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历史学是学什么(历史学学什么书)满满干货

2023-10-27Aix XinLe


第六天
书籍参照葛剑雄、周筱赟:《历史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今日读书计划:第四章)
小伙伴们又见面啦!我们今天来看《历史学是什么》最后一章,不知

历史学是学什么(历史学学什么书)满满干货

 

第六天

书籍参照葛剑雄、周筱赟:《历史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今日读书计划:第四章)

小伙伴们又见面啦!我们今天来看《历史学是什么》最后一章,不知不觉中读完将近300页的书,佩服自己吧!大家记得随手把你的思考,还有你产生疑惑的地方,记在本本或者思维导图上随时回顾,随时更新哦~话不多说,我们来看第四章。

这一章更具有实践性,作者依旧用了很多非常熟悉的中国古代史案例来展开论述,在理解上没有太难的地方第四章一共有六个小节来告诉我们一些非常实际的方法,以此来引导我们追寻真正的历史作者还引用了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一句话,这句话很好的概括了我们应该怎样去研究历史。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就是要探求天与人的关系,理解从古至今的变迁,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ps:这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水平,希望我们每一位研究历史的小伙伴,求索多年后达到这一境界。

第四章·框架图

点击可查看大图01有没有真实的历史?第一小节“有没有真正的历史”说到,在小的时候我和很多人一样有这样一个概念——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是可以虚构,而历史是不能虚构的,认为印成铅字的历史书一定是正确的,至少事实是不会错的。

在后面慢慢看了很多书之后才发现,事情并没有原来认为的那样简单,历史的撰写和研究必须,通常也只能依据当时遗留下来的文献但是中国以往的政治史当中,胜者王侯败者寇,对胜利者极其美化,对失败者肆意诋毁比比皆是,这似乎成了中国历史千古不变的规律。

于是作者对原来深信不疑的历史开始怀疑,不再迷信和盲从于一切书面记录,开始认识到要写出真正的历史确实有相当大困难书中用较大的一个篇幅列举了唐太宗的事情,我们就说一下其中几个细节:在唐太宗钦定的《高祖、太宗实录》中,建成、元吉的形象一无是处,两人嗜酒好色、庸劣无能、嫉贤妒能、凶残暴戾,把传统社会所有能想到的恶名都加在两个人头上。

李世民则是大智大勇、深谋远虑、功勋显赫,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狼狈为奸,多次阴谋加害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实在是不得已之举,此后李世民的登基似乎也是人心所向但经过不同的史料间对比,便会发现其中的纰漏李建成是李渊与窦皇后所生的嫡长子,为太子符合惯例,他也曾为大唐创下赫赫战功,手握东宫独立的武装力量——长林兵,并且获得手握兵权的四弟齐王元吉的支持。

李渊最信任的宰相裴寂也是建成的坚定支持者,高祖宠爱的张婕妤、尹德妃等人也常在高祖面前说建成的好话,建成的接班人地位十分稳固,看不出他有搞阴谋诡计的必要而李世民身为次子,根据名分绝无做皇帝的可能,除非建成发生意外或者夺权,所以他才有着背着高祖和建成暗中活动的必要,事实上李世民确实早有夺取皇位的野心了。

在储位斗争中,高祖李渊的态度是很关键的《两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早在晋阳起兵之初,李渊就许诺要立世民为太子,只是被世民坚决推辞了,到武德四年高祖再次私下许诺李世民为太子,言之凿凿,似乎确有其事但与同一来源的另几条材料互相矛盾。

东都之役后,李世民逐渐以洛阳为基地扩充自己的势力,设立文学馆,招来了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等所谓的“秦府十八学士”,武将则有所谓的八百勇士这引起了高祖的严重不满,对李世民的军政权力加以限制,把兵权转给了齐王元吉,又罢免了他陕东道大行台,都督山东河南河北诸军事的职务,由太子建成取代,接着又驱逐了世民的心腹房玄龄、杜如晦。

