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频探索发现(探索与发现肽的视频)干货满满
题目:Glycogen accumulation and phase separation drives liver tumor initiat
导读为感谢ABclonal客户们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厚爱,小编将2021年引用ABclonal产品的高水平文献进行盘点,并对部分文献进行了整理和解读,将不同领域代表性成果或者新方法进行了概括,同时为科研工作者们提供更多产品选用的参考资料。
➤1、周大旺/陈兰芬团队在Cell上发文揭示糖原累积与相分离驱动肝癌起始的重要机制题目:Glycogen accumulation and phase separation drives liver tumor initiation
期刊:Cell影响因子:41.582单位及作者:厦门大学博士生刘清许、李佳薪、张炜极、肖琛及博士后张世浩(目前为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共同第一作者)、周大旺、陈兰芬教授(共同通讯作者)ABclonal产品:。
YAP1(),G6PC(A20193),Whole RNA-seq Lib Prep kit for illumina(),ABclonal Whole RNA-seq Lib Prep kit for illumina (
RK20303)
推荐理由:研究人员通过构建多种小鼠肝癌模型,分析早期阶段的肝脏组织并结合肝癌的临床样本,发现在肝脏早期肿瘤病灶及小肿瘤中普遍存在糖原(glycogen)过度累积的现象该发现改变了对肿瘤代谢已有的认知:肿瘤细胞通常将大量汲取的葡萄糖用于无氧糖酵解,代谢分解葡萄糖供能于细胞的增殖,这种异常的代谢方式被称为瓦博格效应(Warburg effect)。
为了探究肿瘤起始灶存在糖原累积现象的机制,作者通过显微切割技术结合RNA-Seq测序,对比分析早期肿瘤病灶组织与邻近的正常组织,发现糖原分解酶G6PC(葡萄糖-6-磷酸酶)在癌病变区域表达显著下降,这可能是造成早期癌灶糖原累积的重要因素。
临床上糖原分解各类酶包括G6PC、PYGL等的基因失活突变均导致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巨肝临床表型,多数患病者年幼夭折,生存下来患者后期往往发生肝癌近年研究表明各类肿瘤发生发展中往往伴随着抑制细胞癌变的Hippo通路的失活,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
该工作的发现有望揭示肿瘤发生中抑制细胞癌变的Hippo通路如何失活之谜➤2、北大杜鹏课题组揭示通过抑制剪接体捕获和维持小鼠全能性干细胞题目:Mouse totipotent stem cells captured and maintained through spliceosomal repression
期刊:Cell影响因子:41.58单位及作者: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申辉,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杨敏和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李诗雨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
杜鹏研究员为该论文(通讯作者)ABclonal产品:PUF60 (A6709),EFTUD2(),LSM4 (A5891),β-Actin(),HRP Goat Anti-Mouse IgG (H+L) (AS003),HRP Goat Anti-Rabbit IgG (H+L) ()。
推荐理由:研究人员分析了先前发表的单细胞胚胎数据,发现剪接因子在早期胚胎发育中是动态变化的,有一类剪接因子在胚胎发育早期低表达,在后期表达量逐渐升高作者发现敲低这一类关键剪接因子能广泛激活全能性基因(如Zscan4s、Plk2、Btg1/2以及转座子Mervl和Mt2),沉默多能性基因(如Utf1、Tdgf1、Sox2),将小鼠多能性的ESC重编程为全能性状态。
同时,将剪接抑制剂Pladienolide B(PlaB)添加到Serum/ LIF培养基中(SLP培养基),能够在体外培养和维持TBLC,且细胞活性和核型正常与PSCs (pluripotent stem cells) (P0)相比,在SLP培养基中培养5代之后,整体转录组趋于稳定,特异性表达胚胎时期的全能性基因,沉默囊胚时期特异性表达的多能性标记基因,接近体内胚胎的2细胞和4细胞时期。
其次他们发现撤去PlaB后,TBLCs细胞能够转换到多能性状态,说明单个剪接抑制剂PlaB可以操纵这个多能/全能干细胞转换过程SLP培养条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体外系统来研究全能到多能细胞的转换,且这个系统在分子水平上能够模拟从体内2细胞时期到囊胚时期的发育。
➤3、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徐彦辉课题组揭示转录起始复合物识别启动子及动态组装的分子机制题目: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preinitiation complex assembly on core promoters
期刊:Science影响因子:47.728单位及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助理研究员陈曦子(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2014级博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2017级博士生戚轶伦、2016级博士生武子涵、2020级博士生
王鑫鑫、2016级博士生李佳蓓、2017级博士生赵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研究员侯海峰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徐彦辉为(通讯作者)。ABclonal产品::RPB2(),TBP(A2192)
推荐理由:徐彦辉课题组经过多年努力,利用冷冻电镜方法,解析了PIC组装过程中所有关键组装步骤和状态的复合物结构为研究PIC对各种不同类型启动子的识别,研究人员在涵盖所有启动子类型(三种)的8个启动子及5个突变启动子上,组装PIC复合物并进行了结构分析。
25个复合物结构提供了PIC组装的不同阶段,不同功能状态,不同启动子类型的全覆盖结构信息研究分析发现:TFIID含有多个DNA结合区,具有较高的序列包容度,可识别各种不同类型的基因启动子;针对不同类型启动子,PIC通过两种方式将启动子推动至聚合酶催化中心上方准备转录,提出“双路径启动子推动”模型(two-track promoter deposition);处于Drive构象的完整PIC,为转录起始做好了两方面准备。
