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诗词(立春的诗词谚语)居然可以这样
立,建始也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
立,建始也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是“开始”的意思,从立春到立夏期间,便是春天立春也就是春天来了。
立春有三候
“立春正月春气动,东风能解凝寒冻;土底蛰虫始振摇,鱼陟负冰相戏泳。”
从立春到下一个节气雨水相隔15天,古人把每五天称为一候,共分三候:初候东风解冻,东风通常指春风,是从我国东面太平洋而来。东风送暖,告别寒冷的冬天,大地开始解冻,万物渐渐苏醒;
二候蛰虫始振,蛰虫是指冬藏之虫,虫因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而蠢蠢欲动地向外界活动;
三候鱼陟负冰,水面厚厚的冰逐渐开始融化,水底的鱼儿迫不及待地要到水面呼吸氧气,感受春天的气息。《立春》王镃
南宋诗人王镃的这首《立春》,为我们描绘了当时立春节气的民俗风情和景象“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这首诗的首联,说的是立春在闹市鞭打泥牛的民俗六街,指的是京都的大街和闹市,也就是街市。
泥牛,是用泥土做的牛立春时,在繁华的闹市口,人们用鞭子抽打泥牛,尘土飞扬,象征着春耕的起始二联,“生菜挑来叶叶春”唐宋时,立春之日有食春饼、生菜的风俗,春饼与生菜以盘装之,即称为春盘诗中的生菜,代指春盘,有咬春、尝鲜、迎新的意思。
表达了诗人对春临人间的欣喜之情
第三联,“从此雪消风自软”立春,冬天的积雪渐渐消融,微风温柔地吹来,万物复苏这句诗既是写实绘景,亦是写意抒情,抒发诗人对春的愉悦之情尾联,“梅花合让柳条新”诗人用了拟人的手法,梅花应该让给吐芽的柳树了,这便是冬天与春天的交接仪式,梅花掉落,柳树发芽,新的一年开始了。
打泥牛,祭句芒神
打泥牛还有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人们过着狩猎的生活,虽然神农将五谷带给了人类,但是种出的粮食并不多,因为土地贫瘠,需要牛来耕种土地但那个时候的耕牛非常稀少,每到春天人们为了讨个好彩头,希望今年能够五谷丰登,就用纸扎起纸牛,用鞭子抽打纸牛,象征着有很多耕牛在耕地,这样就会有好的粮食收成。
天上有一位神仙叫做句芒神,又称木神掌管草木,非常关心粮食是否丰收他看到人们祭祀纸牛,知道人类祈求五谷丰登,于是就拿手里的神鞭打在纸牛上,纸牛破了,化作真的耕牛下凡到人间就这样人类的耕牛多了起来,耕种也方便了。
为了感谢句芒神的护佑,人类开始把春天的第一天“立春”作为祭祀句芒神的日子,立春打泥牛习俗就这样形成了啃春——吃萝卜求平安
除此之外,立春还有啃春的习俗,也就是吃萝卜说起啃春习俗的来历,也有个神奇的传说有一年立春前一天,一个老道来到这个村庄想借宿一晚,敲了一户人家的门并呼叫都没人应后来他看到一个路人便问其究竟,路人虚弱地说:“前些天全村人都得了一种像我这样的病。
像喝醉了酒似的,头重脚轻,连抬手的力气也没有”于是那道人来到村东头的一棵古树下,面南盘坐,挑起单掌,合眼静坐,囗中念念有词南海的观世音菩萨告诉道人想要解救村民,等地气通时,让他们每人啃吃几囗萝卜即可道人到菜地抡起锄头刨出一袋贮藏的萝卜。
第二天大清早了,道人从村中找到一只芦花大公鸡,拔下几根鸡毛扎在了地上等鸡毛动了起来,便是通了地气然后奔向了村庄的每家每户,让人们啃吃萝卜人们吃了萝卜之后,全都好了人们又过上了平静安乐的生活从此,每当立春这天人们都会啃吃几片萝卜,以求平安。
咬春——好胃口
立春还有个习俗是咬春,在春饼上咬上一口,新的一年才有好胃口。春饼包着葱、蒜、韭菜、油菜和香菜。这么重的口味都能吃得下,胃口绝对棒棒哒。当然,我们现在常吃的春饼可就好吃多了。
#抄书打卡##立春##二十四节气##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