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恐怖纪录片(探索发现迷徒纪录片)深度揭秘
在匆忙的城市中我们想寻找点亮星空的你心中有颗闪亮的星有自己的坚持、热爱、追求的你,有故事的你…FM101.5主持人艾薇带着十余年媒体经验和她的团
在匆忙的城市中我们想寻找点亮星空的你心中有颗闪亮的星有自己的坚持、热爱、追求的你,有故事的你…
FM101.5主持人艾薇带着十余年媒体经验和她的团队为你寻找“城市之星”- 嘉宾介绍 -徐 蓓女 国家一级导演,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师从著名人类学家艾伦·麦克法兰(英)从事纪录片创作近25年早期社会现实类作品《陈晓梅进城》、《春秋》、《进城》,纪录剧情片《迷徒》等。
2012年开始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创作,作品《大后方》(豆瓣评分9.4)、《西南联大》(豆瓣评分9.3)、《城门几丈高》(豆瓣评分9.3)作品曾荣获“星光奖”、“彩虹奖”、“金鹰奖”一等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系列纪录片奖”、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等多个奖项。
"纪录片像一艘大船的锚,它能“沉”得下去,当大众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与回望时,纪录片能够提供人们这种需求,并且它永远给我新鲜感,在25年时间里不曾间断"——徐蓓前 言你们好,我是薇薇猫~最近,一部关于重庆开埠史的五集纪录片《城门几丈高》正在央视纪录片频道及重庆卫视热播。
身边不少朋友来给我安利,我很好奇难得一部纪录片可以引起人们的讨论,而这部纪录片的主创团队也来自重庆本土,今天的《薇观人物》,我们一同走近资深纪录片人、《城门几丈高》总制片人、总导演徐蓓,与她聊聊纪录片的独特气质。
薇观:做纪录片需要格外的踏实与沉静,甚至有时候是孤独的,您认为纪录片为什么吸引您?徐蓓:我觉得如果你判断一个纪录片作品是不是受欢迎,其实《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是属于纪录片当中的一个意外,就是它突然在一夜之间让亿万的中国人都特别清楚和明白,也特别的喜欢,我觉得这是《舌尖》的成功,但是也是因为中国人太喜欢吃、太爱吃了。
(开心地笑)
纪录片《城门几丈高》徐蓓:那么通常情况下,不管是在西方或是在中国就更是如此,纪录片它始终是一个相对比较小众的领域因为总的来说它还是属于比较冷静的气质,它不可能像综艺那么热闹,也不可能像电视剧或者电影那样拥有很强的流量明星阵容,所以它其实是缺乏这种所谓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大众马上就喜欢或成为话题的元素。
徐蓓:但我觉得在我们的传播形式当中,纪录片是一个特别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很像一艘大船的锚,能够沉得下去,当大众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跟回望的时候,纪录片它能够提供人这种需求,而且我认为随着整个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受众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受众的这种需求是会增长的。
薇观:您做纪录片有多长时间了?现在和“她”的关系用什么来形容最合适?徐蓓:从1995年开始,应该接近25年了,如果我们把纪录片比做你的另一半,它永远在给你提供新鲜的东西,它没有重复,就像做《城门几丈高》是新的挑战,然后你做下一个选题时又会是一个新的挑战,所以设想当你喜欢的对象,“他”一直都处于变化当中,然后不停带给你一些新鲜的体验时,实际上这种感情是会很长久的。
薇观: 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受众的注意力总被各种媒体形式“争抢”,您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纪录片需要去做一些调整吗?徐蓓:肯定是需要调整的,我觉得这是两方面的一方面,现在进入传媒的门槛很低,只要你是一个有合法身份的人,你就可以做一个自己的公号,。
过去我们觉得很高的传媒门槛,现在降得很低,那么各种资讯、各种自媒体都在显示它们的十八般武艺,那么实际上这个时候,对纪录片的要求其实是更高的如果一部纪录片,在思想上、在视角上、在制作的优良性上,你没有整体跟现在门槛较低的传播方式拉开距离的话,纪录片它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对吧?。
因为纪录片又那么冷静,如果你没有在全方位的质感上拉开很大的差距,你是很难立足的。
徐蓓:另一方面,我们在处理片子本身的时候,我们也必须考虑现在观众的口味我举个例子,《城门几丈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音乐,会有我们当地的文化学者用重庆话来讲这些东西,其实我们都是照顾到了观众的喜好我记得大家都熟悉的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当时美国的同行批判他,说作为一个导演,你太考虑观众了,过分地向观众妥协,以至于你的片子是不是缺乏应有的深度。