这一发现还从分子层面颠覆了对TBP只结合TATA box的传统看法,很好解释了PIC组装和基因转录为何可发生在几乎所有基因的启动子上➤4、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研究团队在水稻广谱抗病的免疫代谢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
题目:NLRs guard metabolism to coordinate pattern- and 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期刊:Nature影响因子:49.962单位及作者: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博士后翟科然、博士研究生梁迪(共同第一作者)、何祖华研究员(通讯作者)。ABclonal服务项目:核心靶标PICI1、OsMETS
推荐理由:该研究团队综合利用病理学、遗传学、分子和生化等实验技术平台,鉴定到一个新的免疫调控蛋白PICI1随后发现PICI1作为植物中一类新的去泛素化蛋白酶发挥功能进一步,通过遗传、生化、生理、病理等实验鉴定到PICI1的直接下游底物—蛋氨酸合酶OsMETS,并发现PICI1可以通过降低OsMETS的泛素化水平增强其蛋白稳定性,促进蛋氨酸—乙烯代谢通路,进而激活水稻的免疫反应。
该研究团队揭示了一条全新的免疫代谢调控通路(PICI1-OsMETS-ethylene),并且该通路既参与水稻的基础抗病性(PTI)又调控NLR介导的专化型抗病性(ETI)“NLR-PICI1-蛋氨酸-乙烯”化学防卫代谢调控网络的发现,为提高水稻的广谱持久抗瘟性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对降低农药的施用,实现绿色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5、豆科植物如何建造“固氮工厂”?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Jeremy Dale Murray 研究团队在根瘤共生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题目:期刊:Science影响因子:47.728单位及作者: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助理研究员姜苏育(第一作者)、Jeremy Dale Murray 研究员(通讯作者)。ABclonal引用产品:MtLBs(A20191)
推荐理由:该研究首次发现转录因子 NLP 家族调控根瘤中豆血红蛋白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并揭示了 NLP 家族成员 NIN 和 NLP2 通过直接结合豆科植物保守的双重硝酸盐响应元件(double Nitrate Response Element, dNRE)来激活根瘤中豆血红蛋白基因的表达,平衡固氮所必需的氧气微环境。
该研究成果阐述了豆科植物生物固氮的新调控机制,为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有助于对水稻和玉米等非豆科植物实现自主固氮的研究,进而降低工业氮肥的使用,对于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6、武汉大学孙蒙祥团队Nature揭示植物防止多精入卵的奥秘题目:Fertilized egg cells secrete endopeptidases to avoid polytubey期刊:Nature
影响因子:49.96单位及作者:武汉大学禹小波博士后,张雪成博士和赵鹏副教授(共同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孙蒙祥教授和德国雷根斯堡大学Thomas Dresselhaus(共同通讯作者)ABclonal引用产品:。
GAPDH()、HA(AE008)、MYC()
推荐理由:经过长期摸索,孙蒙祥课题组创建了一套独特的卵细胞分离技术,并结合单细胞测序技术,构建了国际上首个拟南芥卵细胞和受精卵转录组数据库, 并从中鉴定得到两个只在卵细胞特异表达的天冬氨酸蛋白酶ECS1和ECS2
研究发现在受精前,ECS1和ECS2主要分布在卵细胞内,而当精细胞与卵细胞融合后,ECS1和ECS2则迅速分泌在卵细胞周围,降解助细胞分泌的花粉管吸引信号LURE,从而阻止输送更多精子的花粉管进入胚囊,避免受精卵再度与精子融合。
阐释了植物防止多精入卵的新机制,揭示了一个人们长期不了解的植物受精奥秘➤7、樊嘉/周虎/高大明/高强课题组合作绘制肝内胆管癌的多组学分子特征全景题目:Prote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identifies clinically relevant subgroups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期刊:Cancer Cell影响因子:31.743单位及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董良庆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鲁大运、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陈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博士研究生
林友培、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朱洪文博士、燃石医学张周博士和蔡尚立博士(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周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高大明。
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强教授(共同通讯作者)ABclonal引用产品:SLC16A3(),TOP2A(A4389),CDK1(),PCNA(A0264),CD41/ITGA2B(),ITGB6 (A16904),RIPK3(),FGFR2(A2074),ABScript II RT Master Mix for qPCR Kit()。
推荐理由: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采集了262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肿瘤及癌旁组织,并利用全外显子组、转录组、蛋白组、磷酸化组、微生物组等多组学技术揭示TP53、KRAS、FGFR2、IDH1/2、BAP1突变(融合)是肝内胆管癌的主要驱动基因变异
