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轶事趣闻英文(苏轼的轶事趣闻)
观其一生,虽波折多舛,但性情放达,为人率真,颇具道家风范;其喜好交往,朋友遍天下;喜好美食,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喜好烹饪,是个厨子。
配图@库站01北宋年间,史上出了一号拥有诸多斜杠的跨界牛人观其一生,虽波折多舛,但性情放达,为人率真,颇具道家风范;其喜好交往,朋友遍天下;喜好美食,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喜好烹饪,是个厨子但看画像,却非脑袋大脖子粗;。
亦喜好扯淡。正史也罢,野史也罢,关于其趣话逸事,可谓林林总总。他,就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旅行家/美食家/政治家/挨贬没够的倒霉学者——苏轼苏东坡。今儿个,咱就来聊聊这个老苏,是怎么一本正经扯淡的。
02于坊间流传最广的,是苏东坡和好友佛印禅师的诸种趣说佛印禅师,确有其人,为宋代云门宗僧佛印禅师,三岁能诵《论语》与诸家诗,五岁能诵诗三千首,长而精通五经,被世人称为神童及至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东坡因牵涉“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职位相当于今三级县城武装部副部长。
恰巧彼时,佛印禅师住庐山修禅两人过从甚密,引为至交话说一日,苏东坡心里闷,又溜溜达达,前去找佛印禅师下棋解闷倒背着手,前脚刚跨进寺庙,苏东坡便扯着嗓子嚷了一声:“秃驴何在?”这句听似调侃开玩笑,但其中暗含挑衅与不敬。
咱在前文已做交代,佛印禅师天资聪慧,5岁便能熟记熟诵三千诗文,那脑瓜子自也不是白给的几乎不假思索,便脱口而出:“东坡吃草”一语双关,回得可谓奇巧,当场堵了苏东坡一个哑口无言,掉进了自己挖的坑里苏东坡却在心里给佛印禅师点了个大赞:。
这老和尚,果然了得。你等着,我早晚得把便宜占回来。
03一转眼,数日过去这天,苏东坡闲得无聊,又去了寺院,与佛印禅师一起坐禅坐禅,是个功夫活,需要心静,无我苏东坡坐不住了于是,问:“喂,你看我像啥?”“学士像一尊佛”佛印禅师毫不犹豫回完,反问苏东坡,“你看老僧像什么?”。
当时,佛印禅师身穿青袍,人也胖,盘腿而坐,黑乎乎一堆上下观瞧,苏东坡忍俊不禁,张口就来:“禅师像一坨狗屎”佛印禅师听言,不怒反笑,继续闭目养神,打坐参禅苏东坡则觉自己沾了个大便宜,哈哈大笑着出寺而归等到了家,高兴劲儿还没过呢,就跟妹妹白话起这事。
对,就是那位凸额凹眼:“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的苏小妹不等苏东坡眉飞色舞、比比划划说完,苏小妹便将嘴一挑,嘲笑道:“禅师心中有佛,故所见皆佛;大哥心里有狗屎,故所见皆狗屎也。
”苏东坡一听,顿又傻了眼。我去,骂来骂去骂自己,又没斗过老和尚。
04有段时间,苏东坡与佛印禅师隔江而居每逢闲暇,苏东坡就乘船过江,与佛印谈禅论道逗嗑子一回,苏东坡诗兴大发,歘歘歘,一气呵成: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佛家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 等八种境界之风,即称颂、讥讽、毁谤、赞誉、利益、损害、困苦、快乐。
前四项偏于名,后四项偏于利涵盖了人生于世的名利、得失、盛衰与成败不得不说,苏东坡这诗写得大气,豪气,连他自己都觉境界不浅,于是遣书童即刻过江,送与佛印禅师欣赏哪知,佛印二话不说,直接回了俩字:“放屁!”。
