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什么(科技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什么)全程干货
这个言论在国内引起了很大争议,有人以至高的爱国情怀来反驳到:中国古代科技远远领先于西方,何谈没有科学。
清华大学一名教授曾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四大发明不属于科学”这个言论在国内引起了很大争议,有人以至高的爱国情怀来反驳到:中国古代科技远远领先于西方,何谈没有科学当然也有很多人理智的说到:四大发明的确不是科学,而是技术。
那么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呢?一,科学和技术有什么区别要 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知道什么是科学从古到今,关于科学的定义,已经有了很多人去说过我们来举几个例子: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达尔文。
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辞海》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法国百科全书。
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科学主要是在于研究事物的规律,而且需要运用定理、逻辑等思维方式去探索因此,科学在西方也被称为“自然哲学”,也就是自然界的规律 而许多人却把科学和科技搞混,注意的是,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合称,科学和技术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运用,如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发明都是技术。“技术通常不涉及如数学定理等发现”,也就是说,技术和逻辑定理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
技术研究二,科学必须追问为什么?说到科学,就不得不说到古希腊在古希腊,人们把神学之外的知识叫做哲学,哲学就是不愚昧的,聪明的智慧从泰勒斯开始,希腊人就开始探索宇宙之间的规律、数学的演算法则以及物理定理等自然哲学。
古希腊人面对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就会去追问:这是为什么?有什么规律可循?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正是科学的精神
希腊三哲如泰勒斯在古埃及学会了许多算术知识,但是他并不满足仅仅停留在了经验的计算层面,而是试图去证明为什么这样是正确的他回到希腊之后将这些算术知识逻辑化和理论上,形成了六条数学定理:直径平分圆周;三角形两等边对等角;。
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三角形两角及其夹边已知,此三角形完全确定;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在圆的直径上的内接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
泰勒斯 随后的毕达哥拉斯等继续讲数学演绎化,以至于能够发明无理数等。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他们是建立了逻辑证明基础之上的几何理论,因此他们能够发现根号2等无理数。
在物理学的领域,古希腊的科学家也往往试图去探究其中的规律,虽然早期的探索带有很多朴素的色彩如泰勒斯认为世界的元素是水,后来很多哲学不断提供新的元素,到了德谟克利特提出世界的元素是不可分割的“原子”,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也就是不可分割的概念。
在研究天文学的时候,古希腊人思考宇宙的运转秩序,试图寻找各星球的运行规律,如泰勒斯曾计算太阳的直径,认为太阳的直径是黄道周长的七百二十分之一,已经比较准确他还能预测日食的发生,说明已经掌握了日食的规律。
毕达哥拉斯推动月食的形状推断出地球是一个球体,从此古希腊之后的西方科学家普遍认为地球是圆的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原子组成,并且在做旋涡式的运动,质量大的处于旋涡的中心一些科学家如阿里塔斯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被认为是“古代的哥白尼”。
银河系 相反,中国的天文学则不同中国古代的《春秋》《竹书纪年》等历史文献记载了日食、月食、流星雨、太阳黑子、彗星等天文现象,但是并不会去追问为什么甚至,中国古代将天文和和社会联系起来,将天文现象演变成为了天人感应的谶纬。
中国古人研究天象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制定历法,直到农业生产;二是用来算命,搞灾异学说,风水等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义失者,罚出岁星岁星赢缩,以其舍命国所在国不可伐,可以罚人。
其趋舍而前曰赢,退舍曰缩赢,其国有兵不复;缩,其国有忧,将亡,国倾败其所在,五星皆从而聚於一舍,其下之国可以义致天下——《史记·天官书》三,古代中国是世界第一技术强国中国古人不善于研究科学,就是不善于去证明和演绎自然界的规律,不过中国古人善于从经验中总结出技术。
如中国的数学,基本上都在实际运用上的总结,中国古代著名的算术作品《九章算术》也就是一个个的实际计算例子组成的书籍方田(以御田畴界域) 今有田广十五步,从十六步问为田几何?答曰:一亩又有田广十二步,从十四步。
问为田几何?答曰:一百六十八步方田术曰: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此积谓田幂。凡广从相乘谓之幂。——《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 不仅数学如此,中国的医学、农学等依然如此中国古代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国家,农业生产技术在中国是相当重要的,因此中国产生了大量的农书,这些农书基本上都是历朝历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其中有代表的是《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而中国古代的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也是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劳欲再犁廉耕细,牛复不疲;再劳地熟,旱亦保泽也秋耕,一感反青者为上比二三至冬月,青草复生者,其美与小豆同也初耕欲深,转地欲浅。
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菅茅之地,宜纵牛羊践之,践则根浮七月耕之则死非七月,复生矣——《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 在农业如此,手工业领域也是如此中国古人会把古代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技术不断进行记录总结,最终汇编成为了书籍,如春秋战国有《考工记》,宋朝有《梦溪笔谈》,明朝有《天工开物》这些作品为我们保存了大量古代制造业的经验和技术,但是在理论上很缺乏。
而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却能够将这些技术上升为杆杠原理、浮力原理等凡铸钟高者铜质,下者铁质今北极朝钟则纯用响铜,每口共费铜四万七千斤、锡四千斤、金五十两、银一百二十两于内成器亦重二万斤,身高一丈一尺五寸,双龙蒲牢高二尺七寸,口径八尺,则今朝钟之制也。
——《天工开物》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也就是是非杰出的技术发明,如中国人炼丹的过程中发现了火药,知道了火药的配方,但是中国古人不知道是什么原理 在医学领域,中国的中医同样来源于对经验的总结中国的中草药在于反复的运用和实践中得到其总论,即所谓的“神农尝百草”。
中国古代就将药物称为“本草”,如唐朝写的叫做《唐本草》,宋朝有《宋本草》,明朝的李时珍通过自己的实验总结,最终写下了《本草纲目》那么中医有理论吗?中国的中医的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其中以阴阳五行来解释人体的许多问题,这不是一种逻辑理论,而是和天人感应对应的阴阳学。
当然,中医也是长期遥遥领先于世界,因为其总结的经验有几千年,沉淀十分丰富
中医理论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黄帝内经》到近代以来,西方的技术和科学实现了融合,因而能够推动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而中国古代的技术一直来源于经验,重视实用,当这些经验总结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很难有巨大的突破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就进入了技术的大规模总结时代,出现了《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大型的总结性的作品。
而同时期的西方已经出现了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伟大的科学家,人类进入了经典力学时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