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探索发现视频央视网(央视探索发现栏目)不要告诉别人

2023-10-16Aix XinLe

10月7日和8日两天,央视《探索·发现》栏目连续播出纪录片《解密薛城》上下集,回顾了薛城遗址自发现以来的历次考古发掘,揭秘了在该遗址上获得的一些

探索发现视频央视网(央视探索发现栏目)不要告诉别人

 

位于南京市高淳区的薛城遗址,是迄今已知南京地区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史前聚落遗址,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10月7日和8日两天,央视《探索·发现》栏目连续播出纪录片《解密薛城》上下集,回顾了薛城遗址自发现以来的历次考古发掘,揭秘了在该遗址上获得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考古收获。

纪录片中介绍,薛城遗址发现于1997年那一年8月3日,几位农民找到了当时的高淳县文物保管所所长濮阳康京,告知他薛城乡正在建设卫生院大楼的工地上,发现了一些碎陶片和奇怪的石块,猜测下面可能埋藏着古代墓葬濮阳康京迅速赶到现场,发现工地的土层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陶片、打磨得很精细的石块,以及一些人骨遗骸。

高淳历史悠久,地下遗存丰富,此前就有固城遗址、朝墩头遗址等重要考古发现濮阳康京猜测这里可能是重要的古人类生活遗址他立刻请卫生院立刻停止施工,并将这一次上报给南京市文物局很快,考古队员立即赶往当时的高淳县进行调查。

到达现场后,考古队员发现了各种经过打磨的石钺、石斧、石锛、石凿,以及大量胎质疏松的陶片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陶器的出现,说明人类已经能够熟练使用火制作工具结合现场的各种线索专家们最终确定,在薛城发现的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遗址,并将其命名为薛城遗址。

当年参与考古发掘的南京师范大学王志高教授介绍,薛城遗址位于石臼湖南岸,东西长330米,南北宽210米,覆盖面积约6万平方米薛城遗址是迄今已知南京地区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史前聚落遗址它是能够和上个世纪50年代在南京鼓楼区发现的北阴阳营遗址相媲美的史前聚落遗址。

为了保护这个珍贵的南京先民的生活遗址,1997年,考古工作者只对已暴露的120多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120多平方米的发掘区域内,考古队员们勘探到115座大小不一的竖穴土坑墓其中的M107墓葬,人骨保存较为完整,墓主应是一名成年男性。

在他的胸前清理出了五件骨簇;在其腹部位置,发现了石斧、石砍砸器和石锛透过这些厚重冰冷的石器,人们得以窥见这名成年男性英勇狩猎的矫健身姿M107墓中共出土了21件随葬品,数量远超其他墓葬专家推断,这个墓主人很可能是身份很高贵或者非常富有的人。

陪葬品数量的差异,也说明薛城先民聚落可能已经出现了等级或者贫富的差距在墓葬中,考古队员们还清理出一件鲜艳夺目的彩绘陶豆,其纹饰非常精美,单一的红,单纯的线,简单的交织,古朴平实,细节处却不失灵巧,说明薛城先民的制陶工艺已非常成熟。

工匠们将自然写实的景象转化为抽象的符号图形,再以一定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其观赏性非常高

高淳区博物馆馆长葛鹏云介绍,大约6000年前,薛城遗址所在地是古丹阳大泽上一个岛形台地,类似于半岛向湖区延伸薛城先民就生活在这片烟波浩渺的水域之中薛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螺蛳壳和河蚌壳,说明在新石器时代,这一带气候温暖,可以说是鱼米之乡,薛城先民已开始吃螺蛳和河蚌,生活较为富足。

遗址上出土了网坠,证明薛城先民使用渔网捕鱼,而出土的骨锥,则可能是用来缝纫兽皮、制作衣物的这些生活器具的出土,还原了薛城遗址先民们的生活他们临湖而居,用渔网捕鱼,以火制陶,以陶烹饪,能够熟练地运用纺轮与骨针制衣。

在1997年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专家还发现,墓葬区之下,是一层质地坚硬,整体呈黑褐色的土壤在这里,发现了房屋的基址、先民们堆放生活垃圾的灰坑、养殖鱼类和贝类的窖穴、烧火烹饪的灶穴、长颗粒稻谷痕迹显然,这又是另一片生活区。

那么,这片薛城先民的生活区为什么会在墓葬区的下面呢?濮阳康京推测,6000多年前,一个人类聚落来到浩瀚的古丹阳湖边,也就是现在的薛城他们临水而居但因为洪水或者其他灾害,他们最后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而他们的房屋和各种生活遗迹也逐渐因被泥土掩埋,再无人迹。

多年之后,这里恢复了葱茏生机另一个人类聚落也来到这里休养生息他们的墓葬区正好建设在前一个人类聚落的生活区上,形成了后人看到的奇特景观王志高教授说,将薛城遗址和周边的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作比较,可以确认,薛城遗址的年代距今大约是5000年到6300年。

