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也行?动物十大趣闻图片(北极十大动物排名图片)
在摄影界,有一位“无鸟不欢”的摄影师,在他的摄影生涯中,只专注着拍鸟,并为此赋予了新的意义。他,就是边缘老师
在摄影界,有一位“无鸟不欢”的摄影师,在他的摄影生涯中,只专注着拍鸟,并为此赋予了新的意义。他,就是边缘老师。本期《游天下大玩家》,就让我们跟着边缘老师的镜头,随着鸟儿“逐翅高飞”吧!嘉宾简介
边缘自然地理摄影师从1989年开始拍摄鸟类,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摄影艺术最高奖金像奖;中国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文化奖;WWF世界自然基金会颁发的自然奖中央电视台1、2、4、9、10、13等多个频道均有专访、专题纪录片。
《边缘与鹤同翔》、《追鸟人》、《蛇岛探秘》、《年年有鱼查干湖》、《借鸟类翅膀看世界》等专题报道 2002年,第23届国际鸟类学大会上,100多个国家800多名鸟类学专家学者观赏了《边缘中国鸟类摄影展》2007年,边缘作品《天籁惊魂》在珠海拍卖15万,将善款全部捐赠白血病治疗机构。
2007年,边缘60幅鸟类摄影作品被中国科学院野生动物博物馆收藏2008年,边缘鸟类摄影作品《一飞冲天》、《比翼齐飞》被中国工商银行用于VSA卡卡面2015年12套鸟类摄影作品集收藏版《逐翅》以每套6万元价格被收藏家收藏。
2016年收藏家以18万元人民币收藏了80CM尺寸的《逐翅》作品。
翻腾的德雷克海峡的上空,一只信天翁展翅高飞。这是边缘老师鸟类摄影作品集《逐翅》中的一幅作品,也是他从25年来所拍摄的数十万张鸟类摄影作品中,精选出的20幅喜欢的作品中的一幅。他的故事,由此开始……
在浩渺的宇宙中,我借上帝之眼俯瞰地球,于壮阔的天地间,我借飞鸟之翼遨游长空——这是边缘老师多年来的摄影感受为了拍摄候鸟,世界上的四大鸟类通道,他就全程追踪了其中两条,跟随它们迁徙的路线,从繁殖地一直到越冬地,跨越赤道、跨越两极,其中单是两极之地,北极他就来过三次,南极两次,如此长途跋涉,就为了拍鸟。
边缘老师是乘坐轮船一路跟踪拍摄鸟类的,有时甚至还比候鸟们率先到达一个预计的地点,然后做好拍摄准备等待着而当这些“迟到者”们铺天盖地到达时,边缘老师依然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在南北极之间飞翔的鸟类,有时候可以达到十几万只,那种场面,能让人仿佛与鸟一起振翅蓝天,感受喷辉的日月星辰;与鸟同时飞跃山岭,体悟奔腾的江河湖海。
但此时此刻,边缘老师还是要压抑住内心无比兴奋的心情,淡定地用相机稳稳地拍下这些壮观场面,并从中发现一些有意义的内涵。
边缘老师出生于辽宁的丹东市,父亲是新中国第一批空军,边缘老师从小就在空军战鹰的双翼下成长。长大以后,他也在空军部队的熔炉中锤炼,退役后,又在南北航空的环境里得到成熟。
当问及边缘老师为何选择拍鸟的主题,他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父亲当过空军,自己也当过空军,后来还在航空公司工作,职业一直与“飞翔”有关,“飞翔”伴随着他成长,所以使他对“飞翔”的鸟类产生了强烈的好感;二是当年他最初拿起相机时,将近距离拍摄丹顶鹤的作品拿来参赛,第一次就得了奖,在此激励之下,他从此就在拍鸟的生涯中走下去。
所以,边缘老师笑言,他爱拍鸟的性格,也许就是出自娘胎的天生基因吧!
