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品博物馆_上海艺术品博物馆是国企吗
上海大学博物馆(海派文化博物馆),2008年5月18日成立机构启动筹建,2014年开放,2019年新馆建成投入使用。
上海大学博物馆(海派文化博物馆),2008年5月18日成立机构启动筹建,2014年开放,2019年新馆建成投入使用。

博物馆现由海派文化博物馆、上海方言文化展示体验展、上海大学校史展、钱伟长纪念展、上海大学(1922—1927)校史室外展区溯园构成,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展示面积5500平方米(包括室外展区1800平方米)。

01场馆概况海派文化博物馆在上海大学钱伟长图书馆二楼,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专题展示和研究海派文化的博物馆上海大学博物馆(海派文化博物馆)设有“海阔·天空:海派文艺的当代遐想”、“海上明月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特展”、“海潮的回响:上海方言文化展示体验馆”等多个海派文化专题陈列。
展览从精神、物质、语言三个层面构建了关于海派文化的生活与遐想,全方面地展示了海派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点。
--- 上海大学校史馆 ---上海大学新校史馆一期坐落于宝山校区南大门东侧,与溯园相邻,占地约600平方米,展览展出50余件珍贵档案、80余张历史图片以及200余位重要人物的事迹校史馆依据时间脉络,融入重要事件,描绘了上海大学从1922至1927年创立初期的历史画卷。
--- 钱伟长纪念馆 ---钱伟长纪念馆坐落于上海大学钱伟长图书馆三楼,馆内分为“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全面的人”“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三部分,通过文字、图片、雕塑油画艺术品、多媒体声像、裸眼3D、全息成像、场景复原等形式综合展示了钱伟长作为一个科学家、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的一生。
--- 溯园 ---1922年,在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上海,中国共产党创办并领导了第一所“红色学府”——上海大学溯园是上海大学博物馆校史陈列的室外展示区域,演绎了早期上海大学从建校、发展、变迁,直至被迫关闭的过程。
01基本陈列--- 海上明月 轻裾随风 ---上海大学博物馆收藏的海派旗袍均为中国实业家荣氏家族女眷及沪港名媛所着旗袍这些旗袍保存完好,时间跨度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21世纪初,囊括了多个变革的年代"海上明月 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特展"通过这些旗袍背后的信息,解读出海派文化重精工、善变化的精髓。
海派旗袍适应了20世纪中西文化交融的大环境,大胆吸收了西方服饰文化,将中西文化融会贯通,造就其蓬勃发展。海派旗袍充分展示了当时人们追求自由、迫切渴望自我解放的心声,以及顺应时代、大胆变革的决心。
--- 海阔天空 ---“海阔天空——海派文化的当代遐想”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形变”,讲述的是19世纪至今上海文化景观的流变展览按时间顺序划分为三个时间段,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文化景观进行介绍第二部分展现百年来技术革命对上海文化创新的影响,可以说海派文化是一种具有创新精神的城市文化。
第三部分“意境”,海派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尤其在绘画方面,延续了传统绘画的风格和技艺,在意境上一脉相承。第四部分“时尚”,为我们揭开上海潮流文化的面纱。
--- 海潮的回响 ---“海潮的回响:上海方言文化展示体验馆”,主要展示了上海方言的代表—上海市区话(即“上海话”)的源流和特点,以及上海话里的城市生活与文化展览以上海方言为载体,呈现商业经济、市井生活、文化交流中的上海,在展示当中力求唤醒人们对海派文化的记忆,激发人们对方言的保护。
--- 野生动物标本 ---上海大学博物馆藏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原本是肯尼斯·贝林先生(Kenneth E. Behring)的收藏,由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Behring Global Educational Foundation)转赠给上海大学。
这批珍稀野生动物标本以哺乳动物为主,来自南极洲以外的五大洲,包括美洲狮、长颈鹿、斑马、水豚、野猪、斑鬣狗、非洲水牛、南非剑羚、黑熊、棕熊等36个物种共67件,其中由8头非洲狮组成的狮群标本,是全国博物馆最大规模的野生狮群标本。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上海大学博物馆、上海大学、上海宝山等◇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