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以错过钉钉搭(钉钉搭和宜搭什么区别)
我感觉,低代码开放平台有可能是在中国做To B互联网的正确方向。
今天的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发布了一个很有趣的东西:“钉钉搭”据说是国内第一个低代码开发聚合平台本来,在钉钉首页已经有了“宜搭”这个低代码开发入口,现在又升级了按照钉钉的说法,“钉钉搭”将集成宜搭、氚云、简道云等低代码生态产品,构造一个低代码应用市场,让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可以按需选购。
我在今年1月份钉钉第一次说低代码这个东西的时候,就判断这件事情影响会很深远(详见本文)当时我有两个基本判断:第一是低代码对企业应用开发的意义,就像移动剪辑工具对短视频的意义(因为我自己是视频UP主嘛);第二是在钉钉这样的平台上,很可能长出一个低代码版的App Store.。
什么是“低代码开发”?就是无需编写代码,或者只需要编写极少数代码,就能生成应用程序的开发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可视化工具取代了传统的编码环境,让没有编程经验的用户也可以通过自由的“拖拉拽”,生成符合自己需求的应用。
“钉钉搭”的目标是成为业界最繁荣的低代码应用开发市场口气听起来很大,大家还在半信半疑不过,在仔细阅读了相关文档之后,我感觉,这有可能是在中国做To B互联网的正确打开方式在研究互联网行业之前,我研究了整整七年的企业软件行业。
国内比较著名的企业软件开发商,上市或者没有上市的,我多半都研究过,一大半还实地调研过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中国的企业软件市场发展为何如此缓慢?就算是历史最悠久、客户覆盖面最广的软件公司,营业收入也很难超过百亿量级。
是因为企业没有需求吗?如果是这样,那么IT部门就不会成为很多企业人数最多的部门了某些大型银行内部的软件开发人数甚至超过了上市软件公司是因为价格太高,承担不起吗?站在软件公司的角度看,开价已经很不高了整个软件行业的净利润率很少超过10%。
企业软件是个辛苦活,这是业内共识后来我改行研究互联网行业,看到了消费互联网的强劲增速和巨大规模效应我还看到了2018年以来,消费互联网公司纷纷涉足To B业务,做企业应用及服务慢慢地,我逐渐认识到了中国企业软件领域的问题在哪里:。
环境变化太快,业务变化更快,管理软件难以解决管理问题,行业解决方案也解决不了行业面临的新局面大型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较高,但是对软件公司不够信任,主要依靠内部开发人员;中小企业急需实现数字化,却花不起钱,在资源投入方面很纠结。
对软件开发商而言,由于规模效应很差、卖不起价,导致利润率很低,导致没有钱投入技术研发,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过去多年,软件公司尝试了很多方法,希望打破上述循环,大部分均已失败告终但是,云计算的兴起带来了一个新的希望:它可以彻底改变软件行业,将它变成互联网行业的一部分——这就是阿里云等厂商提出的“To B互联网”。
我毫不怀疑云计算的意义,但我一直对它在企业端的应用半信半疑:众所周知,云计算分为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个层次,其中IaaS发展的最早,但是PaaS和SaaS才是应用真正“落地”的地方。
如果云计算不能提供丰富多样的、契合业务需求的应用程序,那么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是得不到满足,“To B互联网”也还是一句空话,仅此而已现在我认为,在阿里云与钉钉深度融合、形成“云钉一体”之后,中国的To B互联网问题或许能得到解决,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低代码开发。
我会把“低代码开发”与方兴未艾的短视频行业做对比:传统上,视频剪辑和包装是一门很专业的工作,需要高成本的硬件和软件,以及专业训练的人员这样虽然能够保证视频的工业标准,却也导致了极高的成本、极低的产出效率。
在这个时代,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UGC视频抖音等短视频APP的崛起,伴随着剪映等入门级移动剪辑工具的普及,任何人都可以在手机上随时完成视频后期处理除了剪映,还有快手的快影、B站的必剪、微信的秒剪……就连自动配字幕也变成了标配。
