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探索发现古墓全集视频(探索发现2013古墓全集)学到了
张 荣:《 我家官渡 》 "My family Guan Du" : Zhang rong是什么造就我家官渡难以取代的美? 谨以此书献给我五岁的儿子----舜舜What makes my family guan
张 荣:《 我家官渡 》 "My family Guan Du" : Zhang rong是什么造就我家官渡难以取代的美? 谨以此书献给我五岁的儿子----舜舜What makes my family guandu difficult to replace the United States?
This book is dedicated to my five-year-old son, shun shun
第一卷 先有官渡 后有昆明The first volume first had guandu and then kunming一、古滇王国时期的官渡Guandu in the period of ancient dian kingdom
二、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官渡The nanzhao Dali period of the official ferry三、元明清时期的官渡Yuan,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of the official ferry
四、民国时期的官渡Yuan, Ming, Qing and republic the official ferry五、人民共和 国泰民安The sea past like smoke第二卷 我家官渡 祥天福地
The second volume of my family guandu live in peace and happiness 一、滇池湖畔 秀美家园Beautiful homeland by dianchi lake
二、古镇禅房 车水马龙 Ancient times guandu eight scenes三、金刚塔 妙湛寺King kong tower, second zhan temple四、宝象河 宝华寺Treasure elephant river, treasure elephant temple
五、子君村 螺蛳湾Luosiwan, zijun village六、季官村 雲宝斋Yunbao zhai, ji guan village七、长坡村 古驿道Seven, changpo village ancient post road
八、羊甫头 古墓群Eight, fu head ancient tombs九、巫家坝 候机楼Wujiaba terminal building十、官渡八景 人间秘境Ten, guandu eight world secret
第三卷 我家官渡 文化地标The third volume of my home guandu cultural landmark一、云南省博物馆Yunnan provincial museum二、云南大剧院
Yunnan grand theatre三、云南文学艺术馆Yunnan literature and art museum四、云南天文台Yunnan observatory五、滇池国际会展中心Dianchi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六、新亚洲体育城The new Asian sports city七、长水国际机场Changshui international airport八、云南艺术家园Yunnan art home九、云南普洱茶博物馆
Yunnan puer tea museum十、云南昆明规划馆Kunming planning museum第四卷 我家官渡 名家名匠The fourth volume of my family guandu master craftsman
一、陈崇平(著名重彩画家、云南艺术家园)Chen chongping (yunnan art homeland, a famous painter in yunnan province)二、刘 南(著名油画家、云南艺术家园)
Liu nan (yunnan art homeland, a famous painter in yunnan province)三、金永才(乌铜走银传承人、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官渡古镇)Jin yongcai (guandu ancient town, inheritor of copper and silver, master of arts and crafts of yunnan province)
四、刘文富(云子传承人、官渡古镇)Liu wenfu (guandu ancient town, yunzi inheritor)五、孙唐(著名画家、云南艺术家园)Sun tang (yunnan art homeland, a famous painter in yunnan province)
六、于涌(当代艺术家、官渡古镇)Yu yong (guandu ancient town, contemporary artist)七、马行雲(当代艺术家、官渡古镇)Ma xingyun(guandu ancient town, contemporary artist)
八、王刚(版画艺术家、非遗文化专家、官渡古镇)Wang gang (guandu ancient town, folk painting artist)九、张雄(滇剧花灯传承人、官渡古镇)Zhang xiong (guandu ancient town, guandu lantern artist)
十、李利春(子君村、民间阿乌传承人)Li lichun (zijun village, folk abu-wu inheritor)十一、孙鸿雁(滇派内画传承人、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官渡古镇)Sun hongyan (guandu ancient town, inheritor of inner painting of dian school, master of arts and crafts of yunnan province)
十二、杨勇(官渡饵块制作传承人、官渡古镇)Yang yong (guandu ancient town, guandu baba production inheritor)十三、李晓青(民间绘画艺术家、官渡古镇)
Li xiaoqing (guandu ancient town, folk painting artist)第五卷 春城里的私语 The fifth volume: whispers of guandu in spring city
第六卷 我家官渡 美味小吃一、先锋人民公社Pioneer peoples commune二、金松饭店Jinsong hotel三、龙聚华食府Longjuhua restaurant四、围炉煮酒Cook wine around a stove
五、古镇渔村The ancient town fishing village六、草墩饭店Caodun hotel七、苏记粑粑Su ji baba八、留焕小吃The rehwan mi line九、宝红园鱼八碗
Eight bowls of bao hong yuan fish十、普氏老民族The old people of platts后记: 官渡人家----陈雁(电视连续剧《官渡人家》主题歌歌词) Postscript: Guandu renjia -- Chen yan (lyrics from the TV series guandu renjia
作者简介Authors brief introduction第一卷 先有官渡 后有昆明 一、古滇王国时期的官渡公元前286年左右,楚国将军庄跷奉命率军溯沅江而上进入云南,征服了以“滇”为首的劳浸、“靡莫之属”,统一了滇池地区,当了滇王。
秦代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东汉在今保山设永昌郡,秦汉时期的云南,青铜器广泛应用,经济有较大发展,江川李家山、晋宁石寨山出土的两千多件青铜器、滇东北朱提(今昭通、鲁甸一带)、堂狼(今东川、会泽、巧家一带)地区的铜、银冶炼和制造,在全国享有盛誉,滇西地区的丝、麻、棉织品也较为发达,商业交换有较大发展,滇中、滇东北和滇西地区已经进入了奴隶社会。
中国南方陆上丝陶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云南与东南亚、南亚的对外联系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三国时南中部分奴隶主贵族据地自雄,诸葛亮为了“北伐中原”,亲率大军,5月渡泸(今金沙江),平定南中,并调整郡县建置,团结少数民族上层,发展云南经济。
西晋时云南改设中央直接统治的宁州,为当时全国十九州之一隋代消除割据势力,云南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唐初继之,基本上恢复了汉晋时期的郡县规模公元707年,唐朝击败南侵洱海的吐蕃扩张势力,立铁柱以纪功,公元738年扶植南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册封波罗阁为“云南王”,云南和祖国团结统一的总趋势进一步向前发展。
南诏时期的疆域东接贵州,西抵伊洛瓦底江,南达西双版纳,北接大渡河;东南界今越南,西南界今缅甸;西北与吐蕃为邻,东北与戎州(今宜宾)相望的广阔疆域南诏内修制度,筑拓东城(今昆明),建崇圣寺三塔,发展经济公元937年,段思平联络三十七部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政权。
大理国政权基本上承袭了南诏以来的疆界,行政区划设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实行封建农奴制专政大理国政权在云南的统治基本与中原的宋朝相始终大理王向宋朝称臣纳贡,其首领先后被宋朝封为“云南八国郡王”、 “大理王”等,并成为南宋王朝抵御蒙古贵族西部战线的助手。
大理国政权始终保持着对宋王朝的臣属关系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入云南,灭大理国,1260年,设“大理国总管”1274年,忽必烈选派富有才干的回回人赛典赤,来云南建立云南行省,任赛典赤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相当于今省长),治中庆(今昆明)。
云南行省下置路、府、州、县,由行中书省直接委任官吏管理云南行省的建立,使云南完全纳入了元朝的统一治理范围,开拓了云南历史的新局面从此,“云南”一名便正式作为行省一级的机构出现在历史上
二、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官渡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废谷昌,复置昆州,置益宁县,属剑南道辖之戎州都督府,今区境属州治益宁开元二十六年(738),南诏并五诏为一永泰元年(765),南诏王阁罗凤命其长子凤迦异于昆川(州)置拓东城。
城址在今五里多、佴家湾、吴井桥、前卫营一带,位于今官渡区境,"既而改称鄯阐府",属于六节度之一的拓东节度在738年前,南诏开始统一,六诏合一,并归附唐王朝,南诏王受封为云南王当时滇池与官渡古镇毗邻,滇池水位也较高。
人们要进入拓东城,需要先走水路,就在“蜗洞”修建了正式的官方渡口此后,人们出入云南,都会从这个渡口经过,“官渡”也由此而得名
这里也逐渐繁荣起来,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了一个津要唐代佛教密宗在官渡兴起繁荣,并与本土宗教信仰融合交流,这时修筑的寺庙也体现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特色同时元代是官渡古镇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官渡县治的设立、良田沃土的扩张、寺庙佛塔的修筑,给当时人们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官渡与滇池相连接的宝象河,成为了沟通官渡古镇和滇池的重要河道官家的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等方面迅速发展,到了明清时代,这里已经发展成了商铺林立、物品丰富的集市所以从远古的贝丘遗址,到充满神秘的古滇王国,接着到人潮涌动、船只来来往往的渡口,这里有着千百年来的繁荣昌盛。
官渡古镇保留着从唐代到现代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传统的历史文化古迹,拥有“四合院一颗印式”民居五代至宋大理国仍称鄯阐府,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大理国岳侯高氏起兵平定内乱有功,加封德侯,出镇鄯阐,高氏于蜗洞置治所,建官渡古城、法定寺。
官渡原来就是一个古渡口,宋朝以前就设了官方管辖的渡口,渔舟及过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南诏大理国时期,已是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很多渔民在此生活,螺蛳作为水生动物在这里存在并不稀奇40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因临近滇池,先人们以捕食螺蛳为生。
三、元明清时期的官渡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鄯阐府改置善州,领昆明、官渡二县,其中官渡县治在今官渡秀英村至元十三年(1276)设云南行中书省,滇池地区置中庆路,改善州为昆明县(官渡县并入)省治、路治昆明。
明代,改云南诸路行中书省为云南布政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改中庆路为云南府,县名因之,为府治。县境设六卫,即左、右、中、前、后卫及广南卫。清代,改云南布政使司为云南省,设云南府,昆明县隶府治。
四、民国时期的官渡民国十七年(1928年),市县划界,以城内为市昆明县划分为8个区,其中:一、二、三、四、五及八区之一部分在今区境内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昆明县仍为8区,区下划为39乡6镇民国二十九年(1940),昆明县撤区,区下设10乡6镇。
新中国成立后,现今官渡区属武定专区昆明县的一、二、三、四区官渡巫家村的牧场,官渡人把平地称为“坝子”,因此巫家村的牧场便得名巫家坝光绪年间,清军在此建兵营,巫家坝成立练兵场1911年九月初九,由于北校场士兵在搬运子弹时被队官发现,士兵开枪击毙了这两个北洋军官,于是起义提前打响。
