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_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是C刊吗
前言“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是多少歌迷耳熟能详的歌词,而其创作者刀郎也因这一首歌,在全国爆火。如今已经过去20多年,刀郎又因一首《罗刹海市》再次翻红,刀郎的作品以及背景故事,又一次被大众所熟知,其中也不乏他个人的私
前言“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是多少歌迷耳熟能详的歌词,而其创作者刀郎也因这一首歌,在全国爆火如今已经过去20多年,刀郎又因一首《罗刹海市》再次翻红,刀郎的作品以及背景故事,又一次被大众所熟知,其中也不乏他个人的私生活问题.......。
一、网络走红2004年《2002年的第一场雪》横空出世,迅速火遍大江南北,一时间大街小巷,各个场所,都有着这首歌的身影。

但当时的群众却不知刀郎是何人,长什么样,年级多大,高矮胖瘦,一概不知,直到《十面埋伏》的演唱会上,刀郎才露出了他的庐山真面目刀郎原名罗林,家中独子,身高1.73米,初中肄业的他,16岁便从资中县去往内江一个歌厅里学习键盘乐器,在内江待了两年后,又到成都、重庆、西藏、西安……各地跑,混了4年多。
在伯乐的帮助下,一边漂泊一边学乐器,随后组建了“手术刀”乐队,巴蜀笑星廖健当主唱,他做健盘手,他们俩配合得很好。
但那时歌厅生意不好,有时一晚上才挣20元,1991至1995年在海南唱歌时,还与几个乐手组成了"地球之子“乐队,仍做键盘手,键盘在当时海南数一数二,却迫于生活解散在海南,认识了一位新疆姑娘小朱,两人相知相爱,刀郎于1995年随她到了新疆,成立西北音乐工作室,开始了和新疆民乐的亲密接触,出过几张专辑,都只是在新疆发行。
1995年至2004年,曾担当新疆德威龙音像公司音乐总监,乌鲁木齐罗林音乐创作室首席制作人独立担纲制作了《新疆原创第一击》、《西域情歌》、《大漠情歌》、《丝路乐魂》、《丝路乐韵》以及《走进新疆之音乐篇》等唱片。
2001年,刀郎还出了一张流行和时尚音乐拼凑的专辑,结果只卖了2000多张,遭遇失败后,天天泡图书馆,还到戈壁滩、到维吾尔族老百姓家采风每天写三至四首歌,一年下来写了一千多首,几年下来已写了三千多首歌,随着《丝路乐魂》、《西域情歌》等CD的成功上市,面对与全国市场接轨的要求,对罗林个人的包装需求也越来越重要。
经罗林本人同意,自CD《西域情歌》的策划开始,罗林就开始以“刀郎”的名字来面向广大歌迷2004年因《2002年的第一场雪》一举成名,2005年1月的一次亮相,便销声匿迹,其后,短时间内刀郎再没有出现于公众面前!。
与2004年火爆全国的情形相反,在北京,刀郎却一直不为音乐圈中的人接受!
“不是我们的路子”大约是北京音乐圈里对刀郎最常见的一个评价,刀郎在商业上的成功,使得唱片界的大多数从业者,处于无比难堪的位置,他们出于职业虚荣心不愿承认刀郎的音乐非科班,几乎可以说是野路子,杀出这么个歌手,对那些科班出身,不敢说眼高于顶,至少是鉴赏水平很高的歌手来说,是有非常大的冲击力的。
一时间,负面情绪占足了他们的大脑,发表出不喜刀郎的言论,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可前几年,刀郎又因一首《罗刹海市》再次占据了大众的视线刀郎作品《罗刹海市》是将聊斋文本和民间曲牌曲调结合产生的全新尝试,一问世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音乐直言嘲讽世间美丑不分、善恶颠倒的荒诞景象,这是当代流行音乐中少有的、直击社会痛点的勇敢尝试。
这次网络爆火,让关于刀郎的流言蜚语,再一次被大肆渲染......二、真情师徒歌手云朵,原名谢春芳,因为音域宽广高亢,嗓音甜美,像是天上的云朵而改名,云朵1987年2月7日出生在四川茂县的一个农家,云朵母亲是当地一个有名的原生态歌唱者,云朵是在她母亲那纯美而嘹亮的歌唱声中长大的。
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云朵也就特别喜欢唱歌,自小就跟妈妈学唱古老的歌谣,她有时在深山里练唱,把嗓音历练得毫无瑕疵2003年,刚满16岁的云朵就辍学走出大山,带着梦想走上边打工边唱歌的音乐追求之路初入社会,云朵和其他追梦的年轻人一样,艰辛始终伴随着她的追梦之路,在餐厅当过服务生、迎宾员。
由于云朵性格活泼纯朴,嗓音好,喜欢唱,所以在餐厅服务时,她就偶尔给来餐厅的客人和旅游者唱歌她精心琢磨演唱技巧,使她的演唱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受到客人的喜爱,她在领导的发现和培养下,逐渐成为餐厅的业余歌手这就更加坚定了云朵对音乐艺术的执着追求,后来她终于成为一个艺术团体的职业歌手,也正是这段经历,才能有后面的脱颖而出。
