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趣闻轶事的故事有哪些(蒋介石趣闻轶事故事)
文章记叙了余杭塘河(运河余杭段)龙舟竞赛被禁的传说和上海大亨张啸林落难长桥、太平军拆房烤火等故事,揭示了清政府的黑暗残忍,黑恶势力的无情、日本鬼子的险恶用心,赞扬了解放军亲民和章太炎的好学及其长桥小学艰苦办学的精神。
长桥趣闻轶事——运河畔的奇葩之一作者:计国勇导读 文章记叙了余杭塘河(运河余杭段)龙舟竞赛被禁的传说和上海大亨张啸林落难长桥、太平军拆房烤火、日本鬼子长桥建炮楼、章太炎祭拜张老相公庙、解放军银元买蒜及长桥小学办学等故事,揭示了清政府的黑暗残忍,黑恶势力的无情、日本鬼子的险恶用心,赞扬了解放军亲民和章太炎的好学及其长桥小学艰苦办学的精神。
笔者在共富路上话兰里之十《长桥悠悠 古街长长》一文中记叙了长桥的悠久历史和古街的发展变化,文章在个人公众号和微信群中发出后得到许多朋友的点赞和好评,希望再听听有关长桥的故事因长桥是三墩历史上最早的桥,也是余杭塘河即运河余杭段上悠久之桥。
长桥古街绵长悠远,商贾云集,运河航船往来如梭,码头停泊船只汇聚,逸闻轶事,民间趣闻,街谭巷议自然就多
▲长桥街道旧址壹赛龙舟聚众讨赏立碑禁官府杀人传说以前在余杭塘河畔的长桥,每到端午节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因一则惊动慈禧的龙船官司而被禁止(此传说讲述者姜浩秋,整理者范宗富)故事说每年端午节,四面八方的村民都会到塘河里来赛龙船。
那天街头、河岸、桥上都站满了看龙船的人商客云集,摊主、店家也纷纷把货物摆在最显眼的地方,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小小的弹丸之地,如同上海城隍庙一般喧闹可称得上是当地一年四季中最热闹的一天龙船上插着彩旗,锣鼓喧天。
划手们手握木桨,个个挺着胸脯,一腿弯曲,一腿伸后,精神气足,动作整齐划一他们奋力划着,激起的水浪,淹没了龙头,水流从龙嘴里哗哗流出来,就像一条龙在水中穿行,喝彩声时起时伏
▲赛龙舟每只龙船后面紧跟着一条小船,坐着三四个人按惯例,划龙船要向岸上的人家讨赏岸上人家送钱送物叫行赏他们用木盘盛着米(豆)或钞票,下河埠送到船里船上的人会回赠一条寓意喜庆吉利红绸子,表示谢意讨赏来的钱物,回村后置办龙船酒。
全村老小一起庆贺、欢乐一场有的店家为了生意兴隆,出手大方,不仅送钱,还送鱼肉,甚至整坛米酒村里会邀请他吃龙船酒街上有一家方姓酒酱店主,此人在外读书,因父亲病逝,中断学业回来接掌父业他是个书呆子,站在柜台后面捧着厚厚的洋文书,顾客来了也不主动打招呼。
他受了西学影响,认为送钱送物太俗气了,很不情愿这么做他妻子要送,都被他一把拦住而村民们却认为他太小气,龙船手商议要为难他一下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盛会又开始了与往年不同,今年的龙船会由杨嘉桥负责主持,规模特别大,光是他们这个村就出动了八条龙船,把几条小河港都塞满了。
周围各个村坊都出动了龙船,来到长桥边的官塘河一时间,河面上船只密集,彩旗高飘,锣鼓喧天四面八方赶来看龙船的人,将余杭塘路塞得水泄不通官衙闻讯后,害怕出乱,速派巡警乘坐舢板前来维持秩序有一年也是龙船会,河中两船相撞,淹死了不少人,官司打到京城,为此县官乡宦均被革职。