蔡锷将军此時正在巫家坝軍營集合队伍,准备以演戏的借口向城里开进,於是蔡鍔当众宣布革命宗旨,宣告起义,随即从巫家坝出发,向总督府发起进攻从此,云南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從蔡锷将军在巫家坝宣布起义时起,云南开始走向新生,“民国云南”的发展正式开始。
1922年,唐继尧创办了云南航空学校,当时的飞机教练场就是现在巫家坝国际机场的原址,巫家坝机场由此成为北京南苑机场、杭州笕桥机场之后中国的第三个机场唐继尧从法国驻越南空军手中买了30架旧战斗机和15架旧教练机,就在昆明巫家坝修了个飞机场。
那时,昆明机场是军用的到了1935年5月23日,才由中国航空公司首开昆明——贵阳——重庆航线,云南的民航终于正式起步
公元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大面的沿海和中原的土地沦陷,中国的出海通道被全线封锁为了保护滇缅公路,以及昆明、重庆等大后方主要城市,1941年,美国退役空军上尉陈纳德接受委托,在美国招募空军飞行员和机械师,来到中国后,组建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这就是云南人熟悉的。
“飞虎队”1942年12月,刚刚进驻巫家坝机场的飞虎队迎来第一场空战飞虎队不负众望,给予日军飞机迎头痛击,日军飞机吞下在中国战区的首次惨败1942年3月28日,飞虎队又一举歼灭日军飞机22驾,继续书写神话,作为空军总部所在地,巫家坝也名传海内外。
美国航空志愿队“飞虎队”,联大翻译官翻译为“The Flying Tiger”,志愿队很喜欢这名字,后飞虎队请迪斯尼設計了可愛而威武的飛虎隊標誌巫家坝机场也是驼峰航线的终点站,在此期间巫家坝机场号称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共起降飞机7.8万多架次,运送旅客3万多人次。
为抗战运输了大批物资,功不可没在中国全面抗战中,官渡巫家坝机场是中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国联系并取得援助的陆、空国际通道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公路的所在地 ,为防御日军从中南半岛北犯中国战场西南大后方的最后战略屏障 。
五、人民共和 国泰民安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毛泽东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首都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956年10月,官渡正式建区,区人民政府驻地官渡镇1958年底,龙泉区撤并官渡区,区人民政府迁驻关上。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官渡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官渡而努力奋斗
官渡建区之初,整个区只有一辆北京吉普,主要用于跑省市开会,跑基层除非是到大板桥、双龙等边远山区,否则,一般到近郊和坝区农村,都是步行前往1955年底,官渡区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1956年,合并建立44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参加农户36143户,占总农户的92.1%,入社土地254000亩,占耕地总面积99.6%,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先锋、前卫、阿拉、龙泉四大公社相继成立,官渡区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大修水利为主的“大跃进”运动拉开序幕
白沙河水库、金殿水库、宝象河水库、松华坝水库等一批农业、水利、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的建成,改善官渡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状况,灌溉面积从1.5万亩增至10.8万亩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官渡区普遍施行,到1983年底,官渡区95%以上的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取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改为合同订购;5月,取消蔬菜统购包销,价格随行就市
1987年,官渡区粮食总产量达10401万千克,农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大关90年代以来,致富奔小康成为全区人民的共同心愿1994年,官渡区出台了《关于积极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意见》,1993年3月,官渡区组团赴香港招商,充分体现了官渡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气概,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1990年代,官渡区乡镇企业高速发展,连续多年保持全省排头兵地位,被誉为“云岭第一县”。
1993年,官渡区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好、社会贡献大先进县”。1998年,官渡区乡镇企业发展 “风景这边独好”。
今天的官渡,已是昆明的主城核心区,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官渡区城建撑起了昆明城市面积的“半壁江山”,新建和改扩建了城市道路,完成房地产开发建设,全区城市载体功能大大增强,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城郊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官渡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成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官渡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亮点官渡区继续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官渡古镇、大板桥镇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构建城市新区、小城镇、村镇为体系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建设成为了昆明南部新兴的城市文化中心区。
官渡人的幸福生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官渡人纷纷进入了城市行列
2020年5月21日,官渡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区委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官渡区将主动服务和融入省市战略,按照“立足城市、精细管理、转型升级”的思路,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动共享,着力当龙头、重转型、提品质、惠民生、促跨越、奔小康,把官渡区打造成为国际商务和会展区、文化生态宜居特色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建设富强幸福新官渡。
东镶神骏昂首鸣,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的官渡,一个以“蓝天、碧水、绿地、花园”为特征的宜居城市新区正在悄然成形,一个“富强、幸福”新官渡正向我们走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块历史与现代兼收并蓄的沃土上,官渡人满怀豪情,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核心区的目标、为了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奋进。
官渡区六十年的建设,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闪耀着官渡人改造社会、造福子孙的理想之光,昭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官渡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第二卷 我家官渡 祥天福地 一、滇池湖畔秀美家园
滇池位于官渡区西部、总面积770平方公里滇池方圆五百里,既有湖泊的秀逸和韵味,又有大海般的气势和情调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吹璀璨的高原明珠。
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
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昆明坝子盛产稻米、小麦、蚕豆、玉米、油料等作物,是云南著名的“鱼米之乡”滇池,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
庄桥及其部属“变服从其俗”,建立滇国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郡治为滇池县(今晋宁);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后,将池畔的鸭赤城改称昆明,成为云南省会的所在地
滇池风光秀丽,碧波万顷,风帆点点,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风景区由海埂至西山龙门有空中索道连接民族村与西山公园,既使交通方便,又可观赏滇池风光。
滇池四周,东西有金马、碧鸡二峰巍峨,南北有长虫、白鹤两山遥望,风光名胜较多滇池上烟波浩渺,景色迷人每当春日蓝花盈烂漫时节,蔚蓝一片,如云似水,景色绮丽迷人
二、古镇禅香 车水马龙 当你走进千年官渡古镇,沿着熟悉的街巷前行,金刚塔依然,民俗依然,心中涌出四个字,“情有独钟”:螺蛳壳的老墙、官渡的乡音土语、农家的青砖黑瓦、匠人的炉火纯青、乃至纤纤的小草,汩汩的清泉……
2003年被国家五部委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科技示范小城镇;同年又被云南省建设厅评为“全省20个重点小城镇之一;2004年3月被国家六部委评为国家级重点小城镇;2006年8月被评选为“云南十大名镇”之一;2011年4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被国家旅游局、住建部正式批准为全国特色旅游景观示范名镇......官渡古镇让世人看到了文化官渡的无限魅力。
官渡古镇里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官渡金刚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最早建造、保存最完好的金刚宝座式石塔;还有妙湛寺和双塔、土主庙、法定寺、文明阁、魁星阁、观音寺、凌云阁、古戏楼、三圣宫、燃灯寺、五谷寺等多处景观及保存完好的“一颗印”民居。
官渡古镇,有一种声音你不得不听,有一种戏剧你不得不看,那就是官渡古镇古渡梨园里滇剧的声音与画面古渡梨园,作为官渡滇剧花灯传习馆,为戏曲生存发展营造了更好的展示平台,成为昆明戏剧文化的一个缩影滇剧是云南省的地方戏种,主要在昆明地区流行。
滇剧唱腔先后源于秦腔、徽调和汉调等古老声腔,又从川剧、京剧等剧种的唱腔中汲取养分,经过历代艺人不断地丰富创新,又与云南地方语言、观众欣赏趣味相结合,并受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滋养,才逐步形成了既有高亢、豪放、激昂的高原风格,又具有轻快、活泼、婉转的特色,极富艺术表现力。
此外,滇剧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很多外地人对滇剧的了解不是很多,尤其是年轻一辈每天下午在“古渡梨园”看滇戏演出,是老一辈官渡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内容,边抽水烟筒边看滇戏,度过一天最悠闲自在的时光
许多来官渡古镇的游客,兴致勃勃的跑去参观大唐茶府的茶园,这里的人会生活,而且爱生活,天生就有一种“专注于茶生活本身”的乐趣。其中不乏就有我们平时所闻名的普洱茶香。
官渡茶馆起自何时,这是个谜从《徐霞客游记》看,明末,官渡有很多的茶庵、茶寺,茶馆却未见提及茶庵、茶寺与茶馆的区别,似乎是前两者更多建在比较荒僻的地点,喝茶往往是免费的,更具有公益性明末清初,一些打官司的人经常汇聚于官渡衙门门口,等待传讯和判决,这催生了有记载的最早的茶馆。
乾隆年间,又有雲秀南路巷口茶馆、四合园(在今洱季路、昌宏中路交叉口)、宜春园(在古渡路)等茶馆开张清末,官渡茶馆渐多,民国时期昆明市茶社业工会更有会有53家之多,到1955年,茶馆缩减为18家其实,茶馆一词是泛指,并不是正式的招牌用语。
官渡的老茶馆中,清末永昌(今保山)人王崇儒在官渡古镇开设乐知楼茶馆的记载,其他茶馆则叫茶铺、茶社、茶楼、茶园、茶室等,最正规的称呼是茶社,他们组成的行业工会也称作茶社业工会
三、金刚塔妙湛寺妙湛寺,始建于元代,为官渡“六寺之首”,其地原为滇池的一部分,地面下螺壳累积,故亦称螺峰寺妙湛寺公元1290年开始建立,历经五年才建成妙湛寺后因水淹倒塌,1325年迁建于现址,现存建筑为2002年修复妙湛寺前,两座秀气的古塔比邻而立,一东一西相距约15米。
双塔高17.4米,为十三层密檐塔妙湛寺是滇池区域最大的寺庙,是官渡六个寺庙第一,占地约6000多平方米,气势宏伟现在存留的寺庙、金刚塔和双塔等历史古迹建筑都均在明代天顺年间重建金刚塔是1458年南总督沐瓒倡导、云南镇守太监罗珪出资建成,是一个在方形高台基上建成的中大塔四角小塔的五塔建筑,突出对五佛的崇敬和供养。
塔座为方形,东、西、南、北四道券门运用十字形状贯穿,又称穿心塔主塔高大宏伟居中塔身状如喇嘛塔,两头粗,中间细,下半部有七圈莲瓣(称金刚圈)如台阶样层层收缩塔四面开眼神光门(佛龛)塔身之上有方形须弥式塔脖子。
