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_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官网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面对“最难就业季”,不少高校都因地制宜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护航。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5月25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官网刊文《多维度保驾护航 打响毕业年级就业动员战》,介绍了该学院近期就业工作的成绩。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面对“最难就业季”,不少高校都因地制宜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护航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5月25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官网刊文《多维度保驾护航 打响毕业年级就业动员战》,介绍了该学院近期就业工作的成绩。
文章写道,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制定《艺术与传媒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成立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其他院领导为副组长,各系主任、教务科长、毕业生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为小组成员。
由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院毕业生就业,每学期召开1-2次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学院就业工作院领导“一帮一帮扶就业困难学生”35名,每周联系一次并且做好帮扶记录学期初,党政联席会专题讨论推进招生、就业工作;学院在2022年新学期工作布置会上,党委副书记边建华介绍了2021届和2022届毕业生目前的就业指标完成情况和就业工作后期开展计划。
对于就业领域现实问题,上述文章介绍,提出目前积极就业、升学的态势已基本形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包括“唯硕士论”现象较严重,制约就业率提升;“进体制”意识浓厚,目前签约的都是企业招聘;极少部分“特殊情况”学生难以就业。
对此要做到划归人群,精准施策,其次要持续、精准地投放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授之以渔”,利用班会、年级会议、谈心谈话等形式,教授学生自主找到招聘信息、分析文件、准备材料的能力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战”,对毕业年级就业基本情况的洞察是后期提供针对性就业举措的基本前提。
然而,升学、企业就业、考公考编、出国留学等多赛道的存在造成了就业情况统计的复杂性,同时部分学对自身就业信息存在“不愿报”“瞒着报”的情况,这都加剧了就业信息摸查的难度对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采取“就业信息系统+就业信息台账”双系统模式,点面结合深入了解毕业年级就业情况。
合理利用学校就业指导处就业信息网,严格审批、核查毕业生生源信息,定期审核学生就业推荐表,将学生招聘情况统计纳入学工组常规工作中,每周更新就业率2022届考研竞争难度加大,甚至出现总分上400却无法上岸的情况,报考人数激增、往年考研失利人数积累、考研机构推动分数上涨都是主要原因。
针对考研失利学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第一时间开展就业引导,推动形成“先就业、再择业”“有一个offer保底”的就业观念点对点与学生电话聊天,收集他们的考研情况,听取他们现阶段的迷茫,并及时提供思想引领,做好关键性转化。
责任编辑:蒋晨锐 图片编辑:朱伟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