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_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摘要:作为受数字新技术和传播新形态冲击最大的一类媒体,10年来,全国市场类媒体不断探索各具特色的经营转型之路。
摘要:作为受数字新技术和传播新形态冲击最大的一类媒体,10年来,全国市场类媒体不断探索各具特色的经营转型之路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以技术为引领,不断优化“传媒+N”融媒业态运营模式,呈现融合创新、产业深耕、技术引领等特征,在增强媒体影响力、提升经营质效、推动产业协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随着移动互联网、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受众的阅读习惯和信息消费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经营模式被逐渐解构如何重构新的经营模式,是传统媒体尤其是市场类媒体面临的考验经营模式重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战略规划、资源整合、技术应用、组织变革等多个维度,但其核心在于如何突破传统媒体经营模式单一的桎梏,实现多元化发展。
这就要求媒体不断拓展业务边界,通过跨界融合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作为在山东“一纸风行”30余年的市场类媒体,齐鲁晚报一直带有改革基因,在2014年就推出山东首个新闻客户端——齐鲁壹点,开启了10年全新融合发展之路。
10余年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以建设新型现代智慧媒体为发展定位,实施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双品牌战略,做强智媒、智云、智库三大平台,做实内容、技术、数据、元宇宙四大中台,做优“传媒+N”融媒业态运营模式,全力构建媒体全新影响力,逐渐形成了“1+2+3+4+N=1”的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布局,媒体经营质效不断提升。
坚守内容与服务,奠定经营之基内容是媒体影响力的源泉,用户是媒体生存发展的基础媒体融合转型无论如何融、如何转,坚守内容价值、服务用户需求,以内容和服务充分链接有效用户,是媒体经营的源头活水在建设智慧媒体过程中,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始终坚持把提升内容质量与传播能力作为基础工程,把服务用户、链接用户作为关键指标,不断筑牢媒体经营转型之基。
1.坚持内容为王,构建全类型生产体系从有限的报纸版面到无限的网络空间,高质量内容供给始终是媒体立足的根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以自主研发的壹点云智能创作平台为依托,聚合内容创作资源,高效生产传播信息,精准引导舆论,逐渐构建了包括OGC、UGC、PUGC、AIGC等在内的全类型内容生态体系。
在原创内容方面,突出技术赋能,坚持视频优先,重点打造了果然视频、壹视频、壹直播三大视频品牌,原创视频日均产量超300条,全网日均点击量超1.5亿在用户生产内容方面,主打栏目“情报站”每天生产信息6000多条,成为山东最大的UGC内容聚合平台。
在专业生产内容方面,“壹点号”栏目覆盖个人号、政务号、企业号、教育号、健康号等10多类,网罗各类自媒体大V,日均生产PUGC内容1000多条,成为重要的内容来源在人工智能生产内容方面,齐鲁壹点AIGC频道每天自动更新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日均产量500余篇,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丰富了内容形态。
通过构建全类型内容生态体系,能够确保齐鲁壹点日均内容供给量超1万条,从而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同时也为合作伙伴提供了相应服务例如,内容生成体系中的“情报站”“壹点号”可有效支撑与各类合作伙伴的大V采风、品牌发布等运营活动。
2.坚持用户至上,搭建多元化服务生态从纸媒时代的读者到新媒体时代的粉丝,用户一直是媒体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坚持以用户为中心,自觉践行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通过“找记者·上壹点”“情报站”“壹点号”“问壹点”“壹点帮办”“壹点公益”“壹点相亲”等板块,深度连接和服务用户,逐步搭建以记者在线、用户在线、内容在线和服务在线为特色的用户连接和多元服务生态。
其中,“情报站”已在全省发展情报员25万人,“壹点号”专业用户入驻量超3万,成为齐鲁壹点超级粉丝的核心圈层“壹点帮办”“壹点公益”“壹点相亲”“问壹点”则成为服务用户的特色品牌目前,“壹点帮办”累计收到用户求助38000余条,发布稿件2200多篇,帮助用户解决难题1100余个;“壹点公益”注册用户超3万人,组织活动3000余场,受益群众超百万;“壹点相亲”注册用户超10万人,帮助单身男女精准脱单;“问壹点”系列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汇集17大类1700余家企事业单位以及专家,接受用户咨询超千万人次。
通过多元化服务生态的搭建,不仅提高了用户日活,而且提升了媒体平台的品牌效应,同时也有效赋能线上线下各类活动运营3.坚持链接为要,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衡量媒体经营效果的基础是信息触达率在效果为先的营销环境中,与用户的有效链接成为提升经营质效的基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坚持提升链接的量与质,在组织架构设置、考核激励中融入相关指标,持续强化全平台建设,逐步形成集“报网端微号”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截至2024年底,齐鲁壹点下载量超1亿,成为有效链接用户的旗舰平台。
在平台账号中,“齐鲁晚报·果然视频”抖音号粉丝量超2900万,官方微博粉丝量超1680万,头条号粉丝量760余万,快手号粉丝量超550万,粉丝量和影响力均居山东省乃至全国同类媒体前列目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全媒体矩阵覆盖人群达1.86亿,为媒体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融合与创新,夯实经营大盘市场类媒体在多年发展中积累了大量合作伙伴,这些伙伴遍布房产、汽车、金融、保险、医药、快消品、教育、政务等各行各业尽管当下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他们的宣介需求仍然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需求甚至变得更加迫切。