且说苏东坡正满心欢喜,等佛印点赞呢,结果却等来这般留言当即羞怒,气冲冲登门问罪,质问他为啥爆粗,喷粪佛印禅师见状,笑呵呵反问道:“苏大学士,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咋一个屁就把你给崩过来了?”是啊,真修行人,能看得破,放得下;。
不痴不迷,不嗔不恼看来,我压根就做不到如此一想,苏东坡不由心生愧疚,耷拉下了脑瓜子关于苏东坡的趣话逸事,书上网上,可谓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他不只与好友佛印禅师扯淡,跟自己的儿媳妇也扯过闲篇儿,还为后世留下一句人人耳熟能详的俗语,和一个颇含暧昧色泽的典故。
这句俗语,便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个典故,便是“扒灰”。
配图@库站05据民间传说,大约被贬黄州前后,苏东坡丧妻,儿子娶妻,爷俩一悲一喜,可谓冰火两重天毋庸置疑,苏东坡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偏偏儿子庸碌无为,一天到晚胡吃海塞,不务正业,令儿媳非常失望久而久之,这儿媳独守空房,不免对公爹动了心。
且说一日,儿子又吆喝狐朋狗友,逛勾栏院喝花酒去了苏东坡正于书房闲坐,随着嗲嗲一声“公爹,我给你送茶来了”,儿媳扭扭嗒嗒走进了门“有劳儿媳了”苏东坡边说边抬了眼这一抬眼,当即就直了眼儿媳粉腮朱唇,身段婀娜,一袭蝉羽裙,十足薄露透。
特别是那双桃花俏眼,含情脉脉这是送茶么?苏东坡禁不住心跳加速,一张老脸红了大半——“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防冷,涂的蜡!”对不起,走错片场,串到杨子荣和座山雕出演的《智取威虎山》里去了。
应该是:“公爹,你的脸怎么红了?”“这个,天儿太热”苏东坡支吾道儿媳嫣然一笑:“那儿媳给公爹扇扇风”眼见儿媳款款走近,苏东坡毕竟熟读过四书五经,心里牢记礼制呢,自不敢扯淡,忙以指蘸茶,于桌上写道:“青纱帐里一琵琶,纵有阳春不敢弹。
”儿媳看罢,倒分外大方,亦指蘸茶水,补了两句:“假如公公弹一曲,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意思,也忒明显了就在苏东坡快要忍不住的当儿,儿子回来了苏东坡吓一大跳,慌忙用袖子去抹桌上的四句诗儿子见状,伸脖瞅,问:“爹,你擦啥呢?”。
“没啥没啥。”苏东坡回道,“爹扒灰呢。”从此,“肥水不流外人田”与“扒灰”横空出世。
06不过,对此传说,世人多一笑置之:一代文豪,岂会做出这等扯淡事来?据考,苏轼一生,娶有正妻两名,侍妾十数人生有四子,分别是长子苏迈,次子苏迨,三子苏过和幼子苏遁从史书上看:长子苏迈曾做过官,“酸枣尉”。
康熙版《德兴县志》称其“文学优赡,政事精敏”;次子苏迨曾任宋承务郎、饶州太常博士、朝汉大夫、参广东省政、尚书驾部员外郎,著有《正蒙序》《洛阳论议》,也是个人才;三子苏过北宋文学家,时称“小坡”宋哲宗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曾应礼部试,未第;徽宗政和二年,监太原税;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
四子苏遁,小名干儿,乃苏东坡与妾室王朝云所生,未满周岁便夭折以此推断,苏东坡的儿子,除了小四早夭,个个有出息,绝无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主儿把“肥水不流外人田”和“扒灰”安排在苏东坡身上,确属牵强附会,诽谤中伤。
不过,既然苏东坡“有才而无情,多趣而少韵”(语出清代随园主人袁枚),连林语堂都评价他:“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大文豪…一个诗人,一个小丑。”把这个淡扯到他身上,倒也算有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