这次龙船会规模超过以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龙船经过方姓酒酱店所在的河埠,讨赏船紧随其后河埠头有几个人手托木盘,里面放着赏物,等候船只到来行赏的店家中,唯独不见方老板锣鼓敲了数遍,还是没见他的身影龙船上的划手,挥舞着划桨,齐声呼叫:“讨赏没赏,生意断光!”吼声如雷,方老板的老婆吓得手脚发抖。
按当地的风俗,龙船行赏要当家大男人,她连声催促丈夫赶快去行赏谁知方某是个书呆子,依旧纹丝不动地坐在账桌前“你!”老婆气得用拳头捶桌子方老板拿过一张纸,写了几个字,塞进信封随即把伙计叫到面前,附着耳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
伙计拔腿从后门走出龙船一条一条聚拢在河埠,足足有近百条,一直排到长桥下面杨嘉桥站在一条满天帐龙船后梢,挥动着龙旗划手们的声浪一阵高过一阵,锣鼓声震耳欲聋喧嚣声惊得水鸟乱窜,岸上鸡飞狗跳正在此时,只见一艘舢板飞驰而来。
船头站着一位巡警,手上挥着一把驳壳枪“赶快散开!”他朝划手们大声喊道谁知划手们毫不理睬,其中几个还用划桨向巡警泼水巡警气得朝天开了一枪杨嘉桥将龙旗一挥,霎时间,龙船散开来将舢板团团围住巡警队长见状,觉得今天有些不好应付,他向大家声明不抓人,要大家把船散开。
划手们哪里肯依杨嘉桥一个箭步跳到船头,朝警察喊道,口说无凭不行,要求巡警出具保证书并盖手印巡警只得照办,上岸请方老板代写了保证书,按了指纹事后上百条龙船送舢板,队长喊话要他们返回,众人还是紧紧相随杨嘉桥站在那座横跨塘河的新桥上向大家一招手,龙船旋即掉头转身,驶离现场。
到了官衙,队长回禀,称杨嘉桥“围官逼印,挥手是令”,又传言其人“头如笆斗,眼如铜铃,手如蒲扇,身高两丈”这还了得,县衙马上密报府台府台呈报道台,道台禀告朝廷慈禧闻悉,下旨严拿杨嘉桥被抓捕后,官衙不敢押送京城,惧怕欺君之罪。
就秘密将杨处死回言慈禧,此人已病死此后县衙立下碑文禁止长桥一带村坊划龙舟四乡路的龙船也都偃旗息鼓,来去悄然很显然,一场龙舟赛没有骚乱没有暴动也没伤人,却惊动了各级衙门直至慈禧太后,群众领袖杨嘉桥被捕秘密处死,县衙立下石碑禁止长桥一带村落划龙舟,这是封建社会各级衙门草菅人命、息事宁人和官僚主义的集中表现。
也说明余杭塘河又称“官塘河”“运粮河”这是京杭大运河最西段,是重要的航运通道,仓前粮仓的粮食和长桥茧站收购的蚕茧要通过运河运抵京城和江南织造厂,而且官船、商船、农船往来穿梭,一旦运河上举行赛事活动将影响航运,影响南北大动脉,所以运河上的一场赛事会惊动慈禧,这也情理之中。
何况那时的中国山雨欲来风满楼,清朝政府已摇摇欲坠、大厦将倾,各地到处都是干柴和枯草,一旦比赛失控引起暴动就会连锁反应引发各地的大火,爆发革命,慈禧怎么会不警惕呢?这则传说在当地民间流传了近百年,说明其生命力所在,其正能量所在。
贰张啸林长桥落难日本兵炮楼赠药再说长桥作为运河之畔的古老集镇,又是老余杭通往杭州的必经之地,商店鳞次栉比,五行八作,商贾辐辏,门庭若市,过往商旅繁杂,三教九流时有经过据传(姜浩秋口述)旧上海三大黑帮老大之一的张啸林,落难时曾在长桥落脚,与一小青年交往甚密。
后张在上海发迹,小青年去沪寻张啸林,对门房声称找“小林哥”张碍于脸面未接见,给了小青年一百大洋可见张啸林财大气粗,且又死要面子张啸林是浙江慈溪人,曾是杭州拱宸桥一霸,吃喝嫖赌五毒俱全,就读过浙江武备学堂,受过一定的教育,但他本性极坏,到大上海后结交杜月笙、黄金荣,成为上海三大流氓之一。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张啸林和杜月笙、黄金荣以“中华共进会”名义帮助蒋介石反动派残害工人纠察队员和共产党员,罪大恶极上海沦陷后,张啸林投靠日本鬼子,成为十足的大汉奸,大肆镇压抗日救亡运动,为侵华日军收购粮食、棉花、煤炭、药品等战略物资,大发国难财,并筹建日伪浙江省政府,拟出任伪政府省长,1940年8月14日,被潜伏在其身边做贴身保镖的军统林怀部击毙于上海华臬路张公馆。
