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的由来(大雪节气的由来和风俗图片)深度揭秘
从近期的天气情况来看,尽管今年的冷空气频频出现,可一旦冷空气离去,那气温必然会下滑,如郑州近日最高温18.7摄氏度,而长江流域高温普遍也在15摄
每年的12月7-8日为大雪节气,而今年为阳历12月7日,此时太阳黄经为255°,天气开始变得寒冷起来,各地的暖气也早已供应,大家也开始开暖气过冬这里的“大雪”并非是气象名词,它指的是这个节气到来后,降雪的概率更大一些,并非雪量很大,它和雨水、小雪等都是反映降水的名次。
从近期的天气情况来看,尽管今年的冷空气频频出现,可一旦冷空气离去,那气温必然会下滑,如郑州近日最高温18.7℃,而长江流域高温普遍也在15℃以上,南昌更是在20℃以上,不少人感慨今年似乎过了个假冬。
不过大家也别着急,新一轮冷空气又将来袭,不过此次冷空气强度不大,但也会导致西北一带、东北一带的雨夹雪或中雪,而东北也会迎来6-8℃的降温,华北降温3-5℃对古人来说,“瑞雪兆丰年”,如果大雪节气时能够降雪,那对农作物的生长是一桩好事,毕竟积雪降落,小麦、油菜等也会平安越冬,土壤中的虫卵也会被冻死,且雪水氮化物成分高,可促进庄稼生长,为来年的丰收做保证。
其实,大雪节气有很多习俗和讲究,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已忘记这些习俗,我们一起来看看1、赏雪大雪节气时,北方多地都会进入下雪天气,因而也衍生出了赏雪的习俗,特别是古代的文人,聚在一起诉说雪景,勾勒出雪季的美好与春节。
孩子们也会在这时候聚在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等除了赏雪外,滑冰也是北方人的一大爱好,不过如今人工降雪已成熟,南方人也能体验到滑冰的乐趣古代滑冰也叫“冰戏”,而过去冬天寒冷,12月份时河流已冻上数厘米厚,此时不少人都会来到河上滑冰。
大家穿上冰鞋,表演着各种“杂技”,引旁人的叫好乾隆、慈禧就有观赏“冰洗”的爱好,每年都会去北海漪澜堂观赏宫廷之人滑冰。而随着2022年“东奥”在即,国民也用行动支持东奥,各种民间滑冰游戏盛行。
2、大雪进补每年的冬季之时,人们都有进补的习惯如老话说“冬天进补,开春打虎”、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些都反映出冬季“进补”的好处,可以增强人们的抵抗力,改变人们的畏寒体质,加快新陈代谢同时,进补也可将吃进去的营养转化为能量,存储在体内,从而温补全身、养阴益精。
关于温补的食材,北方多吃上牛羊肉汤,这些肉类可很好的温补身体北方也有“大小雪、煮饭不息”的说法,意思是白天太短,但为了御寒农家会勤做饭御寒在江南一带,也有喝“红薯粥”的习俗,此时天冷,人们会喝上红薯粥除了食物外,冬天也讲究吃上柑橘、柚子等水果,这些水果甘甜多汁,维C含量多,可提高抵抗力,缓解皮肤干燥问题,还能去火促食欲。
3、“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这一习俗,相信很多人不陌生,在过去,人们为了更好的过冬,总会提前准备好冬季的食材小雪节气时就腌制各种咸菜,大雪节气时就开始腌肉,最常见的就是熏制腊肉、制作腊肠、腌鸡、腌鱼、腌鸭等。
大雪节气后,气温开始变得寒冷起来,因而此时腌制也不怕肉制品变质,市场上的肉类消费需求也会增多在腌制时,通常会加上八角、花椒、桂皮等材料,往鱼肉等身上揉搓,之后放在阴凉处晾干或熏干,这样春节前后即可食用
4、酿造黄酒冬天也有酿造“黄酒”的习俗,此时冬天变得寒冷,酒在低温下可慢慢发酵,不必担心腌制不成功,而低温下酿造的黄酒风味更为独特美味5、祭神节农历11月12日为祭神节,刚好为大雪节气中,此时村民们会早早起床,做上一桌丰盛的早餐,且必须煮猪心,以献给“牧神”,期待牧神保佑自家能够六畜兴旺。
除了习俗外,大雪节气也有不少忌讳:①忌舔嘴唇冬天时天气比较干燥,尤其是大雪节气,空气湿度低,皮肤干燥,很多人都有舔嘴唇的习惯,实际上这样做只会导致嘴唇更干,以至于干裂出血。
②忌过度运动冬天时天气比较冷,很多人都有运动的习惯,以暖和全身但如果过度运动,身上流太多汗,不少人会脱下衣物,此时冷空气很容易会侵入全身,从而降低身体抵抗力,诱发生病③忌棉被盖头冬天后,不少人都会将自己蒙在棉被里,认为这样热气不会散去,但实际上蒙上被,呼吸也会不畅,人也会做噩梦甚至导致身体疾病。
大雪习俗多种多样,但同样也要规避这些忌讳,只有这样才能平安过冬,大家咋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