如何用新手段、新方法、新服务留住这些合作伙伴,是传统媒体稳住经营大盘的关键近年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充分发挥图文音视频等多模态内容创意、活动全案整合营销、技术智库大数据等多元优势,不断提升服务质效,积极转变经营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的经营模式已由报纸广告为主,转向依托新媒体和活动运营的业态模式,新媒体和活动营收占比超过85%,持续夯实经营大盘1.多模态内容创意,提升传播与经营质效内容创意与品牌传播既是媒体的“看家本领”,也是媒体相较其他服务商的最大优势所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坚持发挥深度稿件、精品视频、创意视觉等内容优势,持续提升传播和经营质效2024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为合作伙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量身定制了大型医疗纪录片《医世间》,围绕纪录片制作的一系列视频、直播、海报等多模态内容,通过多元化渠道广为传播,全网流量突破2000万,实现了正能量与大流量双向奔赴、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近年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发挥资源整合优势,通过整合内部经营部门与视频中心、视觉中心等专业人员力量,为众多企事业机构提供短视频、情景剧、创意视觉等内容创意、生产、传播服务,成为经营的重要抓手之一2.全案式整合营销,助推定制服务扩面增量。
承接合作伙伴的全案推广活动,是媒体增加经营收入、体现行业掌控力的重要方式2024年,为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山东省人社厅计划举办第一届山东省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得知相关信息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项目团队集思广益,制定了专业翔实、创意新颖、可操作性强的策划方案,赢得主办方认可,中标大会承办权。
从大会创意策划到会议组织执行,大到整体方案小到工作证设计,全部由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项目团队落实在大会组织和宣传中,项目团队充分运用新技术设置元宇宙社区及AI数字交互体验区,得到主办方和参展方高度赞扬通过这次全案活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既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进一步树立了优质活动+精品内容的品牌,提升了影响力与权威性。
作为根植齐鲁大地三十余年的主流媒体,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积极发挥媒体优势承办各类活动,为企业交流经验搭建平台,其中,双循环发展大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都成为知名活动平台3.多元创新赋能,驱动品牌活动焕新升级。
在多年发展中,市场类媒体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品牌活动,这是支撑经营的重要平台目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就形成了齐鲁国际车展、高招会、房展会等多个连续举办超过20年的品牌活动其中,齐鲁国际车展已连续举办50届,是山东省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成交量最大的车展,有“沿黄第一车展”的美誉。
近年来,依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的技术数据闭环系统,齐鲁国际车展全面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展前大数据精准推广;展中设置数字化展示区域,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展后为合作伙伴出具精准的数据报告,赋能后续市场营销2024年9月举办的第50届齐鲁国际车展,参展品牌、参展面积、观展人数以及成交量均创新高。
为提升传统活动的品质,壹点智库构建了网络传播影响力指数体系(简称INC指数),目前已覆盖30余个行业、2万多个品牌,自主研发“传播力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每年生产报告200多份,为品牌营销提供了权威数据依据。
坚持产业深耕,构筑垂直平台深入挖掘垂直行业需求,整合资源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垂直平台,是媒体经营转型、开辟市场新空间的重要举措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始终坚持深耕行业,全面参与社会治理,赋能行业发展,近年来重点打造了“齐鲁农超”——山东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平台、齐鲁党建云平台、大众政法大平台、“车行齐鲁”——山东汽车消费公共服务平台、“少年强”——山东青少年成长平台等多个垂直行业平台,成为媒体多元化经营新支撑。
1.数字农业平台“齐鲁农超”,赋能乡村振兴为助力山东农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好品山东”品牌旗帜,2023年8月,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大众报业集团和鲁商集团承办的“齐鲁农超”山东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平台上线。
该平台由山东齐鲁农超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工作,这是大众报业集团旗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和鲁商集团旗下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公司“齐鲁农超”平台集C端运营、B端服务、大宗交易、数据监控、宣传展示、政务服务、活动运营等七大功能于一体,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构建全方位的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流通与销售。