2004年云朵很幸运认识了四川作曲家秦望东老师,2005年秦老师根据她的天赋特长把她推荐给刀郎。
刀郎是秦望东老师的学生,云朵初次见到刀郎时,刀郎老师要求云朵试唱一曲,云朵当时就唱了一首邓丽君的歌,她把家乡澄净的天空唱到了歌里,演唱得浑然天成刀郎在这个爱徒身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带着云朵到世界各地演出,认识了很多音乐制作人、歌唱家,且经常带他登台演出,积累了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
可以说云朵的天赋,努力,以及运气都不差,不然只能说埋没在芸芸众生之中,毕竟与她一样有天赋还努力,肯定是不在少数的,有时候就差这么个“运”字尽管刀郎对云朵倾囊相授,情如父女,但还是有不少不良媒体,以两人的年龄结构为噱头,八卦泼脏水,让本该正常的师徒关系,淹没在其它的不良关系上。
实际上两者就是正常师徒关系,况且刀郎早已结婚,夫妻恩爱,但这也无法阻拦媒体的污蔑,说是什么云朵常住刀郎家,这关系不正当。
人与人之间是有真心的,刀郎两夫妇与云朵,早就是亲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不以血缘为情感联系的纯粹关系但不遭人嫉是庸才,再加之人红是非多,名声有了,经济又自由了,自然会有人嫉妒,只能说这是难以避免的流言蜚语时至今日,两者之间有不正当关系的情况,还是有不少人相信的,肮脏有时候是比纯洁,要容易接受的多。
这些流言蜚语只能靠时间去洗刷,谣言能流传这么久,就说明还是有不少能接受这样的事实的,怀疑和猜测一旦种下,便难以根除三、争议不断《2002年的第一场雪》,让很多人记住了这个有些沙哑的声音,记住了这个唱着新疆味儿歌曲的刀郎。
刀郎当时有多红?《2002年的第一场雪》、《情人》、《冲动的惩罚》,这些歌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它总是会从各种“发声器”里传出来,传进你的耳朵,然后你就会发现,你也会哼那么一两句了2005年,突然间,刀郎“消失”了,至少和2004年比,他寂静了很多,自一月的一次公开露面后,他便从媒体上“消失”。
应该说,在《2002年的第一场雪》掀起狂潮之后的《喀什噶尔的胡杨》虽然有李宗盛加入,但是歌迷听后总觉得是另一种调调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确实有点腻了《2002年的第一场雪》取得了几百万张的销量,在2004年的《福布斯》名人榜上,刀郎排在第13名,估计收入高达1200万元,不管你多么不屑听刀郎的歌,这些数字足可以证明2004年市场有多么喜欢他。
2004年12月,刀郎又推出了《喀什噶尔的胡杨》,虽然当初唱片公司的发行保底数高达520万张,但在市场上却惨遭"滑铁卢"据西安一家大型音像公司提供的数据,《喀什噶尔的胡杨》在他们遍布西安的音像店中,销售量只有1万多张,与《2002年的第一场雪》10多万张的销售量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销售量的巨大落差显示,市场抛弃了刀郎,记者调查了刀郎的歌在电台的播放情况,总体来说,广播中已经很难听到刀郎的歌声,甚至就算有个别听众点播刀郎的歌,主持人也不播但十多年后的《罗刹海市》,又一次将刀郎推上了风口浪尖,可这次却是一面倒的支持刀郎,为刀郎报了十多年前的被乐坛之人围剿的仇。
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好像从未听过刀郎发声,直白确认的说这首歌讲的是什么故事,要骂哪些人,隐晦暗示的东西,总是难以琢磨且不准确的《罗刹海市》对于社会负面现象的讽刺倒是显而易见的,反而对个体的抨击是没有的,当然,千人千声,每个人的理解都各不相同,可能在他人眼里,这就是刀郎对于十几年前的回击。
刀郎作品之所以在社会上掀起如此剧烈的风波,不仅是因为其极为深厚的文学涵养和嬉笑怒骂式的现实隐喻,更是因为它推向“马户又鸟”这类美丑颠倒、责任迷失和社会话语权混乱的共通问题《罗刹海市》在流行乐坛、现代社会甚至国际论坛上引发的强烈讨论,是因为它用一双纯净的双眼看民俗繁华,对当下散乱的价值观进行观察、理解和反思,是于异常浮躁的社会、于特别贫富的现实送来最民间的发声。
参考文献:1.刀郎:昙花一现抑或谜 《校园歌声》2010年第06期6-122.浅谈羌族歌手云朵及其演唱风格特色 《人民论坛》2015年第33期44-453.云朵:我会努力去做一个称职歌手 《音乐时空》2013年第1期54-59
4.论刀郎作品《罗刹海市》的文艺互文与内涵增殖《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69-76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