塔刹上有十三天相轮及伞盖、垂八铃铎和四天王再上为石制圆光,四面有小铃铎刹顶为宝瓶、宝珠座台四角各立藏式瓶型小塔一座金刚塔虽然历史时间短,却体现出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重要性是现在存留年代最早的金刚塔实物建筑,同时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部以砂石构建的石塔。
以喇嘛塔的特点体现出密教文化更完善的一种佛塔形式是官渡镇古建筑群的中心布局
金刚塔又名"穿心塔",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地震,塔上部毁坏,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重修1982年又加修葺,并在四周建铁栏保护1996年国务院公布该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刚塔是我国唯一的一座全部用砂石砌成的宝塔该建筑群共有五塔,建于一座方形高台基座上台基高4.7米,边长10.4米,东、西、南、北四道券门十字贯通,故又称穿心塔据说,以前人们往返经过此地都要穿行此塔,甚至连新娘的花轿也不例外。
人们认为这样可以与神相通,带来好运主塔高大雄伟居中,高16.05米,周围的四座小塔仅高5米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一处砂石构筑的典型喇嘛式佛塔塔身桶形,状如喇嘛塔,两头粗,中间细,下半部有七圈莲瓣(称金刚圈)如台阶样层层收缩。
四面开眼神光门(佛龛)塔身之上又是方形须弥式塔脖子塔刹上十三天相轮,有铜锻伞盖,垂八铃铎,盖面立铜铸四天王再上为石制圆光,四面有小铃铎刹顶为宝瓶、宝珠此塔始建于元至正年间,后毁现塔为明代天顺二年遗物是特进荣禄大夫镇守云南总兵沐琮倡导,由镇守云南太监罗桂出资建造。
历时三个月,全部竣工官渡金刚塔从整体上是突出对五佛的表现和供养然而当时造塔,一是为造功德,西门券洞庭湖顶刻"功德宝塔"二是求延寿,东门顶额刻"延寿法门"三是顺习俗,稳民心当时元初征战云南,战争的破坏造成许多后遗症,为了稳定民心,使边境无虑,达到"不治治之" 的目的,所以借云南崇尚佛教的风俗,建造了石塔。
四、宝象河 宝华寺昆明流入滇池的第二大河流宝象河,起源于宝象河水库,流经大板桥、经开区、小板桥,经过官渡古镇后一路直奔滇池。
是昆明的古六河之一,它曾清冽甘甜,也曾鱼虾满河……今日的宝象河两岸郁郁葱葱,河底水草密布,沿河遍布绿化带、湿地以及"河长"林,河里水清、鱼多,岸上树多、花多,游人也多,当年宝象河的风采又依稀可见顺着的环湖东路,宝象河的终点--宝丰入湖口。
经过33.6公里的蜿蜒流淌,宝象河在这里缓缓涌入滇池的怀抱在河边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人的心情也好了我从小在这里长大,还记得那时的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我和小玩伴经常在里面游泳戏水,用手就可以抓到鱼河道被污染后,河水臭气熏天,人们不愿意在河边行走,更没有人敢下水了。
清晨在河边还能看见白鹭、秧鸡,还有些叫不出名的鸟儿来玩的人也越来越多,骑车来的,开车来的,还有的步行过来,特别是周末,这条路上停的私家车怕有几百米长不远处的宝丰、海东湿地公园,只见荷花怒放、蛙鸣雀飞、芦苇摇曳,已经有不少人聚集在这里,有的聊天,有的下棋。
宝象河的中上游,河水从大花桥顺流而下,岸边柳树枝条倒垂,形成道道绿荫,柳树、灌木等自然形成的绿色植物带布满河道两边,河道在这里穿过工业区、居民区和交通枢纽区,河水仍清澈见底在河道流经的杨家村,沿河边公路穿过官渡古镇,行至官小路,宝象河水位明显下降,涓涓细流在平坦干净的河底静静流淌,河水清澈,夕阳下,散发着粼粼波光的宝象河像一个经过梳妆的少女,容光焕发。
五、子君村 螺蛳湾子君村,是昆明市官渡区矣六街道下辖的子君社区居民委员会所在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子君村有"三山六塘桥七座,一阁四坡祠十三",其历史状貌依稀可辨护国寺、古墓群遗址、历代碑刻等文物古迹,既可证明子君历史的源远流长,又可窥子君文化的沧桑巨变。
子君村土特产向以茭瓜、荸荠、苎麻、黄豆等出名,特别是"子君饵块"享誉四方改革开放以来,出过不少工匠和名医,企业家和文化艺术名流历史上还涌现了一些文人武将,尤以有"云南近代经济掌门人"之称的缪云台最为著名。
缪云台先生作为近现代知名人士,不仅是子君人的骄傲,官渡人的骄傲,也是彝族人的骄傲
"子君",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是昆明地区古老的居民,他们勤劳智慧,纯朴善良,积极进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对国家对民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子君彝族人先民属于滇池地区最早的土著人早在先秦时期,滇池周围地区已邑聚着"滇"、"劳浸"、"靡莫"等部落,"君长什数","同姓相扶","滇王"是滇池地区数十个君长中势力最为强大的一个滇池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已"耕田有邑聚","肥饶数千里。
" 子君人先民早在秦汉时期即居住于"提味苴"(子君语"狐狸箐"),就是今跑马山至呈贡天子庙一带,就筑有土城南诏大理国时期,"徒莫祗蛮"始见于史载,子君人先民"撒摩都"(些么徒)为其一支;南诏末有所谓"乌蛮三十七部",些么徒莫祗蛮(撒摩都)分治河阳(今澄江)郡地,占据强宗部(今阳宗)、休制部(今玉溪)、步雄部(今江川)一带。
大理国时期,在今罗平、师宗、邱北、泸西、弥勒一带以彝族先民为主建立了"自杞国"地方政权,自杞国在善阐府(今昆明附近),子君人先民为其主要居民元明清及至民国,"撒马都"、"洒摩"、"些门"、"自杞"、"子肩"、"子精"、"子荆"、"子间"等称呼不绝于史载,皆为"子君"的自称或同音异写。
"子君"散居于官渡珥琮镇、义路乡、大耳村、普自乡、羊甫头诸地,约一千二百余户,五千余人由于与汉族交往频繁、汉夷分治现象无存以及汉化教育的推广,子君人汉化程度日深新中国建立后,只有子君村是滇池东岸迄今仍保存"乌蛮撒摩都"(子君人)这一族称的唯一聚居地。
子君人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民俗文化底蕴厚重跑马节、火把节、跑佛、求雨节、祭祖节……,以及民歌童谣、传说故事、民间游艺等,绚丽多姿,丰富多彩;音乐舞蹈古朴简约,风格鲜明,子君人的传统器乐"阿乌",比周代乐器"埙"还古老,民间舞蹈婀娜多姿,风趣优雅。
这一切都曾记忆、传承着子君人历代先民的聪明才智,传递出子君村色彩斑斓的乡土民俗文化气息子君社区居民委员会,在社区党总支及社区两委班子领导的带领下,从2000一2020年二十年间,先后完成了广福路,彩云北路,新亚洲体育城,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奥橙一一橙郡,长丰地产,子君经济适用房,子君茶城,子君标准化农贸市场等项目,安置补偿和保障建设工作。
子君社区居民委员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和新的社区生态、现代文明的生活子君社区五千多居民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螺蛳湾,元代之前是盘龙江的河尾,滇池与盘龙江在此衔接,盘龙江、玉带河与滇池在这里构成三面临水的渔港,这里设有渡口徐霞客在他的游记里,记叙过他在螺蛳湾上船去晋宁县的情景,当时水中漂满螺蛳壳和螺蛳,故名螺蛳湾。
老螺蛳湾商城的位置在元代以前是玉皇阁螺蛳壳里做道场,这是从前形容那些有本事的人在很小的地方干出大事业新螺蛳湾,是昆明人走向未来商品市场的大道场
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是官渡区位优势,顺应历史潮流,建立在"中国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基础之上,立足于"提升云南经济,调整城市建设及产业结构,发展商贸流通"而打造的一项划时代工程。
成为面向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南亚、中东,集中国乃至世界的特大型国际商贸展示中心、交易中心、流通中心螺蛳湾商贸城市场按现代化规划设计,呈现楼层差异少,光线、通风性能好、通透性强,人流物流通畅快捷,商位布局科学合理等特点。
商城内部设主通道6条,进出口20个,外部设置环形车道直达楼顶,设地面、地下、楼顶停车位7000个,电梯51台,自动扶梯58台,均直达5楼每个商铺都安装有程控电话、网络终端
六、季官村 雲宝斋季官社区位于宝象河畔,属官渡区官渡街道办事处,据街道办事处所在地一公里,交通方便辖三个村民小组该社区海拔高度为1890米,年平均气温为20摄氏度社区按照官渡区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乡风文明、农民增收、民主管理等方面。
2009年官渡区政府率先在季官社区实施行"云秀小巷:改造项目,季官社区在官渡道办事处带领下创新拆迁模式,自主开发,先建设后拆,分片区实施老村改造工程,并于2009年5月15日启动村民安置房建设项目工程,2010年底季官村全体居民搬迁入全新的小区,同时实行农村金融经济股份制改革,集体年终收入突飞猛进,居民享受到每人一年2万元的分红。
现季官社区"云秀小巷"项目已成为云南省城乡统筹、迁村并点重点示范项目季官村史博物馆“雲宝斋”,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云南省最大的村史馆,村史馆以实景再现和场景再现为特色,由“滇越1903”、“电影博物馆”、木雕艺术馆”、“古滇铜韵”、“碑刻文化”等十多个场馆组成,不仅讲述了季官社区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博物馆还收藏了有官渡文化印记的历史文献、实物和老物件。
“雲宝斋”外观高大恢宏,风格彰显滇中官渡的乡土特色。为求环保与自然采光效果,向光一面墙就选用透光的玻璃大墙幕,四周墙基下石脚砌成一米多高,再在石墙基上使用红粘土筑墙,灰色陶瓦盖顶。
建筑形式博采现代与官渡古代就传承下来的古建技艺建起的村史博物馆;馆藏的藏品包罗万象,琳琅满目……展品大多是曾经与大家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今已于大家渐行渐远甚至生活中已经很难见到的老物件,这些实物充分见证了官渡这块土地上数百年,甚至几千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走过的进程。
在“雲宝斋”博物馆一楼的展区,设有通往官渡区境内的滇越铁路相关历史的陈列室,以及动态的饵块制作坊、豆腐制作坊、咸菜制作坊等三坊,磨豆、过滤、点卤、煮浆、压块等传统豆腐制作的流程勾起市民和游客儿时的记忆最具特色的莫过于一处根据村民的老房子缩微而成的土基房,红土墙、木头门、抽水车、吹壳风车、独轮车、缝纫机、箱柜、盆架、搓衣板等杂项,还有认数不清的泥木活工具及各种旧农具……“雲宝斋”浓缩了官渡人祖祖辈辈生产和生活的实物展示场景。
“雲宝斋”二楼展出昆明地区内精美的民居家具,展厅内装饰成传统高规格民居式样如板壁雕花门窗、主要有精雕细刻又金漆彩绘架子床、条案、供桌、佛龛、琴桌、梳妆台、太师椅、官帽椅、明式圈椅、青铜器类、陶瓷、墓葬冥器类、墓志碑刻类、书籍报刊文献、电影博物馆,还有家庭日常交通工具和家用电器等陈列室。
季官社区重视人才的培养,对于每个家庭中的孩子考上大学的奖励一万元为了激励社区居民赡养老人,家里有老人年满80岁每家奖励5000元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社区鼓励村民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由社区牵头,大力统筹辖区物服公司、商业中心、酒店餐厅、图书馆、卫生服务站等企业和公共单位,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行 “便民一卡通”,涵盖智慧医疗、商盟支付、图书借阅、困难补助等便民功能,让百姓感受到真正受益。
七、长坡村 古驿道长坡村古驿道位于官渡区长坡村,原为古道,清乾隆年间改为驿道,是昆明经由大板桥镇到杨林镇继而通往内地的"通京大道"的其中一段现存驿道长约200米,宽约2米,为西南至东北走向,路面由青石铺筑而成,路旁有《重修长坡到杨林站大路小引功德碑》,记载了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修理道路的情况。
民国二年(1913年)云南邮驿全部撤消,驿道相断废弃长坡村古驿道及重修古驿道碑是古代交通驿传的历史见证——摘自长坡村《功德碑题记》
八、羊甫头 古墓群羊甫头墓地位于官渡区小板桥街道办事处羊甫村1998年至2001年,国家文物部门曾对墓地进行过正式的考古发掘,清理出大量滇文化及汉式墓葬,出土随葬器物7000余件,主要为各种类型的青铜器,特别是出土的精美漆木器,为云南滇文化墓地的首次发现,其发掘成果曾被 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6年7月至9月中旬,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国家文物局申请考古发掘执照,联合官渡区文管所实施完成了羊甫头墓地2016年度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青铜时代墓葬45座,明清时期墓葬8座其中在M851一墓坑中,发现四层随葬品,出土随葬品共计230余件(套)。
出土器物以陶器和青铜器为主,少量铜铁合制器、玉石器,未见漆木器陶器大致分为陶釜、陶罐、陶杯、陶纺轮、陶同心圆纹盘等,青铜器有铜矛、 铜剑、铜戈、铜啄、铜斧、铜削、铜爪镰、铜臂甲、铜钏、铜扣饰等,其他质地的器物有铜柄铁剑、石坠、玛瑙、绿松石、石纺轮、玉玦等。
墓葬形制都为小型墓葬,说明为平民墓葬据了解,2016年羊甫头墓地的发掘是继1998年 至2001年度的又一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发掘获得的信息对羊甫头墓地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也是对古滇国文化研究材料的有益补充。
九、巫家坝 候机楼
官渡巫家坝机场始建于1922年,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机场,在中国航空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官渡人而言,巫家坝机场是一段无法忘却的记忆,它既是烽火硝烟岁月中,风云际会之地,也是中国民航事业萌芽诞生之地。