所以在玄武门之变之前,秦王李世民招二人密谋时,他们都是穿道服,化妆回来密见的高祖还曾经斥责李世民,天子自有天命,你急什么?由此可见,李渊在立储一事上,态度基本上是倾向于李建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为皇位合法继承者的太子建成,要除掉意欲夺位的世民是再容易不过的事,建成的谋士魏征就常常劝太子建成,早日除掉秦王。

尽管建成采取了不少维护自己地位的措施和打击秦王势力的行动,但始终没有采纳直接刺杀秦王的建议他一直希望能够通过高祖按照正常的渠道解决争端,不愿骨肉相残李世民设计玄武门之变前,虽有旁人提醒,事出有异,但建成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坦然入宫,参见高祖。

说明太子李建成“性颇仁厚,东宫亲慈”的说法不是子虚乌有关于玄武门之变的很多细节,书中都有具体的表述,大家可以翻开一读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论述稿》中提到,后世往往以成败论人,而国事复经胜利者修改,故不易见当时真相。

既然这样真实的历史究竟在哪里呢?很多人认为,尽管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人记载下来的历史都不能避免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感情的影响因此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大家都能接受的客观真实的历史,由此引出了阶级性、政治性、人民性、以论带史和古为今用等观点,曾经在史学界占尽风骚。

而今天有一些学者引用西方后现代主义史学家的观点,认为历史事实不过是历史学家头脑中的产物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在《历史是什么》这一本书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在历史学家创造历史事实之前,历史事实对于任何历史学家而言,都是不存在的”,这样的论述和观点作者是不认同的。

书中说到,尽管在很多情况下要复原真实的历史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障碍,但他深信,这都没有改变这样一个前提——历史本身是真实的,是客观存在过的事实,无论我们今天是否还能了解,或者我们了解了以后是否愿意承认02要不要真实的历史?

书中的第二节讲到了“要不要真实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相对应的就是隐瞒和曲解的历史为什么要隐瞒和曲解历史?作者提出了三个原因:第一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比如《中国历史地图集》当中把不同时期的疆域拼凑成了一个极盛疆域,是为了显示中国从来就拥有辽阔的领土;无论什么时候中原皇朝的边界都要画在长城之外,至少要比长城更外。

一些,是为了反驳20世纪60年代中苏论战中的观点,证明长城从来就不是中国的边界第二是为了某种理论或者主义以前的学者根据明朝的户口数,把当时的人口定为只有五六千万,所以明朝中后期,所谓人口长期停滞的“事实”,正好被用于证明封建社会的穷途末路,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农民遭到残酷剥削,甚至可以看成是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压制的证据。

到今天还有人置已经研究得出的“明朝人口已突破2亿”的成果于不顾,津津乐道所谓明朝人口始终徘徊在五六千万的“事实”第三是为了政治服务,或为了维护所谓的国家利益例如《中国历史地图集》内部本定稿时,正值文革期间,画历代的中国疆域,包括各中原皇朝的疆域越大越好,主张尽可能大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书中讲到无论历史研究具体运用在哪一方面,坚持真实性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作者把历史研究的具体运用也归纳为三个方面: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规律;用于宣传教育;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信息,包括背景和经验等等要不要真实的历史?最后作者点题,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处于什么条件之下,对真实的追求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在运用研究成果时,可以有所选择和取舍,但还是必须以不违背真实性为前提03能不能获得真实的历史?在第三节作者讲了“能不能获得真实的历史”。

开头提到,必须承认绝对真实历史是永远无法获得的,就像绝对真理一样而且历史科学有其自身的局限,它的研究对象只能是过去,而不是现在或将来一个人无论多么伟大,只要没有留下记载,他的行为和思想就会随着他的生命结束而永远消失,即使留下了记载,也会随着时间而不断消减。

比如,明朝后期没有进行过人口普查,我们不可能为当时的人口补做一次普查,所以只能依靠文献记载来作估计算,虽然通过现代人口统计技术可以对文献为依据所作估计的结果进行修正和检验,但在缺乏最起码数据的条件下,要求得到精确的结果是无可能的。

至于一些本来就只发生在个体之间的事情,比如一位伟人临终时究竟说了什么话,是否真的留下了临终遗嘱,如果在场的人未做任何形式的记录,那要依靠什么技术手段来再现?显然已经超出了现有科学技术的能力真实的历史依然是历史学家永恒的追求,如果离开了真实,史学就没有任何价值,就不能称其为科学。