可谓罪有应得,死有余辜张啸林在长桥避难,也说明长桥确是鱼龙混杂之处,也是水陆交通要道
▲运河新桥据传(姜浩秋口述),当年杭州沦陷后,日本鬼子在长桥东边的运河新桥桥堍旁建有炮楼,居住着日本军人一个排,约二十余人新桥是横跨余杭塘河南北向的大桥,南面是五常乡,许多村民来长桥上街,余杭塘河又是航运要道。
日本人在此设炮楼,检查过往行人和船只,目的为了守住杭州西大门驻守炮楼的日本人很会收买人心当地村民上街大多划船去长桥,口渴了随手捧起河水就喝,刮风下雨也不躲避,时有伤风感冒和拉肚子的当时日本兵趁此机会笼络当地居民,赠予这些腹泻的伤风的农民一些西药。
结果一吃药效很灵,一下子传了开来,很多居民都慕名而来,日本兵给了免费医治,这是日本鬼子伪善的一面,更是为长期统治当地和杭州的高超手段后来抗战胜利,日本兵偷偷逃跑叁太平军拆房烤火解放军银元买蒜作为水陆要津的长桥,不仅日本兵在此驻守过,就是当年太平天国时,一支来自广西的太平军路过长桥。
时值寒冬,太平军拆房烤火如今建造小学的地方,叫“火烧地基”据有关资料记载,咸丰十年(1860年)及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曾二次攻入杭州第一次是咸丰十年二月,太平军为解天京之围攻杭州,攻打武林、钱塘、涌金、清波诸门,二月二十七日太平军攻入杭州城。
一、二月正是杭州地区天寒地冻的季节,太平军拆房烤火也是有可能的,何况此时的太平军军纪涣散,洪秀全在天京(南京)当了皇帝,生活奢靡至极,成天寻欢作乐,太平天国迅速衰败到杭州的太平军是“围魏救赵”为解救天京而来,长途跋涉,又值严寒,拆民房烤火,实乃败兵之师。
▲大蒜然而,近九十年后又有一支军队驻扎在长桥的“火烧地基”,却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这就是人民解放军杭州解放前夕,解放军一支小分队从余杭经长桥进入杭州,驻扎在学校和茧站(火烧地基)土兵是北方人,喜食大蒜见姜姓人家有一块地种有大蒜,急欲购买。
经主人同意后,士兵帮助姜姓农户拔除大蒜,平整土地,并支付了主人两块银圆这就是人民的军队,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必胜之师!肆章太炎祭拜潮神相公庙办学为民
就是在这“火烧地基”旁,也就是长桥街道东边,跨余杭塘河的运河新桥西侧300米处,河岸旁有一座庙叫“张相公庙”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段潮灾频繁为祈求江流安宁,不再“坍江”,人们曾塑造过众多的潮神,其中最受崇拜的是地方神祇张老相公。
据清代吴长元所撰地理著作《宸垣识略》记载:“张相公庙在延旺庙街,旧系关帝庙,本朝康熙二十二年,萧山绅士重建,祀文武二帝、暨宋封浙江潮神靖江王张公” 《皇朝通典》,雍正三年,浙抚疏请庙祀江海保障诸神,乃封宋张夏为静安公,庙祀萧山县。
据考证,《宸垣识略》中所说的宋朝萧山绅士就是指张夏,他做过浙江护江指挥官,为保卫钱塘萧山大堤作出了贡献,后来以身殉职于是被封为潮神(靖江王其实就是河神),并建庙塑像供人祭祀民国时期江南一带有许多张相公庙。
一般张相公庙居中塑像都是张老相公,有的是红脸,有的是黑脸;左右的两尊女性塑像,据称是张夏的“大太太”和“二太太”梁柱之间都挂有一只木质江船,以表明他的身份庙殿门口,一般张挂“靖安绥佑公”或“绥佑大帝”的匾额。
