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了5G国际标准(5g国际标准 话语权)
中国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发力,积极参与5G技术标准话语权争夺,为全球技术竞争创造更有利优势。
摘要数字时代,技术成为影响地缘战略的重要因素。中国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发力,积极参与5G技术标准话语权争夺,为全球技术竞争创造更有利优势。
2019年5月29日,总部位于美国的知名跨国学术组织、标准制定组织IEEE(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宣布,为遵守政府法规——此前美国为限制对美国技术的获取权限,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华为员工参与IEEE旗下期刊杂志的编辑过程。
此举引发了中国学术界的愤怒,多名学者申请退出IEEE期刊编委会虽然3天后IEEE解除对华为员工的限制,但这一争端已然对学术中立造成破坏,揭示出学术界所面临的政治压力2020年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显示,华为在5G标准的总体贡献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围绕华为的限制与争议仍在继续。
技术标准尤其是新兴技术领域的话语权争夺,已成为国际政治的一大焦点标准制定:国际秩序的标尺当技术领域引入地缘政治因素后,新兴技术发展带来的标准管理空白区,成为国际力量的重要争夺地面对快速迭代的高新技术领域,对特定产品或技术的控制不再是长久之计,企业为从竞争中获得主导权,转而选择将技术标准作为突破点,在技术研发阶段即推出标准以在未来的市场应用中限制对手。
在移动通信产业的不断迭代升级中,行业市场的洗牌,带来的不仅是企业间为获得先发优势而开展的标准竞争,更是外拓为国家竞争的维度相关的标准制定者选定并对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后,由于各项技术的副作用产生的路径依赖效应,最终将叠加成为行业成本。
相对来说,率先行动并在标准上占据主要话语权的国家也将在市场上占据主动地位,而需要其他国家承担适应成本,比如5G带来的商业创新、对数据、金融业务场景的影响等等由此可以说,制定技术标准的能力既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标志,也是一种竞争手段。
通过路径依赖、锁定效应等渠道赋能多行业,成为战略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技术标准制定动向不同于欧洲和美国以非政府组织、行业协会等作为主导力量,中国的标准化体系模型更多以政府机构作为核心角色,可以分层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为发挥市场的作用,2017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新标准化法的改革赋予了团体标准法律地位,提出鼓励更多团标的制定,以促进行业创新,将优秀的团标进一步应用于企业一层,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标准的制定上,中国正处于从“标准跟随者”向“标准制定者”转型的阶段在5G领域,目前中国积极转化国内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9部门印发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强调了5G应用标准体系构建行动,计划到2023年底完成30项以上的重点行业关键标准研制。
2020年7月,在5G标准竞赛中,华为参与的3GPP 5G技术正式被接受成为国际电信联盟ITU IMT-2020 国际移动通讯技术标准,且是唯一标准,结束了网络多标准时代同时,中国活跃于国际标准制定的组织体系(ISO、IEC、ITU等),借助一带一路与其他国家进行标准互认、标准传播。
5G标准的地缘竞争在过去的3G、4G时代,中国虽然在一些标准如中国移动的TD-SCDMA通信制式上获得主导权,但在编码调制上并未占据重要地位在2016年有关5G相关国际标准制定的3GPP RAN1中,由美国主导的LDPC取代了过去3G、4G时代的Turbo码,被采纳为5G长码方案,战胜了由欧洲主推的Turbo 2.0和中国主推的Polar(极化码)。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一个月后的短码控制信道方案讨论中,具备超低通信时延的华为公司主推Polar Code方案被确认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最终方案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进入基础通信框架协议领域,为中国在5G标准中的“制定者”道路提供了基础。
尽管美国高通主导5G中长编码及短码数据传输编码,华为仍为中国在信道编码这一技术领域赢得了一定话语权基于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的三大5G应用场景,eMBB(大带宽业务)、uRLLC(低时延业务)、mMTC(物联网业务),5G国际标准的基本版本是于2018年6月发布的R15版本。
目前,R16标准已在2020年7月冻结,进一步强化了移动宽带等能力,从“通信技术”转向“通用技术”在该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所提供的文稿约占四成,可以说在此次国际标准贡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目前,我国5G标准的必要专利声明数量位居全球首位,占比已超过38%另外,截至2021年2月,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排行榜中,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是华为、高通、中兴、三星和诺基亚全球标准化组织3GPP正致力于R17版本标准(相对完整地实现三大场景功能的版本)的制定,预计在2022年完成冻结。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着“网络智慧化、能力精细化、业务外延化”三个维度,在R17已立项的23个标准中,有近一半的项目是由中国运营商、设备商、终端企业担当报告人/牵头人,如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兴、华为、vivo、oppo等,体现出了较高的国际话语权。
R17将重点放在多样化物联网和中高速大连接应用上,以满足工业企业等场景商用需求,有望实现规模化发展,拓展应用于各行业结语“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的理念,突出了标准在经济发展上所担任的重要角色,在国家竞争中也同样适用。
当前中国在5G标准领域虽担任了引领角色,但由华为争议来看,其在全球技术市场面临着美国等其他力量的抵制可以预见的是,未来5G领域乃至其他新兴技术领域的技术标准话语权竞争将会持续发展原标题:技术标准话语权竞争:中国引领5G技术标准
本文作者:王天琳本文选自《人工智能资讯周报》第140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工智能资讯周报》探讨人工智能对公共政策、治理和政策建议的影响,探索人工智能对商业、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以确定潜在的研究领域,探讨可能的合作研究和机构伙伴关系本刊着重提供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动态和对人工智能的思考,同时关注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动态。
本刊旨在通过可靠的研究,来帮助企业、研究机构和公民预测和适应技术引领的变化获取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海国图智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