04了解历史书中第四小节说的是“了解历史”,讲明了解历史的方法或者说是步骤:首先是要阅读史料,其次要鉴别史料,在鉴别史料的过程中,要通过调查纠正错误,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运用文字以外的资料通读文字非常重要,但是要注意史料当中的字词、句读引起的巨大分歧。

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书中的“床”,此前一般都解释为睡眠之床,但是睡在床上的时候怎么可以举头和低头呢?这样说是不合理的,《说文解字》中说床是“安身之坐也”比如我们以往都是根据传世本《道德经》研究老子其人及思想,但在。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的帛书《老子》两种抄本,最显著的差异,就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1号楚墓中出土了《老子》三种更早的竹简本,文字和传世本更有较大的差异,不少的表述不见于传世本。

所以在读史中要多方搜集文献进行通读考证即使是读通文字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古人不是人人都识字,文字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少数人的文字流传到今天的又更是少数,哪些存世哪些被毁又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这留下的少数当中又有很多一部分是伪造的篡改的,还有一部分也是有所取舍的。

所以一定要注重在读史的过程中鉴别史料,即使是原始资料,比如古人的日记也需要鉴别前人的日记一部分给自己看的,一部分是给别人看的,生前就准备要公开发表,这是明清以来文人的习气,那这种发表日记的真实性就要大打折扣了。

著名的《越缦堂日记》是晚清名士李慈铭的日记,开始于咸丰4年,止于光绪15年也就是1889年,1920年由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一共51册之多,内容在政治、经济、文化、学术、时事等等方面无所不包李慈铭的日记早在生前就经常见人传抄,流传甚广。

鲁迅却曾经尖锐的批评《越缦堂日记》:“我觉得从中看不见李慈铭的心,却时时看到一些做作,仿佛受了欺骗”,还作出“蠢臭不可及也”的评价ps:之前有一位跨专业的小伙伴找到我说,想要了解关于明朝的社会史,却发现在梳理史料的时候太少太少了。

原因在于:中国的史料往往过于注重伦理道德精神生活,现实生活实际的记录很少,很多史料中连篇累牍,都是政治套话或空泛议论,真正实质性的内容很少即便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也会由于观察、自身素质的限制也可能走样,何况连这样的忠实记录者很少很少。

中国的学者一般也不愿意去记叙习以为常的东西,所以很多古代的日常生活在以前的史料当中反映不出来,倒是明末以来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看到了觉得新奇,会在给教会的报告和私人书信中记录下来比如中国南方普遍的主食是稻米,他们在西方的时候没见过,就会详细记录下来它的制作过程——先用水将米浸泡,然后放在水里煮干,再用长长的木棍而不是刀叉放入嘴中。

中国人吃的青菜他们在西方也没有见过,就会用文字记下它的情况,甚至在旁边画上一颗青菜,标出物价而中国人自己在这方面的记录反而鲜见他们还会惊讶,中国人的餐桌上很少放调料,调料早在制作菜肴的过程中加入了对太监如何净身等细节最详细的记载也都是外国人做的,中国人对此似乎不屑一顾。

了解历史并不是简单的拿书本来看就行了,大部分历史的真相是不可能直接从史书上看到的,而需要我们透过这些文字看到历史的真相对于离我们不太远的阶段,还可以通过实际调查加以印证但对更早的无法通过调查来验证或纠正的历史,。

未必能找到新的史料,那么就要深刻的理解史料背后蕴含的内容透过史料表象逐步接近历史真实,至少可以发现其中的矛盾,去伪存真,作出可能的推测05复原历史第五节讲的是复原历史绝对的复原历史当然不可能了,但是相对的复原还是可以做到的,作者在书中举了几个方法:。

一是分析史料的来源

弄清我们目前所据的史料是怎样产生的,出自何人之手,站在何种立场,与所叙述的对象关系如何,由此发现矛盾,判断史料的可信程度书中举了王莽的例子以往研究王莽唯一的史料来自于《汉书》,而《汉书》作于东汉,完全延续了西汉的政治价值体系,把王莽定为篡夺汉朝权力、导致西汉覆灭的奸臣,相反处于王莽方面或其他方面的史料已经不复存在了。