此外,研究者探索了以蛋白组为核心的肝内胆管癌分子分型,发现可分为炎症(S1)、间质(S2)、代谢(S3)、分化(S4)四种亚型,这些亚型在基因组、免疫微环境、药物响应、预后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征该研究通过多组学数据绘制了肝内胆管癌的多维分子图谱,为肝内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分子分型、预后监测和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8、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课题组揭示出CTSE酶激活的AIE荧光探针运用于胰腺癌病理诊断题目: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30.849单位及作者: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生朱志荣(第一作者)、
朱为宏教授和王琪副教授(通讯作者)。ABclonal引用:CTSE (A2678)
推荐理由:在该工作中,作者以早期发展的AIE母体喹啉腈(QM)衍生物QM-COOH作为荧光报告基团,引入组织蛋白酶E(CTSE)响应的肽链Ala-Gly-Phe-Ser-Leu-Pro-Ala-Lys-Arg (简写为HSP)以及水溶性的穿膜肽(Arg8,简写为CPP),构建了双亲性激活型AIE探针QM-HSP-CPP 。
由于穿膜肽的引入该探针在水溶液中保持荧光关闭状态,当与CTSE响应后,探针水溶性下降,发生聚集,产生荧光,从而实现对CTSE的实时检测由于CTSE过表达于胰腺癌,且随着癌变程度增加,表达量增高,因此该探针可以用于胰腺癌的诊断。
➤9、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龚萌团队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索生物合成Au-Pd核壳纳米颗粒的生物学效应题目:Exploring the Biological Effect of Biosynthesized Au−P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through an Untargeted Metabolomics Approach
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影响因子:9.229单位及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助理研究员兼博士后张定坤(第一作者)、龚萌研究员(通讯作者)ABclonal引用产品:。
ACLY(A3719)、PGK1()、 UGDH(A1210)、ODC1()、β-Actin(AC026)
推荐理由:作者利用大肠杆菌来合成纳米颗粒的技术是一种新颖而对环境友好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然而,关于这些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代谢过程和机制的详细生物信息尤为缺乏因此,本文利用现代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两种不同剂量(8和80 μg/ml)的由大肠杆菌合成的Au-Pd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对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生物相容性。
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的Au-Pd核壳结构纳米颗粒会引起能量代谢的显着变化,其中,TCA循环被抑制,而糖酵解、戊糖磷酸途径、脂肪酸生物合成和脂质积累得到增强,这些过程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10、青岛大学王昆团队揭示小分子YF438对MDM2的改变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发挥抗肿瘤作用。
题目:Alteration of MDM2 by the small molecule YF438 exerts anti-tumor effects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期刊:Cancer Research影响因子:12.702单位及作者:青岛大学单佩佩博士(第一作者)、王昆教授(通讯作者)。ABclonal引用产品:MDM2(A0345)
推荐理由: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探讨了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分子靶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抑制剂YF438,并进一步研究出YF438可以在体外和体内均发挥有效的抗TNBC活性的作用通过蛋白质组学和生化研究表明,YF438显著下调小鼠的MDM2的表达,在机制上,YF438干扰HDAC1和MDM2之间的相互作用,诱导MDM2-MDMX解离,随后增加MDM2自身泛素化以加速其降解,从而最终抑制TNBC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MDM2在TNBC的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YF438靶向HDAC1–MDM2–MDMX信号轴可能为TNBC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11、浙江大学王苹莉主任医师和蔡志坚教授团队揭示大气污染颗粒暴露诱导肿瘤肺部转移的新机制。
题目:Increased alveolar epithelial TRAF6 via autophagy dependent TRIM37 degradation mediates particulate matter induced lung metastasis
期刊:Autophagy影响因子:16.016单位及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所博士生刘佳俊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博士生李淑敏(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苹莉主任医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所
蔡志坚教授(共同通讯作者)。ABclonal引用产品:TRIM37(),Mouse Control IgG(AC011)
