行星会撞击到别的行星吗?……同样的问题儿子会问很多次,我就忍不住去想是不是每个孩子都会问?作为家长又该怎么回答?后来我发现,答案不在问题本身,而是这些问题会伴随每个人的成长,每个阶段的思考深度不同,对于未知,思考的过程远比答案更重要。
国内外中小学普遍把STEAM作为面向未来的核心能力融入教学,而S(science 科学)更是在五项核心能力中排在第一位因此,我们决定推荐给读者一套适合孩子的科学系列课程,这套课程旨在提升孩子的科学素养,不是百科全书,没有标准答案。
,当孩子具备了科学的思考习惯,今后学习任何知识不再是难事《给孩子的未来简史》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太空探索、未来交通、未来城市和能源材料方面带给孩子全新视角的科学启蒙,它不是《未来简史》的书评,不仅扩宽孩子的科学知识,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分析力和思辨力。
《NASA宇宙探索》是一门给孩子的科学创想课,聚焦宇宙探索,不仅是天马行空地空想,更有严谨的理性思维,18节课层层推进,了解进入太空的必要步骤,从宇航员训练、太空行走、太空遇险、返回地球等经历18个任务,每完成一个关卡,就解锁一个“技能点”,每多一个技能点,就离了解宇宙更进一步。
特别说明,《给孩子的未来简史》+《NASA宇宙探索》,我们把两门课放在一起推荐,是因为从生活中的科学到宇宙探索,就是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过程,也是每个孩子从脑洞大开到思维爆炸的的必经之路希望孩子听完这套课,能够学会用发展的视角去思考未来。
这门课不适合谁?想要通过一门课获得大量知识、找到标准答案的人适合谁?适合5-12岁的孩子收听,引导孩子建立科学思维,助力初高中理科学习0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科学素养第一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早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的职业也越来越多被科学技术所取代,ChatPGT出现,让很多人开始担心失业,也许在未来真的会有一些职业会被AI取代,但在未来二三十年内,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是传统职业与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
比如,医生依靠影像技术、机器人技术提高手术精准度,手术成功率提高,人的寿命得以延长;农民依靠农业科技高效地耕种和养殖、有效改良土壤和气象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全世界的优质教育资源在互联网上共享,教师的日常工作变成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资源学习,以及更好的利用网络获取优质资源上。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职业的性质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从业者具备更多的技术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和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科学素养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具备这种能力的孩子,更容易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作规律,认识到自然界的美妙和复杂性,从而更好地了解世界。
在《NASA太空漫游》发刊词里这样写到:“谷歌公司和美国太空署成立的奇点大学,给即将毕业的学生准备了一道考题——做一个计划,在未来10年内改变10亿人的生活”这让我想起了科技狂人马斯克10年前提出的“火星移民”计划,看看马斯克的日程表:第一次起飞是2018年的7月份左右,目的是探索火星寻找生命迹象和移民地点,第二次是在2020年10月份左右,目的是向火星运送物资,第三次是在2022年12月份左右是再次往火星上运批货物,2025年开始,第一批人类将登陆火星,并且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
所以按照马斯克的计划,人类最早可能会在2025年登上火星,最终他希望在火星上能造一个超级大的城市,容纳100万人口!听起来让人觉得非常不靠谱,但是如果我们回顾过去十年,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确实也在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在朝着自己梦想前进。
尤其是今年4月20日马斯克的“星舰”升空4分钟,全世界都开始欢呼,因为移民火星这件事看上去又进了一步除了看个热闹,小孩子还能从这个事件里了解到哪些有趣的知识呢?比如,“移民火星需要花多少钱?”马斯克的计划可以大幅降低“船票”成本,估算单程票低至50万美元/人,看上去也不是很便宜,若是加上一个前提——买50万美元船票再送火星城市的房产。
这样是不是吸引力就会大增了!问题又来了,“火星的居住条件怎么样?”按计划,人类登陆火星前,会先运送大量物资,然后才能建起适宜的居住地,为了在火星上有舒适暖和的大床,NASA专门请了IKEA设计师来负责这个项目,他们去了可以模拟火星环境的沙漠基地找灵感,据说,设计师除了完成大床的设计,还设计了其它家具,有适合火星重力的桌椅、不用脱太空服就能洗澡的淋浴间。
课程里涉及的这些问题,只要有一点点生活经验的孩子就能轻松理解!在不断发问、不断探索、不断求证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这种精神正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02、每个孩子都应具备面向未来的科学思维。
2001年,我国启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沿用了半个世纪的小学“自然”课更名为“科学”,起始年级是三年级到了2017年,教育部又把“科学课”调整到小学一年级作为基础课程这些年与科学有关的知识已经融入到中小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作为未来教育的基本能力要求被写入教学大纲,教育模式从简单的知识输入逐步转向引导思维和分析能力的训练,甚至在我国中、高考作文里直接出现了科学知识命题。