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巫家坝机场候机楼,见证了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驼峰航线和中国空军抗战史实以及中国民航的发展史,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于老昆明人而言,巫家坝机场旧址,留有几代人的历史记忆清朝末期,巫家坝片区曾是清军练兵场;1922年,巫家坝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抗日战争时期,从民用机场转为军用机场的巫家坝机场,迎来了陈纳德,迎来了飞虎队,大量的抗战物资从昆明巫家坝机场中转并分赴抗战前线,最终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
尽管当时的机场条件设施较为简陋,但云南仍敢为人先,迈出先行者的脚步,创建本土航空事业为打造更高水平的航空基地,唐继尧从法国聘请了飞行教官,从日本、美国购买大量航空器材1922年-1923年,短短两年时间,巫家坝机场进驻了30驾战斗机和15驾教练机。
居住在巫家坝附近的老官渡人,至今还记得他们所热爱的一种美食的来由——“摩登粑粑”当年,因为飞虎队的进驻,让惯于接收新鲜事物的老官渡的桌上,多了这样一种美食,由此,也催生了和飞虎队交换物资的“关街”……于1943年扩建机场时建的巫家坝机场旧址民国时期候机楼,整组候机楼坐北向南,近现代典型建筑,中间为两层楼房,四面坡顶,曾是昆明市第一代航站楼。
十、官渡八景 人间秘境古渡星空渔灯明,云台宫影月下留螺峰苍柏城中翠,凌云玉宇烟波凝海东湿地人鸥戏,福宝双塔纳宝福妙湛金刚夜私语,笔写苍穹泣可歌——《官渡八景》古渡渔灯 古时滇池东岸延伸至今尚义村附近,曾经置为东渡口,是东西往返必经水路要道,在渡口处设置灯塔,晚间塔内灯光明亮,作为滇池船只投宿东渡口标帜,加之渔船上灯火闪烁,恰似满天灿烂星光,奇丽无比。
螺峰叠翠螺蜂山在尚义村东面,纯系螺蛳壳堆积而成螺壳是古代居住渡口渔民食螺肉后遗物堆积层,层中夹有较多陶器片屑山巅上建有法定寺,是官渡古镇六寺之一在此山四周原植有柏树数百株,依山脚层叠至山顶寺周围,每晨阳光照射在树叶上,碧绿层叠,交相辉映,令人留恋忘返。
云台月照云台宫建在原古镇岸边,宫前面原有半圆形水池一个,池中有洞穴,出水量大,常年水清如镜,每当十五月圆时节,深夜月稍偏西,整个宫殿倒影于池中,清风拂过,宫影荡漾,恰似水晶宫图像,煞是好看。
凌云烟缭 凌云阁在今孔子楼址,原建此阁较高,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大地震倒塌,1837年重建赛典赤为云南平章政事后,因其提倡儒学,大兴修建孔子庙,将此阁改为孔子楼《凌云阁赋》碑文中曰:登斯楼夕阳满楼穿疏透阁,襄影蒙龙,斜辉飘落玉宇。
楼阁北近宝象河堤,其余三面住宅环绕,晨夕薄雾炊烟四起,久绕斯阁不散
笔写苍穹 官渡古镇妙湛寺前,有十三层密檐方形实心塔两座,东西相对峙,西塔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大地震坍塌,1837年重建站在塔下,举目望高,塔峰向天,直入雲宵,很似笔尖在祥云上移动,犹如文人大师挥动大笔,书写苍穹,赞美天地,祝福人间,亦有笔写苍穹典故。
金刚夜语 据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历代重修妙湛大塔庙碑记》载:明天順年间,妙湛寺遭遇火灾,寺庙一片荒芜,仅存山门及金刚忽然有一守夜人夜梦金刚相语,说有人即将前来修复庙宇过了不久就有一长一幼两位僧人前来住在塔下筹建修复了妙湛寺。
一时,金刚夜語成为了佳话,一直流传至今此系地方传说,妙湛寺大门两侧有泥塑金刚像,寺内僧人较多,每当农民办理丧事时,该寺僧人常为死者吊祭诵经,直至深夜始归,僧人中有年轻者,依稀看见两位金刚正坐在桥边窃窃私语,故名此桥为金刚桥。
海东鸥戏 海东湿地坐落于官渡环湖东路以南滇池以北,是环滇池生态公园之一,公园集滇池水体和生态原生性保护、湿地生态研究、科普教育、体验性生态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是观光休闲、环保科教的首选之地每年冬天都有上万只红嘴鸥在官渡区内的海东湿地等地觅食活动,形成官渡的特色一景,受到官渡人们的保护和投粮喂食、人鸥相戏的和谐一景。
福宝双塔福宝双塔位于官渡区福保半岛滇池之滨的滇池国际会展中心赛特奥莱小镇,山海湾东面,五甲塘湿地西侧,环湖东路旁现代建筑与风神文化结合的美景福宝双塔为风水宝塔,纳福避邪,保佑人民幸福平安,财源广进
第三卷 我家官渡 文化地标一、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官渡区广福路,官渡古镇对面远远看去,博物馆气势恢宏,庄严华美整个建筑为红色正方体造型,高约四十米,平面呈回字形建筑构思取意于云南“一颗印”式传统民居建筑;外墙错落有致的折面体和贯穿多层的长缝造型,喻意云南石林;红色外墙热烈、奔放,吉祥,展现的是云南“有色金属王国”的得天独厚和大山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
展馆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融民族与时尚为一体,是云南省有史以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现代化博物馆展馆内部简约、现代,大厅开阔、明亮,成为展示云南历史文化和艺术魅力的筑梦空间一楼主要是现代艺术展厅,二三楼则主要展示远古至今的云南人文历史。
分《远古云南-史前时期的云南》、《文明之光-青铜时代的云南》、《南中称雄-东汉至魏晋时期的云南》、《妙香佛国-唐宋时期的云南》、《开疆戍边-元明清时期的云南》、《风云百年-近现代时期的云南》六个部分
藏品包括青铜器、宗教、钱币、金银器、玉器、织绣、契约文书,历代陶器、瓷器、石器,名人遗物、少数民族文物、近现代革命文物、近现代工艺品、云南青花瓷器、书画等等,可谓类别繁多,藏品丰富其中的战国青铜牛虎铜案、西汉战争场面铜贮贝器、大理国时期的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宋代郭熙《溪山行旅图轴》、明代嵌宝金冠等等都是国宝级文物,镇馆之宝。
更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展厅二楼的青铜器馆,其中的青铜器是博物馆文物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不仅在云南历史上,在世界青铜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二、云南大剧院
云南大剧院可容纳1630名观众同时观看演出在整座剧院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剧院专门设有八个残疾人专用席位以及六个VIP包厢,舞台设备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由四个具备平移、升降、旋转功能的舞台多媒体区域构成,力求让观众全方位地欣赏演出。
此外还专门设有多个休息厅、同声传译室等与国内一流剧院接轨的配套措施
云南大剧院占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4701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701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整个建筑像一顶编织的帽子"滇之冠",包括一个1475座的大剧场、一个790座的音乐厅和一个440座的多功能小剧场,三个厅的屋顶成宝石状,象征"滇之冠"上的三颗宝石,以及辅助配套等部分。
云南大剧院成为"西部一流、全国前列"的现代化、多功能大剧院,能满足国内外大中型文艺演出剧院,为云南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西南地区城市公共化设施的璀璨亮点,提升云南形象和吸引各方游客的标志性建筑三、云南文学艺术馆
官渡区广福路宝象河畔,有一座美轮美奂、艺术气息浓郁的建筑,此处是汇聚云南文学艺术各个门类的“大观园”——云南文学艺术馆云南文学艺术馆通过馆内14个展厅的展览及丰富的活动,向观众全方位呈现云南文学艺术的绚烂之美。
云南文学艺术馆与云南文艺家之家、云南文学院一起,共称为云南文苑,三栋不同功能的建筑单体由艺术长廊连为一体,其中云南文艺家之家为云南省文联办公地点,云南文学院则致力于打造为作家交流创作中心云南文学艺术馆集收藏保护、展览展示、社会教育、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
它是一座具有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国际性的云南文学艺术殿堂、面向南亚东南亚文化艺术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南文学艺术馆大厅内左、右墙面上镶嵌着两幅以云南风情为题材的巨幅山水和花鸟国画,绚烂无比大厅内还有四面巨型钢铸的孔雀羽尾装饰,呈现出奇妙的光影景致,屋顶绘有文联标志的LOGO“文”则如星空般静谧深邃,这个LOHO标志还出现在每一层的窗口处,如雕塑一般,自成一景。
四、云南天文台
云南天文台坐落在官渡区金马街道方旺社区凤凰山,是首批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综合性研究所,中国南方最大的天文实测基地,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五座天文台之一1938年,原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从南京迁到凤凰山(现云南天文台台址)。
197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正式成立云南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的定位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依托我国西南地区得天独厚的天文观测优势,以丽江观测站和抚仙湖观测站的观测设备为核心,大力推进地面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的立项及建设,依托两站积极开展国际前沿问题的观测研究;将云南天文台打造成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内不可或缺的中国南方天文观测和研究集群。
云南天文台是国家首批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设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一台两站(台本部、抚仙湖太阳观测站和丽江天文观测站)设13个研究团组:大样本恒星演化研究团组、恒星物理研究团组、高能天体物理研究团组、天体测量技术及应用研究团组、双星与变星研究团组、系外行星研究团组、射电天文与VLBI研究团组、太阳活动和CME理论研究团组、光纤阵列太阳光学望远镜研究团组、天文技术实验室、应用天文研究组、选址与日冕观测组、自由探索组。
云南天文台现有天文观测设备20余台,主要有:2006年从英国引进的2.4米光学望远镜一台(丽江天文观测站);用于承担探月工程地面数据接收任务的国产40米射电望远镜一台(台本部);2015年建成的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抚仙湖太阳观测站,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以及上世纪80年代由德国引进的1米光学望远镜一台,1.2米国产地平式光学望远镜一台等,这些观测设备的高效运行为天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尤其是2.4米望远镜和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产出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成果。
云南天文台与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美国国立天文台、德国马普学会、日本国立天文台、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许多国内外著名天文研究机构,在天文学观测与研究、望远镜及其终端设备研制、天文新技术研究等方面,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
截至2020年,云南天文台已经发展为一个园区(凤凰山园区)、二个观测站(丽江高美古天文观测站、澄江抚仙湖太阳观测站)组成,占地700余亩的综合性天文研究机构。五、滇池国际会展中心
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地处官渡区福宝半岛,环湖东路与福宝路交汇处,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区位优势,为云南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始建于1992年,占地2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紧邻火车站和二环快速交通干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周边餐饮、住宿、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
1993年联合五省七方成功举办了首届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是中国较早建成的集展览、会议、餐饮、物业、酒店、健身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为一身,具有丰富办展经验和"一站式"优质服务的知名会展企业,是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会员和中国展览馆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是云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云南会展业的龙头企业。
2004年成为国内首批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会展企业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会展中心已建设成为省、市重要展会活动基地,成为中国西部具有影响力的会展场馆之一,打造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国际区域性会展中心。