如果完全根据《汉书》的记载,无疑是不可能复原历史真实的,往往也没有办法作出公正的判断。二是“外证”

“外证”,也就是在史料以外寻找证据无论是文字的还是非文字的前面提到过各种形式的历史,只要是有关的都应该找来,然后加以比较分析,外证还包括历史以外的证据,如一部分历史现象是能够通过考古或技术科学技术的手段来模拟检验的。

南方不少地方都发现古代少数民族的悬棺,在古代山上高的地方悬挂着一个个的棺材,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条件下,古人是如何将悬棺放置在背山面水,无路可攀悬崖峭壁上去的呢?如果有人用原始的吊杆和绳索只依靠人力就实验成功,那就可以破除以往不少离奇的猜测。

三是“内证”

“内证”,是用现在史料本身寻找矛盾、发现问题由于现有史料大多出于一人或一方之首,所以这样的漏洞不会太多、太明显,所以必须要深入探求,结合对历史整体性的理解和广博的学识,才有可能发现问题还是王莽为例在《汉书》当中,班固对王莽极尽污蔑之能事,说他嘴巴宽大,下巴凸出,双目外凸,眼珠还发红,声音大而嘶哑,有猫头鹰的眼睛,老虎的嘴巴,豺狼的声音,几乎找不到对他有利的正面记载。

但是即便从完全来自对立面的史料中,也会发现,班固也实在举不出王莽多少真正的坏事来:从阳朔三年步入仕途,到当上新朝皇帝,王莽花了31年在西汉末年,政界贪赃枉法,外戚成风,聚敛唯恐不及的社会,王莽非但不贪,还一次次把自己的钱财,土地和获得的赏赐分给下属和平民,就连俸禄也常常用于救济他人,他自己的生活及其节俭,到发生自然灾害往往就吃素。

公元二年的时候,全国大旱,发生蝗灾,受灾最严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的感召下,230名官民献出土地住宅救济灾民有一次王某的母亲病了,公卿列侯都派夫人登门问候,只见一位穿着布衣短裙的女士出来迎接,这批夫人以为是为佣人,一问才知道是王夫人,都吃了一惊。

还有王莽的儿子王获杀了自家的一名奴婢,被他痛骂一顿逼令自杀,在奴婢地位如牛马相同的情况下,像王莽这样一位高官的儿子杀了一个奴婢,实在是小事一桩,王莽竟然逼他自杀,百姓和奴婢们闻讯,怎能不感激他,称颂他?。

这些都是《汉书》承认的事实,如果王莽并没有表面吃素菜,背后喝参汤,也没有公开将钱财散发,暗地里又搜刮回来,王莽的儿子也的确是自杀了,并没有藏起来或送到外国去,要是有这些事,绝不会逃过东汉使臣的刀笔的从中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当时王莽会有那么大的号召力,王莽的这些行为就是在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也称得上典范了,又何况是处在一个腐烂透顶的社会和一群禽兽般的贵族之中呢?

《汉书》中谈到这些事一概断定王莽是沽名钓誉的伪君子,可是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在伪装,那不也就成真的了吗?我们固然可以把这种行为冠之以虚伪,但为什么不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自己私欲的高度克制呢?如果一个人能够一辈子克制自己,难道不是一种崇高的修养吗?

如果政治家都愿意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来做假,政治一定会亲民的多,道德水平也一定会提高很多如果说王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当皇帝,是为了以新朝取代汉朝,那么他付出的代价已经足够多了,除了他不姓刘以外,其他条件都不比成帝、平帝、哀帝差。

西汉自成帝开始,外戚轮流执政,中正能干的大臣被杀或被排斥,留下的不是阿谀奉承,就是明哲保身之辈,地方上也很黑暗,地方官只要能结交上外戚宠臣,就能肆无忌惮对百姓搜刮盘剥成帝哀帝时,流亡的百姓已经数百万,全家辛劳终年却自己都养不活,这样的社会怎能长久存在呢?这样的情况下从高层官员到百姓平民对现实已普遍不满,对前途丧失信心,无不希望出现某种积极的变革,但一直不见其人。