2021年,在薛城遗址第一次发掘后24年,南京师范大学与南京市考古研究院、高淳区文物保管所展开合作,对薛城遗址再次展开新的考古发掘工作这一次考古发掘区面积为150平方米,分为A区与B区两个区域同时进行在A区,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们陆续发掘了64座墓葬,并在其中清理出玉环、骨质指环等很多精巧的器物。

A区的最后一座墓葬M65,是此次发掘中出土随葬品最多的一座墓葬,多达24件,包括了陶器、石器、玉料等,所以可见这个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可能要比其他的墓主人高一些

在A区北侧的西北角,考古队员们发现了一处巨大的蚬壳堆塑遗迹堆塑的前段,用蚬壳摆出了昂起的头颅和眼睛,大口似张未张,双目圆瞪,威风凛凛,活灵活现堆塑的颈部虽已残损,但仍能看到少量蚬壳的痕迹与颈部连接的是它隆起的背部,两相结合,屈服有致,生动传神。

尾部是整座堆塑最为精妙的所在,其间点缀着多枚大蚌壳,微微耸起,蓄力待发,尽显霸气与威严整个堆塑自东向西南铺陈,似一条趴伏的扬子鳄,又极像一只驾云腾飞的蛟龙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徐峰认为,这一堆塑可能是塑造的扬子鳄形象,它的出现,可能与墓地的埋葬仪式有关,也可能与当时的原始信仰、动物崇拜存在一些关系。

这说明早在6000多年前,薛城遗址的先民们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图腾与信仰

在B区,考古队员则清理出陶龟、鹿角槌、鹿角靴形器等较为有趣的器物陶龟上的彩绘已然斑驳,但人们仍旧能够从中感受到薛城遗址的先民们对于艺术的朦胧热爱其用途也是说法不一,有可能是祭祀相关的用具,也有可能是供孩童们玩耍取乐、认识自然的玩具。

2022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高淳区文物保管所再次对薛城遗址展开考古发掘工作此次考古发掘面积达到了30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个发掘区在西发掘区,考古队员发现了一座人工堆筑的大型台型建筑遗迹,而土台上还埋藏着一件无头但其他骨头完整的猪骸骨。

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彭辉认为,这座长方形的大土台,很有可能是一个祭祀用的土台,见证了薛城遗址人类聚落的繁荣历程用猪祭祀,也让专家联想到2021年发现的扬子鳄形的蚬壳堆塑,说明了薛城先民不仅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信仰,并且已经开始从事祭祀活动。

在东发掘区,考古队员们发现了81座墓葬其中较为完整的M129墓坑共出土石器七件、骨角器九件、陶器十件在墓坑的西南侧,清理出一座土坑,里面并向排列着两具狗的骨骸用狗殉葬的行为,证明了墓主身前很喜欢这两只爱犬。

在他去世后,亲友们将他的爱犬埋在他的身旁,作为长久的陪护从1997年以来的三次考古发掘充分证明,薛城遗址的文明从公元前4000年开始一直延续至公元前2500年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此繁衍生息生活了近1500年。

一代代薛城遗址的先民们共同组合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落

“薛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对于我们认识这一地区的史前考古文化面貌,对于构筑南京地区的史前考古文化发展序列,乃至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宁镇地区、太湖流域的史前考古学文化面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王志高教授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部分图片来源:央视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探索探索发现视频央视网(央视探索发现栏目)不要告诉别人

2023-10-16Aix XinLe164

探索发现视频央视网(央视探索发现栏目)不要告诉别人10月7日和8日两天,央视《探索·发现》栏目连续播出纪录片《解密薛城》上下集,回顾了薛城遗址自发现以来的历次考古发掘,揭秘了在该遗址上获得的一些…

科学科学知识是什么的基础(科学知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到了吗

2023-10-16Aix XinLe192

科学知识是什么的基础(科学知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到了吗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它能为我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性。但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高速公路大部分的路段都不是直的,小学生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为什么追求效率的高速公路不干脆修直呢?…

百科硬核推荐角岛鲸(角岛鲸是几级保护动物)

2023-10-16Aix XinLe150

硬核推荐角岛鲸(角岛鲸是几级保护动物)被认为是“地球最神秘动物”的角岛鲸近日在花莲外海现身,而这也是全球迄今为止第二次目击到活体的角岛鲸。…

历史中国大学历史学排名(西南大学历史学排名)新鲜出炉

2023-10-16Aix XinLe65

中国大学历史学排名(西南大学历史学排名)新鲜出炉法学界的权威地位在大学排名中可是不可或缺的,它就像评估学术实力和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学校在法学领域的排名,就反映了它们的法学实力和影响力…

探索探索发现视频央视网(央视 探索发现)深度揭秘

2023-10-16Aix XinLe57

探索发现视频央视网(央视 探索发现)深度揭秘
@所有人CCTV-10《探索·发现》入驻央视频客户端啦!
央视频客户端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5G+4K+AI等新技术,推出的综合性视听新媒体旗舰平台CCTV-10《探索·发现》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