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花种植(西红花种植基地)太疯狂了
新和村西红花种植基地积极响应G20的号召,致力于研发新技术,解决西红花生产过程中的困难,突破西红花产业的发展瓶颈,并把创新的模式推广到浙江省其他地区,共同构建吻合G20峰会主题的新农村经济。
走访西红花种植基地探寻新农村经济模式----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
2016年7月9日,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调查西红花产业现状。
西红花↑西红花,别称藏红花。《本草纲目》中提及西红花时称:“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久服令人心喜,又治惊悸。”其极高的药用价值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西红花生产对环境的要求主要在于空气湿度的控制以及土壤的选择种植基地地处南方,水气充足,空气湿度要求易于满足,但种植所需的沙质土壤面积不大,因而无法大范围种植 除此之外,西红花的入药部位为雌蕊,而雌蕊的剥离完全靠人工,从花中剥出时不能剥断,长短还要对齐,所以对人工劳动力的数量要求与技术要求较高,而参与劳作的人基本为当地的留守老人。
总而言之,大范围种植西红花在现阶段无法实现。
↑种植基地的浙江理工大学校友方万奇介绍说: “西红花一年开花一次,每年7~8月西红花球茎上架后放在温室培育,利用温湿度传感器检控温室内的状况 至9~10月球茎开始发芽,此时需要人工除去侧芽以保证球茎中养分供给主芽生长开花。
至11月初到11月中旬,西红花盛开,此时需要人工选花、剥离,后用机器烘干 后球茎下地、发芽、生长,到来年5~6月可以收获新球,进行筛选,开始新一轮培育”在西红花生产基地的带领下,全村300余户都种上了西红花,经济效益达到每亩每年净利2~4万元人民币。
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主席在建德市三都镇西红花生产试点以来,西红花产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三都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西红花之乡” 暮色降临社会实践队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路上01后记 7月9日是社会实践的第一天,实践队的同志们以高涨的热情克服了旅途的疲惫,顺利得完成了第一天的任务!。
希望实践队的小伙伴们要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收获!小编在后方痴痴盼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