截至2024年12月底,申请入驻平台的企业达5400多家2.齐鲁党建云平台,助力智慧党建为构建山东党建融媒宣传创新平台、智库资源聚合平台、党建品牌孵化平台、学习教育数字平台,在山东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委党校、省委党史研究院、省档案馆、山东社科院、大众报业集团的支持和指导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打造了“齐鲁党建云平台”。
该平台融合了党建融媒宣传、党建智库服务、党建案例选推、党建活动策划、互动学习交流、智慧平台开发等六大运营和服务模式,截至2025年1月,该平台已入驻200余家单位、百余位智库专家,收录党建典型案例上千个。
借助这些优势资源,平台为工信厅、住建厅、气象局等数十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家调研、党建品牌打造和宣传推广、党建主题活动策划等服务,探索“传媒+党建”智媒融合新模式 3.大众政法大平台,助力数字普法为筑牢政法宣传舆论阵地、打造政法宣传品牌、深化拓展政媒合作,由山东省委政法委统筹组织全省政法机关、联合大众报业集团共同打造的大众政法大平台,于2024年8月正式上线。
该平台定位于构建“新闻+政务+服务”综合平台,承担着全省政法舆论主阵地、权威发布主渠道、综合服务主平台和联系群众新途径的功能,由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具体运营截至目前,全省600余个政法机构上线政法大众号,覆盖省市县三级政法机关,成为政法信息集中发布平台和普法教育数字平台,“政能量”充盈,大流量澎湃。
同时,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还负责建设省级政法融媒体中心,实现了政法内容传播和行业经营双效提升专注技术引领,革新经营路径技术进步加速媒体创新,在这一背景下,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技术已成为媒体经营提质增效的核心动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自融合转型开始就高度重视技术的作用,在全国较早组建自有技术团队,目前拥有核心技术团队成员近百人,覆盖智媒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重点专业在做好智媒平台运维,支撑采编、经营的同时,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坚持技术引领战略,持续加强前沿技术应用研究,搭建相关科研平台,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智慧媒体和数字文化产业方面的应用,创新应用场景,先后打造了多款拳头产品,不断革新经营路径。
1.在科研平台方面,搭建三大省重点实验室2022年12月,齐鲁壹点获批建设山东省新型智慧媒体重点实验室,这是山东省主流媒体首个获批建设的省重点实验室2024年1月,又获批建设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
2024年6月,由齐鲁壹点牵头联合申报的“数字文化创新实验室”入选山东省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实验室,成为数字文化领域省内唯一一家入选的创新实验室依托这些科研平台,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先后申报国家专利超4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10多项,为媒体融合和经营转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石。
2.在核心应用方面,推出四款拳头产品依托相关科研平台,齐鲁壹点先后推出“壹点天元”元宇宙平台、“壹点天玑”传媒大模型、“壹点天眼”内容风控平台、“壹点天成”全类型数字人平台等拳头产品,并成功打造了众多应用案例。
其中,“壹点天元”元宇宙平台已打造80多个元宇宙空间项目;“壹点天玑”传媒大模型获国家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和“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双备案,在传媒业和教育界实现垂直应用;“壹点天眼”内容风控平台获中国信通院五星最高级认证,为众多合作伙伴提供服务;“壹点天成”全类型数字人平台已为合作伙伴推出60余个数字人产品,赋能各类生态场景。
3.在新赛道拓展方面,探索数文应用场景在做好智慧媒体板块的同时,近两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积极拓展数字文化产业赛道,启动了开发齐鲁文化大模型、建设全省数字文化新基建的行动齐鲁文化大模型一期工程以历史名人、文化典籍、文化遗产、人文自然景观、民俗非遗、红色文化等六大板块为核心,初步归集数据200亿条,获中央网信办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于2024年11月28日上线公测。
以其为底层能力支撑,不断创新应用场景,先后上线“文渊”文化数字化操作系统、“繁星”智能体开发平台、“浩宇”文旅数字化平台、“文趣”数字创意互动平台、“灵溪”小游戏开发平台等产品,打造了“数字超然楼”沉浸式体验、“寻医问药”智能体、“张养浩”智能体、“记忆沂源——村村有村史”等案例,不断丰富数字文化创新应用、革新经营方式,多元化支撑效用日益增强。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的“传媒+广告、内容、技术、视频、电商、大数据、智库、党建等”运营模式逐渐成熟,正由主流媒体转型为内容全要素生态服务商,营收和利润连续多年稳定上涨,媒体经营力不断增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当然,在技术迭代驱动媒介形态持续演进、产业重构引发传播格局深度变革、经营转型重塑价值创造逻辑的三重语境下,媒体融合发展远未定型,经营转型也没有形成新的可复制性商业模式,探索仍在路上(作者:李钢,大众报业集团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编委、副总经理;王建伟,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视频中心主任;韩晓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党建政务新闻事业中心主编)。
来源 《中国报业》编辑 冯路玉二审 曾敏三审 陈发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