比如:2016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是“奇妙的实验室”,考察的是孩子对未来虚拟现实技术的畅想;201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分析和评价;2017年高考江苏省作文题是“未来汽车、新能源”问题的思考;
……在本课程中关于新型材料一节讲到了《未来如何将”白色污染“变废为宝》首先引入的话题是生活中塑料的使用场景,相信每个小孩子都不会陌生,玩具、餐具、塑料袋等都是塑料,过去几十年,全世界消耗了大量能源但还是无法从根上解决长期累计下来的塑料污染。
既然人们不能不用塑料,那么科学家就开始研究新型塑料材料,比如用玉米为主要材料制作的薄膜就彻底取代了传统塑料薄膜,医院手术中用的骨钉、缝合线也是用玉米制作,在伤口愈合后会自动被人体主动吸收更让人惊讶的是,科学家还在研究将飞机的零件变成塑料,降低重量的同时还具有比金属更强的硬度、韧性和抗破坏性。
讲到这里,孩子们一定会说:“未来我们乘坐塑料飞机去旅行,也不是不可能吧!”科学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培养孩子的科学的思维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学会系统性思考、分析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能源问题是人类永恒不变的探索问题,也是每个孩子在学校里都要学习的重要知识点过去我们都学过风车发电,风是最环保的一种能源,因为它取自于大自然,所以是一种绝对的绿色能源,因此人类开始大规模建设风力发电机,但是大规模的风力发电系统也会产生噪音,而且很高的塔架会对通讯信号产生干扰。
那么,“风车发电能不能放到大海上去呢?”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考虑海上建设风车的可行性,首先要确定海上对比陆地上的优势,比如海面平坦风阻更小、海面风力更大,最后的卡点问题可能是“风力”到底有多强?能产生多少电力?接下来在课程里,老师会带着孩子进行更深入思考,海洋里的潮汐是否可以配合风力起作用?潮汐力发电对海洋生物是否有危害呢?从问题的方方面面进行思考,把能源问题和地球物种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这样的思考直接导向孩子的创新能力,科学不仅仅是已知知识的积累,更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创新思维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的同时也是批判性思维的锻炼过程,人类历史上科学的每一次大发展都伴随着质疑,每一个爱科学的孩子都不会轻易相信所听所见,他们喜欢刨根问底探个究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信息。
03、内容接轨国际学校,讲得还十分有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天然的求知欲让他们心中种下的第一颗好奇的种子科学本身是一种探索和创新的手段,学习科学的过程是主动的求知过程,为初、高中的数理化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成为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中小学阶段教学,STEAM被广泛认为是培养学生跨学科和综合性学习的关键,而排在第一位的S(Science)就是科学知识的学习我们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发现一些科学思考题会贯穿小学到大学,只是每个年龄段所思考的深度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差异。
比如:你是否支持克隆技术,为什么?请你分析无人汽车的利与弊?人类未来的能源问题如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上这些问题也在我们推荐的系列科学课程里有涉及,孩子在听老师趣味讲解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会如何做。
需要再次强调,我们这套课程里不会提供标准答案,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很庞大,如果孩子听完课对某一个主题产生了强烈兴趣,尤其是小龄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帮助他查阅资料、深入研究,或许你的孩子会为之探索一生
最后,这套课的主讲老师也都是孩子的爸爸,他们把课程录制得特别有趣,就像跟自己的孩子讲故事一样《给孩子的未来简史》的主讲人Evan老师,他自己从小就是科技迷,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在硅谷中学任教。
《NASA太空旅行课》的主讲人“宝博士”葛如钧是第一位入选美国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中国台湾人,现任台北科技大学互动设计系教授两位老师授课风格风趣幽默,擅长通过提问、故事化的讲解,点燃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又紧密协作的整体,不会每个人都成为科学家,但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样才能具备独立的思想,成为人类发展进步的参与者让我们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用《给孩子的未来简史》开启《NASA太空漫游》吧!。
订阅方式:合辑订阅《给孩子的未来简史》+《NASA太空旅行课》168元
单独订阅《给孩子的未来简史》99元
《NASA太空旅行课》99元
▼点击阅读原文,知识店铺里有更多好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