边缘老师与鸟相伴50载,也与鸟同飞25年。去一个地方,他都要先看有没有鸟类可拍。在世界各地,他用相机记录朱鹮、遗鸥、丹顶鹤、褐马鸡百鸟齐鸣的瞬间,用图片展示企鹅、鹦鹉、火烈鸟、信天翁蹁跹起舞的姿态。
边缘老师的拍鸟境界,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升华:第一阶段:唯美时期,这时候的边缘老师与普通摄影师一般,只拘泥于如何将鸟拍得漂亮,而这一时期就经历了整整10年光阴;第二阶段:边缘老师开始反思鸟与自然的关系、鸟与人类的关系,开始去探寻鸟类的生存状况,感受到鸟类有限的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而这又过去了10年;
第三阶段:边缘老师已经将鸟类摄影上升到艺术行为和哲学关系上,徜徉在东西方文化的艺术领域,磨砺出摄影家独有的视觉表现。
边缘老师拍摄的鸟类按照地域分为两种:一种是水鸟类,尤其是沿海的大型体型的鸟类,例如鹤、火烈鸟、鹈鹕等;另一种是林鸟类,相比水鸟来说,林鸟的羽毛更加漂亮,例如雉鸡等。
壮观的鸟类群体,不仅是候鸟迁徙的场景,例如在非洲坦桑尼亚的湖泊里,边缘老师就拍到了上百万火烈鸟一起栖息的场景。
边缘老师喜欢的鸟类中,排名靠前的是鹤、天鹅、鹭等体型比较大的鸟类,他说这跟他身为中国人有关在中国的文化中,鹤是长寿的化身,天鹅体型优美,是吉祥、幸福的象征;而鹭的发音似“禄”,寓意中国人最喜欢的“福、禄、寿”,蕴含了浓浓的中华文化特征。
暗夜中,肩头月影婆娑,繁星相伴;白昼里,眼前阳光送暖,白云随行拍鸟是一件辛苦的事,镜头要随着飞翔的鸟类作出不断的移动和调整对此,边缘老师总结出几个拍摄小技巧:1、如果手里的拍摄设备是手机,而拍摄对象的鸟类又距离自己太远,大约30米左右,就不要随意将镜头拉近,而是用手遮住镜头,将手缝中露出的空隙对准鸟拍摄。
2、多选择拍视频,录下鸟类的活动场景。3、鸟类的活动大多比较活跃,就尽量不要做出太复杂的拍摄操作,熟悉使用相机的自动档即可,首先就是求稳,如果要拍树上的鸟,就对焦在树上,任由鸟类的移动,也不会乱。
通过自己的作品,边缘老师目睹了人类破坏自然给鸟类带来的创伤,也看到了人类在保护鸟类的方面用智勇创造的奇迹。
边缘老师曾经看到:当鸟儿迁徙,会有无数只枪口对准它们;当鸟儿栖息,所依赖的森林却渐渐变成混凝土城市;当鸟儿繁衍,又要胆战心惊地在电线杆上筑巢,随时会被高压线戕害得折翅难飞;当鸟儿觅食,又无法逃脱人类文明所带来的有害物质的摧残……
北极万年冰川覆上污雪,南极千年冰山飘来雾霾,赤道百万动物濒临灾难。仰望苍穹,天空霹雳。俯瞰大地,地动山摇。凝望海洋,惊涛骇浪。——每次想到这些,边缘老师总是发出如斯感慨。
近年来,边缘老师终于得到了一丝的欣慰,由于人们越来越强烈的环保意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退田还湖,使鸟儿们重返家园;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让鸟儿的生存得到了保障;环境卫生的改善,也让鸟儿的食物来源得到了净化;而对准它们的,也不再是枪口,而是边缘老师的镜头。
北极千里冰川晶莹剔透,南极秀美冰山飘下白雪,赤道动物王国穿越迁徙。仰望苍穹,晴空万里。俯瞰大地,似锦如绣。凝望海洋,如玉似翠。——欣慰之中,边缘老师继续拍鸟,继续为自己的作品赋予新的生命力。
白云与我相伴,清风暖流为我助力,鼓荡我的羽翼,吹拂我的脸颊;乌云将我包围,狂风冰雨向我袭来,冻僵我的翅膀,遮蔽我的眼睛鸟类的一生,都在与大自然、天敌做斗争、做拼搏,而对于拍摄鸟类的摄影师而言,也是一种挑战。
在南极,边缘老师背着七八十公斤的器材(其中有7台相机),戴着防护装备,爬上高高的冰川,去寻找鸟类的行踪这时,身体发出的热气就会在防护镜上蒙上一层雾气,阻挡了视线,如果摘下防护面罩,加之汗水将脸上的防晒霜消融掉,极地的强紫外线就会灼伤皮肤。
但为了拍出好的作品,边缘老师往往在选择了迎难而上,短短两小时,他的面部皮肤就多处出现破皮的情况
在微信上欣赏边缘老师的作品时,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微信发送一组照片能同时发送9张照片,俗称“九宫格”,但边缘老师却永远不会超过七张对此,边缘老师回答说,这是他故意留下两格的,意思就是鼓励自己还有上升的空间,边缘老师拍鸟的时间越长,越想把美集中体现;拍的作品越多,越觉得还没有完美记录下鸟类的一切,也越促使他去继续拍鸟。
所以,这是一个“填不满的九宫格”
春秋间,我为信念展翅八方;岁月里,我为理想遨游世界。从1989年开始拍鸟,到2013年才全身心地拍鸟,边缘老师终于将生活、工作、心里向往这三部分统一起来。
时空中,留下了我深情飞过的痕迹,——我是边缘!地球上,延展着我艺术追求的壮阔,——没有边缘!这就是边缘老师的豪情壮志,在未来的岁月中,他将继续“逐翅”,将更好的鸟类摄影作品奉献给我们。
边缘老师(右)与主持人海蓝蓝(中)、陈琳(左)在节目录制现场本周六17:30-18:30由FM97.4珠江经济台与广州市手机摄影艺术协会合办的《游天下大玩家》百名摄影家带你游天下听边缘分享国外拍摄鸟类的摄影趣闻及摄影技巧。
本文图片由边缘提供文字 | 阿超
微信:天天摄影网
广州市手机摄影艺术协会官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