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探索_百业寻访
2024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制作推出36集系列微纪录片《志在上海》,通过“寻访”+“微故事”的形式呈现上海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城市温度,用地方志“致敬”城市,让更多人从志书中读懂上海、爱上上海。
2024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制作推出36集系列微纪录片《志在上海》,通过“寻访”+“微故事”的形式呈现上海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城市温度,用地方志“致敬”城市,让更多人从志书中读懂上海、爱上上海。
系列涵盖“知上海由来”“看城市更新”“建人民城市”“开创新之先”“为全国服务”“与世界牵手”“享美好生活”七大版块,本篇呈现“享美好生活”的9集内容从文体创新到城市更新,从非遗传承到自然保护,上海以城市多样性的生动实践,持续书写“人民城市”的美好生活篇章。
28 博物馆之都形成记博物馆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精华,是社会历史最生动的写照,也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文化展示和输出的重要窗口1868年,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院(即震旦博物院)。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文博、历史、科学产生兴趣,打卡博物馆也成为年轻人最热门的娱乐方式之一2022年,上海颁布了“大上海博物馆计划”,更多、更细分类别的特色博物馆在上海落成,向市民和游客开放据《上海年鉴(2023)》记录,到2022年底,上海备案博物馆达159座,平均每15.6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上海,正在成为一座“博物馆之都”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5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志在上海·博物馆之都形成记(05:00)29 茅善玉闲话沪剧讲沪剧,首先要讲沪剧和上海这座城市的关系。
它为什么会诞生在上海?它和其他江南地区的戏曲剧种的区别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有这种特质?它经过了哪些发展?近期又有哪些新的探索?沪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茅善玉是过去50年沪剧发展的亲历者,她用自身的经历串联起沪剧自改革开放后到现在的发展历史。
该期节目全程用上海话讲述、录制解说,用最原汁原味的语言来展现沪剧的魅力、方志的魅力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5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志在上海·茅善玉闲话沪剧(05:00)30 南京东路上的老字号。
南京东路商圈的历史已超过150年,享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这里汇聚了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店铺,其中不乏市级、区级乃至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走在现在的南京东路上,会看到不少老字号已经与人们印象中的形态有所区别。
他们焕发新生,引领新国潮之路为让老字号能有更强的生命力,各家都在不同的领域发力他们在传承历史和文化的同时,积极与各个层级的消费者沟通,推出更适合当下市场的新产品、新文化,让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在新时代更显魅力。
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5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志在上海·南京东路上的老字号(05:00)31 上海体育百年上海是中国近代体育的发祥地近代体育活动的开展,除了西方的“输送”外,主要是国人自强不息,为了“洋为中用”而主动引进,经过汇合和交融,逐步形成了上海自己的体育构架。
上海不仅多次举办被认为是亚运会前身的“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届奥运会上也不乏上海运动员矫健的身影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的优异表现,也带动了公众体育、全民健身的潮流进入21世纪,上海勇立潮头,持续推进体育改革创新。
众多国际著名体育赛事在上海落地生根,多年精耕培育的本土品牌赛事开花结果,成长为带有鲜明上海印记的体育嘉年华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5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志在上海·上海体育百年(05:00)
32 百年愚园路 时尚烟火气愚园路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公共租界工局部越界填浜筑路,并以路东端常德路口的著名园林“愚园”命名掩映在绿树丛中的花园别墅、公寓住宅、新式里弄既融入了近代西方建筑风格,又体现出上海的地方特色,是上海城区建设发展的历史印证。
诸多中外名人在此居住和生活,为今天的愚园路积淀了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近年来,愚园路持续焕新,硕果累累,既有面子与里子兼顾的硬件升级,也有市井烟火与时尚潮流相融的商业升级,更有产业发展与城市形态共进的软件升级。
街区中新添的公共空间深得好评,不少空间被赋予全新“使命”,以别样视角“讲述”愚园路的故事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5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志在上海·百年愚园路 时尚烟火气(05:00)
33 端午节赛龙舟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历经千年传承至今,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的许多旧志上都有关于五月朔日、重五、重午、端午风俗的记载近代上海,中西文化交汇融合,有些传统习俗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而有些则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认知的提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的划龙舟、吃粽子、包香囊、挂艾草等节俗翻出了更多的花样,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依然在延续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5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志在上海·端午节赛龙舟(05:00)34 南京西路商业街背后的城市多样性
南京西路始筑于1862年,从静安寺前的庙会集市到晚清上海最知名的公共活动空间张园、20世纪20至30年代的商业繁荣,再到改革开放后一批标志性成就拔地而起,它始终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缩影1992年,南京西路上有457个商业网点,整条商街大店小铺鳞次栉比。
随着新兴行业不断涌现,金融业、旅游业、证券业、信息业、房地产业相继崛起,南京西路商业门类从原来的43个自然行业增加到86个,市面更加繁荣进入21世纪,南京西路形成了“梅泰恒”和静安寺两大核心商圈在这里,可以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文化与科技的交融,百年街市持续焕发勃勃生机。
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5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志在上海·南京西路商业街背后的城市多样性(05:00)35 苏州河上有几座桥河流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也是社会连结、交往、沟通的文化纽带。
吴淞江(苏州河)对上海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时尚,在碧波荡漾中交相辉映这条水系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形态各异的桥,这些桥连接着两岸,也连接着人与城市的发展记忆根据《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苏州河上会架起更多的“慢行桥梁”,融入人性化、景观化设计。
在慢行景观桥上行走,可以体验不一样的上海风景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5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志在上海·苏州河上有几座桥(05:00)36 擦亮生态底色 守护崇明东滩据《上海市志·城乡建设分志·环境保护卷(1978—2010)》《崇明县志》等记载:崇明岛作为中国第三大岛,其东滩鸟类资源十分丰富。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生态修复,崇明东滩历年共记录到各种鸟类3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9种如今的崇明东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标杆,除鸟类以外,还对其他生物进行保护,旨在促进长江入海口良好河口型生态系统的形成。
2024年7月,在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正式成为上海的首个世界自然遗产重播播放00:00/00:00
直播00:00进入全屏5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志在上海· 擦亮生态底色 守护崇明东滩(05:00)来源: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