长桥的张老相公庙地处余杭塘河边,水陆交通便利,每月初一、十五香客络绎不绝,香火旺盛
▲张相公庙据传(姜浩秋口述)国学大师章太炎青少年时代每年正月里都会去张相公庙祭拜,在余杭仓前镇上的章太炎宅居,与长桥近在咫尺,步行半小时左右即到,划船则更便利章太炎于清同治七年十一月三十日(1869年1月12日)出生,光绪十六年(1890年)离开仓前到杭州诂经精舍学习,在仓前整整生活了22年。
出生小康之家的章太炎,祖父、父亲都爱读书,他出生时家里藏书颇丰,小小年纪就在父兄的指导下开始识字少儿时跟从外祖父朱有虔(左卿)学习四书五经,十三四岁时,他即开始读编年体清代史书《东华录》十八九岁时,他深入且系统地学习历代历史典籍,因为对周、秦、两汉典籍熟悉异常,他25岁即写出了四卷本的读书笔记《膏兰室札记》。
这样对历史的酷爱,自然对历史遗迹和寺庙、道观等感兴趣,在外公的带领下每年去周边游览、祭拜寺庙道观也在情理之中民国时期,长桥的张老相公庙,周围仓前、五常、双桥许多村坊的香客来此朝拜,香火鼎盛,名气较大在解放前张老相公庙内部设施拆除,改建成了长桥小学,招收长桥一带的小学生。
今年6月21日我和几位朋友拜访了我的初中语文教师章维藩,已是耄耋之年的章老师今年89岁,回忆起当年在长桥小学岁月时,眉色飞舞,神采飞扬1959年青年教师张维藩,已有九年教龄,六年小学校长经历,从祥符桥一所完小调到长桥小学担任校长和数学教师。
当时学校还是在老相公庙,旧庙宇隔成四个教室,办起了四个复式班,有的还是三复式,他任一个五六年级复式班数学张老师工作有担当,教学有激情,深受学生喜欢1960年余杭县统考,他任教六年级数学,平均分83分,二个满分100分,为三墩区第一。
当他讲到当年他教学生学四则运算时,霍地站起来,解开自己的外衣,扣纽扣给我们看,并说“扣错了第一粒纽扣,整件衣服就穿不端正了,四则运算也一样,第一步不能算错,要认真细致,一步错了步步都错”当年二十几岁的张老师,就是这样用扣好第一粒纽扣的形象比喻教学生四则运算的,事隔六十多年的他还记忆犹新。
难怪曾经在长桥小学就读过的当年学生,现在已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人了,对张维藩老师还是称赞不已张老师还介绍说,1965年因校舍已成危房而拆除学校投资8000元,新建了四个教室,一个办公室,三间教师宿舍用八五砖砌墙,墙基先埋石块,再铺石灰沙泥浆。
当时农村造房子,大多用稻草泥铺在石块上,然后再砌墙为了防止白蚁从墙脚里往上爬上房顶蛀空梁木和人字架而采取的一招,事后果然生效因为学校对面有棵很大的香樟树,有大量白蚁向四周侵击,已经侵犯到几家农户学校除了在墙脚里采取了措施,还在校园四周喷洒了防蚁药物,起到了防蚁的目的。
张老师1968年暑期调离长桥小学到双桥中心小学山桥初中,担任初中语文教师,当时我就在山桥中学读初中,于是我就成了张老师的学生长桥小学在长桥办学五十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少年学子,给曾经在这里就学的莘莘学子留下美好的回忆。
长桥不长历史久远,演绎了众多逸闻轶事和民间传说;余杭塘河川流不息,见证了官塘河畔历史的变迁;运河溅起浪花朵朵,折射出人世沧桑和正义的力量;从火烧地基到长桥小学,记录了长桥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022年7月23日。
写于圣苑悠然轩
微信号|youranbitan←点击左边扫码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