会展中心室内单体大型展厅6个,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近2万平方米,可搭装标准展位2600个已成功举办了18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5届"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6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及"全国医疗器械展览会"、"全国药品交易会"、4届"昆明石博会"、5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等国际国内展会,曾连续四年荣获"中国会展业(服务质量)最佳展览场馆",荣获"中国十大会展中心"等多项业内荣誉。
自有品牌展览项目:"昆明新春欢乐购物节"、"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云南•昆明国际汽车展"、"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昆明泛亚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等六、新亚洲体育城
新亚洲体育城位于官渡区彩云北路与广福路交汇处,占地面积2200亩,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1000亩超大规模、居住人口达4万的高品质住宅群新亚洲体育城构建了独特运营模式的占地数百亩的商业步行街,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交际平台应有尽有,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民族文化风情商业街,除了满足业主的多种需求外,大型超市、电影院、SPA温泉休闲会所,超过200亩的新亚洲商务办公区。
新亚洲体育城东南方向连接昆明市人民政府、呈贡大学城,东北向连接昆明老城区、长水国际机场,西边连接云南省委、云南省公安厅、云南省人大等省委机关和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新亚洲体育城的配套设置有八大国际运动场馆(星耀体育馆、国际标准田径赛场、国际网球中心、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壁球馆、篮球馆、健身馆)、运动员公寓、办公写字楼区、配套商业服务社区等,其中针对全民健身的设施场所有不少于30个的网球中心、15个壁球室、30个羽毛球场及乒乓球场、篮球场、温泉健身理疗、游泳馆等。
六、长水国际机场(Kunming Changshui International Airport)
长水国际机场(Kunming Changshui International Airport),又名为昆明机场(Kunming Airport),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街道长水村与花箐村,在昆明市东北24.5公里处。
是国家的大型门户枢纽机场,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连接欧亚非的“中国西南门户国际枢纽机场”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满足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5万吨、飞机起降30.3万架次标准;飞行区按4F标准规划,建有两条平行跑道,东跑道长4500米,宽60米,西跑道长4000米,宽45米,Ⅱ类仪表着陆系统,可起降空客A380机型。
航站楼位于两条平行跑道之间的航站区用地南端,由主楼、东西两侧指廊、中央指廊、远端东西Y型指廊组成南北总长度为855.1米,东西宽1134.8米,最高点为南侧屋脊顶点,相对标高72.91米航站楼建筑占地15.9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83万平方米,为地上三层(局部四层)、地下三层构型,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航站楼。
航站楼装修设计以金色为主体建筑主色调,以灰色为内部地面基本色,让现代元素与云南民族特色相互辉映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设施,合理布局,方便旅客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按照中国民航局把昆明新机场建设成为“节约型、环保型、科技型、人性化的绿色机场示范工程”的要求,根据民用机场的功能特征,按照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星级要求,在绿色昆明新机场建设中着重突出节约、环保、科技和人性化的基本思路。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云南省的主要机场,是祥鹏航空、四川航空、昆明航空和瑞丽航空的基地机场2014年,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达32230883人次,位居中国大陆机场第七位;货邮吞吐量达316672.4吨,位居大陆第九位;起降航班达270529架次,位居大陆第五位。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继北京、广州、上海之后国家第四个门户枢纽机场,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八、云南艺术家园
云南艺术家园为云南省政府在2009年确定的重点文化艺术项目,主要为吸引省外优秀文化艺术家来云南这块宝地上居住创作,由云南文投集团、云南城投主导开发建设云南艺术家园是集文化、旅游、创意三大核心产业集群为一体的云南艺术文化旅游聚集地。
艺术家园,人杰地灵,文化丰茂,绚丽多姿艺术是一条连接着历史和未来的生生不息的大河,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本质性力量,是构建美丽家园提升人们幸福指数的重要条件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是我国文化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尤其是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表现出原生性、多样性、包容性和厚重性等特质,使这块神秘的红土地充满了无限的魅力与生机。
云南艺术家园位于官渡区龙马村环湖东路与珥季路交汇处,南临环湖公路与滇池北岸,东侧紧临滇池五甲塘、宝丰半岛、西亮塘三大湿地公园,毗邻滇池,自然环境优越、空气质量优良,周边文化设施密集,有云秀书院、官渡古镇、云南省博物馆、云南大剧院、云南文学艺术院、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滇池五星级酒店和瑞士主题等省级重点文化基地公园。
1996年,云南在我国率先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设想在跨世纪发展进程中,云南着力推进文化强省战略,努力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市场导向,把云南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和文化经济优势,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面对历史发展新的机遇期,云南将在加强云南文化建设过程中,传承悠久深厚、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秉承云南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激发全省各族人民充分发挥文化所具有创新力、生产力和软实力,从而不断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文化建设的“云南现象”。
云南艺术家园吸引国内外艺术家到云南居住和艺术创作。目前,已有600多位省内外知名艺术家入住该园区。九、云南普洱茶博物馆
云南普洱茶博物馆位于官渡古镇,分为博物馆、交易中心、数据中心三大板块云南普洱茶博物馆总投资约380亿元,用地面积约265亩,云南普洱茶博物馆将规划远周古韵、银生步日、盛世金瓜、号级传承和现茶革新五大主题展厅,打造融普洱茶交易所、茶叶交易大数据平台、普洱茶拍卖大厅、普洱茶商业mall、普洱茶国家标准对照库、普洱茶官方鉴定中心于一体的国际普洱茶金融贸易综合体。
云南普洱茶博物馆是云南省级茶文化专项博物馆,是云南普洱茶文化对外宣传的公益窗口主要展览云南普洱茶、茶具、茶书并为参观博物馆的游客提供云南普洱茶茶艺、茶文化知识讲座和互动体验云南普洱茶博物馆公益性的展览云南老茶、茶具、茶历史等。
为云南省宣传云南普洱茶文化、为到访的来宾提供云南普洱茶品茗、茶艺表演、普洱茶知识交流,是云南普洱茶的正规文化宣传窗口云南普洱茶博物馆集普洱茶交易、仓储、展示、体验、科研、旅游六大功能于一体的“世界唯一、中国一流”的普洱茶文化旅游特色博物馆。
普洱茶,又名滇青茶,属于黑茶类,因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名普洱茶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使用亚发酵青茶制法,从发酵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成品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
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冲泡五六次后仍有香味普洱茶,也有熟普,生普之分,是根据发酵程度来进行区分中医认为普洱茶同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腻、利水、通便、祛痰、延年益寿等功效。
普洱熟茶茶性温和,在养胃,护胃,暖胃,降血脂、减肥等保健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十、云南昆明规划馆
云南昆明市规划馆位于滇池北岸、官渡区南部环湖三个半岛区域,环湖东路与云秀路交叉口东南的宝丰湿地内云南昆明规划馆在建筑设计上提取昆明传统民居“一颗印”的建筑元素,体现了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和人文性,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地上4层、地下1层,其中1-3层为主要布展区域,布展面积达1.3万平方米。
展馆综合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精心制作展板、视频和模型,展示了昆明市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馆内还设置了高科技划船机、地铁模拟驾驶、360度情景互动等可供市民互动体验和休闲娱乐的展项。
云南昆明市规划馆是云南省城乡规划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全方位集中宣传展示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的自然人文资源,历史文化底蕴、城市变迁、城市形象、建设成就和发展规划,为市民搭建起一个了解规划、参与规划和监督规划的重要平台。
为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政府规划决策与社会各界沟通的桥梁,为国内外专家、城市投资、建设者提供学术报告、规划咨询的场所也是普通市民了解、参与、监督城市发展的最系统、直观、生动、快速的有效途径。
第四卷 我家官渡 名家名匠一、陈崇平(云南省著名画家、云南艺术家园)
陈崇平 男,1940年生,副研究馆员1959年毕业于云南昆明师范学校曾任昆明市五华区文化馆馆长,1993年获副研究馆员职称,已退休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昆明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云南省美协常务理事,云南省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是昆明市第九届和第十届人大代表。
1989年至2007年任云南省美协水彩艺委会副主任陈崇平擅长水彩画、重彩画、油画先后200多幅美术作品在全国、省、市美展中展出曾荣获第六届全国美展水彩优秀作品奖;第二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作品奖;云南省优秀作品奖二件次;云南省美展一等奖一件次;三等奖两件次;市级奖及其他奖若干。
1987年组成“云南省五人水彩画展”在四川成都展出;1990年在昆明五人联合举办“滇城乡情画展”;1991年以来,重彩画和水彩画作品在台湾、法国、美国、英国举行过联展六次1994年6幅水彩画作品入选北京“中国当代水彩名家邀请展”两幅入编《中国当代水彩画艺术》画册。
多幅作品发表在“美术”、“中国水彩”、“中华文化画报”、“中国美术报”等全国性刊物上
100多幅美术作品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私人收藏,1995年出版《陈崇平画集》,1996年专题片《画家陈崇平》上、下集1998年油画“卓玛”入选全国“群星美术大展”并荣获优秀奖1998年中国邮电电信总局选用重彩画四幅发行了“中国现代绘画”系列之第一套IC电话磁卡《高原之花》。
1998年在美国洛杉矶华商博览会上举办“中国云南画家陈崇平个展”,1999年油画“卓玛”荣获云南省彩云奖之银奖、水彩画“燃情岁月”入选全国第九届美展2000年昆明“昨天——温情昆明展”2001年“云南重彩画大展”昆明国贸中心。
2001年出版“当代名家现代重彩画精品——陈崇平”画册2002年“2002云南现代水彩,水粉画邀请展”昆明
二、刘 南(云南省著名画家、云南艺术家园)
刘南 男,1943生、云南著名油画家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及四川美术学院油画进修班,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油画学会理事、云南画院二级美术师、云南省政协特聘画家《澜沧江畔》获全国第二届 科普美展二等奖《佤乡集市》、《彝族女司机》、《傣家春意浓》等被中国美术馆、北京民族文化宫、全国政协收藏。
