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艺术学校_泉州艺术学校好不好
【编者按】近一年来,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持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扎实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政治建设持续深入,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党建基础工作更加巩固,党建业务“双促进”效果显著,泉州文旅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期,涌现了一批敢担
【编者按】近一年来,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持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扎实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政治建设持续深入,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党建基础工作更加巩固,党建业务“双促进”效果显著,泉州文旅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期,涌现了一批敢担当善作为的党员先锋和行业领头雁。
为进一步擦亮“世遗泉州”这一金字招牌,谱写泉州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推出“文旅经济.行业先锋”系列访谈,聚焦呈现创新与榜样的力量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东亚文化之都、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世遗之城——“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拥有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目前泉州市有非遗项目世界级7项,国家级36项,省级128项,市级333项,县级434项,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类非遗项目(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的城市。
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683人,其中国家级34人、省级125人、市级472人形成了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学校教育传承等传承模式深植于这片文化沃土的泉州艺术学校,被誉为“闽南戏曲的摇篮”,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基地。
学校始终以“继承、弘扬、保护、发展”非遗文化艺术为己任,开设了南音、提线木偶戏、花灯等3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梨园戏、高甲戏、掌中木偶戏、北管、打城戏、木偶雕刻等6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办学六十多年来,学校向海内外艺术团体输送了一批批非遗专业人才,促进了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做出了贡献。
近日,我们对话泉州艺术学校党总支书记黄玮婧,听她讲述传统曲艺人才培养的“泉艺实践”。
泉州艺术学校党总支书记黄玮婧 受访者供图联办木偶班 延续非遗薪火2024年10月,第九届福建艺术节暨第二十九全省戏剧会演在福州举办,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创排的木偶戏《霍去病》艺术表演形式丰富,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叫好声。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艺术学校2022级提线木偶戏表演专业的学生有幸参与到该剧的演出当中“能够参演这样一部高规格、高标准的艺术精品,引导艺术储备人才在技能上切实有效地与实践相结合,突显了泉州艺术学校与艺术院团合作办学,在订单式培养艺术人才的模式中实现高质量产教融合的积极效能,学校也希望借助这样的做法,能够共同推动泉州文旅事业蓬勃发展。
”泉州艺术学校党总支书记黄玮婧表示在新时代,文化产业正经历着高速发展与深刻变革,这为艺术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泉州艺术学校戏曲学科紧扣时代脉搏,以培养技能型艺术人才为核心目标,积极探索并实践产教融合的创新发展路径,致力于为戏曲艺术领域输送优秀人才,助力传统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2022年,泉州艺术学校与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惠安掌中木偶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联合办班,专业共计招收21名学生 经过系统培养与实践锻炼,这些学生如今已积累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
在各类专业赛事中,多名学生凭借出色表现脱颖而出,斩获多项殊荣,充分彰显了联合办学的卓越成效与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果如提线木偶戏表演专业学生主演的《卢俊义之入城踩街》于2023年参加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27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获集体项目“小梅花”荣誉称号,掌中木偶戏表演专业学生主演的《水浒传·大名府》于2024年7月参加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28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获专业组“小梅花优秀集体节目”奖。
“和国有文艺院团联合培养人才,首先对学生而言是重大的利好”黄玮婧以泉州艺术学校与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的合作为例介绍道在联合办班进程中,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充分发挥其名角汇聚的优势,傅端凤、陈应鸿等一批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以师带徒的传统模式,通过口传心授,毫无保留地将提线木偶表演的精髓传授给学生,成功打通了从艺术理论学习、基本功训练,再到舞台实践的完整链路,形成高效的人才培养“闭环”。
学生完成学校的各项考核,顺利毕业后,凭借在联合培养过程中积累的扎实专业知识和练就的出色表演能力,可直接进入艺术院团进行顶岗实习这种联合培养模式,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职业发展道路,有力验证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果,还为艺术院团注入了新鲜活力,达成了学生、学校、艺术院团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黄玮婧与艺术学校的学生合影 受访者供图以文化人,传承精神脉络文化,作为民族的灵魂与精神纽带,贯穿过去、现在与未来,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泉州艺术学校勇担文化传承使命,以“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关键举措,推动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南音、闽南民间舞蹈等极具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融入校园生活。
学校通过举办专题讲座,邀请非遗传承人深入浅出地讲述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传承故事促进学生感受领悟古老文化在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培养文化自觉与自信通过不同的讲座形式,将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直观呈现,不仅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文化传承活动在泉州市的各类文化节庆活动中,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的队伍里,都能看到泉州艺术学校学生们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传递给更多的人,成为文化传承的青春使者。
2024泉州艺术学校教学成果专场晚会 受访者供图党建引领,立德树人育英才2025年,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泉州艺术学校的黄玮婧指出,今年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将力求创新突破,全力开拓新的发展路径。
学校计划进一步加大与省内外专业院校的合作力度,优化闽南戏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强化实践教学的同时,着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致力于培育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人才未来,泉州艺术学校将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艺术教育作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
持续深化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艺术教育向科学化、系统化迈进,为学生搭建更多展现自我、突破自我的平台此外,学校还将积极探索艺术与科技、体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拓展艺术教育的边界,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文化繁荣和民族艺术复兴贡献坚实力量。
黄玮婧坚定地表示:“我们将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力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的独特优势与特色,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投身于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传承、弘扬、保护和发展闽南优秀传统文化,为泉州文旅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许泽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