有了这些平民化的工具,“全民UP主”的短视频盛世才能成为现实低代码对于企业应用软件的意义,就像剪映/快影对于短视频的意义——大幅降低开发门槛,让全体业务人员都有机会做开发人员这样就能以更低廉的成本开发出更符合业务需求的应用。
钉钉搭,则是提供了一个广场,把剪映/快影/必剪聚合到一起,任何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并且,又给剪映/快影/必剪提供更底层的能力,例如通用的高质量素材、强大的AI、虚拟偶像技术支持等在2014年,“低代码开发”这个概念刚刚提出时,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噱头。
去网上搜一下就知道,那年头对“低代码开发”的吐槽层出不穷,诸如用户体验差、留存率低、不能真正降低开发工作量……然而,随着底层技术的进步、应用开发的标准化和模块化,“低代码”慢慢成熟起来了,不但产生了一批独角兽企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巨头入局:。
2019年3月,阿里云推出了“宜搭”低代码SaaS开发平台,并于2021年1月与钉钉实现整合2016年,微软推出了低代码开发平台PowerApps,声称这是“下一个面向云和企业的10亿美元级业务”;PowerApps于2020年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
2018年,西门子收购了低代码开发平台Mendix,将其视为一项重要新兴业务;Mendix平台已经于2021年初进入中国2020年11月,腾讯云也推出了低代码开发平台“微搭”(WeDa)我觉得,如果低代码开发的愿景能够实现,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还能大幅降低应用开发成本。
为什么呢?因为低代码允许熟悉业务的人自己开发应用,这个过程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低,对业务理解的要求越来越高老板电器在钉钉上开发了一百多个应用,几乎全是通过可视化的“拖拉拽”方式完成的;合肥的一个小学校长,一个人就开发了50个校园应用,其中最快的一个只用了10分钟完成。
仅仅在两三年前,这种事情还是无法想象的对于专业软件公司而言,低代码开发也是一个很好的新武器,能够加快产品迭代速度、响应企业客户的需求用友、金蝶等大型软件开发商都有产品登陆钉钉,他们可以借助“搭”,来快速解决用户大量的个性化需求。
对于小型开发商而言,机遇甚至更大——浙江锐智这家2017年才成立的创业软件公司,仅仅用了三个月,就在钉钉的低代码平台上搭建了一个完整的、面向中小企业的MES系统,获得了一大批意向客户
在我看来,低代码平台成功的关键在于两个字:开放这个开放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平台上各类应用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第二是各个不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事实上,就算是苹果App Store,也不能做到第二点——众所周知,iOS应用是很难与安卓应用互联互通的,所以你玩的手机游戏才会有“iOS区”和“安卓区”的区别。
令人欣慰的是,钉钉在应用层与用友软件合作,而用友也有自己的低代码平台,这没有影响两者的合作在阿里云峰会上,“钉钉搭”平台的负责人叶周全表示:用友的低代码平台有很多财务上的know-how, 未来也可能在钉钉上架;“钉钉搭”在入口上可以集成合作伙伴,在业务上则是“被集成”,例如让合作伙伴直接调用钉钉的技术和业务场景能力等。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种心态无疑值得赞许——低代码是一门开放的生意,只有彻底的、双向的开放能够带来整个生态系统的繁荣生长过去多年,我一直觉得To B互联网是一句空话,因为互联网行业无法解决中国企业软件领域的恶性循环,也无法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解决企业的痛点。
现在,我看到了一丝曙光:在“云钉一体”的环境下,以低代码开发为武器,以开放的心态构建企业应用生态,或许真能解决问题到了那时,To B互联网或许真能与To C互联网一样,成为一个万亿级别的生意当然,我们离这个愿景的实现还很遥远,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
无论如何,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