作品十余次入选全国美展,其中《苦聪的新生》、《晨牧》、《白族人家》等分别入选“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展”并在省内获“一等奖”、“优秀奖”、“云南省文艺创作奖”等作品《圣殿之门》获“中国油画首届精品大赛”“鼓励奖”,作品《春到哀牢山》入选“中国首届风景油画邀请大展”《在那遥远的地方》入选“中国油画精品展”(香港)、《洱海渔村》入选“当代中国绘画名家精品大展”(香港)、《石桌铭耻》入选“99澳门回归—中国艺术大展”《绿叶传情》入选“全国第三届油画展”。
中国美术馆、北京民族文化宫、全国政协、澳洲皇家昆士兰美术馆、斯坦索普美术馆、日本千代田俱乐部、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昆明海埂会堂、昆明现代美术馆等单位收藏其作品1991年到澳大利亚访问并在布里斯班、墨尔本等地举办画展,1998年到澳门访问并参加画展,2007年应邀到韩国访问并参加画展。
一批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国际日报》、《欧洲日报》、《中国油画》、《美术》、《江苏画刊》等报刊《中国妇女》(英文版)作过专题介绍还有一些作品被选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等大型画册。
名字及作品被收录入《世界华人名家年鉴》、《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等十余部辞书
三、金永才(乌铜走银传承人、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官渡古镇)
金永才、男、汉族、1953年出生,官渡区小板桥人18岁开始自学金、银、铜饰品制作,尤以制作传统首饰见长1982年拜石屏乌铜走银艺人李加汝为师,系统学习乌铜走银制作技艺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钻研,创作乌铜走银作品上千件,主要作品有方鼎、文房四宝、酒器、茶器、香炉、花瓶、饰品等。
在传承带徒方面,金永才打破传统的传承观念,首创云南省第一家传习馆——“乌铜走银传习馆”、“乌铜走银工艺馆”,面向社会收徒12人现为中国工美协会金属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工美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监事会主席、乌铜走银分会会长,云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族金属艺术大师”,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官渡乌铜走银传习馆馆长,乌铜走银工艺馆馆长,官渡饵块传习馆馆长。
2014年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起,金永才作为云南省代表性传承人曾携带作品远赴日本、日内瓦、美国、德国、港、澳、台及国内10多个城市进行参展交流,作品被德国柏联中国文化中心、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其作品及个人在全国获得工艺美术精品奖、金、银、铜奖共80余项。
先后应邀到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云南省中医学院等高校开班授课近年来,被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探索发现》、《农广天地》、华语广播、《走进昆明》、云南电视台、台湾电视台等海内外媒介报道。
金永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荣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突出贡献奖,“全国非遗展示会活动”突出贡献奖,“2012年度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典型人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民间文艺“当代艺圣”,第二届“春城才人才奖”民族文化人才。
在历史的长河中,淹没了很多的记忆,也沉淀了众多的艺术魂宝“乌铜走银”工艺品就是其中最为独特的民间艺术珍宝2019年,金永才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四、刘文富(云子传承人、官渡古镇)
刘文富,男,1954年出生,云南围棋“云子”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文富1982年进云南围棋厂,拜“云子”第二代传承人林夷民为师,在三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中,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熟练掌握云子制作工艺的各种技术。
1988年刘文富成为云子制作工艺配方第三代传人,成为云子围棋制作工艺配方和技艺的“掌门人”2007年刘文富被云南省经济委员会授予“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4年,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云子又称“云扁”或“云窑子”,是“云南围棋子”或“云南窑棋子”的简称,拥有500多年历史的云子独特配方云子是以玛瑙石、紫英石等数十种原料,历经滴子、退火、打磨、人工选子、上油等11道工序,经由工人手工制作出来的。
由于工序繁多,又需要手工制作,产量极低,云子曾作为赠送外宾的国礼2009年,云子及其制作工艺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云子产地官渡古镇划定区域和场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进行集中生产、展示和销售。
云子的保护传承莫过于普及,让更多人了解围棋、学习围棋,才有更多人使用围棋。云南围棋厂将继续依托在官渡古镇前院后厂的布局,引入培训机构,培养更多棋手。
然而,让围棋再现往日辉煌,通过适应性变迁,让文化产品和大众审美相协调、与市场消费相连接。云子仍然坚持纯手工制作,这也是云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五、孙唐(云南省著名画家、云南艺术家园)
孙唐、男、汉族,1956年生,毕业于清华美院(原中央工艺美院)自幼学习绘画,1975年到北京饭店参加工作,工作包括单位宣传、整理,存档当时批的‘黑画”{江青导演的针对周恩来的活动,在美术馆进行的}、及店存大批名家古今藏画的工作。
最有意义的是负责当时所有来店的全国及世界著名书画大家的接待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耳闻目睹,受益匪浅当时在绘画上指点的有黄胄,黄永玉,白雪石,何海霞,黎雄才等大批画家,并和吴冠中同堂绘画,现为中国国际书画名家协会理事,云南艺术家园入驻艺术家。
六、于涌(当代艺术家、绿雪斋艺术馆、官渡古镇)
走进官渡古镇的绿雪斋艺术馆,一道门与外界喧嚣繁华隔离,这里呈现另一个世界:数十件木石、木陶作品静静躺在暖色的射灯下,几缕茶香从展馆角落飘溢出来每一件作品均取材于自然“石头是从金沙江里捡来的,陶片是柴烧的残片。
”于湧笑着说:“但难道残缺不是一种美吗?”在他的“残陶成器”中,四件烧坏的残陶与木雕结合摆放在一起,浑然天成他个人定义这四件作品为“风”、“晴”、“雨”、“雪”他说,只要用心观察,跟随内心,就能让这些看似残缺幻化出神奇的境象。
于涌从小就喜欢向自然“淘宝”在他眼中,家乡的河沟、石头都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让人迷恋不已1989年,他替恩师李霖灿先生送信,第一次来到云南,从此结下不解之缘1998年,于湧在丽江开了绿雪斋艺术茶馆,边经营边创作。
之后他陆续在滇西北收集了一些民俗旧物,开设了丽江民俗旧器私立博物馆
在官渡古镇运营管理公司总经理韩蓉蓉的力邀下,于涌和他的纳西族妻子习梅英一道,将绿雪斋艺术馆迁至昆明官渡古镇如今,于涌已经在云南生活了整整20年,云南是他创作的灵感来源和原料宝库他自称是 “孤独行走在沙漠中的小狗”,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双手,让那些普通的石头、木块、陶片和废钢重焕生机,仿佛让人听到来自大自然的呼吸,也以此记录他的艺术灵感和思想轨迹。
“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永远只能向它学习顺应自然、敬畏自然”于涌希望自己的作品不仅具有表面的指征意义,更蕴含生活哲理七、马行雲(当代艺术家、官渡古镇)
马行云、男,1962年出生,师从于国家级美术大师、中国陶艺大师邓敦伟先生现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建水紫陶】云南省地方标准主要起草人;云南省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委;云南省紫陶研究会名誉会长,官渡古镇入驻当代艺术家。
2019年、马行云荣获中国陶瓷文化艺术传承推广贡献奖
1994年马行云定居云南,融入到了红土高原的淳朴与宁静的民族陶瓷艺术中马行云与云南陶瓷艺术的渊源,来自这股泥性的吸引,“泥土是没有生命的,是人、文化赋予了它灵魂”2008年马行云开始发表云南陶瓷文化艺术研究文章;2008年创办了云南紫陶网;2009年发起成立了云南省紫陶研究会;2010年编著出版了《云南建水紫陶》(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年发起制定了《建水紫陶》云南省地方标准(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13年、2014年马行云参加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社科联主办的“云岭大讲堂”,主讲“云南陶瓷收藏与鉴赏”。
2013年编著出版了《中国四大名陶》(云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编著出版了《云陶》(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编著出版了《云南特色文化产业从书--陶瓷卷》(云南人民出版社)为了更全面地将云南陶瓷的文化工艺展现出来,马行云收集研究整理云南陶瓷的相关资料,并先后几十次驾车到云南陶瓷产区考察,拍摄了上万张图片,拜访云南民族民间陶瓷产区诸多工艺师、制陶企业家。
“能为云南民族陶瓷文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这片我所热爱的土地,将是一件让我愉悦而自豪地事情”现如今,马行云的生活已经与云南陶瓷文化艺术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云陶滇瓷艺术设计创作,为云陶滇瓷文化著书立说,马行云不仅是一位研究云南陶瓷文化的专家学者,同时还是一位云陶滇瓷艺术的设计创作者。
在滇池湖畔官渡古镇“云陶滇瓷--马行云工作室”里,设计制作陶壶、陶砚、陶珠等陶艺产品,美轮美奂其创作的云南民族陶瓷艺术作品有二大系列:“云陶”系列----陶壶、陶砚、陶印、陶珠;“滇瓷”系列----青花瓷、釉重彩。
在云南这块有着深厚陶瓷文化积淀的大地上,马行云创作的带有自己独特个性、并具有现代文人情怀的陶艺作品,是云南当代艺术中不可多得的践行者
八、王刚(版画艺术家•非遗文化专家、官渡古镇)
王刚,男, 1964年生1988年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文学学士学位曾任官渡区文化馆书记、副馆长,官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官渡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官渡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主编《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昆明•官渡卷》《见证新时代—中国农民画精品典藏》《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官渡现代民间绘画优秀作品集》《官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著作荣获“中国农民画创作带头人”“云南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工作开拓者”“昆明市特等劳动模范”、昆明市首届“春城人才奖” 民族民间文化人才等表彰。
王刚1986年考入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到官渡区文化馆工作,开始专注创作版画作品王刚的版画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较具个性风格,作品反映了画家对人与自然的人文关怀和思考王刚创作的《大地•生灵》《大地•生存》《红土地•盼》《红军路•丹桂村印象》等版画作品,十余次入选全国大型美术展览并获奖,作品被江苏省版画院、安微省美术馆、云南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官渡现代民间绘画作品大多反映官渡地区的人文环境、地域文化其构思奇特,造型稚拙,色彩饱满,随心所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感受经过30年的坚守和努力,官渡区连续四届荣获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是全省唯一的“四连冠”的全国画乡。
为发展官渡民间绘画,官渡民间绘画创作已经举办了30期培训班,共培训过600多人次2014年,民间绘画被列入区级非遗项目,官渡民间绘画也成为了传播官渡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民间绘画已成为我家官渡的文化艺术名片。
1998年,王刚参与了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资助,云南省有史以来第一次开展的民族民间美术和民间艺人普查工作,“官渡画乡”和“官渡非遗”品牌给王刚带来了无法言说的成就感,王刚说他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回顾这三十年,王刚骄傲的说:“不忘初心、不负时光!”
