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也行?牛顿的趣闻轶事在线观看(牛顿纪录片在线观看)
还在苦恼数学太难懂?这部纪录片就是“救命稻草”
动动手指,获取新知本文由小多少年时原创,作者小多数学是不少家庭的“老大难”了,网上那些辅导孩子作业崩溃的家长,有不少都是栽在了看似简单的数学题上小多也一样,哪怕高考已经是多年前,也依然还会做数学题答不完的噩梦。
所以,偶然点进B站推荐给我的《数学漫步之旅》,一方面是图个新鲜,好奇数学纪录片能“记录”什么,另一方面是有点“叛逆”——老师都教不会的东西难道看个纪录片就会了?我不信。
但没想到的是,很快我就“真香”了,这个纪录片居然真让我一口气看了好几集,还记住了几个光看名字就觉得很高深的定理知识(本福特定律、庞加莱猜想……),还让我这个“数学小白”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大大增加了!
最重要的是,它结合了傻瓜式讲解、动画的生动示范和相关数学家的趣闻轶事,一边消化知识一边吃瓜八卦,再加上中英双语字幕和一集十分钟左右的时长,对孩子来说也不会有什么压力!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这部纪录片~
傻瓜式讲解轻松引入数学家八卦减轻压力“弯腰捡根笔再起来看黑板就看不懂了”是多数人对于数学课堂的印象,毕竟数学是一门就算把解题过程都看完也不一定就能会的学科《数学漫步之旅》纪录片的团队也肯定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选择了。
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以及动画这种生动的展示形式,用生活化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一集十分钟专注一个知识点。
比如第一集的本福特定律,其定义是“从实际生活得出的数据中,以1为首位数字的数的出现概率约为总数的三成,接近直觉得出之期望值1/9的3倍”这部纪录片不走寻常路,跳过定律的定义本身,先从超市中随处可见的商品标价讲起,自然地将观众引导到生活中数字出现的频率,从而展开一系列的探索。
又在说明衡量数据的尺度时,巧妙地利用了蚂蚁、黑猩猩和大猩猩的高度来说明:在判断三个物种哪两个关系更近时,如果按照加减法衡量,黑猩猩和蚂蚁的高度差(90)小于大猩猩和黑猩猩的高度差(69),那么黑猩猩和蚂蚁更为接近;
如果按乘除法衡量,黑猩猩和蚂蚁高度相差倍数(70)要远远大于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倍数(2.2),这时大猩猩和黑猩猩更接近。
这个例子直观又充分地说明了数据的衡量方式对结果产生的影响,由此得出以乘除法来看数字,1和2之间的差距大于8和9之间的差距另一个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集合的例子:一间拥有无数编号房间的酒店,无论多少人来都总有空房间。
从0号房起,已有不少客人逐层入住,只要有新客人来,已入住的客人都要搬到自己编号加一的房间以腾出0号房这时驶来一辆拥有无限多乘客的巴士,如何腾出无限多的房间呢?答案是每个已入住的客人搬到自己房间编号两倍的房间,将空出来的单数编号房留给巴士乘客居住。
这样就说明了在无限集的世界,部分可能和整体一样大(每个巴士乘客房号都是偶数,可以对应包括巴士乘客在内的所有客人的房号的两倍)除了生动的例子,纪录片中还穿插着数学家的小八卦,第二集讲的是无穷小微积分,提到莱布尼茨更加物质主义,而牛顿则痴迷“炼金术”,并将一生大部分时间投入进去,只是没有获得什么显著的成果,可以说是一段不为人知的“黑历史”了。

还有第三集中两次把奖金“一脚踢飞”的数学家佩雷尔曼,他证明了几百年的难题——庞加莱猜想,但对名利完全没有兴趣。这个踢飞的动画让我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帮我记住了这个猜想的具体内容。
可以说这个纪录片牢牢拿捏住了我“吃瓜群众”的心理,用八卦来缓解知识的高深和思考的烧脑,还挺管用~
动画幽默风趣有亮点知识演示生动直观所以这次点开前我很好奇数学的纪录片能“记录”什么,毕竟多数纪录片都是科学人文艺术相关内容的实地拍摄没想到《数学漫步之旅》用的是动画的形式,说是纪录片,也可以算是“动画片”。
它用简洁而接地气的画风中和了数学知识的严肃,配上时不时带点吐槽的讲解,增添了许多趣味。比如牛顿和莱布尼茨关于谁先发现微积分的争论,大佬们“互怼”起来不留情面,让我这个吃瓜群众看得津津有味~
又比如特立独行的英国数学家约翰·康威,他的兴趣不在于研究理论,反而很喜欢研究游戏。他设计出的生命游戏,就像杂乱无序的细胞逐渐演化出各种精致、有形的结构。
还有博弈论和囚徒困境的发展背景,居然是和当时的美苏冷战有关,而博弈论的知识也正好可以应用在政治领域方面。
有些原理和知识看起来内容比较“高深”,但在纪录片中都通过巧妙的比喻和鲜明的动画演示被充分展现出来,即使像小多这样并不擅长数学的人也能从中体会到有意思的地方,也能小小“重拾”自己学数学的兴趣比如经典的囚徒困境,开头引入做成了。
悬疑电影的风格。
又比如囚徒困境中的各种策略,每种策略对应一个生动的小表情,随机策略的那个小鬼脸可以说很传神了~
还有关于说谎的悖论解释,这个“能屈能伸”的鼻子也非常有意思。
这些有干货又有梗的动画,使得原本不好理解的原理和公式变得生动而立体,加上直白的讲解巧妙地化繁为简,让观众轻轻松松就get到一个新的知识点。
打破单方面输入模式引导思考身边能接触到的知识《数学漫步之旅》作为一部值得推荐的接地气数学纪录片,自然会有孩子们能在学校接触的知识课本上看文字介绍和上课听老师讲解,不能总是像这样引经据典或有生动恰当的例子演示,孩子偶尔就有一些理解上的困难。
而在纪录片中,初中和高中的数学知识,比如集合和有理数、无理数,就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动画,帮孩子充分理解。
还有一些比较经典的知识,比如囚徒困境这集的“纳什均衡”,它是博弈论的一种解的概念,多个玩家互不协商做选择,单方面改变策略对任何人而言都没有好处应用到囚徒困境中就是指: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
《数学漫步之旅》这部纪录片的介绍是这样的:“我们尝试解释数学,并非学校里教的那样,而是一种诗意的、神秘的思维结构它强调逻辑,即数学让我们掌握的现实中的实际应用这个系列旨在让好奇的观众发现数学新奇的一面,让他们觉得数学是思考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一部分。
”看过这部纪录片之后,我觉得他们确实给了我一个看待数学这门学科的新视角,也通过细致而幽默的讲解和生动精致的动画演示重新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漫步在数学的世界中的10个值得细细品味的“景点”,让人不得不佩服。
平时经常看读者群的家长交流孩子学数学的烦恼,小多感觉对于孩子来说,错题不可怕,怕的是孩子就此失去了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而《数学漫步之旅》绝对算得上是“救命稻草”,把数学的学习模式从单方面的输入转换为引导观众一起思考,。
10分钟之内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下,从思考中get到知识点的精华,真的很值得给孩子看看。
另外,个人希望这部纪录片还有第二季,数学这门学问还有更多的知识等我们去探索,这个更新绝对值得追!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