王莽的出现自然会给大家带来希望,所以当时把王莽当作圣人,周公救世主是完全正常的如果王莽只是为了夺取权力当皇帝,他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而且他已经相当平稳的取得了汉朝的最高权力,又顺利的当上了新朝的皇帝但王莽不但要当皇帝,还想当改革家、当圣君。

但设定脱离实际的目标,就注定了他的悲剧下场想在不触犯贵族豪强和官僚利益的前提下,让百姓平民甚至奴隶的生活也得到改善,是痴心妄想的ps:作者关于王莽还有许多的表述,提到了我们背过的好多的名词解释“王田私属”、“五均六筦”等,在这样的细节里你能体会到掌握的知识跟历史是相通的。

四是用一定的计量史学

必要的计量分析也是复原历史的有效途径,尽管数量有缺或者数量不可靠,但是数量与事实之间、数量与数量之间往往有一定关系和规律,所以我们未必能复原正确的数据,却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矛盾,从而破除虚假的历史五是考察历史的遗存。

不过未必是直接的,一般只能作为一种参照物或参照系人类学家想要了解原始社会,虽然无法回到那个时代和环境中去,但可以设法到世界上残存的原始社会或保留原始残余较多的地方去,现在的不少人类学家,就去新几内亚、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丛林当中研究土著部族。

但是尽管通过实地考察复原历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也是有局限的一般来说,现在能够看到的只是今天的状况和过去不完整的遗存,不能无止境的向上回溯,终究不能代替文献研究06如何认识和把握历史?作者在最后一小节讲到,把握历史的过程需要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和卓越的判断能力。

分别以历史的研究层面,运用层面和哲学层面展开了说明,篇幅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展开了最后把整本书正文最后一段文字,分享给大家:

我从来没有成为历史哲学家的企图,但希望能够掌握一些历史哲学,就像我从来不奢望能当什么大师,却总是贪婪的占有本专业以外的知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语),把史学通人作为努力的方向我知道我离这一目标还很远,我也知道这一目标与我也许永远都是无法实现的,但我愿意自己一直这样走下去,愿自己永远行走在前行的路上。

END宝宝们,关于《历史学是什么》这本书的分享到今天就结束啦!希望学姐的带读能够带给你一点帮助和温暖因为热爱,所以一直走在路上历史学的小伙伴们,我们很幸运噢,所学习的专业正是与历史对话的智慧下一本书,我们将阅读。

钱穆先生的“大家小书”《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被印刷了43次之多,包含初试复试中诸多笔试知识点,下次再见咯! ♡ 往 · 期 · 推 · 荐 ♡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历史历史学是学什么(历史学学什么书)满满干货

2023-10-27Aix XinLe154

历史学是学什么(历史学学什么书)满满干货
第六天
书籍参照葛剑雄、周筱赟:《历史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今日读书计划:第四章)
小伙伴们又见面啦!我们今天来看《历史学是什么》最后一章,不知…

科学科学论坛网站(小学科学论坛)墙裂推荐

2023-10-27Aix XinLe42

科学论坛网站(小学科学论坛)墙裂推荐你来吗?…

科学科学论坛网站(小学科学论坛)不看后悔

2023-10-27Aix XinLe114

科学论坛网站(小学科学论坛)不看后悔现在小学科学要学什么,老师应该怎么教?第六届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及名师论坛近日在厦门实验小学开幕,近千名全国科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在为期3天的论坛…

知识六一儿童节送什么礼物合适(六一儿童节的作文)这样也行?

2023-10-27Aix XinLe148

六一儿童节送什么礼物合适(六一儿童节的作文)这样也行?让世界长大的最好方法是阅读,书里藏着别人的世界,你读懂了,你的世界就拓展了。”这是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写给儿子的一封信里的一句话,我一直很喜欢也非…

科学科学论坛网站(行政科学论坛)越早知道越好

2023-10-27Aix XinLe184

科学论坛网站(行政科学论坛)越早知道越好2023年第4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