九、张雄(官渡滇剧花灯传承人、官渡古镇)
张雄,男,汉族,1969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云南省文艺学校滇剧科,官渡滇剧花灯传习馆馆长张雄生长于素有“滇剧窝子”之称的矣六街道办事处五腊村,在母亲周美琼的熏陶下,张雄10岁考入云南省文艺学校滇剧科,学习武生行当,师从陈勇、焦光辉、李成亮等教师,主演过“斩黄袍”“白水滩”等传统滇剧,多年的人生漂泊,张雄却始终抛不开滇剧情结。
滇剧和花灯是云南地方剧种,是传统文化瑰宝,在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的喜爱随着多元文化娱乐方式的普及,滇剧、花灯艺术濒临衰退,科班出身的张雄抱着让滇剧、花灯传承下去的强烈念头,2011年4月26日,由张雄任总经理的云南古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的“官渡滇剧花灯传习馆”在官渡古镇成立,这是云南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滇剧、花灯传习馆。
传习馆成立以来,以民间传承和学校传承等方式,对滇剧、花灯进行挖掘、保护和传承目前,已组织多台滇剧、花灯公益演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濒临失传的地方剧种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传承作用2012年8月,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昆明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张雄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十、李利春(官渡子君村、民间阿乌传承人)
李利春,男,彝族,1970年出生,从童年时起,就跟随爷爷、奶奶、父母亲及长辈们在子君村的田间地头玩耍,大人们在劳作休息时,便就地取块泥土,在膝盖上揉搓,一会就做成了一个像饺子一样的东西,童年的他觉得特别好玩,就自己动手慢慢的跟着长辈们一点一点地、有趣地做了起来,这一做就伴随他渡过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李利春学习“阿乌”制作和演奏有家传和师传,他除了全面掌握传统技艺,还创新设计了一套辅助工具,使做出来的“阿乌”美观、光滑、音色好、不易开裂。
且有大有小,大的音色低沉、浑厚、饱满,小的音色明亮、悠远、穿透力强他是现今彝族子君人极少数能掌握“阿乌”演奏技艺的人,他注重对青少年的培养和传承,在子君村带有“阿乌”制作、吹奏的学生40人曾代表彝族子君人参加 “2003年中国西部文化博览会”展示演奏;“2007年云南省文化遗产日展演”等活动。
2009年3月23日至27日官渡区文化馆和子君村委会联合举办 “彝族子君人民间乐器“阿乌”传统技艺制作与吹奏传习班”,聘请李利春担任“阿乌”制作、吹奏教师,自2010年以来“阿乌”传承走进校园活动已形成常态化,此项目聘请彝族子君人“阿乌”传承人李利春担任传承教学工作。
每周三中午1:00—2:00为该校三、四年级的同学、老师教授“阿乌”制作与吹奏2010年5月,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昆明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昆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十一、孙鸿雁(滇派内画传承人、大国工匠、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官渡古镇)。
孙鸿雁,女,汉族,1975年出生,民建委员,大专学历,中国内画艺术大师,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云南省技术能手,滇派内画艺术传习馆馆长,创立了独具云南民族特色的“滇派内画技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轻工部“大国工匠”,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首席技师,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春城文化名家,云南省、市五一劳动奖章,昆明市劳动模范,昆明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理工大学特聘专家、教授。
出版专著《滇派内画艺术》滇派内画,构图宏大,层次分明,工整精细的画作风格和平涂设色的技艺手法,浓缩了白族、彝族、纳西族、佤族彩绘和重彩绘画勾线、构图、用色等优秀技法通过独特的色彩、图案、内容等要素在文化的碰撞中整合出新的元素,以丰富的艺术语言形式,表现出了强烈的地域文化寄寓思想,以及与彩云之南相适应的艺术特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滇派内画广泛吸收借鉴了云南彩绘朴实雅致的植物、丰富精致的动物、简练秀丽的几何纹样图案勾线,对称均衡、统一变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构层次分明的构图手法让图案形成虚实渐变、高低起伏、主次疏密、冷暖明暗的丰富变化,使内画展现出协调统一,以及强烈的节奏和韵律变化之美。
越来越受到海内外文物和收藏界的青睐
为实现传承内画技艺的梦想,孙鸿雁跑遍了云南的16个州市的古镇、村落,那些质朴、原生态的生活劳作的艺术,为其内画创作疏通了文化脉络,提供了重要素材。
多年来,孙鸿雁非常重视文化传承保护理论研究,坚持在继承中求创新,在比较中求创新,在实践中求创新,发表了《滇派内画艺术》、《论传统工艺图案在云南内画艺术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论多种教育方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等理论文章。
在传统文化传承,孙鸿雁与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建立了内画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把传统文化技艺纳入高校教学体系,使其成为高校的选修课,开辟了教育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一条新路十二、杨勇(官渡粑粑制作传承人、官渡古镇)。
杨勇,男,汉族,1979年生,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人2010年12月,“官渡饵块传习馆”成立,杨勇毛遂自荐经过“官渡饵块传习馆”金永才的考验后,杨勇成为了官渡饵块传习馆的一名师傅,杨勇将制作技艺,再传授给李涛和陈飞,经过3年多的学习,两个徒弟也已熟练掌握“官渡饵块”的传统制作方法。
2012年8月,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昆明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杨勇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官渡饵块(粑粑)是云南特有的一种用大米制作的食品,历经百年、长盛不衰,为云南人民所喜爱饵块以官渡产的最为有名,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官渡饵块”的制作十分讲究,以其白腻、耐煮、经泡、爽口而远近闻名,制成后浸泡水里两三个月不会变质,传统纯手工舂制的饵块口感筋道润滑,经煮耐泡,鲜香可口土生土长的杨勇深深热爱着官渡这片土地,从小耳濡目染,2002年,杨勇了解到官渡饵块仅在官渡古镇尚存手工制作,潘允泉老师傅成为手工制作饵块的“金字招牌”,杨勇多方打听到潘老师,虚心求教,经过潘老师的考验和观察后,收他为徒,并把制作传统“官渡饵块”的方法传授给他,经过两年的艰苦学艺,杨勇成为制作手工“官渡饵块”的传人,在当地小有名气。
十三、李晓青(民间绘画艺术家、官渡古镇)
李晓青,女,汉族,1983年出生,昆明市民盟盟市委委员大学本科美术教育专业,主攻国画,从事美术教育12年,书画作品多次获奖;多次带学生参加市、区书画大赛并获奖苎麻水墨画获官渡区文创产业扶持并销往日韩等国家,2012年于昆明市官渡区官渡古镇,成立昆明凡爵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内设凡爵艺术馆、李晓青国画工作室。
馆内经营书画,书画装裱及文房四宝,软装配饰等;内设亲子阅读、非遗项目艺术体验、传统文化小讲堂等2019年,成立昆明凡爵艺术培训学校,主要培训:书法,绘画、音乐等……家庭教育-正面管教家长、学校双讲师,非暴力沟通学习践行者美术教育理念: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李晓青把更多形式的艺术创作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带着小朋友甚至是大人们一起来玩一起来体验在她看来,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根基值得去寻找、品读、欣赏,不论哪种方式的艺术学习,只有那个人在最初的接触过程中,体验感和参与感都有了满足后,产生了足够的兴趣,好奇,才可能慢慢去深入了,再到系统学习。
出于自己的兴趣而来了和其他强调课程体系、教学成果的美育机构相比,凡爵艺术馆可算得市场上的佛系教育,没有大张旗鼓地招生,只在朋友圈简单吼一声:这周要上什么课了,要来的提前约不强调上什么课能有什么成果,只淡淡地说: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能有坚持学习的决心,更好。
李晓青说审美能力的培养还真的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慢慢积累,但是要深入到系统学习,是一定要经历一些痛苦的训练
第五卷 春城里的官渡私语 官渡的先民以捕鱼种地为生,如今,各种传统的手工制作和民间文化依然代表着昆明最有特色的民俗风情稻作文化的发达让云南人养成喜食稻米的习惯,但是稻米制品的保质期不如面食的长,不方便在商旅远途中携带,于是面饼在这里就有了一块存在的土壤。
云南人把面饼叫做是“粑粑”,官渡粑粑颇为有名,又称乔麦粑粑传统官渡粑粑是官渡人每天必食的家常口粮,逢年过节的时候,官渡人在自己家里烧起松毛火,用家里新鲜磨的小麦面粉发酵,约需3至4小时,发酵后加入少许碱面揉至表面光滑,每个重约二公两,食用时口感香、脆、甜、蓬松又有嚼头,且带有松毛清香味的饵块,过年时的必备食品。
2009年,官渡粑粑列为昆明市第二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官渡粑粑早在明清时期就颇具盛名,现如今也是一代老官渡人的记忆,官渡人大部分都是官渡粑粑的制作能手官渡粑粑里面夹着丰厚的馅料,有胡麻、花生、玫瑰豆沙、椒盐等。
官渡人喜欢这些各式口味的馅料,认为馅料才是官渡粑粑的魂云南十八怪中,粑粑叫饵块说的就是官渡粑粑云南很多地方盛产饵块,当推官渡的最好,年节时总是被抢购一空故有“瞥见子间兜裙屐,上市传呼饵块来”的诗句在民间流传。
官渡糖画,是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
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糖画的题材有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的内容,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有趣,若是侧面的形象,便以线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则用糖料将其头部堆成浮雕状。
由于糖料的流动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会出现雷同的造型民间艺人在长期实践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时根据操作的特点,在造型上多施以饱满、匀称的线条,从而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样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每年春节之后的农历二月十九日,昆明官渡古镇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白牛迎土主”庙会。