但其实我特别赞同斯皮尔伯格,他说如果你的产品出来了以后,你的作品没有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看到,其实后面的都无从发生,对吧? 所以这两方面,我觉得纪录片是需要改变的,一个是从大的方面整体提升自己的品质,第二就是照顾到观众的欣赏习惯。
薇观:《城门几丈高》这部纪录片很“重庆”,同时又是在央视面向全国播出,在制作的过程中,有没有让您对家乡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徐蓓: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讲到这里我想起前两天在成都,碰到我剑桥的导师,他在讲座上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在场知道自己父亲名字的请举手。
”大家纷纷举手,他再问“知道自己爷爷名字的请举手”几乎只有两个人举手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说我们都以为对生长的这个地方,你很了解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子,我觉得以前我们的文化当中缺乏一种对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家族和对自己的生长环境去追根溯源的一个传统。
实际上当我们开始做《城门》的时候,我发现我对重庆的认知是非常欠缺的,其实我本身也是一个观众,所以有一句话叫“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带着新鲜感和感动去创作《城门几丈高》 当你面对这个城市时,你就觉得自己对它的了解还太少。
薇观:您可以跟许多普通观众分享一下,要生产一部纪录片,就像我们喜爱的《城门》,我们的纪录片团队的创作过程,以及对您这样的资深纪录片人都有难度挑战的地方呢?徐蓓:我试着用比较通俗的方式给大家讲讲《城门几丈高》和其他“命题” 纪录片拍摄不同,它是原创性的。
我们想做重庆开埠历史,做几集呢?纪录片的时间轴从开埠开始,那又止于什么时间呢?其实一开始是一团迷雾 为什么我们要鼓励原创,原创为什么困难?因为你要从一片混沌里面,去把它这些东西都理出来,然后形成一个非常清晰的构架。
世界上很多事情其实没有捷径的,因为我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很多人就问我,你觉得学好英语的窍门是什么,然后我就跟他们说死记硬背,我没有觉得这个有任何的诀窍,其实《城门》也是一样,我们第一先就做调研,所谓做调研其实就是看书,当然看书以外,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我们认为有一种讲故事的方法可能是永远都会存在的,就是讲人的故事,所以我们在梳理重庆开埠脉络的时候,同时会去寻找有没有特别突出的人物,来围绕这个人物来说事情。
实际上你看这五集里面其实都会有许多人物,对吧?徐蓓:那么《城门》的难度在哪里,如果这个片子给本地的观众看,我们可以把城门说得很细,哪个门是怎样,它们的功能怎样?它们什么时候被拆除的……作为重庆人来说可能看得津津有味,但这是一个给中央台做的片子,给全国观众来看。
我印象很深的是第一稿的时候,我就写不下去,我觉得谁看啊,其他省的观众哪会感兴趣哪个马路是什么时候修的,它修的时候多困难?所以我开始思考,后来找到了一个链接我觉得是成立的,我们城门打开的直接原因就是川江航运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人口太多了,货物运不进来,你必须去打开它。
所以川江航运当时最关键的一个人物其实是一个英国人由这个“点”开始我试着做链接,我认为这个人应该是更广泛的观众感兴趣的所以《城门》的难度在于怎么能够把重庆的故事讲得让全国的观众它都会有兴趣来看,而不是一个特别局部的事,难度是挺大的。
薇观:我很喜欢您的个性,是那种既有干练,同时也很细腻,您觉得女性导演在做纪录片时和男性导演会有什么不一样吗?徐蓓:在创作的时候,我很难用性别来衡量不过前些日子在豆瓣上有一个观众,给《城门》留言,他评论说第二集看到3/4的时候,他已经确定这一集是我做的。
大家都是匿名的,我也不知道是谁,他就说我做片子的方式跟很多人不一样,也说了情感很细腻,但是又有一种比较宏大的面对历史的视角,后来我其实有认真思考,我发现是我在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我就看两种书,一种是琼瑶阿姨的书,一种是金庸的书,所以他们两人的风格同时在我身上矛盾并行着。
(笑)薇观:《城门》之后,又有什么新计划吗?徐蓓:已经在做了,接下来会做一部纪录电影,明年在院线上映,是之前我做的纪录片《西南联大》的电影版,我们会把故事重新组合成另一个形态在大荧幕呈现因为明年是抗战胜利75周年,我们觉得还是比较适合推出的,我觉得挺有挑战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