推荐理由:王苹莉主任医师和蔡志坚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证实,PM暴露通过自噬依赖的方式,募集中性粒细胞至肺部,促进转移前生态位形成,从而促进肿瘤肺转移的发生PM暴露后引起的ROS水平升高促进了肺上皮细胞内自噬水平的上调,这对于趋化因子的产生以及随后的中性粒细胞募集和转移进程至关重要。
从机制上讲,PM引发的自噬过程可降解E3泛素连接酶TRIM37,防止TRAF6发生蛋白酶体降解,从而激活NFKB途径并促进趋化因子的产生更有临床治疗意义的是,阻断ROS,抑制自噬反应或体内敲低TRAF6都逆转了PM对肿瘤肺转移的增强作用。
该研究明确了污染颗粒暴露在诱导肿瘤肺部转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阐明了颗粒暴露促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从而为频繁暴露于空气污染物的患者的癌症发展提供了潜在的治疗干预措施➤12、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卜鹏程团队发现代谢调控促进肿瘤转移新机制。
题目:Creatine promotes cancer metastasis through activation of Smad2/3期刊:Cell Metabolism影响因子:27.284单位及作者: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丽雯博士(第一作者)、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卜鹏程研究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朴海龙研究员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陈纲(共同通讯作者)ABclonal引用产品:Snail()、Slug(A1057)、Actin()、GAPDH(AC033)。
推荐理由:研究报道肌酸通过单极纺锤体激酶(Monopolar spindle 1 kinase, MPS1)激活Smad2/3信号通路,促进肿瘤转移,靶向肌酸合成或肌酸摄入能够有效抑制肿瘤转移并且该研究发现补充肌酸对于健康人群和肿瘤患者有着截然相反的影响。
肌酸能够增加健康人群肌肉质量和运动能力,却能够促进癌症患者肿瘤转移此外,该研究还提出靶向肌酸合成酶GATM,肌酸转运蛋白SLC6A8及MPS1可能成为潜在的抑制肿瘤转移靶点,尤其是对于TGF-β受体突变型肠癌转移可能更为有效。
➤13、杨云龙/李琦/Yihai Cao课题组合作报道胰导管腺癌基质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并促进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题目:Inflammatory cell-derived CXCL3 promotes pancreatic cancer metastasis through a novel myofibroblast-hijacked cancer escape mechanism
期刊:Gut影响因子:19.189单位及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肿瘤科2018级博士生孙筱婷(第一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李琦教授、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曹义海教授和复旦大学杨云龙教授(共同通讯作者
)。ABclonal引用产品:HRP Goat Anti-Mouse IgG (H+L) (,HRP Goat Anti-Rabbit IgG (H+L) (AS014)
推荐理由:该工作首次发现,在胰导管腺癌中,IL-33刺激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上调CXCL3的主要驱动力,CXCL3介导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沟通CXCL3信号将成纤维细胞转换为肌成纤维细胞,并结合癌细胞进行转移。
这条信号轴可能作为胰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并作为药物靶点,抑制胰导管腺癌转移该工作还提示,在肿瘤微环境中,除了宿主-肿瘤直接作用之外,宿主-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对肿瘤发展、转移至关重要靶向这些宿主-宿主相互作用,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14、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组阐释AMPK介导DNA双链损伤修复的新机制题目:AMPK-Mediated Phosphorylation on 53BP1 Promotes c-NHEJ期刊:Cell Reports
影响因子:8.11单位及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江越菁和博士研究生董莹(共同第一作者),臧奕和李佳研究员(通讯作者)ABclonal引用产品:phospho-CHK2 (Thr68)(),RIF1(A15167),AICDA()。
推荐理由:DNA双链断裂(DSB,DNA double-strand break)是所有DNA损伤类型中最为严重的损伤,能引起细胞凋亡与染色体结构变化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DSBR,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的调控与肿瘤发展、肿瘤化疗与耐受息息相关。
在本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在此修复类型中对AMPK的生物学功能进行进一步细致的考察本项研究不仅揭示了AMPK参与DNA损伤修复调控的新机制,并且丰富了AMPK的下游调控网络和53BP1的上游修饰调控,激励着我们后期进一步探索AMPK在能量代谢和DNA损伤修复之间的联系。
ABclonal公司简介武汉爱博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Bclonal Technology Co.,Ltd.)成立于2011年,作为生命科学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旨在为更多的科研工作者、IVD企业、新技术开发企业提供抗体、酶、NGS产品和蛋白制品等全套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