四乡八里的村民一大早就汇聚到官渡古镇金刚塔广场周围,拜财神、摸白牛、烧高香、迎土主,还有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参与“白牛迎土主”巡游……官渡人用自己的方式开启吉祥的一年
官渡人现在出行由自行车、马车变为摩托车和小轿车,住的由过去的土房变为公寓式的“小洋楼”官渡区率先开展了多形式、主体性的城市法规、文明生活习惯和社会公德教育及宣传,培养文明的生活习惯,穿得漂亮,吃得讲究,住得舒心,行得便捷,玩得潇洒,成为官渡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从满足衣食需求到更高层次的住行需求和精神需求,每一个官渡人都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30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官渡广场、官渡森林公园、盘龙江边、宝象河畔,滇池湖畔湿地晨练、散步、唱歌跳舞的市民络绎不绝,人们尽情放松着自己,享受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发展永无止境,攀登方是常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0年以来,官渡区和全国各地一样,迎来了经济文化发展新常态
滇池北岸五甲塘、滇池海东湿地公园、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飞虎大道为景观连接轴,以产业策划开发建设,培育“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现代服务相关产业,做大楼宇、总部经济,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联动,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营造社会稳定、民主团结、安定和谐的良好氛围。
“海滨龙市趁春畲,江曲鱼村弄晚霞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杜鹃花”这是明代文人杨慎的[滇海曲],官渡四季如春、风景宜人,是举世闻名的花之城,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到处都是花的海洋、草的世界、树木的天地官渡似乎一天也离不开鲜花。
漫步乡间小路,随处可以闻到花草的芬芳这花香纯净疏淡,随着微风四处飘散,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鲜花在我家官渡真的是无处不在街上到处是花,家中有花,就连饭店的餐桌上也要插着几束花作为装饰每当节日来临的时候,人们手里捧着鲜花,头上戴着鲜花,在鲜花的海洋中载歌载舞,欢庆节日。
在我家官渡,有着许许多多的奇花异草,竞相开放,玫瑰的娇艳,那火红火红的花瓣好比那刚出生的太阳优雅的郁金香,花瓣上还停留着一只美丽的花蝶呢!准是那郁金香太香了吧!“鲜花当菜卖”可绝对没有吹牛哦鲜花装点着我家官渡,使我家官渡成为花的海洋,充满了春天的气息,美丽的家乡!。
官渡的冬天,气候温和四季皆如春,每一个季节都舒适和美丽,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冬日来这里视觉感受到的冲击隆冬时节里,我家官渡则是满眼郁郁葱葱,红土地上绣满了绿植被,花繁叶茂显得色彩缤纷,街头翠绿的香樟树散发着清香,盛开的冬樱花艳若红霞,环湖路边高大挺拔的银桦树风姿绰约,状如棕榈的加拿利海枣流露着异域的风情。
土主庙,建于南诏时期,至今已有1200多年《云南通志》载,土主庙“蒙氏城滇时建,滇人奉为土神,各村邑奉之,独在官渡者灵异”该土主庙,始建于唐,供奉南诏三大保护神之一的摩诃迦罗大黑天神此神原型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宇宙大神湿婆,归依佛教后成为一等护法大神。
天竺佛教初传南诏时,为顺应当地信仰,遂戴上“土主”帽子进驻土庙这是佛教因俗而化、因地而化最终战胜巫教的手段南诏借助佛教统一云南,大黑天神功不可没,深得朝野敬重,“凡十户之邑,亦必祀之”,香火历千年而不衰。
土主庙会,又名菩萨会,迎土主老爷庙会,主要流传在官渡古镇附近的十几个村子里经过多年演变,如今土主庙会已成为一项传统的民俗节日,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白牛迎土主”是官渡古镇土主庙会的重要仪式,土主是当地民间的保护神,载着土主白牛是吉祥的象征,因此人们都排队争相去摸一摸白牛的身体,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白牛迎土主大巡游活动,将土主像抬捧在选定的白毛水牛背上,大家簇拥着雄壮的白毛水牛,仪仗队抬着“銮驾”,在佛像前鸣锣开道,善男信女跟在“銮驾”后,手执法器,诵念经文,乐师、狮舞、龙灯、水族、灯戏等队伍也紧跟其后,热闹非凡的沿街巡游。
官渡三面环山南濒高原湖泊滇池,有了湖光山色的绮丽滇池官渡的肺腑,为官渡带来了怡人的清新,是官渡的眼睛,因了这点睛的一笔,我家官渡便闪动着迷人的秋波更令人陡然为之精神的是蓝天辽阔白云悠悠,高原阳光挥洒着特有的灿烂和爽朗,让人顿生忍不住要大口深呼吸的痛快酣畅感。
沐着暖阳走到海东湿地公园,看从西伯利亚不远万里来越冬的红嘴鸥成群的飞舞,那成千上万只白色精灵在碧水上嘎嘎鸣叫着嬉闹,在人们头顶上盘旋着争食,处身这生机盎然的和谐画面中,人会情不自禁的进入和陶醉在脱俗忘我的境界。
我喜欢大观楼上那幅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的首句:“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起七下西洋的郑和等大批云南志士们创造的壮举,会想起对中国现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西南联大和培养了朱德等几十位将帅的陆军讲武堂。
凭栏临风,似能看到我家官渡崛起的雄姿,看到丝陶茶路国家日益紧密合作的大潮涌动!
我家官渡弥漫的文艺范,官渡是少数民族较多的区,在官渡古镇街上,随处可见色彩缤纷的少数民族风格的服饰,多姿多彩悦目又赏心少数民族多能歌又善舞,在官渡古镇可观赏他们的表演,街上的店铺里也时见演奏民族器乐的场景。
多民族的融合体现了开放和包容,也创造了时尚,我家官渡的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文艺范我喜欢我家官渡,也期待着云贵高原上这颗明珠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滇池的海鸥非常有名,官渡人都非常喜欢来滇池散步,铺天盖地的都是红嘴海鸥,它们都是从西伯利亚迁徙过来的,大多数人去了之后都会给海鸥喂食,它们都不怕生啊,只要你把面包高高的举起来,他们不一会儿就过来吃完了,只要把面包举起来就会有海鸥叼走,喂海鸥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看见整个天空飞的都是海鸥,而且再加上清澈的湖水以及蓝天白云,心情就会不自觉的也会变好。
第六卷 我家官渡 美味小吃
官渡区有很多特色的餐馆,靠近广福路那边有好多特色餐馆,大批餐饮小吃店,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官渡美食,虽然都亲身品尝了其中大多数小吃,但无奈眼大肚小,不能遍尝官渡古镇螺峰麻花,以形似螺蛳堆积成而的老官渡而命名,老板介绍说他家的麻花始创自唐朝开元年间,是祖传的手艺了。
刚出锅的麻花就那样舒服的搁在铁架子上,色境金黄,圆润透亮,随便品尝一根,都是酥脆适口,油而不腻:几块钱就能香得你手舞足蹈
火腿木瓜鸡,官渡老店,开了有十多个年头了,火腿、干巴也是老板自己腌制的,鸡肉称斤卖,60元/公斤,点一份火腿木瓜鸡,来一公斤肉,也够四个人“甩”上一顿了说“甩”倒不是因为吃的人多比较市井,而是真正当你越吃越顾不上形象的时候,膀子、腮帮子都是“甩”起来的。
一句话形容有多好吃:一吃就会“甩”开膀子和腮帮子
老知青专业砂锅饭,因为砂锅饭师傅是位老知青而得名客气热情的老板卖了多年的砂锅饭,说到“专业”,笑起来很腼腆的老板马上变得自信起来:“任何一套砂锅饭,就算再忙的时间段,我也能在15分钟内全部搞定”另一个“专业”的地方体现在砂锅饭的配套上,比如名叫“招牌组合”的一套砂锅饭,卖10元/份,里面有泡椒肉丝、香辣土鸡、宫保鸡丁、西芹腊肉4个菜组合成一个铺在饭上,连汤都配有筒子骨汤和清汤两份,咸菜每天都变换,米饭是用生米直接焖制。
这样专业的砂锅饭,你想吃的不“专业”都难
姚氏豌豆粉,老板小哥家里卖了多年的豌豆粉,现在在官渡古镇小吃街上有一个摊位小哥介绍说,才到古镇卖豆粉的第一天,有人看到他的带皮豆粉,一下子就全买走了一句话形容有多好吃:原本就润滑的豆粉加了香润的豆皮,你想来几碗?。
洪闸官渡姐妹米线,是官渡区鼎鼎大名的“凉米线之王”和“猪血旺之王”,20年的老店技艺传承三代人,小小的一碗凉米线和猪血旺里,有着千锤百炼的奥妙,配料比例实在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老板说,他闭着眼睛都不会把配料和调料放多放少一丁点。
那碗凉米线的口感和味道,不需要去形容了,反正如果有一桌子山珍海味和一碗洪闸凉米线同时放在面前,你会毫不犹豫地端起凉米线开始吸溜
一、先锋人民公社先锋人民公社简介:1953年5月正式成立“阮自云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冬未,经中共昆明市委批准,“先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式成立,2013年10月12日,红色文化怀旧餐厅—先锋人民公社大食堂在该原址
上建成。人民公社,像个老家的大食堂,全是那个时代的感觉,无论是装修还是用具用品,还是工作员的服饰,还是文字,都有那种感觉。口味:不过说到口味,真没什么特色,能吃饱,谈不上多好吃,可...
二、金松饭店
三、龙聚华食府龙聚华食府在昆明市官渡区馨和园西侧,是官渡区10多年的小吃老店了,老板说,每天有300多人来他家吃饭。
四、围炉煮酒
五、古镇渔村
六、草墩饭店
昆明市官渡区馨和园西南角七、苏记粑粑
苏记粑粑品种比较多,糊麻、酥子、豆沙、芝麻花生、椒盐、包谷等口味,价格便宜,五块钱两个,较贵的玫瑰胡麻是四元一个。做多少卖多少,买的人很多,去晚了往往买不到了。八、留焕小吃
九、宝红园鱼八碗
十、普氏老民族
普氏老民族餐厅位于云南艺术家园十字路口,是一家彝族风味的民族餐厅后记: 官渡人家----陈雁(电视连续剧《官渡人家》主题歌歌词) Postscript: guandu renjia (lyrics)官渡官渡我爱她
小石桥上外婆家金刚塔古渡口宝象河里海菜花官渡官渡我想她小石桥上外婆家荷花开稻花香外婆怀里歌依呀官渡官渡我爱她小石桥上外婆家螺峰山捉迷藏花灯小调迷上她多想再回到官渡啊多想再回到外婆家小石桥上外婆家常在梦里想着她
小石桥上外婆家常在梦里想着她2019年6月于官渡季官社区作者简介The Author s brief, the introduction
张荣,男、1974年生、彝族、昆明市官渡区子君彝族村人,毕业于昆明市第九中学曾任官渡区子君彝族村小组长、村主任后从事企业管理运营,文化企业运营编辑合著出版《子君彝族村史志》、《昆明子君彝族语言汇集》散文《雲陶滇瓷 独步天下》。
现任云南子格陶瓷文化公司艺术运营总监,云南省陶瓷艺术馆馆长Zhang rong, male, born in 1974, is a native of zijun yi village, guandu district, kunming city. He graduated from no. 9 middle school of kunming city. Once served as guandu district zijun yi village leader, village director. After engaged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cultural enterprise operation. He edited and co-published the history of zijun and yi villages and the prose yuntao dian porcelain alone in the world, a collection of zijun and yi languages in kunming. He is the director of art operation of yunnan zige ceramic culture company and the director of yunnan ceramic art museu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